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經濟學

一、旅遊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及內容

旅遊經濟學是從經濟角度來研究旅遊活動的,它的研究對象是旅遊經濟活動中的經濟現象、經濟關係和經濟規律,以及旅遊經濟活動中的各種矛盾。

旅遊經濟活動所反映的經濟關係

旅遊經濟活動是由旅遊需求者和旅遊供給者構成的,旅遊需求和旅遊供給之間的矛盾貫穿旅遊經濟活動的始終,決定了旅遊經濟學的內容和特色。

旅遊經濟活動是旅遊需求者和旅遊供給者發生經濟關係的過程,這種關係主要反映在以下三方面。

(一)旅遊者同旅遊企業之間的經濟關係

旅遊者與旅遊企業之間經常發生各種關係,這種經濟關係突出的表現在包價旅遊中體現的旅遊者與旅行社之間的關係上。

在包價旅遊中,旅遊者支付一定的費用,旅行社給旅遊者提供各方面的服務,他們之間是一種經濟利益關係。如何既滿足旅遊者的需求,又實現旅行社的利潤是其經濟利益關係的焦點。

(二)旅遊企業之間的經濟關係

各旅遊企業之間既有相互依賴關係,又有競爭關係。在旅遊活動過程中,旅遊者的食、住、行、遊、娛、購都需要得到旅遊企業的服務,爲了獲得更好的經濟利益,各旅遊企業之間往往展開競爭,體現爲競爭關係。但是,由於它們要同時服務於旅遊者,爲了獲得更爲長遠和更大的經濟利益,旅遊企業之間往往需要合作。因此,旅遊企業之間表現的關係主要是競合關係。

(三)旅遊者同當地居民之間的經濟關係

旅遊者到一地旅遊,旅遊者的旅遊消費會直接和間接地與當地居民產生各種經濟關係和經濟聯繫。如外地旅遊者的湧入可能導致當地的物價上漲,進而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

旅遊經濟活動中的矛盾

貫穿在旅遊經濟領域的主要矛盾是旅遊需求與旅遊供給間的矛盾,它決定了旅遊經濟領域中其他一切矛盾。旅遊經濟領域中的矛盾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旅遊者方面的矛盾

  1. 旅遊者的需求慾望與可自由支配收入之間的矛盾。旅遊消費的支出是居民個人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個人可支配收入是個人收入減去直接負擔的各項稅款(如所得稅等)和非稅性負擔(如會費、交通罰款等)之後的餘額,可用於消費或儲蓄。個人可自由支配收入是個人可支配收入,減去維持生活所必需的支出(如食品、服裝、住房等)和社會消費(健康人壽保險、老年退休金和失業補貼的預支等)所剩下的那部分。由於做了層層扣除,人們的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多少往往成了出遊的重要制約因素。
  2. 旅遊者需求慾望與餘暇時間的矛盾。餘暇時間指在工作時間、生理需要的生活時間和社會活動時間以外的個人可自由支配時間。餘暇時間是人們實現旅遊活動的又一個必要條件。旅遊需要消耗時間,在其他條件既定的情況下,餘暇時間往往是人們出遊最重要的制約因素之一。如我國在各長假期間,國內旅遊都會呈現出大幅度增長的情況,便是這一矛盾得到釋放的具體體現。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人們擁有的餘暇時間也在逐漸增多,特別是帶薪假期制度的逐步實施,閒暇時間將會進一步增加。
  3. 旅遊者的需求慾望與旅遊者自身文化、身體素質之間的矛盾。例如,一般來說,老年人進行探險、狩獵等特種旅遊要受到身體素質等方面的條件限制。
  4. 旅遊者之間爭奪“熱線”、“熱點”的矛盾。由於不同地區、不同旅遊點和不同線路的旅遊資源和設施存在着差異性,故而會形成旅遊熱線和熱點,造成了旺季時旅遊者爭奪熱點、熱線的矛盾。例如,每年一、二月間去海南旅遊人數很多,致使當地該季節房價漲幅很大。
  5. 旅遊者的需求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政治制度、現行政策以及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

(二)旅遊經營者方面的矛盾

  1. 各類旅遊企業之間的矛盾。由於我國旅遊業處在買方市場條件下,各企業之間爭奪客源的矛盾很激烈,旅行社與其他旅遊企業在爭奪客源和收入分配上也存在着矛盾。
  2. 旅遊部門與非旅遊部門之間的矛盾。旅遊部門包括旅行社、飯店、景區等,非旅遊部門包括商業部門、交通運輸部門、文物部門、宗教部門,在旅遊發展的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
  3. 旅遊企業收益與成本、勞動消耗與勞動成果之間的矛盾。作爲經營者,要考慮如何用最少的勞動消耗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而旅遊者考慮的是如何用最少的支出,獲得最大的滿足,兩者之間會產生一定的矛盾。
  4. 旅遊業宏觀效益與微觀效益之間的矛盾。這實際上是整體與局部利益的關係問題。例如:有些企業爲了自身的利益,會破壞生態環境,影響了整個社會的利益。

(三)旅遊者與旅遊經營者之間的矛盾

  1. 旅遊者的支付能力與旅遊價格之間的矛盾。旅遊價格制定過高,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而價格太低,經營者便無利可圖。
  2. 旅遊者的旅遊需求內容與旅遊經營者提供的旅遊服務項目質和量之間的矛盾。如我國旅遊項目中普遍存在旅遊觀光項目多、參與項目少的問題;走馬觀花項目多、深入瞭解項目少、服務質量偏低等問題。
  3. 旅遊需求的高度靈活性與旅遊供給的相對穩定性之間存在的矛盾。旅遊者的需求是在不斷變化的,而旅遊供給則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如在團隊遊的過程中,旅遊者靈活性有限。
  4. 旅遊需求與旅遊供給同一國國民經濟乃至世界政治經濟形勢之間的矛盾。如戰爭爆發、社會政治動亂對旅遊需求與供給會產生很大的抑制作用,而和平環境則會促進旅遊需求與供給的增長。

旅遊經濟活動就是由這許許多多的矛盾運動變化推動的,旅遊經濟學的任務就是對這些矛盾進行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解決這些矛盾。

旅遊經濟學研究的主要任務

旅遊經濟學的任務在於揭示影響旅遊經濟活動的基本經濟因素和經濟關係,並在此基礎上揭示旅遊經濟活動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經濟規律,以便人們利用規律,促進旅遊經濟協調、穩定、持續發展。

在旅遊經濟活動中發揮作用的客觀經濟規律主要有:

(一)價值規律

價值規律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規律,也是旅遊經濟的必然規律。在旅遊經濟活動中,必然存在着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問題,存在着價格與供求關係相互影響問題。研究價值規律就是要探討價格的波動規律和價格與供求的相互影響的規律,以便在旅遊經濟活動中能夠認識價值規律,充分利用價值規律的作用,調節和促進旅遊經濟的發展。

