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一顆中國星,地上一羣追星人

今年,夜空裏多了一顆中國星。


它長這樣——


(中國空間站過境北京房山 王俊峯/攝)

和這樣:

(安久/攝)

沒錯,就是中國空間站

它距離地球400公里,體積達到110立方米。

長長的機翼越過祖國的上空,擡頭看,是最亮的一顆“中國星”。

中國空間站的升空,也讓中國成爲第三個自己把空間站送進天空的國家。

中國空間站遊過太空(圖源:北京日報)

其實,每隔一段時間,中國空間站的身影就會掠過中國的上空。

最近時,用肉眼或者手機就能直接記錄下中國空間站的風采,也吸引了一批“追星”的人。

不過,要想看到它,也不容易。

出現時間短、城市光線影響、不確定具體的觀測地點……

這就給出了一道難題:怎麼才能追上這顆“中國星”?

要讓更多人看到它

“希望有一天,能看到我們中國空間站過境的預報。”


在中國空間站升空以後,天文愛好者老A在後臺收到了一條留言。

老A運營着一款供用戶查詢天氣、天文天象預報的微信小程序天文通。

這個問題,勾起了老A的回憶——

過去,愛好天文的他和朋友們,觀測空間站,一般有且只有一個對象:由NASA等運行的國際空間站。

老A在觀測星空

老A曾目睹過獅子座流星雨的壯觀,在山頂凌晨2點打卡過彗星。

那一瞬間,他被星空的燦爛所震撼。

“我們追過國際空間站,我們對自己的空間站更有一份熱愛。”

這讓他篤定,要把自己看到的分享給更多人。

“要讓更多人看到這顆中國星”,成了這個年輕人的目標。

追中國星,是一道算術題

中國空間站背後有許多含義:中國航天史的篳路藍縷、幾代宇航員的夢想接力……

這也讓中國空間站不僅僅是一顆“星星”,而是一種“中國人特有的浪漫”。

不過,空間站的出現時間往往只有3到6分鐘。

同時,觀測還要考慮天氣和日光因素。

今年4月,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升空,隨着此後宇航員的陸續進駐,中國空間站開啓了有人長期駐留時代。

這裏補充一下空間站的觀測原理:

在空間站過境數據已知的前提下,結合自身的經緯度數據,測算出觀測時間和觀測角度。

同時,由於國內外通行的並不是同一套座標系,在通過海外觀測應用獲取數據時,還需要再進行換算。

100萬人,從此手機追星


要讓普通人看得懂,就得讓操作簡單、信息明瞭。

“最重要的是,讓數據的計算更精準、獲取的信息是基於地理位置,另外一方面,讓數據展示可視化。”

這一切,要在一個小程序內完成。

好在,小程序早就面向個人開發者開放了位置服務在內的API接口。

這些能力基於騰訊位置服務提供的支持,包括定位能力和地址逆解析能力,藉助前者,可以快速將空間站的方位與用戶的實際位置之間進行距離和角度測算;後者能夠將經緯度解析成地址。

打個比方。

逆地址解析能把經緯度,轉化成大家熟知的地標信息,比如東經116.4度、北緯39.92度之於故宮;東經121.5度、北緯31.24度之於東方明珠。

另外,基於定位,還能夠延伸出天氣、光污染等的查詢能力。

對於老A來說,如果說天文通的功能與算法是引擎,那麼騰訊位置服務就像是汽油。

出於愛好運營天文通的老A,開始擼函數、啃代碼。

做好後,老A將空間站過境預報這項功能上線,後者包括空間站過境時的日期、亮度、持續時間、可見高度。
在做天文通時,老A的想法是讓它能夠影響到至少10萬人。

“讓每一個人都成爲天文通。”

而用戶數比老A預計的漲得還要快,超過10萬、50萬、100萬……

追星,更方便了

“那是我們中國的空間站!”

在今年7月份的一條拍攝視頻裏,攝影師王俊峯語氣激動。

在視頻裏,空間站劃過北京的夜空。


愛好天文的王俊峯,在空間站核心艙升空後,就一直計劃要拍這顆“中國星”。

爲了找到合適的地點拍攝,他的足跡一度遍佈整個北京:天安門、故宮、角樓、長城……

有次,他熬夜在郊外踩點,遍地都是毛草,“還紮了根刺”。

但這些都值得。

“這就是我們成長中的中國的象徵,太牛了。”

現在,他可以點進天文通內置的中國空間站過境預報。

通過位置服務提供的設備方向功能,找到適合觀測的角度;

再通過解析後的動畫,直觀對應自己的位置信息。

另外,通過小程序的內置能力,天文通也能預告星象。


天文攝影師戴建峯把天文通的優勢定位爲“操作方便”。

作爲一名追星時間長達6年的資深追星人,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奔波在外。

每張照片的背後,除了與疲勞、危險間的鬥爭,還有天文通,“一點開就可以瞭解你現在的地方。”

王俊峯還正在發起一場全國各地打卡中國空間站的活動,擴大這場追星活動的規模。

(中國空間站過境上海陸家嘴 戴建峯/攝)

(中國空間站過境鳥巢 趙偉/攝)

(中國空間站過境故宮角樓 鄭志/攝)

越來越多的普通人開始加入天文通的交流羣。

故事還在繼續

騰訊位置服務的產品經理劉澍並不是第一次和開發者打交道,但接觸到老A時,仍然覺得這是一個 “浪漫而又嚴謹的人”。

助力中小開發者,也是劉澍和這羣“追星人”交集的開始。

他沒有看過凌晨3、4點的星星,倒是在深夜時爲星星爆過肝。

當時,由於中國空間站過境預報功能流量暴增,劉澍所在的位置服務團隊緊急拉通,爲天文通的正常訪問提供了保障。

“以前可能擡頭看星星的時間都不多,但這次,我看到的是我們自己造的‘星星’。”

在夜空下,劉澍通過天文通看到中國空間站劃過時,心裏最大的感受,是“自豪“。

“老A其實也在幫我們完善我們產品上的一些設想和規劃,讓我們的產品變得更加的豐滿。”

這些能力,未來就能運用到更多開發者和產品上去。

而在天文通內,被天文愛好者稱爲“交作業”的切磋,正在誕生出越來越多的“優秀作業”。


粉絲羣裏,8歲和9歲的粉絲們交來的"作業"

讓更多人看到和追到“星星”,劉澍覺得,也是他們努力的意義。

*我們也將於12月20日,開啓一場“一起追星,那顆最亮中國星”的直播活動。

來,用這顆中國星的洗禮,爲今年劃上圓滿的句號吧。

5個普通人與騰訊位置服務的故事,看看裏面有你的影子嗎?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衆號 - 騰訊位置服務(gh_ba7849dcf583)。
如有侵權,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刪除。
本文參與“OSC源創計劃”,歡迎正在閱讀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