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作爲數據源的調用方法與數據文件說明

  感謝各位對我們規劃平臺的支持,對於小夥伴們提出的寶貴建議我們會收集起來,整理成改進清單。基於這個清單實現併發布對應的功能。這新發布的具有通用性的功能都會納入我們的通用版本中。選擇了購買通用永久授權版本+訂閱服務的小夥伴,新加入的功能都會及時推送給各位,並提供相關的資料輔助使用,也可聯繫本人提供在線支持。購買了一次性永久使用授權的小夥伴,則可享受永久的缺陷修復服務,若在我們自己的開發、優化過程中發現新的系統缺陷,也會收到我們的推送,並提供免費修復服務。

  今天我們發佈了首個比較大的功能更新,Excel文件作爲數據源的輸入待排數據,並以Excel文件作爲規劃結果輸出的功能。以方便我們的小夥伴中一些不參與技術研發的同事們,也能很好地體驗我們的規劃平臺。只要根據我們定義好的格式,把自己企業場景中的規劃數據填寫進Excel文件,即可使用平臺的規劃運算服務。

  以下是該功能的操作簡單,大家可以先行觀看了解其效果,本文後面的內容則是對於Excel文件具體介紹,及本平臺的一些特有概念釋義.

也可以通過以下視頻快速先行了解該功能的操作。

 

Excel文件的規劃操作

可以按下面的步驟來嘗試一下我們這個Excel格式的規劃功能。

1. 使用瀏覽器打開頁面 ,點擊【選擇文件】。如下圖:

2. 選擇裝有待排數據的Excel文件, 並點擊【啓動規劃】按鈕。

該文件可以從以下路徑獲取,打開鏈接裏面的MOInput.xlsx即爲示例文件:

選擇文件如下圖

3. 點擊【啓動規劃】按鈕後,文件將會上傳到平臺服務器,規劃服務程序會讀取該文件中的數據,進行數據展開操作,構建規劃空間,並啓動引擎進行規劃運算。在此過程中,會將運算過程中的評分與中間結果返回到頁面中。如下圖:

4. 引擎運算完畢(目前設置的是1分鐘運行時間)後,會將規劃結果生成爲Excel文件並自動下載。若你的瀏覽器下載不成功,可以點擊評分信息與甘特圖之間的【下載規劃結果】鏈接下載,

以上就是進行Excel格式數據的規劃操作過程。下面我們來講解一下,導入的Excel數據文件中的內容及其意義。大家可以基於我們提供的示例數據文件基礎上,將自己企業的規劃場景的數據填進去測試。

數據文件介紹

通過Excel方式作爲數據源時,需要按指定格式將待排數據填入Excel文件中,程序才能正確識別各種數據。引擎接收到該Excel文件後,文件所提供的數據會被展開,生成一個規劃請求對象。同理,對於規劃的結果,也會以指定格式的Excel文件輸出。本節我們對這兩份Excel文件的內容進詳細介紹。

輸入數據(待排數據)

輸入數據的文件示例文件可以從以下路徑下載,所下載的文件可直接用於調用規劃接口進行測試,如上一章節的操作。該文件的內容包括以下8個表。

8個表分別包含了以下數據:

  • 規劃信息: 【0.規劃請求信息】表包含了規劃過程中的整體參數,包括規劃週期、時間粒度等。
  • 工單: 【1.工單】包含本次需要規劃的工單列表,一個工單來自一個訂單的需求信息(例如需求數量、交貨期),和這個訂單需要交付產品的工藝信息(例如工藝路線)。
  • 工藝路線: 【2.工藝路線】包含了各個產品對應的工藝路線,一個工序與其後續工單的關係構成工序路線信息。在該表中,還包含了各個工序的任務基本時長和靜置時間,詳情見該表詳細說明章節。
  • 工序與資源關係:【3.工序與資源關係】表包含了各個工序與其可用資源的映射關係。提供了每個工序可用的資源列表。在規劃運算過程中,對各個任務進行資源分配時,會通過該表中的數據來限制各個任務的可用資源範圍。該表中還包含了加工任務時間長等信息,加工任務時間長與【2.工藝路線】表中對應關係,見工序與資源關係中的具體描述。
  • 資源需求組合:【4.資源需求組合】表中,“資源需求組合”是本系統特有名詞,爲了解決一個任務需要多個或多種資源同時配合完成的情況,因此,將加工一個任務所需的資源需求列表,組合成一個“資源需求組合”。【4.資源需求組合】表中包含了當前定義好的各種資源需求組合。
  • 資源池:【5.資源池】表包含了當前可使用的資源列表,【4.資源需求組合】表中的“資源編號“列對應的即爲【5.資源池】表中的”ID“列。
  • 資源可用列表:【6.1.資源可用列表】表中的數據,表示了每個資源的可用信息,即表示一個資源在哪個時間段有多少資源量可用。
  • 資源日曆:【6.2.資源日曆】表展示的是另外一種表示資源可用性的方式,當大多數資源的工作時間都一致時,使用【6.1.資源可用列表】來表示資源的可用性時,會出現大量的冗餘數據。通過【6.2.資源日曆】的數據,令多個具有相同工作時間的資源使用相同的日曆信息,從而實現信息精簡。

