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開源人CC:熱愛足球音樂,亦是工業互聯網生態構建者!

 

嘉賓簡介

 

範維肖,網名 CC,現任 Allegro 熹樂科技 CEO,騰訊雲 TVP。1998 年開始做開源 BBS 產品,2006 年加入 CSDN,後曾作爲首席架構師負責飛信 SNS 業務。2011 年進入移動互聯網領域,打造社交音樂 App、音樂版權交易平臺等。2019 年起,創立Allegro熹樂,打造開源低時延邊緣計算框架 YoMo,爲行業提供物聯網 IoT 開源實時數據計算框架,並參與了中國工業互聯網相關標準的制定,致力於推動雲計算和邊緣計算生態的融合。

 

前言

 

中國互聯網經過 20 餘年的發展,早已與當年大不一樣。但在這變革之路上,無論是從 PC 時代到移動互聯時代的轉變,還是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的升級,技術人員的賽道選擇卻永遠是亙古不變的話題。在產業互聯網蓬勃發展的當下,技術人應該如何儘快適應時代浪潮?應該如何調整自身,尋求轉型突破?而在這變化中,又有哪些該是不變的堅守?2022 年 2 月,國內低時延邊緣計算企業「Allegro熹樂科技」宣佈獲得 300 萬美元天使輪融資,踏上了加速發展的快車道,而作爲該企業創始人,也是騰訊雲最具價值專家(TVP)的範維肖老師,將從自身經歷出發,爲你帶來一場關於賽道轉型與物聯網生態的專業解讀。

 

資深程序員的轉型之路

 

“我覺得一個新技術的出現一定是會讓人們看到革新的。但是,我們總是會在短期內高估技術的影響,卻會低估技術在長期內帶給我們的價值。”

提起範維肖,很多人可能更熟悉他的網名「CC」 。作爲中國互聯網發展階段最早期的一批參與者之一,CC 可謂是跟隨着中國互聯網的發展一起成長起來的。

1998年,還在唸高中的範維肖就對互聯網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回憶起當年的經歷,他的言語中透露着自豪與驕傲,他提到 “當年我最初關注起互聯網,是從電腦報的雜誌上看到了關於編程的東西,當時就開始覺得 Web 非常吸引人,同時開始學習 ASP 的技術,做在線論壇。到了 1999、2000 年左右的時候,國內有非常多的 ASP 語言寫的 Web 的論壇都是我做的。就是這段經歷,又促使着我後來開始給各種各樣的論壇寫插件,一直到 2006 年大學畢業之後,就開始做 CSDN 開發者社區。”

但從大學畢業後,範維肖的互聯網之路不再像之前那樣“一成不變”。骨子裏的冒險性格也在促使着他一直在尋找最有前景、最有挑戰性的技術領域去突破。

博客論壇我當時一直在做,直到 2008 年社交產品出現,我當時就加入了中國移動飛信項目開始做中國的社交網絡。2010 年後,伴隨着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我也非常堅定地跳到了移動互聯網的洪流裏。當時我們就認爲,IM 的未來一定是在在移動互聯網裏的,還有音樂也是這樣,音樂流媒體應該具備社交屬性,應該是放在人的口袋裏的。所以我就開始出來自己創業,陸續做了手機端的 ARM,還有社交音樂項目,後來又做了 To B 的音樂版權交易平臺,AI 平臺等等產品。

到了 2015 年的時候,我覺得這是我人生的一個大的轉折,有過三次創業經歷,並且當時我最想做的產品也成功在創業板上市了。這個時候我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只關注技術和產品,很多東西都還不懂,但是技術要爲社會創造價值的時候,它一定是要綜合多種因素的,整個經濟、商業結構都是需要關心的。所以 2015 年的時候,我也參與創立了一家 VC 公司,希望能夠換一個角度去理解技術創業,去學習和理解更多技術和商業化之前的關係。

2015年之後,伴隨着我對這個行業越來越瞭解,所看到的角度越來越多,我也開始注意到了中國的 To B 市場飛速成長的事實。我當時在想,如果能將技術變成一種數字化的方式,爲這個社會的發展助力,我覺得這對我的人生是一個更有衝擊和挑戰的事。

