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自動化RPA,Power Automate Desktop系列 - 流程挖掘,正成爲海外大廠的兵家必爭之地

image

流程挖掘,正成爲海外大廠的兵家必爭之地。

  • 2019.10 RPA頭部廠商UiPath宣佈收購荷蘭流程挖掘供應商ProcessGold,成爲一家流程挖掘與RPA功能整合方案的規模供應商
  • 2020.10 流程挖掘獨角獸Celonis收購流程自動化廠商Integromat並推出EMS,進一步提升業務流程的效率
  • 2021.2 SAP簽訂收購流程智能廠商Signavio的協議,補充了SAP現有的業務流程智能軟件
  • 2021.4 IBM收購知名業務流程挖掘廠商myinvenio以增強智能自動化能力
  • 2021.6 ITSM運維廠商ServiceNow在Pro版本之上推出企業版本,增加了流程挖掘和流程優化功能,價格上浮25%
  • 2022.1 全球RPA三大廠商之一Automation Anywhere(簡稱AA)宣佈收購FortressIQ,以增強RPA業務挖掘、發現能力,爲今年的IPO做準備
  • 2022.1 美國自動化標準品牌Decisions收購Process Diamond,推出首個智能流程自動化(IPA)平臺
  • 2022.3 Celonis宣佈收購流程挖掘廠商Process Analytics Factory(簡稱PAF),以增強產品能力和擴大市場賦能範圍
  • 2022.4 微軟收購斯洛伐克流程挖掘供應商,以發展其流程自動化產品
  • 2022.5 微軟對RPA產品PowerAutomate新增多項功能:流程挖掘、任務挖掘、託管RPA機器人、SDK接口、Windows 11免費使用、在PowerApps中構建自動化流程等。

關於流程挖掘的新鮮事層出不窮。巨頭企業收購流程挖掘廠商的原因不難理解:流程挖掘賽道已有頭部公司出現,Celonis目前估值超過110億美元,證明了市場存在、技術成熟;收購後,流程挖掘產品能夠促進老客戶的二次銷售,同時幫助巨頭組建自己的超自動化產品陣列

這股風也終於吹到了國內。

當某個海外賽道出現了估值超過10億美金的獨角獸企業時,國內投資機構就會蜂擁而至。而據天眼查數據顯示,近兩年國內也湧現出了一批流程挖掘廠商,部分廠商在一年內連續拿到多輪融資,比如望繁信一年三輪,璇星科技即將完成第三輪。

image

那麼,流程挖掘究竟是何方神聖?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國內都有誰在做流程挖掘?現在遇到了哪些問題以及可以如何解決?

本文,36氪通過採訪多位流程挖掘創業者、相關投資人、甲方代表和行業學者,以及分析相關公開資料,試圖回答以上問題。

百億美金估值引起的風口

流程挖掘從哪來?

鮮爲人知的是,如今風頭正盛的流程挖掘,其實是典型的學術先於實踐。2011年之前,該領域的商業化進展幾乎爲零,只有學術界人士在不斷求索。而2011之後,德國公司Celonis的崛起,才讓流程挖掘真正得以商業化

早在1998年,埃因霍芬理工大學的Wil van der Aalst教授,曾在美國進行關於“在IT系統迅猛發展、各家都積累了大量事件日誌的背景下,數據挖掘技術與業務流程管理進行結合的可能性”的相關討論。這給了Wil以啓發,他隨即組建相關小組開始研究。2000年,Wil小組提出第一個流程挖掘算法Alpha Miner

隨着研究的深入,算法也越來越多,理論開始驅動行業實踐。

2007年,世界上首個流程挖掘廠商Futura PI成立,只是彼時Futura PI的定位是流程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商,屬於BI賽道。2008年,Gartner將Futura PI評爲業務流程管理領域的新秀企業,至此,數據驅動的流程管理開始在產業界嶄露頭角

2009年,Wil首次提出了流程挖掘(Process Mining)的概念,作爲流程挖掘重要的奠基人和推動人,他被稱作“流程挖掘之父”

這門新興的學科橫跨了數據挖掘、機器學習、業務流程管理等多學科領域——通過定向採集、清洗企業各個IT系統中存儲的信息日誌,可視化還原企業實際發生的業務流,幫助企業用上帝視角在偏離標準流程的流程變體中,發現漏洞、缺陷和瓶頸等問題點。接下來,它還可以對流程持續監測,進而引導企業找出改進方向。

山東理工大學教授劉聰在博士期間師從Wil教授,他告訴36氪,如果從理論角度系統化拆分流程挖掘的核心技術,主要涉及模型發現、一致性檢測和流程增強:

其中,模型發現是指基於各個信息系統中的日誌數據,通過算法對其實際運行的流程進行模型還原;

一致性檢測是將實際運行的流程軌跡與標準業務流程模型(可以是預定義的標準流程模型也可以是挖掘得到的模型)進行比較,來發現流程實際執行與預定義模型的偏差,進而洞察斷點、跳步和非合規審批等問題;

流程增強的作用是使用事件日誌中記錄的流程執行信息,來擴展或改進現有的流程模型。目標是顯示流程執行的瓶頸、吞吐量和頻率等性能指標。

這是流程挖掘主要的理論體系。在實際落地中,企業會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技術方案,將流程挖掘落地。

簡單來說,這些技術讓流程挖掘成爲體檢中心的X光機——通過精準、在線地梳理企業流程,發現其中問題所在

2011年,流程挖掘史上的里程碑出現——德國企業Celonis成立,並在接下來的10年披荊斬棘,從一家默默無聞的初創企業成長爲百億美金估值的獨角獸。

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CelonisD輪10億美金融資後,估值達到110億美金,正式進階百億美金俱樂部。

而就在Celonis將流程挖掘成功商業化,並牢牢佔據這一領域的大部分市場之後,全球流程挖掘的創投熱情也被點燃——前文提到RPA大廠、ERP巨頭以及其他知名軟件公司的入局,就是例證。

成績如此耀眼,接下來的問題是,Celonis到底是如何煉成的?