(二)供求規律

供求規律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也是旅遊經濟活動中的重要規律。瞭解供求規律的內容及其在旅遊經濟活動的作用,有利於我們充分利用供求規律,調節旅遊經濟的發展。

(三)競爭規律

競爭規律也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在旅遊經濟活動中也發揮着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近些年我國旅遊市場的激烈競爭,反映了競爭規律的作用與特點。瞭解競爭規律,可以使我們更好地引導旅遊經濟中的競爭,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四)協調發展規律

協調發展規律是社會化大生產的一般規律,在旅遊經濟活動中必然要發揮作用,並且要求旅遊經濟活動按照按比例協調發展規律的要求來安排旅遊業各方面的發展速度,使旅遊各要素之間結構合理,相互促進。

在研究旅遊經濟活動規律的基礎上,尋找獲取最佳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途徑。作爲經濟活動,旅遊業的發展既要重視經濟效益又要講究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矛盾又有統一。講究經濟效益還要處理好微觀經濟效益和宏觀經濟效益的關係,這二者也是既有矛盾又有統一。如何調節各種因素,協調和處理好各方面的關係,是旅遊經濟學研究的重要任務。

爲制定旅遊經濟發展的政策方針提供理論指導。旅遊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是指導旅遊業發展的基本準則,是協調旅遊業內部各方面關係的行爲規範。旅遊經濟學是旅遊經濟運行的科學總結,它揭示旅遊經濟活動運行過程中的經濟規律,對旅遊業的發展必將起到指導作用

旅遊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旅遊經濟學的研究是圍繞旅遊經濟活動的進行而展開的,通過分析旅遊經濟活動的各個側面、旅遊經濟活動進行的條件、影響旅遊經濟活動進行的因素、旅遊經濟活動同社會經濟活動乃至世界經濟活動的關係等,揭示旅遊經濟活動過程中各種經濟現象、經濟關係的本質,探索旅遊經濟活動的規律性。概括地說,旅遊經濟學研究的內容包括旅遊經濟活動運行的各個主要環節及其相互關係。

(一)旅遊產品的生產與供給

旅遊產品主要表現爲無形的服務,而服務的提供(或生產)又有其自身的特點。因此,研究旅遊產品供給問題,必須研究旅遊產品的概念、構成及特點,旅遊活動商品化,旅遊產品組合等,把握旅遊產品生命週期,從影響旅遊供求的諸因素中,揭示旅遊供求矛盾的規律性。根據旅遊供求規律制定合理的旅遊產品開發策略,向旅遊者提供適銷對路、使其能獲得最大滿足的旅遊產品,實現旅遊產品的供求平衡。

(二)旅遊產品的價格

分析旅遊價格的影響因素、旅遊價格體系以及掌握各種科學的定價方法和策略,促進旅遊產品的銷售。

(三)旅遊消費

旅遊消費不同於日常生活的消費,而是在生產活動進程中的現場消費。因此必須研究旅遊者消費行爲、消費結構和消費傾向,研究旅遊產品消費與供給的關係,以實現旅遊者消費的最大滿足。

(四)旅遊效益與效應

旅遊經濟效益是旅遊產業及企業所追求的經營目標,旅遊經濟效應是指旅遊業的發展對社會經濟產生的影響和作用,它們是判斷旅遊業對國民經濟貢獻大小的主要標誌。因此,旅遊經濟學在這部分內容中主要研究的是旅遊收入與效益指標,旅遊收入分配與再分配,旅遊收入的乘數作用,介紹衡量旅遊經濟效益的指標體系,旅遊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並通過對旅遊業宏觀效益與微觀效益的分析,對旅遊經濟效益進行評價。

(五)旅遊投資與決策

研究旅遊投資項目的可行性、旅遊投資項目決策的程序和方法,以及我國旅遊投資管理體制。爲我國旅遊項目投資提供經濟評價的方法和選擇標準。

(六)旅遊經濟結構與旅遊經濟發展戰略

旅遊經濟結構是影響旅遊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旅遊經濟研究的重要方面,這些結構主要包括行業結構、組織結構、地區結構等。經濟發展戰略則是關係到國家(區域)旅遊經濟發展長遠問題的課題,旅遊經濟發展模式和戰略的選擇,也是旅遊經濟研究的重要課題。

(七)政府對旅遊經濟的管理

主要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對旅遊經濟管理的必要性、職能、手段,以及國際上旅遊發達國家對旅遊經濟的管理模式,爲我國旅遊經濟管理體制的改革提供借鑑。

 

二、旅遊經濟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旅遊經濟學是一門具有獨立性的專門學科,有獨立的研究內容和特點,同時,旅遊經濟學又是一門邊緣學科,與其他學科有着密切的聯繫。研究旅遊經濟學必須藉助各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綜合考察旅遊活動在經濟領域中的各種表現,以加深對旅遊經濟活動規律的認識。

旅遊經濟學與經濟學的關係

經濟學是研究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經濟現象、經濟關係以及經濟規律的學科,它把社會經濟關係作爲一個整體,在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諸環節的內在聯繫及其矛盾運動中闡述了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徵和經濟規律。它是建立部門經濟學的基礎,也是旅遊經濟學的基礎。

旅遊經濟學是研究旅遊經濟活動的運行及其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經濟現象、經濟關係和經濟規律的一門學科。由於它研究的領域是整個社會經濟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因此,旅遊經濟活動的運行必然要遵循社會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如價值規律、競爭規律和供求規律等。由此可見,旅遊經濟學的研究必須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作指導。但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在旅遊

經濟中是以特殊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旅遊經濟學對一般規律的研究,着眼點在於這種特殊的表現形式。另外,旅遊經濟作爲國民經濟中的一種特殊類型,具有矛盾的特殊性,這就決定了旅遊經濟內部具有其固有的特殊規律。如旅遊業的產業結構、旅遊消費和旅遊市場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殊規律。

旅遊經濟學與旅遊學的關係

旅遊學是研究旅遊活動的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研究其產生、發展及其活動的最一般規律的科學,它涉及社會心理、文化和身體等方面因素,也涉及自然的、經濟的、法律的諸因素。因此,旅遊學研究的範圍較廣,涉及多種學科,如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法學、社會學、歷史學、美學等。其中每一門學科的理論同旅遊的結合便形成了旅遊經濟學、旅遊管理學、旅遊心理學、旅遊法學、旅遊社會學、旅遊史學、旅遊美學等。

旅遊學是旅遊經濟學的基礎,旅遊經濟學是以經濟學的觀點研究旅遊活動中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研究旅遊發展的經濟規律。旅遊經濟學使對旅遊活動的研究進一步深化。

旅遊經濟學與其他旅遊學科的關係

旅遊作爲一種綜合性的社會經濟現象,從不同側面在理論上反映和概括這種現象的學科甚多,除上面提到的有關學科之外,還有旅遊市場營銷學、旅遊地理學、旅遊文化學、旅遊資源學、旅遊統計、旅遊會計、旅遊飯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遊交通管理等,旅遊經濟學和這些學科的關係可分爲兩類。

