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商業化新徵程,商湯科技能否領跑羣雄

作者 | 黃老邪

來源 | 產業科技

作爲“AI四小龍”中第一個上市的企業,商湯科技身上的高科技光環正在褪色。

持續虧損趨勢未止。近期,商湯科技交出上市後首份成績單,虧損額度不斷創新高。商湯科技與曠視、雲從、依圖並稱爲“AI四小龍”,儘管搶先拿到了資本市場的船票,但商湯科技仍在探索AI商業化模式,並直面諸多強有力競爭對手。

從AI賽道前景看,商湯科技的真實商業價值在內憂外患困局中充滿不確定性。商湯科技成立於2014年,是一家專注於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的AI軟件公司,旗下業務覆蓋智慧城市、智能手機、泛文化娛樂、智能汽車、智慧健康、智慧商業等。

上市一波三折。商湯科技成立以來累計完成12輪、超300億元融資。2021年8月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後,商湯科技原計劃12月17日掛牌上市,後續因美製裁延遲上市,於當年12月30日登陸港股。

股價衝高回落,估值持續下挫。年初至今,商湯科技的股價不斷走低,已從高點每股9.7港元跌至當前的5港元。股價下跌背後,AI業務落地場景有限,行業競爭態勢加劇,硬件龍頭企業與互聯網巨頭加碼AI賽道......光環褪去的商湯科技,距離AI業務落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缺乏牢固的技術壁壘

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是商湯科技營收大頭。財報顯示,2021年商湯科技營業收入47億元,同比增長36%。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業務營收佔比較大,分別爲41.7%、45.6%,智慧生活、智能汽車業務營收佔較小,比分別爲8.8%、3.9%。

商湯科技虧損同步擴大,AI概念靠燒錢支撐,且未見盈利曙光。2021年,商湯科技虧損擴大至172億元,主要來自於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而產生的135億的非現金損益,經調整虧損額爲14.2億元。2018年至2021年分別虧損34億元、49億元、121億元、172億元,累計虧損達376億元。

商湯科技研發、銷售、行政等投入同步增加。商湯科技2021年研發開支36.14億元,同比增加47.3%。當年研發人員新增了1500人,總數達到4200人。銷售成本14.22億元,同比增加40.3%,主要是硬件成本及分包服務費和員工福利開支的增長。行政開支22.98億元,同比增長44.6%。

商湯科技用虧損爲技術進步買單。鉅額投入之下,商湯科技尚未建立牢固的技術壁壘。以商湯科技持續加碼的人臉識別算法爲例,曠視副總裁顧亮評價道:現在的智能化市場格局已經不是單一的算法模型比拼,當人臉識別的算法從98%到99%的時候,它的應用層面上並不會帶來核心的變化。

以計算機視覺技術起家的商湯科技,將SenseCore視爲技術核心。商湯科技通過SenseCore裝置量產AI模型,在商業產出上實現提量增質。截至2021年底,商湯科技通過SenseCore AI大裝置產出的商用模型數量達34000多個。2021年研發人員每人年均生產的商用模型數相較於2020年和2019年分別提高了72%和13倍。

隨着算法能力日趨同質化,AI技術難以契合各個行業,留給商湯科技的窗口期稍縱即逝。擁有先發優勢的商湯科技,看似能用AI技術賦能百業,但面對碎片化項目明顯差異,商湯科技難以定製化取代規模化,在衆多行業中未能打造競爭壁壘,對其未來的競爭能力和持續經營能力帶來不利影響。

隨着產業數字化轉型提速,AI在應用層面的價值壁壘,逐漸轉向算法、硬件、場景一體化,僅停留在算法層面難以真正建立粘性和深層次價值。從AI算法廠商和硬件廠商的業務轉型看,建立技術壁壘需要搭建軟硬同驅的技術解決方案,這既需要基於場景的理解力,又要求具備軟硬服務協同能力。因此,實驗室和代碼之外,AI企業的競爭力和價值壁壘較難形成,商湯科技也不例外。

商湯科技海外收入佔比下滑。2021年商湯科技海外市場收入佔比爲11.76%,較去年下降10.35%。財報顯示,商湯科技2021年東北亞地區營收3.6億元,較2020年減少0.8億元。

競爭對手衆多

AI領域萬億市場的序幕徐徐拉開,人工智能產業正成爲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2021年人工智能行業發展藍皮書》顯示,全球人工智能核心產業在近三年有望突破萬億元規模,關聯實體經濟市場高達20多萬億元。根據艾媒諮詢發佈的《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研究報告》,安防和金融是AI賦能實體經濟市場份額最多的前兩大領域,佔比分別達到53.8%、15.8%,合計近70%。

商湯科技以計算機視覺技術起家,穩坐“AI四小龍”之首。2018年到2021年,商湯科技收入分別爲18.5億元、30.3億元、34.5億元、47億元,營收規模遠高於曠視科技、雲從科技、依圖科技。

商湯科技的對手不止於此,計算機視覺硬件方面還直面傳統安防大戶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後兩者從安防行業發展起,在軟硬件協同和數據場景沉澱方面佔優,形成了從傳感器到後端系統的全面的產品力,穩佔市場份額,近年拓展更多創新領域。

海康威視2021年營收是商湯科技的17.3倍,淨利潤167.84億元。大華股份同樣不容小覷,2021年前三季度營收214.9億元,淨利潤24億元。

在汽車產業、雲服務等專業領域,華爲、騰訊、阿里、百度、美團、訊飛等互聯網巨頭來勢洶洶,商湯科技優勢並不明顯。市場競爭加劇。

互聯網巨頭在生態場景、客戶拓展等方面耕耘多年,基於持續迭代的算法、多年積累的數據,落地社交互動、電商、網約車、信息推薦等領域,並抓住雲服務、智能交通、智能駕駛及其他人工智能領域的巨大市場機遇,商湯科技在技術上與互聯網巨頭的差距並不顯著。

嚴監管環境

數據合規和倫理風險是縈繞在商湯科技頭頂的達摩克斯之劍。2019年10月,杭州市“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揭開了採集個人信息的安全隱患,喚醒了公衆對人臉信息的保護意識。AI行業面臨的爭議纔剛剛開始。

監管層面不斷收緊採集和應用數據的邊界,引導行業健康理性發展,這也意味着商湯科技面臨的合規風險加劇。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在數據處理者獲取、收集、保存、使用個人信息方面規定較爲嚴格,數據合規、個人信息保護、倫理規範等方面都將影響資本市場對商湯科技的信心。

內憂外患下,商湯科技拓展業務領域,覆蓋智慧城市、金融、移動端應用等方面,並蹭起元宇宙熱點。商湯科技表示,已成爲最大的元宇宙賦能平臺之一,並與知名科幻作品《三體》三部曲的版權方三體宇宙(上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探索“AI+科幻”新模式。

商湯科技的春天,還仍真正到來。作爲一家港股上市公司,商湯科技終究要打造AI競爭壁壘,探索有效的場景落地方案,實現扭虧爲盈,靠業績和實力在資本市場站穩腳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