如今Celonis110億美金的想象力主要由流程挖掘,和基於此延伸的EMS(執行管理系統)兩部分構成。其中,像X光機一樣,幫助企業真正在線化地看清各類流程,是Celonis的發家基礎,也是流程挖掘方案的基礎效果所在。

在Celonis成立的前10年,流程挖掘功能是讓它從默默無聞到揚名立萬的基礎。

具體而言,Celonis的創立,始於創始團隊對傳統IT諮詢效率滯後的質疑。2011年,出於解決這一痛點的前提,三位創始人決定將“流程挖掘”的學術成果商業化。

幸運的是,公司成立後不久,慕尼黑保險的首席信息官就看到了這套解決方案的原型,並主動進行付費採購。就這樣,Celonis有了第一個商業化客戶。接下來,在產品幫助慕尼黑保險將內部工單的平均處理時間縮短5天后,Celonis也被推薦給慕尼黑保險的CEO朋友們。

後來,在產品推廣的關鍵階段,Celonis還和國際ERP巨頭SAP達成合作,從和SAPHANA數據庫的協作開始,落地了一系列商業探索。此後10年,Celonis成長爲SAP上銷售額最大的第三方雲服務之一,也是增長最快的產品。

這是1.0時代Celonis的傳奇故事。這一時期,Celonis憑藉着流程挖掘功能,成爲新銳獨角獸。而2020年10月,這家公司宣佈上線業界首個EMS(執行管理系統)時,Celonis 2.0時代的帷幕正式拉開

2020年秋天,伴隨着Celonis收購流程自動化廠商Integromat一起宣佈的,還有其EMS系統上線的消息。這個系統的意義是,Celonis可以在爲企業做完流程挖掘的基礎上,再對它們進行深入診斷,並通過一些工具(如RPA和其他應用等)幫助企業進行流程優化。也就是說,在“X光機”的功能之上,EMS可以給企業開出藥方參照,讓企業將流程優化落地。

這一系統對企業客戶的價值是顯性的。原因很簡單,對“病人”來說,單純地“體檢”並不能解決問題。體檢後的開藥、治病,才能讓人真正康復。

具體而言,EMS的價值會通過呈現行業最佳案例,以及提供優化方式兩部分體現。

在第一個環節,Celonis會通過可視化數據,呈現企業關鍵經營指標與行業最佳實踐的對比。比如,當數據分析顯示某家企業的自動化採購率爲9%,而行業最佳實踐爲25%時,Celonis會告訴這家企業,它可以通過流程優化的方式省去高達1300萬美金的花銷。

這相當於Celonis在給企業發放體檢報告的同時,附上了一份可供參考的學霸答案。

image

企業實踐與行業最佳實踐對比 圖源:Celonis

接下來,Celonis會對企業進行根因分析,並依據預設的算法提供多項具體的行動建議。舉例來說,這就像醫生拿到化驗單後確定病因並提出多項診療方案。而在“診療”階段,企業員工只需在以下圖爲例的任務看板中,決定選用哪種預設好的標準化、自動化腳本解決問題,RPA就是其中之一。

image

企業員工任務看板頁面 圖源:Celonis

可以認爲,正是EMS的上線,幫助Celonis完成從體檢中心到全科醫院的角色轉變

在商業標準上,EMS的意義同樣顯而易見。

從資產端,Celonis的一位前高管表示,數據挖掘讓Celonis達到10億美元的ARR(年度經常性收入),而EMS決定了它能否做到20到30億美元。也正在2020年中期,Celonis改變了定價模式,將按流程定價的模式變爲綜合數據量和用例量等要素的定價模式。從最直接的財務表現上,Forbes報道,Celonis2021年的ARR很可能已超過4億美元,而在2019年,Celonis的ARR是1億美元。

雖然不確定Celonis當年是否達成了這樣的成績,但產品上的拓展也提振了資本信心。2018年Celonis宣佈5000萬美元B輪融資時,估值已達10億美元,成爲新晉獨角獸。2021年6月,Celonis的EMS系統上線近一年時,其完成10億美元的D輪融資,估值達到110億美元。

如今打開Celonis的官網,可以看到一句醒目的標語——We reveal and fix the inefficiencies you can’t see。2020年之前,X光機般的reveal功能讓Celonis得以揚帆起航,2020年之後EMS帶來的Fix功能,則是它衝上百億美金的關鍵。

Celonis的發展歷程對國內廠商頗有借鑑意義。一千人心中有一千個Celonis,國內廠商在借鑑Celonis的過程中,也逐漸走出了不同的路線。

那麼,國內都有哪些廠商在做流程挖掘呢?他們又是怎麼做的呢?

條條路通流程挖掘

儘管流程挖掘在國內尚處早期,但已湧現出了不少玩家。目前,國內賽道有5種不同背景的企業,分別是隻做流程挖掘的廠商、從下游RPA向流程挖掘延伸的、基於上游數據能力切入流程挖掘的、另起爐竈跨領域來做的,以及聞風而動的大廠。

image

36氪經公開資料整理

最重要的一類玩家,是隻做流程挖掘的廠商。受海外獨角獸Celonis的感召,其大部分成立於近三年。而儘管都想成爲中國版Celonis,但是各家的理解不同,也導致其路徑有所差別。

第二種是從RPA角度切入流程挖掘的廠商,其根本動因是以流程挖掘爲獲客工具

發展流程挖掘能力,補齊自動化閉環,已經在RPA賽道蔚然成風。在上個月發佈的《RPAx流程挖掘:2022第一個企服風口|36氪新風向》中,36氪曾提到,RPA和流程挖掘有很強的關聯性,二者是上下游的關係,也因此,一批RPA廠商正在嘗試切入流程挖掘賽道:容智從2019年就開始籌劃此事,弘璣已經服務了近二十家客戶,九科信息在2021年發佈了流程挖掘平臺,實在智能正在開發自己的流程挖掘模塊,藝賽旗在4月22日公佈了其iS-RPM機器人流程挖掘產品,來也在4月26日公佈了其流程挖掘探索者產品。

而在海外,流程挖掘和RPA廠商之間也在互相收購——2019年10月UiPath宣佈收購荷蘭領先的流程挖掘供應商ProcessGold;2020年10月Celonis收購RPA企業Integromat並推出EMS。

一般而言,流程挖掘發現問題後,可通過流程自動化來解決管理問題之外的問題;具體的解決方式,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其中比較常見且門檻較低的方式是,使用包括RPA在內的自動化工具,以提高流程中不同環節的效率。比如Celonis監測到企業某個零部件即將用完,可按算法自動觸發採購流程,實現自動補貨。

對於甲方來說,流程挖掘發現問題,RPA解決問題,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數字化閉環。

與此同時,國內RPA廠商經過多年發展,正在面臨增長瓶頸。發展流程挖掘能力,通過流程挖掘識別自動化節點,幫助甲方企業找到更多RPA的使用場景,RPA廠商能夠實現獲客的目的。據2021年發佈的《流程挖掘行業掃描》報告顯示,78%的流程挖掘客戶表示流程挖掘是實現RPA工作的關鍵。