  • 一是與旅遊經濟學具有平行關係的學科。如旅遊心理學、旅遊社會學、旅遊法學、旅遊地理學、旅遊美學等,它們分別從旅遊活動的不同側面探討旅遊與有關學科邊緣結合的特點和不同規律,都比較專門地擔當了旅遊活動某一方面或同一層次的研究,與旅遊學有着內在聯繫,都屬於旅遊學的分支學科。例如旅遊地理學把旅遊作爲一種地理現象進行科學研究,探討旅遊學必須遵循的地理規律;又如旅遊心理學研究的是旅遊活動中有關人的心理、行爲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此,旅遊經濟學同它們的關係是平行的,是相互聯繫、相互滲透和相輔相成的。這些邊緣學科的產生來自於旅遊活動這個複雜的社會現象的多面性。
  • 二是與旅遊經濟學具有縱向關係的學科。如旅遊市場營銷學、旅遊飯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遊交通管理、旅遊統計等。其中,旅遊市場營銷學是旅遊經濟學的延伸,即以旅遊經濟學的原理爲基礎,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出發分別在旅遊市場和旅遊管理方面對旅遊經濟活動進行進一步分析和研究;旅遊飯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遊交通管理均屬於旅遊企業管理,它們以旅遊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作指導,僅從微觀角度探討旅遊行業中這類企業經營與管理的思想、原則、方法和技術。由此可見,旅遊經濟學同這些學科的關係是抽象與具體的關係,它們都是旅遊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在各具體領域的應用和具體化。

 

二、旅遊產品

旅遊產品是旅遊經濟活動的主要對象,是現代旅遊業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旅遊產品的種類、數量和質量直接關係到現代旅遊業的興衰和旅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旅遊產品的概念及特徵

旅遊產品是旅遊經濟活動的核心。此外,作爲一種特殊的服務性產品,旅遊產品既具備大多數服務產品的共性,也有不同於一般商品或其他服務產品之處。

旅遊產品概念

對旅遊產品的概念一直存在較大的分歧,不同的文獻對旅遊產品概念的概括往往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入手,由此提出各種各樣的觀點。

在有關旅遊產品概念的界定中,許多中西方學者都對其做了詳細的研究。研究者將旅遊產品的概念歸納爲經歷說、組合說、交換說和綜合說四種。

  1. 經歷說即把旅遊產品界定爲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的全部經歷和感受
  2. 組合說即把旅遊產品界定爲有旅遊經營者提供的旅遊資源、旅遊設施、旅遊服務和旅遊購物品等多種要素組合的綜合性產品
  3. 交換說即從市場角度出發,把旅遊產品界定爲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雙方交換的一次旅遊活動所消費的物質產品和服務的總和
  4. 綜合說即由於現代產品概念實際上是建立在以消費者爲中心的基礎之上,爲滿足消費者需求,而通過市場交換的包括有形的物質產品和無形服務的總和

有些西方學者(Cooper,C.,Glibert,D.,Fletcher,J.,and Wan-hill,S.,1993)將旅遊產品概括爲4AS,即用4個以英文字母A開頭的詞語來表示旅遊產品:

  1. Attractions,即當地的旅遊資源
  2. Access,即當地的交通運輸設施和交通運輸服務
  3. Amenities,即當地的住宿、餐飲、娛樂、零售以及其他旅遊生活設施和相應的服務
  4. Ancillary Services,即當地的旅遊組織提供的相關服務(如旅遊問訊中心)

從上面可以看出,旅遊產品是一個內涵相當廣泛的概念,旅遊產品的供給囊括了許多社會部門,上述說法從不同角度來界定旅遊產品的概念,有助於人們從不同角度理解旅遊產品的內涵。

一般說來,旅遊產品是指旅遊經營者爲旅遊者開發,用於滿足其在旅遊活動中所需的各種物品和服務的總和。它主要包括兩點內涵:

  • 一是旅遊產品是專門爲旅遊者開發的,這樣就和一般產品區別開來
  • 二是旅遊產品包括的種類很多,既包括各種實物,如各種旅遊紀念品等;又包括各種無形服務,如導遊服務等

旅遊產品的特徵

旅遊產品作爲一種以服務爲主的綜合性產品,同一般的物質產品相比,具有許多自身的特點。此外,作爲一種特殊的服務產品,旅遊產品也有其不同於一般或其他服務產品之處,具體表現在:

(一)效用性

人們之所以購買旅遊產品是由於其具有滿足旅遊者慾望的能力,或者說,旅遊者在消費旅遊產品時能感受到某種程度的滿足。旅遊產品的這一功能和音樂、繪畫、影視節目等其他產品沒有什麼不同。

人們在消費旅遊產品的過程中,通過遊覽秀美的山水、體驗悠久的文化等來追求心理和生理的享受,這種感受與普通的居家休閒在強度和廣度上則有着明顯的不同,這種不同就是促使人們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去外地旅遊的根本動力。

(二)不可轉移性

旅遊產品在空間上是不可轉移的,其不可轉移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由於旅遊服務所憑藉的旅遊資源和設施是固定的,所以旅遊產品在地點上具有不可轉移的特點。旅遊產品進入流通領域後,其本身仍固定於原定的地點方位上,旅遊者只能到旅遊產品的生產地點進行消費,即發生運動的是旅遊者,而不是旅遊產品。在這裏,即使旅遊產品發生了什麼流動,那也只是旅遊產品信息,而非旅遊產品。另一方面,旅遊產品在銷售後,產品的所有權並不發生轉移。有形產品通過交換帶來所有權的轉移,而旅遊產品通過交換帶來的是旅遊者在一個特定時間和地點上對旅遊產品的暫時使用權,卻不是永久的所有權。旅遊產品的所有權在任何時候都屬於旅遊目的地和旅遊經營企業。

由於旅遊產品的不可轉移性,旅遊產品的流通不能通過運輸而只能以旅遊產品信息的傳遞,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旅遊者的流動表現出來,旅遊產品信息的傳播效率和速度直接影響到旅遊需求的大小。因此,旅遊經營企業要在競爭中取勝,儘快實現旅遊產品的價值,就必須拓寬旅遊產品信息流通渠道,儘量縮短信息傳遞時間和銷售週期。

(三)生產與消費的同步性

旅遊產品一般都是在旅遊者來到生產地點時,旅遊企業才進行生產並交付其使用權的。服務活動的完成需要由生產者和消費者雙方共同參與。在這個意義上,旅遊產品的生產和消費是在同一時間和同一地點發生的。在同一時間內,旅遊者消費旅遊產品的過程,也就是旅遊企業生產和交付旅遊產品的過程。