所以在 2019 年的 3 月份,我和我的合夥人一起創立了熹樂科技,我們當時看到的是雲計算在過去十幾年的發展過程當中連接了全球 70 億的人口。同時,物聯網領域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也在出現,這是一個幾百億的設備連接。這些數據的產生需要被實時地計算,需要被存儲。今天的雲計算我們認爲將來一定會有溢出,目前它是無法滿足未來需求的。所以我們瞄向了一個叫邊緣計算的市場,這是整個熹樂科技在做的事,在今天我們用邊緣計算服務物聯網 IoT 相關行業。

在不斷地尋求突破的過程中,範維肖也經歷了從架構師到 CTO,從 CTO 到投資人,再從投資人到 CEO 的轉變。每次身份的變化,帶給他的,都是對所從事行業與自我事業發展的一次全新審視與思辨。曾經在參加TVP技術創業閉門會時,範維肖曾提到“技術人是獵人,CTO是酋長,CEO是國王”,而如今,面對三種身份他如何權衡的問題是,範維肖坦言:

我覺得比較讓我興奮的是一天的三個狀態,早上起牀的時候你要像 CEO 一樣的去思考所有的問題,晚上大家都下班了,你要像 CTO 一樣的去回顧、覆盤整體問題。當關了辦公室的燈,半夜在回家的路上,看着夜晚的路燈,看着天空的繁星,你還要跳出你是公司的一員,從外部的視角再看待自己在做的這個事和這個行業的變化,來糾正自己,每天三個視角三個身份的不斷轉移。儘管每天都是在糾結和懷疑中睡去,但是每天早上醒來的時候,這種自省,仍能使我特別堅信地繼續向前邁進。

在範維肖 20 餘年的互聯網生涯中,中國的互聯網技術也在不斷地升級、迭代,一個又一個的風口輪番出現。面對這些新興的風口,該如何抉擇?作爲賽道選擇“過來人”的範維肖,也提了十分中肯的建議。他認爲:

我覺得一個是新的技術的出現一定會讓人看到革新。但是,我們總是會在短期內高估技術的影響,卻會低估技術在長期內帶給我們的價值。往往在市場環境裏面,大家總是今年熱 AI,明年熱代碼,一個風口接一個風口的來。但是技術真正的落地是需要上升期的,當熱度到達高點的時候就會開始慢慢下降,但是它的成熟度、參與的人以及產業對它的接受程度這時纔會慢慢出現。在這個時期後,再經過三四年這個行業纔會真正地成熟。

像今天的 AI,2015、2016年的時候非常火,大家都在求。今天 AI 這個詞沒有那麼熱了,但是 AI 已經進入了千家萬戶各行各業。近兩年的疫情,AI 就起到了非常多的作用,不管從醫療品的製造,還是從健康碼到疫情的追蹤,都能看到它的價值。

我自己是認爲新的技術需要更長期的時間來陪伴他,而更長期裏面需要不斷地融合新的技術,把技術的價值轉變成商業的價值,爲這個社會服務。與此同時,也要把技術跟整個行業的上下游都要連通起來。讓技術變成無形,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把它表達出來,其實這也是國家在提的數字化轉型,我認爲數字化的轉型就是再也沒有數字,大家感受不到數字化,因爲一切都會讓人很流暢地去接受。

2019年,範維肖創建了Allegro 熹樂,在中國產業互聯網蓬勃發展的當下,範維肖自然敏銳地捕捉到了國內物聯網 To B 市場的未來前景。他所提出的“構建全行業數字化生態鏈”的願景,也正在促使着他向着未來穩步前行。

 

做工業互聯網的生態構建者

 

“今天藉助於數字化我們可以把工業流程中的各個核心環節全部連接起來。連接起來的整個工業互聯網生態鏈,對社會的價值纔是最大的。”

