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人·數智未來私董會第4期:轉型的實證-倖存者偏差與盲人摸象

所有技術終將演變爲基礎設施。

2022年6月11日,科創人·數智未來私董會第4期活動在線舉辦,本次活動由科創人、北航投資、方雲智能聯合舉行;微軟(中國)首席技術官韋青擔任本期活動主講嘉賓,攜手14位企業高級決策者圍繞數智未來課題進行深度探討。
科創人·數智未來私董會第3期活動回顧 |《狗尾巴的故事-數智時代的第一性原理》

與會嘉賓依次是:微軟(中國)CTO 韋青、領鵲科技創始人&CEO張志祥、食方科技創始人&CEO黃龔、中科雲創創始人&CEO周北川、北航投資總經理 王劍飛、中煤信息技術首席專家 黃韶傑、天雲數據創始人&CEO雷濤、中國農業銀行科技與產品管理局信息安全與風險管理處處長 何啓翱、索邇科技創始人&CEO 曹洪斌、華創資本合夥人 謝佳、北銀金融科技產品研發部副總 金錚(旁聽)、北航投資投資總監 陳鴻鶯(旁聽)、方雲智能創始人&CEO 於人、卓翼智能創始人&CEO 任雪峯
活動主題爲《共創數智思維,迎戰複雜時代》之《轉型的實證—倖存者偏差與盲人摸象》。在這樣一個“黑天鵝”“灰犀牛”層出不窮的複雜時代下,如何培養和掌握應對複雜性挑戰的能力,是本系列活動討論的初衷。活動中提到中國歷史、東西方化差異、技術革命、倖存者偏差、數字移民以及技術決策、業務決策、社會決策等關鍵信息,既有工科視角下的方法論、案例和工程體系探討,亦有形而上的哲科思想交流。
01 引導嘉賓韋青主題分享
《轉型的實證—倖存者偏差與盲人摸象》
今天我的分享,結合一下我的個人經歷。
新技術將成爲基礎設施
我本人在通訊行業從業時間比較久,早期感受並不那麼明顯,但近些年學習了很多麥克盧漢、鮑德里亞這些哲學大咖的思想,我越來越覺得信息傳輸方式的改變,很可能對我們整個社會形態帶來重大的變化。
我個人經歷過激光照排行業最早的數字化轉型,用北大王選教授的話說,把鉛與火變成光與點;我親歷了座機、尋呼機、手機、智能手機的完整變革過程,最終又進入到操作系統領域,這些經歷讓我對什麼叫做通訊、什麼叫做數據、什麼叫做計算,有着切身的體會,從懵懂無知到產生信仰。
大概七八年前,我參加過綿陽的電商大會,在互聯網+特別火爆的時候,我表達了一個觀點,互聯網+這輪熱潮10年之後不會再有人提及,當時大家覺得不可思議;如今我們在談的元宇宙、人工智能,也會過去,可能大家覺得不太好接受,但我的理解是:100多年前,全球很多企業都在爭奪電力的市場份額,但最後發現,電力的應用纔是真正的價值,電力賦能於具體的業務場景才能生產更高的利潤,而電力本身最終成爲了基礎設施,以穩定但微薄的利潤被國家整體把握。
信息化也是如此,所有的技術最終都會成爲基礎設施。而疫情將加速這一過程,歷史告訴我們大疫之後將有大的變革,我們要爲新常態做準備。

如果你還在爲新聞驚訝,就該反省了
眼下大家都在談死守現金流、熬過這一輪動盪,很多企業也都關了門,但真正能夠活下來的企業,日子可能會非常好過。
對於做技術的個人和企業而言,這是一個被社會需要的時代,是我們的價值高點。我們需要向前看,根據一些跡象去推演未來。《科創人·數智未來私董會》啓動至今三四個月的時間,我相信雷濤總、劍飛總、於人於總和在座的各位都有一樣的體會,這幾個月時間又發生了很多徹底改變我們基本世界觀的事情,改變我們對時局的認知。有朋友會認爲到今天就快結束了嗎?我們最好相信,接下來的兩三個月之內,又會發生一個你覺得“我好像又見證了歷史”的事情。
未來五到十年,我們會不斷見證歷史。
時代在不斷製造着驚訝,對於企業決策者來說就要小心了,這些驚訝的背後代表着什麼?是不是我們過高的期望值?是不是我們對現實還有一些幻想,依舊沒有做到冷靜辨識現實的真相?
500年一遇的劇變時代
我越來越發自內心的認爲,我們現在面臨的挑戰和變革,很接近古登堡印刷機誕生的年代,一項技術變革催生了長達幾個世紀的信息革命、宗教革命、科學革命、工業革命……我推崇麥克盧漢和鮑德里亞,是因爲他們早已從哲學層面和人類社會發展層面講清楚了元宇宙、數字孿生。
我們面臨着一場新的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啓蒙運動,遠不止第四次工業革命那麼簡單。這個時代下我們要做好這麼幾件事:

  1. 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隨時應變、隨時學習。
  2. 壞消息將是多數,要從壞消息中學習,力爭讓好消息的概率增加。
  3. 不斷問自己:我們是在做什麼,做技術?還是在爲人類社會發展的某一階段提供解決方案?別騙自己,人很容易想騙別人、別人沒信自己卻信了。
  4. 不斷創新。