旅遊產品生產和消費的同步性使旅遊者和服務人員一起直接參與了產品的生產過程,二者的互動行爲嚴重影響着服務的質量及旅遊企業和旅遊者的關係,這對旅遊企業的經營管理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四)不可儲存性

由於旅遊服務和旅遊消費在時空上的同一性,當沒有遊客購買和消費時,以服務爲核心的旅遊產品就不會生產出來,也就無法像其他有形產品那樣,在暫時銷售不出去時可以貯存起來,留待以後銷售。如果隨着時間的推移,旅遊產品沒有實現對應時間上的交換價值,就會造成人力、財力、物力和資源的浪費,並且損失的價值永遠也得不到補償,因爲機會已經喪失,設施、人員已經閒置,資金已經佔用。無論是航空公司的艙位還是飯店的客房,只要有一天閒置,所造成的損失將永遠無法追補回來。

旅遊產品的這一特點要求旅遊企業對其產品實行差別定價以及運用各種營銷手段來駕馭市場需求,以解決缺乏庫存所導致的產品供求不平衡問題。

(五)綜合性

現代旅遊活動是一種綜合性的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它要滿足旅遊者物質、精神等多方面的需求,從而要求旅遊產品的內涵也必須是豐富多樣的。

因此,旅遊經營者出售給旅遊者的旅遊產品,通常是包括食、住、行、遊、購、娛在內的綜合性產品。這種綜合性既體現爲物質產品與服務產品的綜合,又體現爲旅遊資源、基礎設施和接待設施的結合。此外,旅遊產品的綜合性還因爲涉及衆多的相關部門和行業,如直接向旅遊者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旅館業、餐飲業、交通業、遊覽點、文化娛樂場所,以及間接向旅遊者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工農業、商業、建築業、輕工業、紡織業、食品業、金融、海關、郵電、文化、教育、園林、科技、衛生、公安等。

旅遊產品的類型

對旅遊產品的分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和劃分,常見的分類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按旅遊產品的特點分類

根據旅遊產品的特點,可將其劃分爲觀光旅遊產品、文化旅遊產品、度假旅遊產品、公商務旅遊產品和生態旅遊產品。

(一)觀光旅遊產品

觀光旅遊產品,是指旅遊者以觀賞和遊覽自然風光、名勝古蹟等爲主的旅遊產品。這類旅遊產品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又被稱爲景觀旅遊產品,主要有山水風光、城市景觀、名勝古蹟、國家公園及森林、海洋等旅遊產品。觀光旅遊產品是一種傳統旅遊產品,它構成了世界旅遊產品的主體部分。這些旅遊產品共同的特徵是“走馬觀花”,旅遊活動中參與性的內容較少。不過隨着現代旅遊的發展,也有部分觀光旅遊產品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內涵和休閒度假內容,使觀光旅遊產品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和富有吸引力。

(二)文化旅遊產品

文化旅遊產品是指能夠滿足旅遊者瞭解和學習某種文化需求的旅遊產品。文化旅遊產品種類繁多、內容豐富,主要有修學旅遊、博物館旅遊、藝術欣賞旅遊、民俗風情旅遊、飲食文化旅遊、尋根旅遊、宗教旅遊等。隨着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文化旅遊產品通常蘊含着較爲深刻而豐富的文化內容,吸引的旅遊者一般也都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消費能力。

(三)度假旅遊產品

度假旅遊產品是指旅遊者利用公休假期或獎勵假期等進行休閒和消遣而購買的旅遊產品。主要有海濱度假旅遊、野營度假旅遊、避暑度假旅遊、避寒度假旅遊、滑雪度假旅遊等產品。度假旅遊一般具有停留時間相對較長、消費檔次較高、休閒娛樂性強等特點,要求自然環境優美、氣候良好適宜、住宿設施令人滿意,並且有較爲完善的文體娛樂設施及便捷的交通、通訊條件。隨着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公休假日的增加,度假旅遊產品已成爲國內外旅遊者所喜愛的旅遊產品,具有較好的發展態勢和潛力。

(四)公商務旅遊產品

公商務旅遊產品作爲一種新興的旅遊產品,是以公商務爲主要目的,以旅行爲基本手段,以遊覽觀光、休閒度假爲輔助活動的旅遊產品。公商務旅遊主要有會議旅遊、各種展覽、訂貨會以及其他大型商業性活動等。公商務旅遊產品通常具有下述特點:一是目的地一般不能根據旅遊者的興趣和愛好而隨意改變;二是消費能力和檔次較高;三是產品檔次較高,有較好的獲利潛力;四是隨着現代經濟的一體化發展,公商務旅遊的增長越來越強,而且設施和服務也向現代化方向迅速發展。

(五)生態旅遊產品

生態旅遊產品,是指以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爲基礎的旅遊活動,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關心環境保護、追求迴歸自然,並希望瞭解旅遊目的地的生態狀況。作爲國際旅遊的新潮流,生態旅遊主要包括農業旅遊、探險旅遊、觀鳥旅遊、科普旅遊等類型。

按旅遊產品的功能分類

根據旅遊產品的功能,可將其劃分爲康體旅遊產品、享受旅遊產品、探險旅遊產品和特種旅遊產品等。

(一)康體旅遊產品

康體旅遊產品,是指能夠使旅遊者身體素質和體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和改善的旅遊活動,通常需要藉助一定的設施、器材和場地等條件。任何一種旅遊活動都有益於旅遊者的身心健康,康體旅遊產品更是如此。康體旅遊產品主要包括體育旅遊和保健旅遊兩類。

  • 體育旅遊有高爾夫球、滑雪、滑水、漂流、衝浪、蹦極等
  • 保健旅遊主要有健身旅遊、溫泉旅遊、森林浴、沙療等

(二)享受旅遊產品

享受旅遊產品是爲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的享受而提供的旅遊產品,也是目前許多國家積極發展的新興旅遊產品。享受旅遊產品主要有豪華列車旅遊、豪華遊船旅遊、美食旅遊、新婚旅遊和獎勵旅遊等,其特點是設施豪華、旅遊服務專業、娛樂項目多、旅遊活動自由度大和旅遊價格高。隨着現代經濟的發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享受旅遊產品的發展潛力越來越大。

(三)探險旅遊產品

探險旅遊產品,是指旅遊者過去從未見過、聽過或經歷過,既標新立異又使人特別興奮、刺激和驚心動魄的旅遊產品。探險旅遊產品的突出特點是驚險、刺激,能充分滿足旅遊者的好奇心,主要有原始森林探祕、火山旅遊、沙漠旅遊、極地旅遊、驚險遊藝旅遊等形式。

(四)特種旅遊產品

特種旅遊產品主要是指滿足旅遊者學習和探求專業知識、技能需要的旅遊產品。包括修學旅遊、工業旅遊、科技旅遊、園藝旅遊、考古旅遊等多種形式。特種旅遊產品具有較強的業務性和教育功能,因而是一種積極有益的旅遊活動,在現代旅遊中具有較好的發展態勢和潛力。