如何規劃、規劃什麼? -【0.規劃請求信息】

  該表中的數據包含了本次規劃的一些總體、概覽性的信息,該表中的信息會作爲規劃對象的參數,用於構建規劃空間。在該表中,信息以鍵值對的方式提供,其中A列爲鍵,B爲值,每一行的AB兩列構成一個信息,其中C列僅起到說明作用,並非必要,供用戶理解或填寫一些說明性的內容,引擎並不會讀取該列的數據。規劃信息表示例數據如下

表中各行的意義與作用:

  • 規劃編號:本次計劃的編號,僅用於人工識別。
  • 開始時間:本次規劃週期的開始時間,所有的資源均按以該時間作爲起始可用時間。例如若該時間填寫 2022-03-01 00:00:00, 則所有可用資源均在此時間後纔可用,任務只能排在該時間點後面。
  • 結束時間:同上,表示本次規劃週期的結束時間,所有資源僅在該時間前可用。
  • 規劃時間單位:時間粒度,即規劃過程中最細的時間粒度。例如設置該字段爲HOUR,則任務的長度、資源的使用時間最小可以表達到小時。因爲我們面臨的規劃場景千差萬別,因此,提供了較多選擇,可見文後的時間單位(粒度)表-表1
  • 結果接收方式: 表示規劃運算後,結果的保存方式,共有3種,分別是(WEB_API – 調用偵聽接口,以JSON格式反饋結果;EXCEL-以規劃結果保存到Excel文件中,通用指定接口下載Excel文件; DATABASE – 將結果保存到指定的數據庫。
  • 結果接收WebAPI:若【結果接收方式】填寫了WEB_API, 則需要在此填寫接收API的URL
  • 結果接收數據庫:若【結果接收方式】填寫了DATABASE,則在此填寫數據連接串,目前僅支持MySQL數據庫。
  • 數據庫帳號:同上,保存結果的數據庫登錄帳號
  • 數據庫密碼:同上,保存結果的數據庫登錄密碼
  • 規劃策略:選擇優化目標,暫時不用。
  • 均衡字段:暫時不用
  • 日期格式:規劃的時間格式,可以是yyyy/MM/dd HH:mm:ss等
  • 實時規劃:暫時不用。

排什麼?– 【1.工單】

  【1.工單】表中包含了待排的生產工單信息。一個工單通常是由銷售訂單的需求(包含數量、交付期等)和工藝信息(包括產品的結構、工序制約與資源需求等)。本表的工單信息主要包括了工單生產過程中的主體需求,例如數量、日期等,而不包括資源需求等信息。資源需求信息會在其它表中提供。工單示例數據如下圖。

表中各列意義如下:

  • ID: 工單ID,一個工單的唯一識別ID;不可重複,不可爲空。
  • 工單編號: 工單編號,僅起人工識別作用
  • 產品ID: 當前工單對應的產品ID,一個工單與一個產品對應。
  • 產品編號:產品編號,僅起人工識別作用。
  • 產品名稱: 產品名稱,僅起人工識別作用。
  • 數量:當前工單需要生產的產品數量,通過產品數量與資源需求組合的車速可計算出一個任務的加工時長。
  • 優先級:表示當前工單的優先級。在同一資源下,優先級越高的工單,其產生的任務越優先加工。優先級列的值由數字表示,數值越小優先級越高。
  • 排程方向:分別有正排(該列的值爲FORWARD),與倒排(該列的值爲BACKWARD)。當該列爲空時,默認爲FORWARD.
    正排 - 是指以工單的就緒時間(即最早可開始時間)爲起點往後推導工序路線中各個任務的開始、結束時間。
    倒排 – 是批以工單的交付時間爲(即最晚完成時間)爲終點往前推導工序路線中各個任務的開始、結束時間。
  • 任務開始控制:若一個產品的工序路線存在多個加工路徑,除關鍵路線外,其它路徑理論上必然存在至少一個開始、結束時間可移動的任務,當該列爲:
    ASAP - (As Soon As Possible的簡寫)時,表示這類可移動的任務會盡可能靠前加工,即儘早處理。
    ALSP - (As Late As Possible),與ASAP相反,若輸入此值時,上述可移動的任務會盡可能靠後加工。
  • 就緒時間:一個工單的最早可開始時間,通常是一個產品完成工藝設計、資源準備就緒後的最早可開始時間,即第一道工序的最早可開始時間。
  • 交付時間:一個工單根據訂單的交付時間,推導出來加工生產的最晚完成時間,即最後一道序的最晚完成時間。