關注數字化原住民
我們千萬要知道,我們都是數字世界的移民,創新千萬要小心,我們的創新在原住民的心目中就是day one,不能自嗨。我現在養成的習慣就是要和年輕人多交流,小朋友、中學生、高中生,一定不能因爲所謂的成就而忽略年輕人的意見,恰恰我們纔是最終要被時代淘汰的那批人。

02 嘉賓自由交流篇·金句提要

天雲數據創始人&CEO    雷濤

  1. 人類知識爆炸和信息過載,已經很難將現有的知識體系一一分門別類。科技產業賽道分工的細化,意味着我們將在各子集上的投入會一條道走到黑。我們的認知邊界就像一個圓,知識結構越長,半徑越大,則周長越長,它所面向的未知領域則越多。
  2. 通過技術手段,包括未來的BCI腦機,這些打開以後,我相信人類會形成一種新的羣體智能。跨越種族、文明、宗教的一種新共識。

中科雲創創始人&CEO   周北川
馬斯克通常都是以終爲始,構想未來幾年會可能發生的事情,然後倒推現在該做什麼,甚至一些超時空理論認爲,我們現在做的一切都是由未來結果而定。微軟內部原來有一種方法論,叫backwards image。比如我們要說服CIO上一套IT系統,首先不是說它裏面有多少條流程、能幫他解決幾個數字問題。而是幫他構建有一天可以坐在沙灘上辦公的場景,由此往前遞推,前一天應該做什麼,現在應該做什麼。這是在微軟10年間對我幫助很大的。

中煤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  首席專家
黃韶傑
我曾是一個極度尖銳的技術人員,嘗試過一些敵對的方式推進改革,所以前兩份工作上喫過虧。總結後的經驗是,我認爲改革要先融入、再漸進,先得到企業對自身能力的認可,再通過企業爲自己樹立背書,進而實施改革。多結交朋友,少樹立敵人,以共贏、共進爲目標。無論是企業客戶也好,還是個人人際關係。

食方科技創始人&CEO    黃龔

  1. 數字化帶來的變革,是在推動的過程中摸索新的商業模式或依據,就像盲人摸象的過程,不斷認知行業未來的走向,在持續保持競爭力的情況下,明白行業的痛點,並找到一個完美的落地解決方案。
  2. 如何突破倖存者偏差困局,就我們行業而言,是派更多的專家、博士深入到一線體驗。他們不但要思考技術對業務的價值賦能,還要深入理解技術對整個組織、產業的價值。推動更多組織和力量加速產業數字化變革,通過多方參與,達到對事物更全面認知,以此擺脫倖存者偏差。

領鵲科技創始人&CEO     張志祥

  1. 企業發展需要引進新鮮血液,當引進外部高管應該做的兩點內容:第一步先變成自己人,先去嘗試理解企業,尊重企業歷史;第二步把自己的理念、想法,落實到實施中。
  2. 改革一定是漸進式的,變革太快人心惶惶,如果不這麼做,是不行的;就是這麼做了,也不見得行,這也是倖存者偏差。
  3. 目前在座各位創新的事情中,一定是動別人蛋糕的,選擇動誰不動誰?把誰發展成夥伴?把誰發展成自身?是沒有辦法直面選擇,肯定要去對抗這些事情的。

索邇科技創始人&CEO    曹洪斌

  1. 我的管理節奏感是通過放權去管理,包括扁平的高效執行團隊:例如團隊大部分是90後、00後,他們承載的能力、對於事件負責的程度、整體的節奏感,超出預期。他們不接受心靈雞湯,不接受洗腦及以前的經驗傳承,但最終的結果確實是公司想要的,反而是介入太多會有負面的影響。
  2. 企業高速成長的過程中人員一定是大進大出。相當於海選,漏斗之後,在意志層面、技術層面、包括認知,高度趨同的人員纔會留下來。
    03 韋青老師薦書篇

04 《數智思維宣言》篇

《數智思維宣言》demo版
構建數智思維,應千年未有之複雜變局。
思維、智慧在語言維度的投影,是成體系的基礎理論,以及高度抽象的若干原則。
活動臨近尾聲,科創人爲現場嘉賓放上本次活動的重中之重環節--《數智思維宣言》,旨在將新智慧、新思想凝練而成的原則沉澱成篇,使之易於傳播、易於賦能,指引行爲、輔助決策,在舊範式崩解的時代,構建全新範式的思想底座。
《數智思維宣言》由科創人和韋青老師共同發起,未來多期私董會中將融合更多志同道合者的智慧、觀點和研討結論,進而形成一版具有行爲指引或解決實際問題的共識性指導方針。 最終將由所有參與者共同簽署、發表。 *《數智思維宣言》探討並非侷限於私董會內部,所有讀者均可參與,歡迎留言或後臺私信提供您的真知灼見。--End--
【活動預告】科創人·數智未來私董會下期舉辦時間暫定於2022年7月16日(週六),主題《理論的指引-歷久彌新的系統論、控制論與信息論》。當前預開放3個參會席位,僅面向CEO開放(審覈制),報名可添加17801045882(同微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