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日记被“卷”伤

作者 | 郭可

来源 | 产业科技

曾为资本眼中的新消费种子选手,完美日记已被“卷”伤,而身后的逸仙电商也难从转型阵痛中抽身。

新消费风口式微,逸仙电商高增长熄火。近日,逸仙电商公布2021年财报,成本随着营收一起水涨船高,连续两年陷于亏损漩涡。加之近期中概股承压,逸仙电商业绩加剧估值坠落,股价遭遇大幅波动,面临退市风险。

与其他新消费品牌相似,逸仙电商比较年轻。2016年,逸仙电商由黄锦峰等人创办,黄锦峰曾任职于宝洁并曾任御泥坊COO,他带领逸仙电商在流量红利和国货红利期早期阶段,入局国产美妆赛道,而后打造出美妆品牌完美日记。

凭借出色的营销策略,逸仙电商短短几年就成为美妆行业独角兽。2020年11月,逸仙电商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成为首个登陆美股的中国美妆企业。

祸福相依。当品牌的销售额和营销高度绑定时,不断增长的营销费用给企业的未来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如今,流量窗口期正在关闭,渠道成本不断增加,曾经视流量为生意经的逸仙电商,正在被营销支出蚕食营收。

逸仙电商的亏损,表面是营销支出问题,实际凸显了完美日记缺乏核心品牌竞争力,以及商业模式护城河尚浅的困境。为了摆脱亏损窘境,逸仙电商一边多品牌布局,发力护肤品领域,降低经营风险;一边加大科研投入,向研发者的角色转型。

但美妆赛道内卷严重,国产美妆争相复制模式,业务模型同质化严重,同时,国际美妆品牌降维打击,价格和渠道不断下沉,挤压完美日记们的市场份额。最要命的是,研发是所有化妆品企业的必经之路,现金流不算充裕的逸仙电商转型难度大。

为了弥补DTC模式(直接触达消费者)弊端,逸仙电商还试图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发力线下业务,铺开线下门店。可在美妆赛道,向前看有老牌企业,向后看是差异定位的后起之秀,逸仙电商的营销转型似乎也不好走。

曾经的行业标杆,也讲不好新消费故事。拆解财报不难发现,当新消费告别大水漫灌时代,降本增效也成为逸仙电商新一年的关键词。造血补亏、减脂瘦身,对逸仙电商来说刻不容缓。

营销反被营销误

成立之初,逸仙电商意气风发。

深谙营销之道。在国货潮流的风口下,完美日记瞄准直播电商、社交平台崛起的契机,和小红书深度绑定,在各大平台投放广告、种草,并邀请诸多明星带货,销量迎来爆发增长。

完美日记营销思路分为三步:早期邀请头部KOL在平台推广造势,中期邀请腰部博主在社交平台内打卡种草,最后利用素人发布拔草贴,建立品牌信任度。生产方式上,逸仙电商采用代工模式,轻资产的经营模式让逸仙电商在细分赛道成功出圈。

得益于DTC销售模式,创立初期的逸仙电商得以低成本触达用户。但营销并非企业良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品牌力成为企业得以长远发展的关键。短期繁荣,可能只是营销下的虚假繁荣,一旦泡沫被戳破,缺陷一一显露。

营收增速失序。根据财报,逸仙电商2021年第四季度营收15.28亿,同比下滑22.1%,增长率首次为负;2021年全年营收58.4亿元,同比增长11.6%。2019年和2020年,逸仙电商营收增长率分别为377.1%、72.65%,营收增速大幅缩水。

陷入亏损泥潭。数据显示,2021年,逸仙电商亏损达到为15.47亿元;2021年第四季度,逸仙电商净利润亏损4.75亿元,成为全年亏损最高季度。从全年看,虽然亏损缺口有所收窄,但扭亏仍遥遥无期。

毛利却逐年上涨。根据财报,2021年逸仙电商毛利为38.99亿元,同比增长15.9%,较往年有所放缓;2021年毛利率为66.76%,2019-2020年毛利率均超过六成,在赛道内处于中游水平。