第三種角色是數據處理廠商,這類廠商更傾向與專門做流程挖掘的廠商合作

RPA是流程挖掘的下游,數據處理是流程挖掘的上游。流程挖掘的基礎是對各個IT系統中大量流程節點的信息日誌進行定向採集、清洗。因此相關廠商向流程挖掘拓展有着技術優勢。目前國內已有炎凰數據這類數據平臺,能夠從異構大數據處理的角度,優化數據的抽取、轉換、加載環節,提升數據處理的效率。當前,炎凰數據已經在和熵評獨家排他合作,以提供數據能力的方式切入該賽道。

第四種角色是跨賽道的玩家,其邏輯是以流程挖掘補充產品矩陣,打造第二曲線

不同的細分行業都有能跟流程挖掘結合的點。目前,跨賽道的玩家代表有IT運維廠商雲智慧,其對標公司是海外ITSM運維廠商ServiceNow,後者在2021年增加了流程挖掘和流程優化功能,從而提升了25%的系統整體價格。

雲智慧流程挖掘產品負責人汪博士告訴36氪,IT運維主要指IT基礎設施、IT應用、業務層面這三方面的運維。無論是哪種運維,其目的都是爲了提升效率,而提升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工作流分析,因此客戶自然會有流程挖掘、分析需求。以IT服務場景爲例,從產品研發前的需求提出,到產品的設計,到開發、測試,本身也是一個工作流程,也需要對這一流程進行挖掘、分析優化,從而提升效率。

雲智慧流程挖掘產品負責人汪博士告訴36氪,流程挖掘是雲智慧在業務運維領域的主要發力點。在IT領域,重要的業務流程包括IT服務流程(比如事件管理、請求管理、問題管理、變更管理等)、軟件產品或系統的開發交付流程、系統遷移流程等,而絕大部分情況下企業對於這些流程運行情況的認識是片面的、局部的,因此需要流程挖掘技術的幫助。

雲智慧這類企業來做流程挖掘,優勢在於天生具備行業Know-How,更瞭解具體行業的特定需求,以及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客戶;劣勢在於,相對於跟流程挖掘本身有關聯性的RPA和數據處理,另起爐竈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精力,短期內並不一定是賺錢的生意。

第五種角色是大廠

在國內,當一批創業公司轟轟烈烈投身到某一萌芽領域時,自然會吸引大廠的關注。一般而言,大廠要麼自己造概念,要麼在初創公司將市場炒熱後,大量招兵買馬,快速將該領域補齊。有從業者告訴36氪,華爲已在研發流程挖掘相關的產品,將在一年內面市。

換個角度來看,國內大廠正在等待創業公司進行市場驗證,現在正是創業公司的窗口期。

而大廠切入流程挖掘賽道,或許還會有更深層的原因——引導銷售。放眼全球,IBM、SAP、微軟等超大型軟件公司,也都在通過收購、合作等方式補齊流程挖掘能力。

望繁信索強告訴36氪,SAP、IBM等老牌軟件廠商,大部分軟件不是訂閱制收費,而是一次性採購後每年收少量維護費;又因爲其軟件質量足夠穩定,客戶沒有更換、升級的需求。在數字化向數智化的升級過程中,這就產生了很多“釘子戶”,大廠無法從“釘子戶”手裏撬走更多的錢。

SAP等給客戶使用流程挖掘產品,通過客戶的數據告訴客戶流程的問題,並通過與最佳實踐的對比,刺激客戶對新系統的購買慾。這樣看來,流程挖掘並不是海外大廠的售賣點,而是大廠的銷售工具

總結來看,之所以國內可以出現“殊途同歸”的盛況,是因爲國內的RPA、數據處理、流程挖掘等能力,都不夠成熟。在每個細分領域,都沒有形成固定的格局,因此所有創業公司都有“藉由流程挖掘”彎道超車的機會和希望。“大家現在都還在單點爆破的階段,還沒有到去打整合戰這樣一個階段。”一家國內頂級投資機構在採訪時表示。

全科VS專科,橫向VS縱向

雖然國內流程挖掘賽道剛剛萌芽,但是甲方需求卻早已存在。

早在2017年,包括寶馬中國在內的全球化品牌受總部影響,就開始將Celonis引入國內;隨後1-2年間,民企大舉攻佔國際市場時,也暴露出其在供應鏈和財務管理上的不足,因此Celonis成爲選項,個別企業的採購金額甚至高達數千萬元;民企比如華爲所產生的標杆效應,也帶動了近兩年國央企對流程挖掘的關注。

但由於在某些領域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土不服,且缺乏本地化售後支持等原因,再加上如今國產替代的大趨勢,國央民企紛紛開始尋找國內流程挖掘企業進行合作試探,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流程挖掘賽道的快速發展。

海內外需求和土壤的差異,導致國內不同廠商在copy時,會面臨多種選擇,也走出了不同的路徑。

當然,做所有選擇的前提是,流程挖掘的基礎能力——體檢中心——要具備。目前來看,這一底層能力各家依然參差不齊,尚不能跟Celonis相媲美。一位車企CIO點評:“有的剛開始,有的只多走了一點。”

具體的選擇差異,出現在EMS領域,即“治病”環節。“企業不是說我閒着就照個X光機玩玩,而是想要解決問題,纔去做的體檢。”熵評科技告訴36氪。

如前文所言,Celonis在EMS層面,提供的是全科醫院的服務

在這裏,全科醫院指的是橫向各種場景,以及縱向各個行業,任何一個交叉點,Celonis都可以給出從流程挖掘到具體執行的全套解決方案。在其官網可以看到,Celonis已經覆蓋了十幾個行業,包括工業、金融、醫療在內,和十幾個場景,比如應用程序管理、理賠處理等。在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都有足夠完整的流程挖掘及解決方案。

image

image

圖源:Celonis 官網

在國內,也有部分廠商想要做全科醫院,比如望繁信和凡得。望繁信的實現路徑是,在現階段以一套標準化的產品,服務不同行業客戶的不同場景;凡得的實現路徑是,先從幾個行業做起,覆蓋好這幾個行業的主要場景,在逐漸向更多行業、場景深入。