(五)體驗型旅遊產品

體驗型旅遊產品是由旅遊生產者策劃的花費時間來遊覽參觀、參與所形成的一系列特定旅遊體驗空間生產活動的產物,以遊客獲得各種感官刺激和精神震撼爲目標,以旅遊者參與互動爲特徵,衆多複雜因素構成的整體。

按旅遊體驗活動的內涵劃分爲刺激型、懷舊型、文化型、娛樂型旅遊產品四種類型,它具有穩定性和可預測性。如下表所示:

體驗型旅遊產品與一般的旅遊產品相比,有着自身更爲鮮明的特徵,可以歸納爲以下四方面:

  • 一是個性化需求。旅遊企業應通過不同方式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旅遊從業人員應及時向遊客提供體驗技巧,讓遊客參與到產品的系統體驗中,包括設計條件、設計目標和設計方法,根據遊客的認知能力,儘可能地提前剔除遊客不滿意的因素,注重差異化的需求,保證旅遊體驗過程的個性化的享受,提高遊客旅遊體驗質量。旅遊企業在生產設計旅遊產品時,首先應從地域文脈與遊客立場而不是企業自身去開發旅遊產品。例如,青少年不喜歡科普旅遊,而喜歡參與性、刺激型體驗項目,例如,滑雪、蹦極、衝浪、海底探險、滑翔、乘熱氣球、潛水、滑沙等體育旅遊項目。
  • 二是主題獨特鮮明。鮮明的主題是體驗的靈魂,是讓旅遊者在活動參與和體驗中,調動遊客的感官,情景交融來觸動心靈。因此體驗主題必須新穎,要營造氣氛、聚集遊客注意力。需對體驗型旅遊資源進行分析,遊客接觸到的環境與文化因素打動旅遊者,凸顯出旅遊產品歷史、文化、審美等含義引發的體驗;對旅遊地社區居民及旅遊空間生產研究,遊客進入這些場合就知道自己能體驗到什麼樣的人文自然場景,能夠使遊客得到日常感受不到的特殊體驗;實現體驗經濟的高境界,體驗的主題要素和內在意義銜接自然,主題的挖掘根植於整體形象與人文內涵,注重風景與人的情景交融,滿足旅遊者追求的自我價值。
  • 三是旅遊體驗中情節設計。設計體驗旅遊產品時,旅遊者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對旅遊項目進行再創造。故事和主題能使遊客達到深度體驗,特別是遊客自己的故事,或者說是遊客表演的故事。要注意設計故事的空間移動性,從一個景點到另一個景點,從一個模式到另一個模式,把握時間的連續性及空間的效果,體驗主題的立體空間感知,並確保體驗的真實性。隨着旅遊產品和旅遊者之間的互動,旅遊層次的加深,旅遊者的識別等級在不斷髮生變化,情感在不斷昇華,經驗在不斷豐富。
  • 四是旅遊體驗原真性。體驗經濟表現的是塑造出來的休閒娛樂、旅遊觀光、勞動體驗等體驗消費與生產活動、社會文化等有機結合,這種結合就面臨着“真實性”的問題,遊客精神上感知會形成高質量旅遊體驗;反之,過度商業化的旅遊產品就會出現旅遊體驗失真,必須做到旅遊產品的生產是真實化的過程,體驗型旅遊產品必須追求個性化設計、地域文化價值和精神上真實感並重,才能引起互動。

旅遊產品的構成

旅遊產品的一般構成

現代市場營銷理論認爲,一切產品都是由核心部分、形式部分和延伸部分所組成。核心部分是產品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基本效用和核心價值;形式部分是構成產品的實體和外形,包括款式、質量、商標、包裝等;延伸部分是隨產品銷售和使用而給消費者帶來的附加利益。

(一)旅遊產品的核心部分

旅遊產品的核心部分是指旅遊資源和旅遊服務,它們能滿足旅遊者從事旅遊活動最基本的需要,是整個旅遊產品的基本部分。

旅遊資源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爲旅遊業開發利用,並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它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可以是歷史的,也可以是當代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

作爲旅遊產品的基本要素,旅遊資源是旅遊者選擇旅遊目的地的決定性因素,也是一個地區能否進行旅遊開發的先決條件。

(二)旅遊產品的形式部分

形式部分主要是指旅遊產品的載體、質量、特色、風格、聲譽及組合方式等,是促進旅遊產品核心部分向生理或心理效應轉化的部分,屬於旅遊經營者向旅遊者提供的實體和勞務的具體內容。

旅遊產品的載體是物化形式反映出來的實體部分,主要指各種旅遊接待設施、景區景點、娛樂項目等。旅遊產品的形象、品牌、特色和聲譽,是旅遊產品依託各種旅遊資源、旅遊設施反映出來的外在價值,是激發旅遊者旅遊動機,吸引旅遊者進行旅遊活動的具體形式。

由於旅遊資源和旅遊接待設施等方面的差別,從而形成了旅遊產品不同的品位、質量、特色、風格和聲譽,即旅遊產品的差異性,甚至形成某些旅遊產品的壟斷價值。各種功能和類型互異的旅遊產品有各自特殊的組合方式,但組合的目的是要把產品要素有機的組織起來,形成不同的旅遊線路和旅遊活動,滿足旅遊者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因此,旅遊產品的組合方式也是旅遊產品的形式部分之一。

(三)旅遊產品的延伸部分

旅遊產品的延伸部分是指旅遊者購買旅遊產品時獲得的優惠條件、付款條件及旅遊產品的推銷方式等,是旅遊者進行旅遊活動時所得到的附加利益的總和。延伸部分雖然不是旅遊產品的主要組成部分,對旅遊產品的生產和經營也沒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由於旅遊者購買的是整體旅遊產品,在旅遊產品的核心部分和形式部分存在較強替代性的情況下,延伸部分往往成爲旅遊者對旅遊產品進行選擇和決策的重要因素和有效的競爭手段之一。因此,在旅遊經濟活動的分析和研究中,要對旅遊產品的延伸部分給予足夠的重視。

此外,斯蒂芬·史密斯(Stephen L.J. Smith,1994)提出了不同的旅遊產品解釋模型。如下圖所示,

他認爲旅遊產品的構成主要包括:

  1. 物質基礎(physical plant),即位置、自然資源或類似瀑布、野生動物、度假區等的設施,以及陸地、水體、建築物和基礎設施等構成旅遊產品的物質基礎
  2. 服務(service),爲了滿足前來旅遊的客人的需要,在物質基礎的外圍,出現了各種爲旅遊者提供方便的服務
  3. 接待業(hospitality),在服務之外,還需要向旅遊者提供某種額外的東西,那就是接待業
  4. 選擇自由(freedom choice),作爲旅遊產品,其給旅遊者的選擇是多樣化的,遊客具有充分的選擇自由,選擇自由是旅遊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5. 參與(involvement),旅遊產品的最後一項內容,那就是在接受服務的過程中,遊客具有直接的參與機會

