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783:制度 讀書 教育

讀書

教育

作者是誰?

李希貴,山東高密人,就是莫言的老鄉。現在是北京第一實驗學校校長。曾經當過山東高密幾個中學的校長,後來升任高密教委主任,濰坊教育局局長。

教育家,北京十一學校聯盟總校校長,國家督學、教育學會副會長,有大量教育管理學著作。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並影響了國家決策。

這是一本講什麼書?

書名是學校制度改進,聽起來就是講學校的制度應該如何如何。可能還以爲我要轉行開學校。之前關注這本書,一是因爲李希貴,我看過他講學校如何運轉的書,其實講的是學校作爲一個組織,如何通過有效治理,達成目標,非常有啓發,引發我自己對企業組織變革的一些思考。

二是因爲我當時正在負責公司組織效能,涉及到頂層的制度流程改進。

這本書有個很核心的思考基礎,就是制度經濟學。制度經濟學告訴我們:所有制度都是爲調節外部性行爲,即爲影響他人行爲而產生的。按照利人利己,這些外部性行爲大體可以分爲四種。

本書通過很多示例,講述了制度建設過程中的幾個問題。

制度的越位:哪些不需要的制度

制度的錯位:沒搞清楚要規範的是什麼而制定的制度

制度的缺位:鼓勵、補償的制度少,禁止的制度多

不完整的制度:由於職能部門設定問題,導致制度要麼過多重複,要麼缺少監督機制,導致形同虛設

制度的就位:能用制度解決的,就不要開會

對我工作的啓發是什麼?

制度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簡單,要規範個什麼,就定個制度吧。制度背後有一個方法論,就是制度經濟學。我們可以不可以把公司的制度彙集到一起,分到四個象限,看看有沒有問題。到底哪個應該多,哪個應該去掉等等

比如說,我們有 HR 系統,但不少員工生命週期的數據不準,其中風險比較大的是試用期到期轉正。業務方會有特殊情況,HR 也會出現疏忽,等等。總有人認爲產品、系統如何如何,不能幫他們提效,其實是背後的制度問題

通過組織重構減少制度。書中食堂的例子,結構的力量遠遠勝過制度。

權責利匹配。有多大權力,就該承擔多大責任。權力帶來的責任就該在你身上

組織裏,第一象限受到認可的行爲越多,說明這個組織的生態越好,也說明對組織價值目標的認同度越高

制度要有監督。比如說我們要做數據治理,其中數據質量就既有制度又有監督

[1] 李希貴.學校制度改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1.1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