因爲國內客觀數字化環境以及行業萌芽時間的差異,國內廠商一部分會選擇做專科醫院。專科醫院是指,只專注解決橫向某幾個場景,或者從縱向解決某幾個行業的問題。

橫向,指做通用型的業務,比如客訴、財務、供應鏈等;縱向,指以行業劃分,比如製造業、金融、物流等,做具體的業務流程。

而在專科醫院的層面,具體從橫向還是縱向,以及橫向哪些領域、縱向哪些行業開始做起,行業內也有不同的看法。

目前,更多廠商選擇從橫向的通用業務切入。原因不難理解:

首先,客戶羣體更大,審批、財務、人力等場景是所有企業都有的,且在某一個節點卡住是所有企業在執行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

同時,通用型業務數字化基礎較好,客戶都已經使用相關的系統,比如SAP、金蝶、用友、北森等。已有流程清晰、數據數量大且質量好,更容易生成標準化的產品,從而提升廠商的邊際效應。這也是Celonis和SAP深度綁定的重要原因。

目前,國內做通用業務的代表廠商有熵評。熵評從財務、客服、可持續發展等場景切入。

但是,通用型業務往往並非客戶的主要業務,不是所有客戶都願意爲其買單。

一方面,面臨競爭更多,且其中很多競爭者是客戶本身。一些數字化基礎好、有技術能力的企業可以選擇自己搭建一套相關係統。一位車企的中國區CIO告訴36氪,他們早在十年前就發現了審批等環節存在的流程卡頓問題,在當時決定自己解決,將日誌數據等整理出來,並通過可視化圖表進行分析,從而改進。

另一方面,在通用環節,“節省的成本並不一定有采購流程挖掘平臺的花費多,對很多民營企業來說,並不合算”。某諮詢公司告訴36氪。

縱向行業上的解決方案,更被客戶所需要。上述車企目前需求更多集中在生產製造領域的流程挖掘。從衝壓車間,到車身車間,到塗裝,到總裝,不管從時間、空間維度,還是量,都跨度巨大,且不同的環節還有不同的系統。更重要的是,這些變量之間關聯緊密,牽一髮而動全身。

“這樣的流程更復雜,跨度更大。”這位CIO認爲,審批等流程的流程挖掘,其難度與業務不可同日而語,這要求廠商不僅要有技術,還要有行業認知。

也就是說,從不同行業的具體業務場景切入,是大客戶更容易買單的剛需,但這也對廠商的行業Know-How、技術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內代表廠商有璇星,目前專注做通信運營商行業。

總體來說,因爲行業還剛剛起步,雖然海外已有成功獨角獸做對標,但就國內現有的“治療水平”來看,無論想要終局做全科醫院,還是從不同角度切入的專科醫院,各家均處於初級水平,距離Celonis的EMS形態還有比較大的差距,“Celonis針對不同行業不同場景做了幾百個自動化庫,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經驗積累纔可以實現”,凡得CEO海廣躍說道:“這是我們下一階段的目標。”

因爲賽道早期,儘管玩家都想做EMS,但似乎還沒有足夠多的時間思考完善“究竟是全科還是專科,從行業還是場景切入”的問題。有甲方告訴36氪,國內一些流程挖掘廠商,似乎也還沒有明確發展路徑。

成爲Celonis,國內廠商還需跨過幾座大山?

越是初創公司扎堆時,越需要理性看待。

誠如上文所言,Celonis作爲一家德國的公司,截至現在已經發展11年。Celonis做好流程挖掘,有幾個關鍵點:學術上,流程挖掘學科已經具備豐富的理論和人才基礎;甲方企業信息化程度較高,數據基礎較好;第三方IT系統標準化程度較高;行業數據量足夠。

換算到國內,廠商想要做好流程挖掘,至少需要三個重要能力:技術能力、客戶基礎、行業Know-How。

之所以這三點是重要的能力,與當前流程挖掘行業必須要解決的幾個難題相關。

4.1客戶基礎:業務流程長和數字化基礎好是兩個最核心的條件

如果要總結現階段國內流程挖掘廠商適合的客戶,那麼,業務流程長和數字化基礎好是兩個最核心的條件。

由於流程挖掘是解決複雜流程中的旁逸斜出,這就限定了客戶必須是有複雜、長鏈流程的大企業。業務流程越長,流程中存在問題的可能性越高,意味着流程挖掘的價值更容易被體現。

而數字化基礎好的企業,更重視數據對業務的指導作用,也有足夠的數據供流程挖掘落地。

兩個條件疊加,讓流程挖掘的目標客戶變得極少,目標客戶會是金融、運營商和能源行業中的大型國央企,以及互聯網、智能製造行業的頭部公司。在目標客戶已經並不多的情況下,這其中很多公司,短期內也並不是優質的客戶,因爲流程挖掘的前提是要有流程和偏差的流程,而一些企業,尤其是實體企業,目前流程並不清晰,更需要流程規劃,而非糾錯。

“流程挖掘首先得有系統,然後要有高質量的數據,接下來才能去挖掘流程。現在不是所有企業都到了這一步。”某車企CIO也認爲目前的流程挖掘土壤並不夠成熟。
而客戶對於流程挖掘的概念理解也正處在早期階段。流程挖掘概念新穎,其形態和BI類似,所描繪的結果又同前幾年中臺廠商所提出的想法有異曲同工之處,現在又與RPA等其他技術形態聯動,這都讓客戶對流程挖掘本身變得更加困惑。國內某安防企業正在進行流程挖掘選型,相關負責人告訴36氪,流程挖掘跟BI究竟有什麼區別,是他們目前的疑惑之一。

山東理工大學教授劉聰提到,根據Gartner預測,到2025年,全球流程挖掘軟件市場規模將達到22.5億美元,中國流程挖掘的市場規模大約在5億美金(約合30億人民幣)。

另一方面,從創業公司的服務能力來看,國內相關廠商成立時間不足三年,並不具備服務大型客戶的能力。一般而言,服務大客戶需要具備更多的人力、資源和經驗,因此初創公司從中小客戶切入會更容易。也就是說,現在的流程挖掘市場土壤,對創業公司來說還需要深耕和拓展。

4.2成爲1.0時代的Celonis:技術能力仍需提升

1.0時代的Celonis,單純提供流程挖掘功能,目標是幫助企業精準重現各個業務流程。這種通過系統數據得到的,精確實時的X光機效果,是Celonis早前最具特色的地方。

這亦是被衆多角色認可的觀點。

36氪瞭解到,此前有一些長期使用BI類產品的甲方,也正因看重流程挖掘對企業業務流程細緻、精準地重現效果,從而產生了解興趣。“之前沒有產品能把流程精準地重現,這也流程挖掘和BI類產品的本質差異。”一位長期關注業務和IT結合的負責人直接表示。