作爲目前重點關注的領域之一,對於中國工業互聯網的未來發展,範維肖可以說是充滿了信心。而作爲工業互聯網生態構建者,他也在與更多工業企業的聯動過程中,發揮着越來越舉足輕重的作用。他不僅擔任了騰訊雲 TVP,更與騰訊雲展開了越來越多的深度合作,在過去幾年間,他的企業與騰訊雲一起在大型的工業企業中有超過 4 億人民幣的數字化轉型工作落地。針對這一合作,範維肖也提出了殷切的期盼。

在加入到騰訊雲 TVP 組織的這一年多的時間裏面,我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力量,在過去的一年,我們 YoMo 跟騰訊雲 TVP 的 5 個合作伙伴一起合作的產品,現在已經落地到了工業服務中。這些合作使得我們能夠幫助衆多工業企業在交付他的工業數字化時,成本降低70%,這在工業行業中是非常難做到的,這也是任何一家公司自己難以完成的事情,這是大家的分層協作換來的。特別期望在未來的時間裏能跟騰訊雲 TVP 和工業這個小生態一起,去融合更多的解決方案,更多的數字化的協作,能夠爲更多的工業企業帶來更多的助力和賦能,共同構建起一個完備的工業互聯網生態。

在之前的 TVP 技術創業閉門會中,範維肖也同樣在分享時重點談到了關於「生態」話題,他當時提出“在一個企業中,CEO是國王,而國王更應該在乎的是一些疆域、版圖等更寬大的內容,更關注的應該是整個行業生態應該如何構建。” 落地到工業互聯網中時,範維肖再次談到了生態的話題,面對“工業互聯網的生態建設應該向何處去?”這一問題,他也給出了自己的答覆。

我認爲,工業互聯網發展到今天,在國內還是非常地火熱,但是,隨着跟工業企業這兩年的深度交互,我們越來越多地感受到整個大的生態結構裏面,通過數字化去融合進去的成分還是太少了。今天我們應該用數字化的手段把他們都連接起來,進而更高效地表達出來。我認爲這是數字化對於傳統行業已有的一個很大的價值,我把這個事叫存量市場的數字化優化。藉助於數字化,能有新的組織方式、新的管理方式、新的協作方式。這是能夠提升整個行業效率的舉措,這一點我覺得除了數字化,用其他的方式很難做到。

第二點,就是因爲數字化帶來了新的手段,比如說工業質檢、設備的預測性維護等,這些都能借助於技術手段將數據的價值表現出來,這給工業行業帶來了一層新的機會。之前工業裏的人不知道的事,可以通過大數據量化了。之前只能通過經驗和猜測看天喫飯的事,變成了用機器學習去預測未來,這是機器學習能夠帶來的新的東西。

最後一層如何藉助數字化的能力,使得我們的業務進一步升級,之前生產和銷售是兩個割裂的環節。而今天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在藉助於微信這樣的平臺,非常直接地觸達最終消費者。作爲一個工業企業,你可以非常快地判斷你的消費者喜歡什麼,迅速收集反饋,形成一個非常好的正向反饋循環,進而不斷地去加速新品的研發過程。中國有一個超大的內需市場,我們在內需市場中藉助於數字化的手段能夠很快地加速循環,這也是我們看到的數字化的價值。

因此我認爲,今天藉助於數字化我們可以把整個工業裏面的各個核心環節全部都把它連接起來。連接起來的整個叫工業互聯網,這個完整的生態鏈對社會的價值纔是最大的。

同時,在技術層面,範維肖也提出了自己的期待,他認爲:

工業在中國是需要更豐富的 PaaS 層服務的。因爲中國的工業企業數字化進程普遍都起步比較晚。而今天在工業領域上層還沒有豐富的 PaaS 生態,各家對自己的業務理解也都不一樣,每一家在自己的行業中的位置和壓力都不一樣,所以各家對自己的數字化進程都有獨特的方式。在這個場景下,就很難有幾款普適的 PaaS 產品能夠規模化地服務市場。