工序間有哪些制約關係? - 【2.工藝路線】

  在生產製造過程中,我們獲得一個工單生產需求並沒辦法立刻對其進行生產,因爲現代工業的加工體系所,一個產品各個加工步驟或組成部件,被分拆成多個工序或半成品,由不同的生產單位(例如產線、工位)專門負責,才能達到最高效率。但這些構成同一產品的加工步驟或部件必須存在前後依賴關係。多個步驟根據工藝設計形成的加工序列,即稱爲工藝路線。本表中每一行表示一個產品中的一個工序(或部件、或半成品),它們之間存在前後依賴關係,即通常情況下,需要先完成前工序才能開始下一工序。工序路線表中的示例數據如下圖?

該表每行表示一個工序,及它其中一個(或唯一一個)後續工序,及工序的基本時長等信息。表中各列意義如下:

  • ID:一行(即一個工序)的唯一識別ID;不可重複,不可爲空。
  • 產品ID:當前工序所屬的產品ID,產品ID列相同的數行表示同一產品下的多個工單,例如上圖中,同一種顏色,其產品ID一樣,表示該產品下對應的工序。
  • 產品編號:僅起人工識別作用。
  • 產品名稱:僅起人工識別作用。
  • 工序ID:表示一個工序在一個產品中的識別ID,在同一個產品中工序ID具有唯一性,即同一產品中,不能出現重複的工序ID
  • 工序編號:僅起到人工識別作用.
  • 工序名稱:僅起到人工識別作用.
  • 後置工序ID:表示當前工序的後置工序ID,工序路線構成的核心 結構,需要注意如下:

    1. 在生成數據時,一個工序的後置ID,必須存在於當前產品下。例如上圖中產品-01的“工序-04“,其後置ID是6,則”產品-01“中必然存在一個ID爲6的工序,否則數據不合法。

    2. 一個工序可以有一個或多個後置工序, 即工序分支的情況。

    3. 多個工序可以指向同一個後置工序,即工序合併情況。

  • 任務基本長:表示加工當時任務的基本用時。關於任務的加工時長,平臺支持兩種計算方法,一種是直接給任務加上時間,適用於任務時長可以直接從ERP、MES中讀取的情況。若屬於該種情況,可以使用該字段將任務的基本加工時間長提供給平臺。另一種是通過工單的生產數量(即【1.工單】表中的”數量”列)除以資源需求組合的車速來得到加工時間長。
  • 靜置時間:表示一個工序加工完成後,需要待多長時間才能流入下一工序。體驗版中未開放該功能。

使用哪些設備、人工進行生產? - 【3.工序與資源關係】

  對於各個設計好的生產任務,必然有相應的機臺、設備、物料及人員進行加工,但因爲不同的工序所需的加工操作與參數並不相同,因此,每個工序必然有自己的可選機臺、設備等。這些機、設備、物料和人力等用於生產加工的因素,在平臺上統稱資源。在【3.工序與資源關係】表中,列出具體每個加工任務可使用哪些資源。而在我們不同場景的任務與資源匹配中,有些任務有可能只需一個,或者一種資源進行加工,而有些場景下則有可能需要使用多種資源同時配合才能完成加工。爲了兼容各種場景,我們定義了“資源需求組合“的概念,在英語上稱爲Resource Requirement Group,因此,我們在平臺上將該名稱的首字母RRG作爲資源需求組合,後續講到資源需求組合,我們都使用RRG簡化。例如,有一個任務加工只需要一臺A型機臺,那麼我們就定義一個RRG - A,這個RRG - A包含了這個A型機臺,即使用RRG對資源進行包裝。又如:有一個加工任務需要兩人員+一個A型機臺+一個B型模具進行加工,那麼我們可以定義一個RRG-B,它包括了:人員2個+ A型機臺1臺+ B型模型1臺,共4個資源。【3.工序與資源關係】表,表達了每個【任務-RRG】的映射關係。