而想達到精準的X光機效果,需要廠商將技術能力和行業Know-How協同起來發揮效力。其中,流程挖掘所需的技術能力,成爲了第一道必須跨過的門檻。

從產品實現出發,流程挖掘通過定向採集、清洗企業各個IT系統中存儲的信息日誌,可視化地還原企業實際發生的業務流。

這裏一般蘊藏着幾個步驟:數據導入、數據處理、流程建模和發現、洞見(合規性檢查)。走完這幾個環節,X光機的部分就大致完成了。這個過程主要包含數據採集抽取、數據處理、可視化、針對性算法幾個必備技術點。

首先,數據採集是第一步,廠商需要對接通過不同的IT系統,提取相關日誌數據。之後,來到數據分析及分析前的準備環節,這裏不可避免會涉及大量地數據清洗工作。接下來,廠商還需將日誌信息轉化爲真實的流程模型。有了這一步,用來驗證現實行爲是否遵循流程規範的“合規性檢查”,纔可能落地。X光機的價值才能進一步顯現。

在不少從業者眼中,流程挖掘的技術難點分佈以上各個步驟:

  • 第一,在數據採集和抽取的步驟裏,流程挖掘產品需要和不同的系統逐個對接。然而,各個系統的架構和操作方式也有所差異,廠商的技術能力會影響數據提取的效率和精準度。

  • 另外,在數據處理環節,數據的清洗、轉換、加載向來是一個苦活累活——在傳統數據處理流程中,將數據從數據源頭取出,再到進入數據倉庫中的中間步驟是ETL,這一過程動輒花費幾周到上月時間。對需要對接各個異構系統的流程挖掘來說更是如此,其中各種日誌數據的聚合和分析需要較強的數據處理能力。

  • 並且,流程挖掘的數據對接自企業各個業務系統。如果做大企業、長業務流程的挖掘工作,廠商需處理的數據量之大超乎想象。36氪瞭解到,有製造類企業客戶每天產生的、用以畫流程圖的數據就在數千萬行級別。而廠商需要將這些數據灌入做分析,並儘量快速地反饋結果。

  • 再者,在流程的發現、還原、合規性檢查等環節,需要流程挖掘算法支持。36氪瞭解到,這些專用算法可以保證流程挖掘的精準和高效。凡得CEO海廣躍表示,流程挖掘裏有幾百種相關的算法,可以覆蓋流程還原、一致性檢查、預測等各個環節,各個環節的算法使用,會影響到流程發現的便利、精準程度。

這樣的實現原理,讓流程挖掘廠商和他們的投資機構持續強調,流程挖掘具備很高的技術門檻。

事實上,Celonis也曾因技術底蘊和競爭對手拉開差距。

在數據的連接環節,Celonis開發了專門針對數據提取的連接器,並從和SAP的連接開始,一路拓展到各種系統。有資料顯示,Uber就曾因Celonis的數據提取功能較爲完備,在和另一家流程挖掘公司Signavio(後被SAP收購)的對比中,優先選擇了Celonis。

36氪通過瀏覽Celonis官網發現,當前其已有100多個連接器。而且Celonis視頻中還介紹,如果客戶需要連接還沒有現成連接器的系統,那麼也可以使用Celonis的工具創建連接器。而且,這一連接器的功能不僅包括數據抽取,還包括能幫客戶提效數據處理的轉換功能。

“Celonis在系統打通上做的非常好,基本上我們只要提交申請,再使用插件就可以對接到各種系統。”有使用過Celonis產品的諮詢公司人員告訴36氪。
另外,Celonis還打造了自己的查詢語言PQL和內存數據庫SaolaDB。

內存數據庫是Celonis持續選擇的技術路線。早前,其和SAP的合作就始於後者的內存數據庫HANA。按邏輯推斷,內存數據庫一般在查詢速度上會快很多,風險則是斷電後數據有可能丟失,因此多被用來緩存數據,加速數據查詢。換句話說,內存數據庫查詢快速的特點,可以和流程挖掘這類需要和客戶強交互、快反饋的工具形成匹配。

另在運行數據庫時,用戶也需要使用查詢語言才能通過數據庫返回自己所需要的結果。而Celonis的PQL語言則基於SQL進行調整,是專門針對流程挖掘所開發的查詢語言。它和內存數據庫結合,可以在流程發現、一致性檢查、預測等方面達到快速、實時的效果。

在算法層面,劉聰告訴36氪,基於重演的合規性檢查的算法在2004年於學術界出現。2016年左右,Celonis開始嘗試加入此類算法,並於2018年正式商用。雖然這樣的進展也不算快,但中國直到2019年纔有零星的流程挖掘公司誕生,這意味着至少在實操層面,海內外對算法的使用差距依然存在。

技術差距帶來的影響也很直接。上述諮詢公司人員告訴36氪,其在使用其他公司的產品時,曾在加載環節遇到頁面只顯示“error”字樣,無法呈現流程結果的問題。
面對這一情形,他只能在幾輪毫無結果的排查後,最終把所有數據重新整理、導入,再進行嘗試。“能不能顯示出來全靠運氣。”其評價道。相比之下,他感到Celonis在這方面提供了更完備的措施:“如果實在加載不出來,可以使用強制重啓功能,100%有效。”

如今再回溯,這位諮詢人士認爲,這種問題大概率和廠商的底層技術能力不足有關。

前文提及,由於涉及對大量數據的處理,流程挖掘對數據庫及數據處理的技術要求非常高。在全球範圍內,用來解決實時數據處理需求的流式數據處理技術,也屬於相對前沿的探索。然而如今,流程挖掘的客戶顯然已對這一產品的數據處理能力提出高要求,這讓不少廠商感到壓力。

“之前,一家國際頭部製造類廠商的數據已經達到200多億行。”索強介紹。他接着告訴36氪,有國際知名自動化廠商曾前去協商合作,但最終卻發現自身的產品無力承載這麼多數據。“它的數據庫在這類客戶面前,什麼都不是。”索強評價道,“目前全球只有Celonis有這個能力”。

回看國內,劉聰在瞭解多家流程挖掘公司的產品後告訴36氪,他覺得國內產品雖在日誌收集、流程可視化等功能上和Celonis存在一定差距,但更深的gap還在於下一個階段,即發現洞見、幫助企業進行實時管理等。在這些方面,國內企業目前還會出現功能不全、查找不精準、預測不了的情況。

