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搞懂 Kubernetes Flannel 高性能網絡插件的兩種常用工作模式

Flannel是爲Kubernetes設計的一種簡單易用的容器網絡解決方案,將所有的Pod都組織在同一個子網的虛擬大二層網絡中。Flannel支持的後端轉發方式有許多種,本文將介紹其中兩種,VXLAN以及host-gw。

01VXLAN 簡介

VXLAN (Virtual Extensible LAN)是一種網絡虛擬化技術,它使用一種隧道協議,將二層以太網幀封裝在四層UDP報文中,通過三層網絡傳輸,組成一個虛擬的二層網絡。VXLAN的報文格式如下:

VXLAN使用VTEP(VXLAN Tunnel Endpoint)來進行封包和解包,它是VXLAN隧道的起點或終點:

在發送端,源VTEP將原始報文封裝成VXLAN報文,通過UDP發送到對端VTEP。

在接收端,VTEP將解開VXLAN報文,將原始的2層數據幀轉發給目的的接收方。

VTEP可以是獨立的網絡設備,例如交換機,也可以是部署在服務器上的虛擬設備。例如使用置頂交換機(TOR)作爲VTEP時,VXLAN的網絡模型如下圖:

但顯然,在flannel中,VTEP的能力是通過linux的虛機網絡設備實現的。在VXLAN模式下,VTEP的角色由 flannel.1 虛擬網卡充當。

02VXLAN模式

VXLAN是Flannel默認和推薦的模式。當我們使用默認配置安裝Flannel時,它會爲每個節點分配一個24位子網,並在每個節點上創建兩張虛機網卡:cni0 和 flannel.1 。cni0 是一個網橋設備,類似於 docker0 ,節點上所有的Pod都通過veth pair的形式與 cni0 相連。flannel.1 則是一個VXLAN類型的設備,充當VTEP的角色,實現對VXLAN報文的封包解包。

從內核3.7版本開始,Linux就開始支持VXLAN,到3.12版本,支持已經完備。

節點內通信

顯然,節點內的容器間通信通過 cni0 網橋就能完成,不涉及任何VXLAN報文的封包解包。例如在下面的圖例中,Node1的子網爲10.244.0.1/24, PodA 10.244.0.20 和 PodB 10.224.0.21通過 cni0 網橋實現互通。

跨節點通信

下面重點分析一下跨節點的容器通信過程。假設有兩個節點Node1和Node2,其中Node1的PodA要跟Node2的PodB通信,則它們之間的通信過程如下圖所示:

大致概括一下整個過程:

發送端:在PodA中發起 ping 10.244.1.21 ,ICMP 報文經過 cni0 網橋後交由 flannel.1 設備處理。flannel.1 設備是一個VXLAN類型的設備,負責VXLAN封包解包。因此,在發送端,flannel.1 將原始L2報文封裝成VXLAN UDP報文,然後從 eth0 發送。

接收端:Node2收到UDP報文,發現是一個VXLAN類型報文,交由 flannel.1 進行解包。根據解包後得到的原始報文中的目的IP,將原始報文經由 cni0 網橋發送給PodB。

哪些IP要交由 flannel.1 處理

flanneld 從 etcd 中可以獲取所有節點的子網情況,以此爲依據爲各節點配置路由,將屬於非本節點的子網IP都路由到 flannel.1 處理,本節點的子網路由到 cni0 網橋處理。

[root@Node1 ~]# ip r
...
10.244.0.0/24 dev cni0 proto kernel scope link src 10.244.0.1 # Node1子網爲10.224.0.0/24, 本機PodIP都交由cni0處理
10.244.1.0/24 via 10.244.1.0 dev flannel.1 onlink # Node2子網爲10.224.1.0/24,Node2的PodID都交由flannel.1處理
...

如果節點信息有變化, flanneld 也會同步的對路由信息做修改。

flannel.1 的封包過程

VXLAN的封包是將二層以太網幀封裝到四層UDP報文中的過程。

原始L2幀

要生成原始的L2幀, flannel.1 需要得知:

內層源/目的IP地址

內層源/目的MAC地址

內層的源/目的IP地址是已知的,即爲PodA/PodB的PodIP,在圖例中,分別爲10.224.0.20和10.224.1.20。內層源/目的MAC地址要結合路由表和ARP表來獲取。根據路由表①得知:

下一跳地址是10.224.1.0,關聯ARP表②,得到下一跳的MAC地址,也就是目的MAC地址:Node2_flannel.1_MAC;