該表的示例數據如下:

該表每行表示一個工序可使用的一個RRG(即表達了一個工序與一個RRG的對應關係)。及使用該RRG的加工效率等信息。該表中各列意義如下:

  • ID:一個工序與RRG的關係記錄ID;不可重複,不可爲空。
  • 產品ID:表示工序所屬的產品的ID
  • 工序ID:表示當前【工序-RRG關係】中的工序ID
  • 產品-工序編號:表示當前關係的編號,僅起到人工識別作用。
  • 資源需求組合ID: 當前【工序-RRG】關係中的RRG ID,即【4.資源需求組合】表中的【資源需求組合ID】列關聯。
  • 效率(車速): 當前工序使用該RRG ID進行加工時的加工效率,即車速,表示在單位時間內加工的任務數量。
  • 任務加工時長: 當前任務使用當前RRG時,加工一個任務所需的時長,該字段與【效率(車速):】二選一。
  • 優先級:資源優先級,同一工序引用不同RRG時,表示優先使用哪一個。該列是數值類型,值越小,優先級越高。

各種資源如何配合 – 【4.資源需求組合】

  如上述關於資源的描述,要表達一個加工與資源之間的匹配,在某些複雜場景下,不可能僅使用 “任務-資源“的簡單對應關係來實現。因此本平臺定義了一個”資源需求組合“的概念,取其英文(Resource Requirement Group)首字母RRG作爲簡單稱,以下對資源需求組合對象,均稱爲RRG。在【4.資源需求組合】表中,【資源需求組合ID】(B列)相同的記錄構成一個RRG.

【4.資源需求組合】表中的示例數據如下:

表中各列意義詳情如下:

  • ID: RRG記錄的唯一ID ;不可重複,不可爲空。
  • 資源需求組合ID:RRG對象的ID,與【3.工序與資源關係】中的【資源需求組合ID】(E列)關聯,該列相同的的一行或多行代表一個RRG對象,例如上表中,單元格B2,B3的值同爲1,因此,第2,3兩行表示同一個ID爲1的RRG,它包含了兩個資源,分別是RES01、RES02.
  • 資源需求組合編號:僅起到人工識別作用
  • 資源ID:組成當前RRG的其中一個(也可能是唯一個)資源的ID
  • 資源編號:僅起人工識別作用
  • 資源需求量:當前RRG對當前資源的數量需求

有哪些資源可用? – 【5.資源池】

  【5.資源池】表是資源的主檔資料,表示了當前規劃中,有哪些資源可以使用,這些資源在哪些時間段,有多少資源量可用。【5.資源池】表的示例數據如下:

表中各列意義如下:

  • ID:資源的唯一ID;不可重複,不可爲空。
  • 資源編號:僅起人工識別作用。
  • 所屬項目ID:該字段暫不使用,可以留空。未來用作局部資源標識。
  • 資源可用性類型:資源可用性是表現了一個資源在不同的時間段可提供的資源量。本平臺提供兩種資源可用性表示方式,分別爲:
    •   CALENDAR– 使用資源日曆方式,需要結果【6.2.資源日曆】表來表達一個資源的可用性。若使用日曆方式,【日曆ID】(E列)不能爲空。
    •   AVAILABLE_LIST – 使用【6.1.資源可用列表】中的數據來表達一個資源的可用性
  • 日曆ID:若【資源可用性類型】(D列),的值爲CALENDAR時,本列有用,與【6.2.資源日曆】表中的【日曆ID】(B列)關聯。

資源什麼時候、有多少量可用? – 【6.1.資源可用列表】

  資源可用量,是用於表達一個資源在時間(什麼時候能用)和空間(有多少可用)兩個維度的可用性。本平臺的資源可用性有兩種表達方式,分別是CALENDAR與AVAILABLE_LIST,在資源列表【5.資源池】的【資源可用性類型】(D列)中可填上述兩種之一,若填寫的是AVAILABLE_LIST,則表示通過資源可用性列表(6.1.資源可用列表)來表達資源的時間與空間上的可用情況。【6.1.資源可用列表】的示例數據如下:

表中各列意義如下:

  • ID:當前資源可用性記錄的唯一ID;不可重複,不可爲空。
  • 資源ID:當前可用性對應的資源ID,與【5.資源池】表中的【ID】(A列)關聯
  • 資源可用性編號:僅起人工識別作用。
  • 開始時間:當前資源可用性的開始時間,即當前時間以後,該資源纔可用。
  • 結束時間:當前資源可用性的結束時間,即當前時間之前,該資源纔可用。
  • 可用量:一個資源在該時間段內的可用數量。

關於資源可用量,需要按以下邏輯理解;本文最後有更詳細講解。

  當我們定義的資源對應於實物中的具體對象時,例如一個資源對應於我們具體哪個車間,哪個產線上的哪臺設備,那麼,這臺設備是具有唯一性的,此時,我們的計劃中的資源是排到資源對象的,例如我們的計劃是排到具體機臺的。此時,【可用量】的值必須爲1(因爲這個世界上只有這一臺這樣的設備)。

  當我們排計劃時,資源是排到一個類型,或一個組的,而不是排到具體的一臺設備的。例如,我們有3臺型號爲 Machine-A的機臺,而我們的計劃只需要以Machine-A作爲資源使用,而不需要到Machine-A中的具體哪一些。那麼,此時對於Machine-A這資源,我們的可用量是3臺,那麼【可用量】這列的值應該設置爲3.

資源什麼時候、有多少量可用?– 【6.2.資源日曆】

  表達一個資源的可用性另一種方法是通過資源日曆方式。多個資源的工作日曆相同時,使用上一步的【6.1.資源可用列表】中表達資源的可用情況時,會出現大量冗餘數據。此時,可以使用【6.2.資源日曆】來簡化資源的可用信息。該列的示例數據如下:

表中各列意義如下:

  • ID:當前資源可用性記錄的唯一ID;不可重複,不可爲空。
  • 日曆ID:當前資源的日曆ID,同一個日曆ID的多條記錄,表示同一個資源的不同時間段的可用性。與【5.資源池】表中的【日曆ID】(E列)關聯。
  • 編號:僅起人工識別作用。
  • 開始時間:當前資源可用性的開始時間,即當前時間以後,該資源纔可用。
  • 結束時間:當前資源可用性的結束時間,即當前時間之前,該資源纔可用。
  • 可用量:資源在指定時間段內的可用量,與【6.1.資源可用列表】表中的同名列相同意義。

排程結果(結果文件)

  規劃結果會在規劃運算完成後,以Excel文件的格式自動下載到本地。其中只有一個表,該表只表達出一個任務的時空分配即可;即一個任務使用哪些資源,從什麼時候開始執行,到什麼時候完成。通過列表可以推導出更多的信息。如資源需求計劃、人員排班計劃等。

該表各列的意義如下:

  • 工單ID:表示當前任務的來源工單,來自【1.工單】表的【ID】(A列)。
  • 工單編號:當前任務來源工單的編號,來自【1.工單】表的【工單編號】(B列)。
  • 產品ID:當前任務所屬的產品ID,來自【1.工單】表的【產品ID】(C列) 。
  • 產品編號:當前任務所屬的產品編號,來自【1.工單】表的【產品編號】(D列) 。
  • 工序ID:派生出當前任務的工序ID,來自【2.工藝路線】表的【工序ID】(E列)。
  • 工序編號:派生出當前任務的工序編號,來自【2.工藝路線】表的【工序編號】(F列)。
  • 資源需求組合ID:分配到當前任務的RRG對象的ID,來自【3.工序與資源關係】表的【資源需求組合ID】,所有資源組合均來自【4.資源需求組合】表。
  • 資源需求組合編號:分配到當前任務的RRG對象的編號,來自【4.資源需求組合】表的【資源需求組合編號】(C列)
  • 資源ID:分配到當前任務的RRG所包含的資源ID列表(一個RRG可以由多個資源構成),當一個RRG只包含一個資源時,該列表只有一個資源ID。
  • 資源編號:分配到當前任務的RRG所包含的資源名稱列表
  • 開始時間:當前任務的計劃開始時間。
  • 完成時間:當前任務的計劃結束時間。