現在我們看到一個變化,越來越多的工業企業自己也有研發實力,都有 20 到 50 人的研發團隊,核心的應用他們自己都可以做,但他們缺乏更多的配套服務。而反觀我們的互聯網科技行業像雲計算、SaaS、PaaS,分層非常清晰,在每一層上都有可以結合的點,虛擬化、容器,甚至整個成熟的 SaaS 生態,大家可以分層而至,每一個人都專業地去做自己這一塊,整個行業就是非常結構化的,大家能夠協同在一起。

現今的工業行業就像是一個個垂直的煙筒,我管這個行業叫大風車模式,你去一片很美麗的草原就是一個個孤立的大風車在這裏,如何將他們有效地連接起來,我覺得這是現在亟待解決的問題。雲提供了硬件,SaaS 也要加速提供軟件和開發者的服務,這樣這個生態才能變得更加的良性和高效。

作爲國家級的重點戰略,工業互聯網、新基建的發展也在國家層面不斷受到重視。自中國 2035 年遠景規劃提出後,國內工業互聯網建設更是加速邁向快車道。在這一背景下,註定未來幾年的國內工業互聯網會呈現井噴式的發展樣態。針對工業互聯網的未來,範維肖同樣抱有極其樂觀的期待。他提出:

過去幾年在國家和政策的強力推行下,我看到自動化在這個行業裏面推廣的速度越來越快,這是一個數字化很好的基礎,有了自動化之後我們就可以有很多地方可以採集數據,把以前未知的事變得已知了,非常好的基礎。

而自疫情爆發以來,衆多工業行業進一步意識到了數字化的重要意義。2020年,我們看到很多工業企業上下游產業鏈都遇見了問題。而在重建整個工業鏈的時候,大家都在藉助數字化的手段來完成。這時大家都會發現,數字化的手段是如此地高效。我認爲2020年可以稱作工業開啓數字化的元年。

再加上現在我們中國對疫情的控制非常好,內需市場蓬勃發展,這也帶動着工業企業繼續大踏步地往前走。而且,從整個的行業發展來看,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2023、2025 大家都認爲這是兩個重要的節點。到 2025 年中國的工業互聯網很有可能佔到全球整個工業互聯網的 25% 以上,這是一個新的增長期,我個人也非常看好這件事。中國在這一點也是有着非常強的優勢,我們現在在全球處於生產的核心環節,工業製造數字化的提升速度也很快,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大數據和 AI 技術從應用的角度來講,在全球是領先的。

所以種種這些我個人看好的是未來 5 年是一個非常高速的成長期,會有越來越多的互聯網技術的溢出到工業裏面來。我非常看好工業互聯網的未來。

 

非典型程序員的技術堅守

 

“在技術行業裏面,一定不能離開一線,一旦我們離開一線的時候,就像把腳從水裏拿了出來,再也沒可能感知水溫了,只有把腳放在水裏,才能及時感知技術的變化。”

在中國衆多的技術人員中,範維肖絕對是屬於資深的那一批。無論是其所涉及行業之廣,亦或是所從事的時間之長,都在互聯網圈中極具代表性。但對很多第一次見到他的人而言,卻都會被他與傳統程序員不符的外表驚詫到。

作爲一個熱愛足球和音樂的技術人,範維肖的身上帶有一種明顯的「搖滾範」,飄逸的長髮和健談的性格,使得很多人都會誤以爲他在從事文藝類工作。而如今隨着開源YoMo在物聯網IoT領域不斷地推進,範維肖也走出辦公室,開始越來越多地去工廠進行實地探訪與考察,他曾對我們戲稱目前又多了一個“車間男工”的身份。但當我們問到他,在如今衆多的身份中最喜歡什麼哪一個時,他仍會不假思索地說到:

我自己最喜歡的角色還是程序員,尤其是當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可以打開電腦去寫代碼的時候。最興奮的時刻就是當我去看郵件,看到有社區的人給你提出我想要這樣的需求,我覺得我們應該這樣去改代碼。你跟每一個社區裏的人去溝通,下一個版本我們這裏這樣做好不好,然後別人的產品你也會去提意見,往上去貢獻內容。每天的這兩三個小時是我覺得這一天中自己最開心的時刻,就是完全忘我地在做自己喜歡的事。

