閒嘮叨一番


大概自打手機進入了人們生活,成了你我的“最親近者”,估摸許多人便有了與筆者一樣很是“專一”的習慣,那就是每天從睡夢中醒來的第一件事便是摸過手機,看看其顯示在屏幕裏的信息。明明知道那些絮絮叨叨跟渺小的自己沒什麼直接關係,但還是忍不住瞭一眼。一瞭再瞭,久而成“顧慣”,這一百多斤的大活人便不知不覺成了手機的小跟班兒,小屁蟲兒,被呼來喝去而不自覺。與此同時呢,窗外嚴苛的現實生活倒虛化成了一扇看風景的窗口。如此一來,不知不覺間,自個兒這一輩子也就萎縮爲一個越來越最沒有存在感的小小螻蟻。

呵呵,趕快打住,人漸老,嘴愈碎,愛嘮叨,毛病。

今早——嚴格說,依然中午了——自手機屏幕了獲得的信息之一是——曾因《成吉思汗》而斬獲金馬獎影帝的著名演員圖們因食道癌不治而故世。

影帝?說來真有些慚愧,不是人家演技不好或知名度不高,而是自家至少也有六七年沒看過電影了,實在是個少見多怪的土老帽——反正,對這個叫“圖們”的演員真是一無所知。

眼下的筆者,別說倒電影院看電影,即便窩在家中客廳裏看電視劇都極少極少,早已沒了那份閒情逸致。這麼說吧,《成吉思汗》嘛時拍的,收視率如何等等一點不知也不想去知道 。倒是“塗們”這個名字讓手機主人——也就是此刻鼓搗本小文的這廝——多望見了兩眼。爲嘛?蓋“們”在漢語裏,最固定也最常見是出現在名詞或代詞後,作爲助詞,表示複數。如:我們,她們、同胞們,孩子們等等。這下倒好,冷不丁出現在名字裏。做了一輩子語文老師的筆者估計,如果只是“塗們”二字而無前後連綴及其它參考的話,大多數人要將“塗們”二字解讀爲一個人名字怕是很難的——像筆者剎那間腦海裏出現的一絲懷疑便是:莫非是“圖們(江)”的筆誤?

隨便翻翻“百度”,便可知人們如今取名字的講究和忌諱可謂多多,左右都是說道。外國文化咱不太瞭解,不敢瞎論;而在中文語境和文化系統裏呢,你要取給自家或他人取給名字,那首先得“像”個傳統的名字——倘然過於古怪離奇或違拗傳統習慣呢,就可能產生些誤會。比如筆者的一個同學姓李,生了第一個孩子時,不顧妻子反對堅持給孩子取名“李子樹”。哈,一棵樹,倒是很詩意。蠻有當時樣板戲裏“泰山頂上一青松”的感覺。但此“樹”成長過程裏的誤會很是有可能的,明顯是可以預見的也的的確確因此弄出來些麻煩。當然麻煩自然也大不到哪去,只一個學生嘛;而此後進入社會,滋生些更大些的誤會其機率應該還是大了點。當初革命前輩蕭楚女,出生於湖北漢陽縣鸚鵡洲,系中國共產黨早期青年運動領導人之一、中國共產黨理論家,原名蕭樹烈,又名蕭秋,學名楚汝。當初在蕭楚女爲《新蜀報》的主筆時,開始使用“楚女”之名。於是不少男性年輕讀者猜想“楚女”應該是一位“楚楚動人的女子”,同時再加上楚女文筆好,應該還是一位才女,故而沒多久許多意在求愛的告白信就寄到了的《新蜀報》編輯部,弄得蕭楚女頗爲無奈,爲了避免這樣的誤會再持續下去,於是就只好在報上自我澄清:“本報有楚女者,並非楚楚動人之女子,而且身材高大、皮膚黑、並有麻子之大漢也。”此一登報,方漸漸解除了以前的那種尷尬的誤會。

總而言之,漢語裏的姓名文化系涉及漢字學,文學,美學,書法和傳統文化等多個學科的龐雜體系,最基本的要求是字音(聽覺效果)要好,字形好,字意好,還不能太過生僻,沒有通假字和易發生錯認的其它漢字。總的原則是,響亮,順口,易記和引發好的聯想。生僻字、拗口字、多音字、貶義字、(表意)粗俗等不適合名稱用的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