归根结底,还是营销成本拖了盈利后腿。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逸仙电商的营销支出分别为3.1亿元、12.5亿元、34.1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500%。到了2021年,营销成本再度攀升,高达40.06亿,占总营收的65%以上。随着获取流量的成本上涨,逸仙电商的烧钱打法越来越走不通。

业绩增速放缓,与主营业务走弱有关。近日,在业绩电话会议上,逸仙电商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锦峰表示,2021年第四季度,来自完美日记、小奥汀等品牌的净收入同比下降33.9%。此外,根据淘数据,完美日记2021年10月销售159万件商品,同比下降47%;销售额为1.13亿,同比下降42%。

屋漏偏逢雨。4月18日,逸仙电商收到纽约证券交易所信函,通知其ADS的交易价格表现低于合规标准。根据纽约证券交易所规则,若连续30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低于1美元,逸仙电商将面临退市。目前,逸仙电商股价创新低,不到0.6美元。

转型与内卷竞速

流量红利期过去,代工品控不稳定弊端显露,逸仙电商不得不寻找新增量,由营销向品牌转型。但就目前效果而言,逸仙电商仍处在转型初期,且阵痛不断。

加码科研。根据财报,2021年逸仙电商研发投入为1.42亿,研发费率仅为2.4%,与业内研发水平持平。报告期内,逸仙电商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18项专利,专利数量同比增长71%,其中包括39项发明专利。

尽管加码科研,也难在内卷的赛道内领先。同行中,欧莱雅研发力度更大,全球范围内拥有近4000名研发人员。数据显示,2020年欧莱雅研发费用近12亿美元,研发费率稳定维持在3%。

供应链生态方面,为了保证研发成果顺利投产,同时保证产品质量,逸仙电商选择自建工厂。2020年,完美日记开始尝试与代工厂科丝美诗合作,投资建设彩妆研发和生产基地。2021年,逸仙电商又成立商贸新公司,经营范围含供应链管理服务等。

可生产线和研发投入周期长、回报慢,逸仙电商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短期内难以提升。第三方投诉平台上,对完美日记的投诉较多,其中“飞粉”“过敏”非常常见。

在销售终端,逸仙电商加快门店铺设,希望在线下找到脱困路径。2019年,逸仙电商新零售事业部总裁冯琪尧表示,未来三年计划在华东开店200家,全国开店600家。

从实际来看,完成目标变得困难。报告期内,逸仙电商在全球拥有 294 家体验店,相比2020年底的241 家门店增长21%,开店数量仍未达到预期的一半。

寻找新增长

内忧外患。近年来,美妆需求增速放缓,化妆品新规靴子落地,国内美妆行业增长正面临挑战。同时,前有欧莱雅、兰蔻等老牌企业稳扎稳打,后有花西子、colorkey等后起之秀迎头赶上,如果逸仙电商只靠完美日记一个品牌通吃,显然不太现实。

在内卷严重的市场竞争中,逸仙电商除了要解决转型难题,还需把护城河加深做宽。

从逸仙电商业务布局看,逸仙电商向彩妆+护肤品领域发力,试图通过收购补全企业版图。目前,逸仙电商旗下已拥有完美日记、小奥汀、完子心选、Galénic法国科兰黎、DR.WU(中国大陆业务)、Eve LOM、等九大品牌,受众群体进一步拓宽,覆盖大众到中高端品牌。

难造出第二个完美日记。根据电话会议内容,2021年,逸仙电商护肤品领域净收入占总营收的21.3%,营收同比增长361.7%。据此推算,护肤品牌收入约为12.44亿元。虽有较快提升,但对比彩妆营收,体量并不算大,未来也难以超过彩妆。

相较美妆,护肤领域消费者更注重成分和功效,产品是否含有“黑科技”也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标准。与大牌和头部垂类品牌相比,逸仙电商的科研投入和能力较弱,想在护肤赛道突围,新玩家逸仙电商还需更多差异化产品。

逸仙电商目前面临的不是时间多少问题,而是红利渐趋耗尽,拳头产品被“平替”,品牌驱动力不足,缺乏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型。如果连转型阵痛都难以挺过去,何谈十年二十年的长期价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