因爲我寫了20年的代碼,我認爲作爲一個技術創業者,在技術這個行業裏面,一定不能離開一線,一旦我們離開一線的時候,就像把腳從水裏拿了出來,再也沒可能感知水溫了,只有把腳放在水裏才能感知技術的變化。同時,我一直認爲知覺來自於感覺,感覺來自於實操,實操來自於你在一線處理問題時遇到的點。

所以這也是造成了我每天需要很長的工作時間,每週總要有 10 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在看新技術、研究新技術、測試新技術。而這一段的時間也是最快樂的時間,因爲沒有人打擾,完全沉浸在你自己很專注的事裏面。

作爲熱愛程序員這一身份的資深技術人,範維肖也對於當今新的年輕技術人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我還是挺建議能夠去看一些底層的東西,像我們剛開始接觸編程的時候,開發工具不多,開發語言也少,相關的文檔資料也就很少。所以很多問題遇到的時候,你是沒法去問的,只能自己去研究,這使得那個時候我們看到很多老程序員都能夠建立自己的去尋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案。比如我看到這個框架不好了,我找到他的核心問題是這個,我會想的是我該如何聚焦這個框架。而今天我看到的一個不太好的現象,大家發現有問題的時候就會去問,問了之後去等,沒有人解決問題的時候,這個問題我們就繞過去了,這樣長時間下來我覺得大家會離技術的核心會越來越遠,這不利於去建立一個解決問題的思路,更不利於去讓我們創新。

今天的雲計算、開源都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好的開發者工具和開發者底層技術實踐經驗,大家可以學一個月,然後就能做很好的產品出來了,這是今天技術世界的優勢,但是另一面,就是我們再去創新的時候,整個思維過程就會斷掉。如果今天這個行業也慢慢地變得有一些功利了,我覺得這一點是非常可怕的,做技術還是要去創新,還是要看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然後建立自己的一個解決問題的技術思維體系,這是非常重要的事,而這些事是我們的課本上很難學到。你在每天的工作過程當中,你的環境也不會帶給你這些,這是需要很強的自驅力和對代碼的熱愛才能走下去的。

所以我也希望大家首先就是永遠不要停下創新;同時,一定要膽大,不要過度關注眼前的風口,要更喜歡去做長期的挑戰;另外,一定要把握非共識,往往在社會的非共識體系裏面的東西,一定要花更多的精力去關注它、學習它、研究它,這是我覺得三個非常重要的點。

而在產業互聯網飛速發展的當下,我也希望 10 年後有更多新的科技出現。中國有衆多優秀的技術人,這麼一幫優秀的人,聚在一起去做的技術一定能夠遍佈全球,服務全球。同時,我們也在想改變現在這種 Cloud Centric 雲架構的模式,我們認爲全球只有一個 Region 應該叫地球,那麼這種分佈式的雲(geo- distributed cloud)它是更高效的、更便捷的。也特別歡迎喜歡創新的朋友們一起加入熹樂科技。

 

寄語TVP

 

作爲騰訊雲最具價值專家(TVP)的一員,範維肖始終關注着技術生態與行業數字化生態的建設,始終在此之中踐行着自己的努力。在採訪的最後,談及騰訊雲TVP,他也送上了自己最真摯的祝福。

我覺得 TVP 大家庭特別的溫暖,也非常的包容,我很期望能跟 TVP 大家庭一起,把 TVP 的活動辦到更多傳統企業當中,一起爲這些傳統企業傳遞數字化的理念、數字化的方案、數字化的案例。我更希望我們能一起在未來的幾年裏面走遍全國,真正地做到用科技影響世界。

同時,我也特別期待我們能夠真正突破技術人這一層,在行業中去融合、引入,大家一起去完善這個生態。真正能夠做到把工業的核心元素全部都融合起來,以數字化的方式去表達。這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組織不斷地推動,長期來支持這個事,我特別希望騰訊雲 TVP 能夠往這個方向去進一步助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