按旅遊產品的開發程度分類

按旅遊產品的開發程度一般可分爲全新旅遊產品、換代旅遊產品和改進旅遊產品。

(一)全新旅遊產品

全新旅遊產品,是指爲了滿足旅遊者的新需求,運用新技術、新方法、或對新的旅遊資源進行創新開發而形成的旅遊產品。包括新的旅遊景點、旅遊飯店、旅遊項目和旅遊線路等。全新旅遊產品一般研製開發時間較長,投資較多並且技術創新的要求較高,因此開發的風險較大。

(二)換代旅遊產品

換代旅遊產品,是指對現有旅遊產品進行較大改造後的旅遊產品。如:旅行社重新設計原來的旅遊線路,把一日遊改爲二日遊、三日遊;飯店對原有的硬件設施進行更換,提高服務檔次和質量;對旅遊景點進行改造而豐富遊覽內容;把一般公園改造爲主題公園等。換代旅遊產品的開發週期相對較短、風險也較小,但創新不夠。對原有旅遊產品的較大改造必須針對旅遊者的需求變化趨勢和旅遊目的地的特點來進行。

(三)改進旅遊產品

改進旅遊產品是指在原來旅遊產品的基礎上,通過局部改變或添加部分內容來提高旅遊服務質量,增強吸引力,鞏固和拓展客源市場。如在旅遊飯店增加旅遊服務內容,在旅遊景區增加新的生活和旅遊活動項目,在旅遊線路產品中增加新的生活或活動內容等。改進旅遊產品投入少、風險小,但在改進過程中應注意突出特色、提高品位、增加文化科技含量,這樣才能達到增加旅遊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的目的。

按旅遊產品的銷售方式分類

按照旅遊產品的銷售方式,可將其分爲團體包價旅遊產品、散客旅遊產品、自助旅遊產品和分時度假旅遊產品。

(一)團體包價旅遊產品

團體包價旅遊產品,是指旅行社根據旅遊市場需求,經過事先計劃、組織和編排活動項目,向旅遊者推出的包攬一切有關服務工作的旅遊形式。一般規定統一的行程、統一的旅遊內容,並且按照統一的價格收取費用。團體包價旅遊是一種大衆化旅遊產品,在國際旅遊市場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團體包價旅遊中,旅行社成批購買單項旅遊產品,並向旅遊者提供全程活動安排,所以這種旅遊產品具有價格便宜、方便安全的優點。但是,由於一切旅遊活動均由旅行社安排,旅遊者的活動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可能充分地經歷和感受旅遊產品的特色和內涵。

(二)散客旅遊產品

散客旅遊產品,是指旅遊者不參加旅遊團體,通常只委託旅行社購買單項旅遊產品或旅遊線路產品的部分項目。同團體包價旅遊產品相比,散客旅遊產品在內容選擇上餘地較大,遊客活動比較自由,能滿足旅遊者的個性化需求,因此受到旅遊者的廣泛歡迎,在國際國內旅遊市場上發展很快,也是現代旅遊產品發展的重要趨勢。但是,散客旅遊產品一般不能更多地享受團體包價旅遊的優惠,因而其價格通常高於團體包價旅遊產品。

(三)自助旅遊產品

自助旅遊產品,是指旅遊者不通過旅行社組織,而是自己直接向旅遊交通部門、旅遊飯店、景區景點等旅遊企業預定或購買單項旅遊產品,按照個人需求及偏好所進行的旅遊活動。購買這種旅遊產品的好處是自由,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靈活購買旅遊經營商的服務,不足之處在於旅遊途中較爲費事、花費較高、安全性差,另外這種旅遊產品的購買形式多見於較爲成熟的旅遊者。

經濟全球化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尤其是國際互聯網的迅速普及,以及各國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爲自助旅遊提供了極爲方便有利的條件,因此自助旅遊產品越來越成爲人們青睞的新興旅遊產品,並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和潛力。

(四)分時度假旅遊產品

分時度假旅遊產品是指由分時度假經營商向分時度假會員銷售的旅遊產品。購買這種旅遊產品的好處是由於住宿提前解決,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度假地,不必趕場般的從一個景點到另一個景點;旅途較爲省心,選擇度假地比較自由、相對經濟且安全。不足之處是需要旅遊者提前支付十年乃至幾十年的旅行住宿費,一次性投入過大,存在一定的風險。

旅遊產品的需求構成 

旅遊產品是一種直接面向旅遊者的最終消費品,因此還必須從消費需求的角度出發,從旅遊者消費內容和需求程度兩方面來分析旅遊產品的構成。

(一)按旅遊者的消費內容劃分

按旅遊者的消費內容,可將旅遊產品劃分爲飲食、住宿、交通、遊覽、購物、娛樂等組成部分。

  • 飲食和住宿是向旅遊者提供基本生活條件的消費
  • 交通是向旅遊者提供實現空間位移的主要手段
  • 遊覽是向旅遊者提供旅遊活動的核心內容
  • 購物是向旅遊者提供輔助性消費的內容和形式
  • 娛樂則向旅遊者提供—些愉悅的參與性的體驗和感受

從旅遊消費結構來說,旅遊產品食、住、行、遊、購、娛六個要素的消費潛力是不同的。

通常,飲食、住宿和交通存在着一定的消費極限,增加消費的途徑是提高飲食質量、增加服務內容和多檔次經營。遊覽、購物和娛樂的需求價格彈性較大,增加消費的方式是儘可能增加遊樂項目,豐富遊樂內容和大力發展適銷對路、品種多樣的旅遊商品。

(二)按旅遊者的需求程度劃分

按旅遊者的需求程度,旅遊產品可分爲基本旅遊產品和非基本旅遊產品。

  • 基本旅遊產品是指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必需的且需求彈性較小的旅遊產品,如住宿、飲食、交通等
  • 非基本旅遊產品是指並非旅遊活動必需的且需求彈性較大的旅遊產品,如旅遊購物、娛樂等

基本旅遊產品和非基本旅遊產品的劃分,有助於旅遊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的旅遊經營者針對不同的旅遊市場,提供不同內容的旅遊產品,使旅遊產品更好地滿足旅遊者的消費需求;同時,也有助於旅遊者在選擇和消費旅遊產品過程中,有計劃地調整自己的消費結構和檔次水平,使旅遊活動更輕鬆舒適,以達到有益身心的目的。

旅遊產品的供給構成

從旅遊經營者的角度看,旅遊產品一般是由旅遊資源、旅遊設施、旅遊服務、旅遊商品和旅遊便捷性等多種要素所構成。

(一)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爲旅遊業開發利用,並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它既是一個地區能否進行旅遊開發的前提條件,也是吸引旅遊者的決定性因素。