報文要從 flannel.1 虛擬網卡發出,因此源MAC地址爲 flannel.1 的MAC地址。

要注意的是,這裏ARP表的表項②並不是通過ARP學習得到的,而是 flanneld 預先爲每個節點設置好的,由 flanneld負責維護,沒有過期時間。

# 查看ARP表
[root@Node1 ~]# ip n | grep flannel.1
10.244.1.0 dev flannel.1 lladdr ba:74:f9:db:69:c1 PERMANENT # PERMANENT 表示永不過期

有了上面的信息, flannel.1 就可以構造出內層的2層以太網幀:

外層VXLAN UDP報文

要將原始L2幀封裝成VXLAN UDP報文, flannel.1 還需要填充源/目的IP地址。前面提到,VTEP是VXLAN隧道的起點或終點。因此,目的IP地址即爲對端VTEP的IP地址,通過FDB表獲取。在FDB表③中,dst字段表示的即爲VXLAN隧道目的端點(對端VTEP)的IP地址,也就是VXLAN DUP報文的目的IP地址。FDB表也是由 flanneld 在每個節點上預設並負責維護的。

FDB表(Forwarding database)用於保存二層設備中MAC地址和端口的關聯關係,就像交換機中的MAC地址表一樣。在二層設備轉發二層以太網幀時,根據FDB表項來找到對應的端口。例如cni0網橋上連接了很多veth pair網卡,當網橋要將以太網幀轉發給Pod時,FDB表根據Pod網卡的MAC地址查詢FDB表,就能找到其對應的veth網卡,從而實現聯通。

可以使用 bridge fdb show 查看FDB表:

[root@Node1 ~]# bridge fdb show | grep flannel.1
ba:74:f9:db:69:c1 dev flannel.1 dst 192.168.50.3 self permanent

源IP地址信息來自於 flannel.1 網卡設置本身,根據 local 192.168.50.2 可以得知源IP地址爲192.168.50.2。

[root@Node1 ~]# ip -d a show flannel.1
6: flannel.1: <BROADCAST,MULTICAST,UP,LOWER_UP> mtu 1450 qdisc noqueue state UNKNOWN group default
    link/ether 32:02:78:2f:02:cb brd ff:ff:ff:ff:ff:ff promiscuity 0
    vxlan id 1 local 192.168.50.2 dev eth0 srcport 0 0 dstport 8472 nolearning ageing 300 noudpcsum noudp6zerocsumtx noudp6zerocsumrx numtxqueues 1 numrxqueues 1 gso_max_size 65536 gso_max_segs 65535
    inet 10.244.0.0/32 brd 10.244.0.0 scope global flannel.1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
    inet6 fe80::3002:78ff:fe2f:2cb/64 scope link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

至此, flannel.1 已經得到了所有完成VXLAN封包所需的信息,最終通過 eth0 發送一個VXLAN UDP報文:

Flannel的VXLAN模式通過靜態配置路由表,ARP表和FDB表的信息,結合VXLAN虛擬網卡 flannel.1 ,實現了一個所有Pod同屬一個大二層網絡的VXLAN網絡模型。

03host-gw模式

在上述的VXLAN的示例中,Node1和Node2其實是同一宿主機中的兩臺使用橋接模式的虛機,也就是說它們在一個二層網絡中。在二層網絡互通的情況下,直接配置節點的三層路由即可互通,不需要使用VXLAN隧道。要使用host-gw模式,需要修改 ConfigMap kube-flannel-cfg ,將 Backend.Type 從vxlan改爲host-gw,然後重啓所有kube-flannel Pod即可:

...
  net-conf.json: |
    {
      "Network": "10.244.0.0/16",
      "Backend": {
        "Type": "host-gw" // <- 改成host-gw
      }
    }
 ...

host-gw模式下的通信過程如下圖所示:

在host-gw模式下,由於不涉及VXLAN的封包解包,不再需要flannel.1虛機網卡。flanneld 負責爲各節點設置路由 ,將對應節點Pod子網的下一跳地址指向對應的節點的IP,如圖中路由表①所示。

[root@Node1 ~]# ip r
...
10.244.0.0/24 dev cni0 proto kernel scope link src 10.244.0.1
10.244.1.0/24 via 192.168.50.3 dev eth0 # Node2子網的下一跳地址指向Node2的public ip。
...

由於沒有封包解包帶來的消耗,host-gw是性能最好的。不過一般在雲環境下,都不支持使用host-gw的模式,在私有化部署的場景下,可以考慮。

參考:

What is VXLAN

深入理解CNI

bridge man page

ip-route man page

ip-neighbour man page

flannel原理之vxlan模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