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爲什麼不取代劉禪稱帝?不只是忠心那麼簡單……

背景

公元223年,劉備兵敗夷陵之後,退走白帝城。在病危之際,將諸葛亮招到面前囑咐道:"如果劉禪是個當皇帝的料,你就輔佐他;如果沒有能力,就自行取度"。

諸葛亮立刻哭拜倒地說:“我一定竭盡全力,輔助少主,爲大漢盡忠。”

之後劉備病逝,諸葛亮輔助劉禪上位,並七出祁山,討伐曹魏。途中多次被劉禪召回,錯失了攻取曹魏的大好時機。

每每看到此種情況,都不免替諸葛亮感到不值,爲什麼不廢掉劉禪,自立爲王, 發號施令,豈不痛快?

沒有人掣肘,可能早就滅掉曹魏政權,重歸一統了。


諸葛亮是否有這樣的野心?

早在南陽隆中,還未出山之時,諸葛亮就自詡爲管仲、樂毅,有經天緯地、匡扶社稷之才。管仲、樂毅這兩位一個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一個以弱燕聯合五國之力伐下強齊七十餘城,都是不可多得的全能輔政之才。可見諸葛亮當時的志向是做一個輔政強國的人才。

再結合我們熟知的《出師表》中“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這段可以得知,諸葛亮實在是沒有篡權的野心。


是否有稱帝的勢力

我們退一步說,假如諸葛亮確有篡位的野心,那麼是否有實力能夠掌控蜀漢政權,號令百官呢?

答案是沒有。

首先從法統上來說,劉備的蜀漢政權,正是當時漢朝劉氏的合法傳承。如果諸葛亮篡位,外姓當政,正當性不足,就和討伐的國賊曹操沒什麼區別。不僅要面臨魏吳的攻伐,還要應對內部集團的分裂。

其次,當時蜀漢政權新建不足三年,內部不僅有跟隨劉備來的荊州集團,還有本土的蜀中集團,兩股勢力不斷地交鋒,矛盾重重,根基本來就不穩固。諸葛亮作爲荊州集團的代表,一旦他上臺,勢必引發本土蜀中集團的瘋狂抵抗,內亂不止。

再次,諸葛亮當時擔任丞相,軍權則掌握在另外一個託孤大臣尚書令李嚴的手裏。可見劉備託孤,也是做了充分考量的,把政權和軍權刻意分離,防止諸葛亮有異心。即使諸葛亮有異心,沒有軍隊的支持,就難有作爲。

最後但凡篡位奪權者,必定權傾朝野。外有軍隊支撐,內掌握文武百官的言行,才能成功。諸葛家族作爲新進的外來勢力,立足未穩,還沒有那麼大的勢力做支撐。

綜上所述,不管從野心或是實力,諸葛亮都沒有篡位奪權的可能。


不過,這也成就了他在國人心中的忠臣和智者的代表人物,享受千秋香火,萬世敬仰的膜拜。

武侯廟前的那副對聯“一詩二表三分鼎,萬古千秋五丈原”,是對他一生的總結,更是歷代文人雅士對他的高度評價。

這可比篡位奪權,遺臭萬年不知要好到哪去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