旅遊資源按其屬性可分爲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兩個部分。

  • 自然旅遊資源是指以大自然爲吸引力本源的旅遊資源,包括氣候天象、地理文化景觀、水域風光、生物景觀等
  • 人文旅遊資源是指以文化事物爲吸引力本源的旅遊資源,包括有形的和無形的兩種,主要有歷史文物古蹟、民族民俗、宗教園林、文化娛樂活動等

與其他資源相比,旅遊資源最顯著的特徵是具有吸引功能。根據不同旅遊資源的特點,通過開發和組合可以爲旅遊者提供各種觀光、度假、科學考察、探險尋密、文化交流等旅遊活動,以滿足人們豐富生活、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等多方面的需求。旅遊資源是旅遊業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旅遊資源的合理開發,會使旅遊資源得到永續的利用,併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從而促進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旅遊設施

旅遊設施是指直接或間接向旅遊者提供服務所憑藉的各種設施、設備和相關的物質條件,是構成旅遊產品的必備要素。旅遊設施一般分爲專門設施和基礎設施兩大類。

  • 專門設施是旅遊經營者用來直接服務於旅遊者的憑藉物,通常包括遊覽設施、餐飲設施、住宿設施、娛樂設施等。遊覽設施指旅遊景區和景點中供人們登臨、遊覽、休憩的各種設施和設備,如涼亭、扶杆、棧道、指示牌等。餐飲設施是向旅遊者提供餐飲服務的場所和設備,包括各種餐館、冷飲店、咖啡廳、飲食店等。住宿設施是旅遊者在旅行途中的“家”,如飯店、度假別墅、汽車旅館等。娛樂設施是指各種歌舞廳、音樂廳、健身器械、遊樂園等。旅遊地擁有專門設施的規模、質量和水平直接反映了旅遊產品的數量、質量和水平。
  • 基礎設施是指旅遊目的地城鎮建設的公共設施,包括交通、通訊系統,水、熱、電、氣供應系統,廢水、廢氣、廢物排污處理系統,環境衛生系統,安全保衛系統,城鎮標識系統,綠化系統等。基礎設施雖然不是專門爲旅遊者提供服務,但在旅遊經營中它是保證旅遊部門和企業正常運轉的前提條件。上述專門設施都是建立在這些基礎設施上面的,如果沒有這些方面的設施和設備,上述專門設施的功能就不可能得到有效地發揮。

(三)旅遊服務

旅遊服務是旅遊產品的核心。旅遊經營者除了向旅遊者提供少量旅遊產品外,大量提供的是各種各樣的旅遊服務。旅遊服務的內容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劃分。

  1. 從旅遊服務的經營階段劃分,可分爲售前服務、售中服務和售後服務三個階段。
    1. 售前服務是旅遊經營者爲旅遊者提供旅遊活動前的各種準備性服務,包括旅遊產品設計、旅遊線路安排、各種諮詢、出入境手續、貨幣兌換等
    2. 售中服務是旅遊經營者在旅遊活動過程中直接向旅遊者提供的食、住、行、遊、娛、購等服務
    3. 售後服務是當旅遊者結束旅遊後離開目的地時,旅遊經營者提供包括手續辦理、托運行李、代辦保險等服務
  2. 從服務產品的產生過程劃分,可分爲服務觀念、服務技術和服務態度三部分。
    1. 服務觀念是旅遊從業人員的價值觀。服務所表現的是一種人與人的關係,因而服務觀念是從事服務工作的前提。只有建立完整的合乎實際的服務觀念,達到社會認知、自我認知和工作認知的協調一致,纔可能具有積極主動的服務精神和服務態度。
    2. 服務技術是從事服務工作的基礎,高超而嫺熟的服務技術會成爲一種藝術表演,使表演者和欣賞者從中獲得享受。因而服務技術水平的高低就成爲評判服務質量的標準。
    3. 服務態度是服務工作的外在集中表現,不僅表現出服務人員對旅遊者的尊重和理解,而且也表現出服務人員的氣度修養和文明素質,因此是旅遊者關注的焦點,也是提高旅遊服務質量的重要內容。

(四)旅遊商品

旅遊商品是指有實用性、紀念性、禮品性的各種物質形態的商品。旅遊商品反映了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的文化、藝術和工藝水平,能夠使旅遊者更好地瞭解旅遊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的文化傳統,並留下美好的回憶。旅遊商品主要包括旅遊工藝品、旅遊紀念品、文物古玩、金銀玉器、土特產品、書法繪畫等。它們大多數價格較高,消費潛力較大,只要爲旅遊者所喜愛,他們就可以反覆花錢購買,因此是旅遊產品的重要組成內容,也是旅遊創匯的重要來源。

(五)旅遊便捷性

旅遊便捷性主要表現爲進入旅遊目的地的難易程度和時效標準,是旅遊產品構成中的基本因素之一。它不僅是連接旅遊組成部分的中心線索,而且是旅遊產品能夠組合起來的前提條件。旅遊便捷性的具體內容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良好的交通便利條件。如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和方式,國際和國內交通運輸網絡銜接與聯繫的方便程度等。
  2. 通信的方便條件。包括通信設施具備與否,其配套狀況、規模、能力以及線路佈置等是否方便、快捷。
  3. 出入境簽證手續的難易、出入境驗關程序、服務效率和諮詢信息等。這不僅影響到旅遊目的地的客流量大小,而且對旅遊產品的成本、質量、吸引力等都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4. 旅遊目的地社會的承受能力。主要指當地社會公衆對旅遊開發的態度、社會公衆輿論、社會治安狀況、社會管理水平、人口密度、交通管理等狀況。

旅遊產品的開發 

旅遊產品的開發原則

在旅遊產品開發中,無論是對景區景點、餐飲住宿等單項旅遊產品的開發,還是對旅遊線路等整體旅遊產品的開發,都必須遵循下列原則。

(一)市場導向原則

樹立市場觀念、以市場爲導向開發旅遊產品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確保旅遊產品生命力經久不衰的重要條件。沒有市場需求的旅遊產品開發,不僅不能形成有吸引力的旅遊產品,而且還會造成對旅遊資源的浪費和對生態環境、歷史文化和民族風情的破壞。

以市場爲導向的原則具體包括兩層含義:

  • 一是旅遊市場定位
  • 二是目標市場需求狀況分析

任何旅遊產品的開發不可能迎合所有旅遊者的需求,因此,對產品開發者而言,結合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和當前旅遊業的發展趨勢,確定當地的主要客源市場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可以明確旅遊產品開發的方向,使旅遊產品的開發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同時,要根據旅遊市場定位,調查和分析旅遊市場需求和供給,把握目標客源市場的需求特點、需求規模、需求水平及變化規律和趨勢,從而開發出適銷對路、物美價廉、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旅遊產品,使之在推向旅遊市場後具有長久的生命力。