對於數據文件的進一步解讀

資源的定義

  在本平臺中,並沒有提及機臺、產線、物料等排產的必須概念。事實上爲了實現對大多數場景的兼容,在設計時,會將上述影響任務執行的所有必要條件,抽象成“資源”。即不管是機臺、產線還是任務所需物料,只要作爲任務執行輸入的要素,均可被定義爲資源。目前我們的資源還只限於設備、人員等量化邏輯和可見範圍比較簡單的類型。未來的資源概念將會擴展到更豐富的範圍,例如:生產產品所需的原料有可能是通用的,也有可能是某個工單專用的,那麼就得引入全局資源與局部資源的概念。一些資源每天都可重複產生,我們會將它定義爲可再生資源;而有些資源在整個生產週期中具有固定的供給量,隨着生產活動的進行,對該類資源的消耗,會使資源總量逐步減少,我們會定義爲不可再生資源。此外,關於資源可用量,即 【6.1.資源可用列表】中的【可用量】(F列),與【6.2.資源日曆】中的【可用量】(F)列。從示例數據中可以看到,所有數據都是1,那是因爲這個示例數據表達的資源是具體一個資源對象(相對於資源類型,實施過APS的小夥伴應該有體會)。即在這份示例數據中的【5.資源池】中,一行記錄代表的是一個具體的資源,例如,具體到哪個車間的某一部切割機,這個資源具有唯一性的,那麼如果具有3臺這樣的機臺需要表示出來,則需要使用3個資源來表示。另外一種情況,就是我們排產時對資源而言,是排到某一類機臺的,或某一組機臺的。即一個資源代表的加工設備、人工並不是單一實體,而是代表某一類或某一組設備、人工等。例如:在某車間具有3臺A型印刷機,而我們在某些場景的排產中,只需要把任務分配到A型印刷機即可,那麼我們就可以定義一個資源,它代表的是A型印刷機,可用量爲3。又如,如果我們排產時,任務分配到班組,這個班組編制爲5位工作人員,那麼我們可以把某個班組定義爲一個資源,它的可用量爲5.而目前我們的平臺上的資源概念已可覆蓋絕大部分APS場景。上述的資源擴展會視具體的需求而制定開發計劃。

資源需求組合 – RRG

  爲何需要定義一個資源需求組合呢?如上文中首次出現RRG時已提到過,在大多數場景下,執行一個任務需要一個或多個資源即可,例如一個工單的某個工序的生產加工任務需要一條產線、或兩臺部臺機、或三個工位、或四位工作人員來完成一個任務。那麼我們只需要設置好一個任務,需要使用哪個(或哪種)資源,需要多少量即可。但事實上在很多場景下,問題並非如此簡單。某些場景下,執行一個任務需要多個資源對象或種類進行組合才能實現。例如:某個任務需要2位工人+1部A型機臺,而每個資源代表的是一個資源實體(而不是資源類型)。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定義好3個資源,如:高級技工-張三+普通操作工–李四+ 1與車間中編號爲MC-01的A型機臺。這三個資源每個資源需求量都是1(因爲是具體的資源實體,容量必然是1),組合成一個資源需求組合(即Resource Requirement Group –簡稱RRG).在規劃運算時,這類任務的分配對象是各個RRG,而不是一個個資源了。當我們遇到最簡單的情況,就是一個任務需要一個機臺、或一位工作人員來加工時,我們只需要把RRG定義爲只包含一個資源即可。這種情況可視作資源需求的特殊情況。

任務與工序

  在上文中提到一些排程對象是任務,有時又會提到工序。在我們訂單與工藝的認知中。工序屬於工藝概念,即在工藝設計時,加工每個產品所需的步驟。而任務則是加工生產領域的概念,即對一個工單進行加時,對這個工單的產品的某個工序進行加工的活動,我們把它稱爲任務。綜上,我們可以定義爲,一個產品在工藝設計階段,每個生產加工步驟定義爲工序。而使用這套工藝設計來排定並執行一個產品的生產活動時,每個工序就派生出一個任務。即一個產品的工序在信息系統中屬於基本數據,它是由產品設計時已經定義好的概念。而一個工單需要生產一個產品時,使用這個產品的工藝路線,派生出來、對應於路線上各個工序的生活動,我們就把它稱爲任務。而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通常也把任務稱爲工序,因爲我們有約定成俗的上下文,因此不會造成混亂。而在系統設計時,這些概念必須區分,否則會影響各系統概念與實體之間的邏輯。在平臺中與上述問題相關的數據中,很明顯,【2.工藝路線】屬於基本數據,即表示一個工藝主檔,而【1.工單】屬於交易數據(即每次有新的訂單需求時,產生出來對應的工單,我們把這種根據業務產生的活動稱爲交易)。通過【1.工單】與【2.工藝路線】的匹配產生了【3.工序與資源關係】表中的數據。大家可能看到【3.工序與資源關係】表中的數據不僅僅是工序與資源關係,它還表達了工單與工藝的結合,即由哪個工單,對應哪個產品,產生了什麼生產任務,這些生產任務各自需要使用哪些資源。

【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