“當前國內產品和Celonis的差距至少在5、6年左右。”劉聰表示。

技術是Celonis的核心壁壘之一,國內廠商當前也大體認同這一觀點。不少國內公司也正持續補足技術能力,我們將在第五節介紹這些情況。

4.3產品價值的進階:對Know-How的深層考驗

談及產品的差異化優勢,如今流程挖掘領域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RPA廠商常強調,自身的自動化產品更加完善,能讓客戶享受到更直接的調整流程體驗。
事實上,推動企業流程修訂,並輔以RPA等工具持續運營流程,是2.0時代的Celonis在做的事。前文提及,2020年Celonis收購自動化廠商Integromat時,同時上線了EMS執行管理系統,正式開啓了2.0時代。

具體來看,這個執行管理系統提供的進階功能包括,幫客戶監控核心業務KPI,並基於KPI的變化,爲其提供業界最佳實踐參考。同時通過X光機的功能,拆解業務流程影響業務KPI變化的原因,並根據原因給客戶提供工具(如各類應用或者RPA),幫助完成自動化的業務調整。

索強評價EMS是一套讓企業CEO、CFO用起來“非常爽”的方案。日常中,Celonis的客戶會打開相應看板,根據算法的推薦在看板內領取優化任務,再通過自動化的腳本進行流程優化,在有參照、有工具的條件下實現對企業流程的持續運營。

抽絲剝繭地去看,從1.0時代的純流程挖掘工具,再到2.0時代的EMS平臺,Celonis完成進階的核心能力包括:熟悉並拆解影響企業KPI的因素、瞭解同行業同場景的優化方案,和提供及時快速多樣的流程監測和運營手段。

在這其中,及時快速的反應和豐富的推薦依然需要算法、PQL語言和內存數據庫等技術的協力。剩下的KPI拆解、分析根因、給出優化參照等能力,深植於業務經驗更多。

索強同樣拆分了Celonis成功打造EMS的關鍵點。

“EMS的核心是什麼?首先是最佳實踐、也就是標準。如果廠商沒有提供這些標準的能力,根本不要去談EMS。”他說。原因也很簡單,最佳實踐需要長期客戶案例的積累才能化爲廠商的能力,“沒有龐大的、通過很多客戶案例積累出的數據庫,你根本沒法做這件事。”他認爲。

這或許也是Celonis在創業的第10年,才姍姍推出EMS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下,國內的流程挖掘廠商顯然還走在打磨流程挖掘功能,並積累業務經驗的過程中。一般狀況下,廠商需要具備兩種業務經驗,一種是對企業決策層職責的理解力,另一種是對細分行業業務場景的熟悉度。

能精準梳理大企業決策層的痛點,正是第一種業務經驗的體現。比如海廣躍告訴36氪,其早前曾任思科高級副總裁,如今也兼任國務院國資委數字化轉型信息化專家組組長、工信部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理事。在他的主導下,凡得團隊會參照國資委對國央企的一萬多個考覈指標,梳理出大企業決策層最關心的六大指標,從而做出當前聚焦財務、供應鏈和ESG某些細分場景的決定。

行業縱深層面,凡得也向36氪介紹,其在推進汽車生產線場景時,需要從流程角度管理噴頭噴漆的波動,和工人的三班倒工作效率等,這些場景都需要具備一定行業理解力。

反之,如果廠商對行業認知匱乏,甚至可能產生在基礎的數據對接環節,漏接某個重要系統數據的差錯。“這類情況完全有可能出現。”一位甲方負責人也表示認同。
回看國內,36氪通過對本土流程挖掘公司的梳理,發現大家雖已產生做全科醫院還是專科醫院的分野,但這一差異的出現,其實源於不同公司對通用型和縱深型模式的認知。

然而現實情況是,對流程挖掘這種和業務流強耦合的產品來說,不論是通用型還是縱深型,都需要具備比其他軟件產品更深的業務認知,不太能輕易成爲純工具類產品。如今,各家初創企業無疑還處於積累客戶、加深業務認知的開拓期,要在1.0版本的基礎上進階成爲2.0版本的Celonis,依然任重道遠。

顯然,一些公司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如果要看競爭對手,純技術提供商先不考慮,假如ERP諮詢實施廠商,這種具備很多客戶經驗的公司入局,可能會更有競爭力。”熵評科技如此猜測行業的“假想敵”。

行業初興,初創公司該如何做?

前文分析,國內流程挖掘在客戶土壤、技術能力、業務經驗積累三方面均與Celonis存在差距。但另一方面,已有更多的國內客戶正在對流程挖掘產生興趣,並開始進行產品選型。

現在的窗口機會在於,許多客戶認爲Celonis如今既沒有中國團隊,也沒有本土化產品,難以提供有力支撐。這給了中國本土流程挖掘公司創業空間。

另一方面,國內企業服務土壤向來和歐美有着差異。我們認爲作爲初創企業,中國的流程挖掘公司不僅需要持續投入研發、建立自身的生態圈,還需要在真正理解客戶出發點的基礎上,儘量打入縱深場景,才能走通中國的Celonis之路。

5.1 參透客戶,積累Know-How

上文提到,國內流程挖掘的優質客戶會是金融、運營商和能源行業中的大型國央企,以及互聯網、智能製造行業的頭部公司。紅杉中國合夥人鄭慶生也告訴36氪,他認爲國內的流程挖掘公司需要先抓住幾個有中國特色的垂直行業分類,“比如金融、互聯網、電信,這些都是國內數字化程度比較深的行業。”不久前,紅杉中國種子基金也公佈了對「璇星科技」的投資,後者當前的主要客戶就包括運營商。

大企業,不僅業務繁多,管理環節也會非常複雜。這給了國內流程挖掘公司兩個切入點,即解決和業務線強綁定的“毛細血管”問題,或解決和企業整體管理相關的“大動脈”問題。

首先來看各家提及最多的“毛細血管”。

在現實中,“毛細血管”問題和流程挖掘的結合點,主要通過CIO或者CFO落地。其中,CFO更心動於財務合規,以及流程挖掘過程中和流程優化後帶來的降本價值;CIO則更可能從具體業務的數字化轉型角度思考。而且,如今一些企業內部會將CIO的工作視爲“成本支出”項,所以如果CIO能通過流程挖掘,實現企業業務的降本增效目標,勢必也會提升自己在公司內部的價值。出於這些觀察,當前不少廠商認爲,CIO會是它們率先爭取的對象。

