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用戶期望的滿足、超越和拒絕

作者:tony

對於需求和期望,我是這麼理解:用戶期望是需求的表現層,期望是用戶對需求滿足方式的一種假設。

舉一個例子:
朋友給張三推薦一首《海闊天空》,張三於通過搜索引擎到達某個網站,他的期望是:找到下載的鏈接>下載>離開網站。

滿足期望
該網站如果提供下載,應該儘可能地幫助張三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這個任務。張三在完成這個下載之後,下載下來的歌曲質量恰好是他想要的,下載速度也很滿意。張三的期望得到滿足,網站能獲得的:
1 如果張三下次還有想聽的歌,很可能不通過搜索引擎直接訪問到網站,網站就有機會將其轉化成長久用戶。
2 張三可能會介紹他的朋友來這個網站。

超越期望
張三是期望到該網站能下載《海闊天空》,但他的真正需求是這樣嗎?或許不是,他也許只是想聽一下這首歌,只不過他認爲他應該下載下來滿足他聽的需求。
如果該網站告訴張三,我們這不但可以下載,還可以在這裏在線聽,而且速度不卡。張三很滿意,算了,我就不下載了。
再進一步,網站又告訴張三,beyond的歌還有《大地》、《光輝歲月》…,現在流行的歌有《青花瓷》、《老人與海》…張三感覺發現了新大陸,於是把該網站存進收藏夾,並且經常來這聽歌。
……
儘管網站可以下載《海闊天空》,但我們發現,網站並沒有滿足張三的期望,但是解決了他的需求,因爲網站給張三的解決方案要優於他的假設。

拒絕期望
如果該網站是一個音樂社區,主要提供音樂信息的交流和分享,提供試聽但不允許下載。網站應該讓張三在最短的時間內知道:這裏不能下載,但可以…
如果張三的需求底線就是下載到本地,那OK,張三暫時就不是你的目標用戶,禮貌地將其送出門。
很多網站都想方設法要把用戶留住,不惜代價“迷惑”、“欺騙”用戶,填寫更多的資料,做更多地點擊,到最後用戶一邊罵娘一邊離開,現實中處處見到這樣的“流氓拉客”方式。
好的設計應該懂得拒絕!

期望的變化
起初大家上網找音樂都是爲了下載,但隨着網速的加快,版權問題等因素,當第一個在線聽歌的網站出來以後,慢慢地很多網站都提供在線聽,人們以後再到音樂網站,期望也會發生改變。
當在線試聽成爲一個普遍的、基本的需求之後,如果有一個網站可以將在線聽歌同步到手機、MP3等等各種終端,那又超越了用戶的期望。

轉載請註明出自UCDChina.com,謝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