在企業內部,真正有話語權的CIO一般足夠了解業務,也能將數字化的價值通過業務展現。但從現實中,並不是所有CIO都是如此。而流程挖掘這一產品,恰好需要和業務強耦合,即精準地重現業務流程,並進一步實施流程對比、優化等工作。

這些動作的落地,勢必會影響業務流的既有日常。面對這種情況,如果CIO的專業能力未獲得業務部門的認可,那麼可能會讓後者更不信任、不承認流程挖掘的“檢測結果”。當CIO也無法綜合業務和IT的角度給出參考建議,很可能導致流程挖掘項目在企業內部爭議四起、最終難以爲繼。

這顯然是大家不想看到的情形。但是,避免此情此景的解法又會回到廠商對業務Know-How的積累上——它們需要在瞭解CIO能力的基礎上,持續性地積累企業業務經驗,儘可能地讓產品獲得甲方業務人員的認可,而非僅圍繞IT。

另一方面,有些大企業出於管理訴求,會希望通過流程挖掘解決“大動脈”問題。這種思路往往來自於老闆,或者核心決策層。核心決策層會認爲自己已觀察到業務流程的問題所在,此時只需要一個可以用來佐證觀點、落地舉措的數字化工具。也就是說,這種情況下,客戶期待和流程挖掘產品一起解一道“證明題”。

這主要出現在企業管理層對自己的業務能力足夠自信的情況下——畢竟,相較於產品提供商,不少企業更相信自己更瞭解自己。而且,國內流程挖掘廠商的客戶多處於先進行業,此類現象不算少見。

36氪在調研中瞭解到,當前一些地方銀行出於對卡務審批的提效需求而嘗試流程挖掘。但其實,這些銀行的考覈部門已經對業務流程中的問題了如指掌,只是由於人事問題溝通不暢,纔不得不選擇流程挖掘產品。“希望拿到數字化的佐證,是它們選擇復購此類產品的一大原因。”有諮詢公司透露。

解一道“證明題”,而非“解析題”,並非流程挖掘的初衷,但可能也不是徹底的壞事。至少當前,流程挖掘廠商們還走在積累客戶經驗的早期階段。在這個時期,拿到和甲方一起共創的機會纔是最重要的。

而且,基於這一目標,流程挖掘廠商們也可以選擇和生態中的另一類參與者——諮詢公司合作。

5.2 生態合作:與諮詢公司關係微妙,但合作可能利大於弊

諮詢公司和流程挖掘廠商之間的關係,顯然稱得上“微妙”二字。

Celonis的起源,就是因爲創始團隊2011年在工作中目睹了傳統諮詢流程的低效,於是才決定將“流程挖掘”的學術理論商業化落地。

很大程度上,流程挖掘是把一部分諮詢公司的能力進行了產品化。來也科技董事長兼CEO汪冠春曾向36氪介紹,一些諮詢公司的收入來源往往包括流程梳理功能,如今這部分預算確實會被流程挖掘產品佔據。這說明,諮詢公司和流程挖掘廠商之間會存在一定競爭。

但另一方面,汪冠春也補充,諮詢公司和各技術廠商之間的合作已是大勢所趨。在早前,來也已和不少諮詢公司合作,雙方在理念培訓、產品建設等方面共同服務客戶。“高效使用流程挖掘能創造更多客戶價值,前衛的諮詢公司已開始擁抱合作模式。”汪冠春評價。

這也是Celonis走過的路。雖然Celonis的創業初衷是解決諮詢模式的固有問題,但對如今的它來說,和諮詢公司的相處一定是合作大於競爭。

打開Celonis的官網,可以看到Ecosystem版塊展示了多個覆蓋現金流預測、數字化測試等場景的解決方案,而這些解決方案的打造,離不開Celonis和各家諮詢公司的合作。比如,PWC就在自己的展示模塊中提及,在此類解決方案的打造中,其會主要提供縱深的行業經驗和流程挖掘項目的落地經驗,Celonis則專注輸出技術能力。

這樣做的好處也很直接。客戶會認爲,這是全球最好的流程挖掘工具和全球最頭部的諮詢公司一起合作而成的結果。也就是說,不少客戶只需要購買一套這樣的產品,就可以體驗到各種高水平乙方的服務,而無需再找諮詢公司付出另外的溢價。這是Celonis提升客戶黏性的另一祕訣。

在官網上我們可以看到,當前Celonis的諮詢合作對象遍佈多種類別,在大型綜合型諮詢公司之外(如四大),也有更專注於垂直領域的諮詢公司(如Protiviti等)。

而在國內,流程挖掘廠商和諮詢公司之間的合作還處於“混沌期”。

在採訪中我們發現,即使纔剛起步,國內流程挖掘廠商已經對諮詢公司的作用產生異議。有流程挖掘廠商表示,自己在做的事就是將諮詢公司的工作產品化,是否與後者合作仍需討論。

有廠商已在探索和諮詢公司的合作。比如,凡得在深度調研之後,就形成了階段性、有選擇的合作思路。“我們看到兩點現象。首先國內諮詢公司的認可度已經不像從前,大企業會認爲自己更瞭解自身業務,不傾向求助諮詢公司。另外,諮詢公司可能更瞭解Oracle、SAP等軟件,但對國內本土產品瞭解不足。”海廣躍表示。

至少第一點原因已得到客戶肯定。“如果現在申請諮詢公司介入,那麼可能會受到內部質疑,問我們是不是自己不懂才花這份錢。”有CIO坦言。

雖然凡得已意識到諮詢公司的邊界限制,但卻認爲至少在此時,自己依然需要“抱諮詢公司大腿”。“諮詢公司多年服務頭部客戶的行業經驗還是值得學習,當積累到足夠經驗後,我們希望把諮詢公司和客戶的經驗在產品中沉澱,最終自動化地服務中小客戶。”海廣躍告知36氪。

這個例子說明,即使當前諮詢公司的地位受到些許質疑,但相較於剛剛起步的流程挖掘廠商,前者行業經驗還是足夠豐富,足以令流程挖掘公司心動。另一方面,諮詢公司就算重要性不似從前,但相比新興的流程挖掘,其在客戶處的普及度和認可度必然更高。這種情況下,流程挖掘公司和諮詢公司合作,只會利大於弊。

再看向國外,Celonis已和諮詢公司形成非常直接的產品售賣關係。

有行業人士向36氪介紹,Celonis的做法是,先和諮詢公司談合作,並對諮詢公司的員工進行培訓。當諮詢公司的員工掌握產品使用方法之後,會根據客戶需求評估是否適合推薦其使用流程挖掘產品,或自己使用流程挖掘產品進行項目落地。

並且,這其中還有一個“測試”環節,即諮詢公司會先拿到一些測試數據,把這些數據上傳至Celonis的軟件中,再給客戶返回一個基於此的預估效果。如果預估效果可以達到客戶預期,那麼諮詢公司就可以利用合作關係,幫助客戶向Celonis索要折扣,實現產品售賣。

也就是說,在流程挖掘廠商和諮詢公司的合作裏,後者既可以是前者的客戶,也可以是渠道。我們瞭解到,當前已有國內流程挖掘公司正積極和諮詢公司合作。比如索強就告訴36氪,望繁信已經和國內頭部諮詢公司一起落地項目。

“我覺得國內流程挖掘企業可以多探索和諮詢公司的合作。諮詢公司的人才一般具備比較專業的行業背景,能把工具用出應有效果,促進流程挖掘落地。”劉聰也對這種模式表示肯定。

5.3 技術考驗難以迴避,長期投入是唯一方案

在積累行業經驗的同時,進一步觸達理想客戶,是流程挖掘公司希望從諮詢公司身上獲得的收益。但另一方面,作爲產品繁多的渠道和付出成本的客戶,諮詢公司擁有着是否合作和與誰合作的選擇權。

在36氪的調研中,有頭部諮詢公司的業務負責人直言:“至少現階段,我們不會考慮和任何一家國內企業合作。”

這斬釘截鐵的負面反饋背後,是對國內廠商產品力的質疑。在這位負責人眼中,Celonis雖有一鍵重啓功能,但這只是保底,並不能徹底避免偶爾產生的不穩定問題。這意味着,連在全球佔據大部分市場的Celonis尚且如此,“國內產品只會更差”。

雖然不知道國內企業是否同意這一觀點,但可以肯定的是,如今國內流程挖掘廠商大多已意識到技術能力對流程挖掘的重要性。不少流程挖掘企業,也分別向36氪闡述了自身的技術特點。

首先在大數據的處理能力上,望繁信表示,自己會投入較大人力打造流程挖掘的專用數據庫。談及整體數據處理量的能力,索強介紹,當前望繁信的產品可以分析十億行級別的數據。他認爲,望繁信在這方面可以代表國內廠商的最高水平。

而熵評科技表示,正如Celonis和Splunk在戴爾這個案例的合作一樣,自己當前在和炎凰數據合作,目標是提升數據的處理能力。後者可提供基於ELT和讀時建模的異構數據即時分析平臺,減少企業整體處理、分析數據的時間,更適配實時性要求高的場景。

海廣躍向36氪介紹,凡得的數據倉庫主要基於ClickHouse調整,公司的主要優勢在於算法。“國內師從'流程挖掘之父'的兩位專家都和我們有深度交流,而且我們也有很多已申請專利的算法。”海廣躍表示。劉聰也告訴36氪,目前流程挖掘算法中的一些能力,只有專業科班出身才能使用出效果,其他出身於業界的人員,可能無法發揮算法的最大效力。

整體來看,當前暫未出現在數據鏈接、數據庫查詢、算法等層面能和Celonis一較高下的國內廠商,但它們已開始在不同技術維度發力。比如索強表示,望繁信2022年希望打造一支人數上百的開發團隊,進一步加強自己的底層技術能力。但即便如此,“100個實實在在的開發人員再開發一年半,加上之前已開發一年的進度,(我們)纔有信心達到Celonis2017年的產品水平。”他坦言。

系統鏈接方面,金蝶、用友是國內頭部ERP廠商,二者多年來積累了大量國企、民企大客戶。若按Celonis的成長軌跡,國內企業也需要持續和此類廠商合作。
當前,國內也有流程挖掘廠商已經和金蝶、用友、SAP、Oracle等系統進行了鏈接。但據一些使用者表示,這樣的鏈接程度還不能滿足它們的需求。在實操中,36氪從一些已和ERP廠商打通部分系統的公司處瞭解到,這種合作一般需要客戶先提出打通意願,再在廠商之間具備業務協同性且彼此信任的基礎上,完成合規性審查,並進行相關技術投入,最終完成打通。

由此可見,在技術能力之外,流程挖掘公司和ERP廠商之間能否合作,取決於更多前置條件。而作爲行業發展趨勢之一,不少國際軟件巨頭均在佈局包括RPA、流程挖掘在內的超自動化產品。同樣,有國內從業者告知36氪,國內一些大型廠商也對此領域保持關注,之後或也下場試水。

如果此舉落地,那麼流程挖掘創企和大型軟件廠商之間的合作關係也更撲朔迷離。

Celonis也遇到類似情景——2021年,SAP收購了流程智能廠商Signavio。而且,不久前也有消息傳出,SAP和ServiceNow都曾在去年對Celonis提出過收購邀約,但CelonisCEOAlexRinke拒絕提議並堅持保持獨立。Rinke之前對外表示,能在各個ERP廠商的系統中對接數據,同樣是Celonis作爲獨立供應商的成功之處。

這或許也能說明,在技術夯實、態度中立、客戶黏性強的基礎上,來自巨頭的競爭也不會大幅蠶食創業公司的疆土。

此時國內的流程挖掘創企,或許仍需將產品打磨和技術積累視爲投入重點。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構建流程挖掘的護城河。

結語:

整體來看,Celonis的傳奇創業故事已經書寫許久,而國內的流程挖掘公司纔剛剛起步。

但好處是,植根本土的國內企業在理解客戶的管理思想、瞭解國內數據合規要求等方面更加近水樓臺。

而在落地上,國內還有一些差異化場景有待挖掘,這也是中國公司的機會。比如36氪瞭解到,當前不少城市已經設立行政審批局。而至少在一些地方,此類單位的職能即包括對各種審批流程的優化和辦事流程的梳理。此類場景,或許也能讓流程挖掘發揮作用。

最爲重要的是,流程挖掘的目標客戶普遍數字化基礎好,不少甲方也對這類新興事物的發展有着理性判斷。“流程挖掘本身還處於迭代期。這種新型軟件實施的過程中,甲方也要有容錯機制。我們期望成功,但這個過程可能會漫長一些,要有耐心。”一位甲方負責人如此表態。

這是客戶對本土廠商們給予的理解。接下來,國內流程挖掘的創業故事會如何書寫,還期待廠商告訴我們更多答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