(二)綜合效益原則

旅遊業是一項經濟產業,因此必須始終把提高經濟效益作爲旅遊產品開發的主要目標。這就要求在產品開發前一定要進行可行性研究,認真進行投資效益分析,從而保證企業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旅遊產品不是一般的物質產品,具有文化屬性,因此,在保證旅遊企業獲得較好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要強調旅遊產品開發所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努力提高旅遊地的綜合效益。

  • 講求社會效益,要求在旅遊產品開發中充分考慮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充分考慮社會文化及地方習慣,充分考慮人民羣衆的心理承受能力,形成健康文明的旅遊活動並促進地方精神文明的發展。
  • 講求環境效益,要求在旅遊產品開發中按照旅遊產品開發的規律和自然環境的可承載力,以開發促進環境保護,以環境保護提高開發的綜合效益,形成保護——開發——保護的良性循環,創造出和諧的生態環境和優美的旅遊環境。

(三)開發與保護並重原則

旅遊產品的開發必然意味着對旅遊資源所在地的原始狀態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這種影響包括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文化的影響及當地經濟結構的影響。因此,在旅遊產品開發的過程中必須加強旅遊資源的保護與管理,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矛盾,協調好當地環境、經濟與文化之間的關係。同時要利用科學的方法、合理的手段促進當地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悠久文化的傳承和當地經濟的不斷髮展。

(四)突出特色原則

旅遊產品的開發必須依照當地旅遊資源的特色來進行,突出當地資源的特色。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特,即做到旅遊產品特色化,包括旅遊吸引物特色化、旅遊產品組合特色化、旅遊交通方式特色化、旅遊服務特色化、旅遊活動組織特色化等。開發中要注重產品的個性,不能盲目機械地模仿其他旅遊地的做法。

旅遊產品開發的內容

旅遊產品的開發,主要是根據旅遊市場上人們的旅遊需求及變化,按照旅遊產品的生命週期規律,對旅遊資源進行開發和建設,並且與旅遊設施、旅遊服務及其他相關服務進行科學的設計和組合,形成可以提供給旅遊者消費的旅遊產品。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1. 線路旅遊產品的開發
  2. 專項旅遊產品的開發
  3. 旅遊目的地產品的開發

(一)線路旅遊產品的開發

線路旅遊產品的開發,就是根據消費者的需求與偏好,把各種單項旅遊產品與旅遊設施、旅遊服務有機地結合起來。旅遊產品開發是否成功,通常與線路旅遊產品能否爲旅遊者所接受密切相關,因爲線路旅遊產品是旅遊者購買和消費最多的旅遊產品,是滿足旅遊者消費需求的具體形式。

線路旅遊產品的開發必須要考慮五個方面的因素:

  1. 旅遊資源
  2. 旅遊專門設施
  3. 旅遊基礎設施
  4. 旅遊成本因子(即費用、時間和距離)
  5. 旅遊服務

旅遊線路產品的開發大致可以分爲四個階段:

  • 第一個階段是分析目標市場的旅遊成本,確定旅遊線路的性質和類型
  • 第二階段是根據旅遊市場需求組織相關的旅遊資源,確定旅遊資源的基本空間格局
  • 第三階段是結合上述背景材料,分析相關的旅遊設施,設計出若干可供選擇的線路
  • 第四階段是選擇最優的旅遊線路

通常,線路旅遊產品開發的種類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劃分。按線路旅遊產品的性質,可以劃分爲普通觀光線路旅遊產品和專項線路旅遊產品兩大類;按線路旅遊產品的遊程時間,可以分爲一日遊線路旅遊產品與多日遊線路旅遊產品;按線路旅遊產品使用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爲團體線路旅遊產品、散客線路旅遊產品和自助線路旅遊產品。

(二)專項旅遊產品的開發

專項旅遊產品又稱專題旅遊產品,是指依託特殊的資源條件,拋開大衆旅遊產品,只向市場的某一小部分羣體提供的特殊產品。

常見的專項旅遊產品主要包括:

  1. 修學旅遊
  2. 教育旅遊
  3. 科學考察旅遊
  4. 宗教旅遊
  5. 探險旅遊等

從上面的概念可以看出,專項旅遊產品是爲了滿足人們特定旅遊需求而開發的旅遊產品,此類旅遊產品的需求者一般都具有某方面的專業特長。因此,在專項旅遊產品的開發中要注重不同旅遊者對不同旅遊產品的偏好、市場需求規模和本地資源特色等方面的內容,然後根據不同旅遊者的不同需求開發出適銷對路的旅遊產品,以滿足其對於特定旅遊產品的需求。例如,深圳市在旅遊產品開發上,堅持高標準、高檔次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推出了大批環保、新、奇、特的旅遊產品。如把寶安區的福永海鮮漁村、萬豐村,龍崗區的客家村寨、南嶺村,南山區的新安故城等串成“城鄉遊線路”;把股票交易市場、有色金屬聯合交易所、書城、地王大廈、工業展覽館、高科技企業等一批能反映特區經濟建設與發展成就的場所串成“都市遊風景線”;以金威啤酒廠三期工程爲重點的“工業旅遊線”;“購物旅遊線路”則是在商業高度集中的羅湖區和福田區興建旅遊商品步行街,把“娛、購、遊”融爲一體,突出新、奇、特的購物環境。

(三)旅遊目的地產品的開發

旅遊目的地是旅遊產品的地域載體,旅遊者對旅遊產品滿意與否,主要取決於旅遊者在旅遊地所能參加的一系列旅遊活動,以及能夠得到的一切旅遊服務。這些都需要對旅遊景區景點的建設、接待設施的完善、人力資源的培養、環保措施的制定等做出統一的安排和部署。由於開發歷史和開發程度的不同,旅遊目的地在開發的重點和方向上也不相同。

  1. 新興旅遊目的地的開發。對—個新興旅遊目的地來說,其旅遊開發是一種系統開發。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旅遊資源基礎,查明旅遊資源的總量、種類、密度、丰度、品位等,對資源基礎的優劣做出判斷。其次,要分析潛在的競爭對手,並根據當前旅遊市場的狀況,確定合適的旅遊目標市場,制定出明確的旅遊發展目標。然後,具體考慮建設哪些景區景點,開發哪些旅遊項目,挖掘哪些旅遊商品,增加多少旅遊車船、賓館、飯店等。最後,還要對旅遊從業人員的需求總量做出預測,加強職業培訓,培養、引進高層次人才,使人力資源的增長與旅遊業發展的速度相匹配。
  2. 發展中的旅遊目的地的開發。對發展中的旅遊目的地來說,旅遊產品的開發已有一定的基礎,開發的重點是利用原有旅遊產品的聲譽和開發優勢,進—步擴大和增添新的旅遊項目和活動內容,以達到突出旅遊產品特色,豐富旅遊產品內容,提高旅遊目的地的形象,增強旅遊目的地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的目的。
  3. 發達旅遊地的開發。主要是繼續鞏固和提升旅遊目的地的市場形象,不斷提高旅遊目的地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積極創新,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改造和改進原有的老產品,提高原有產品的科學含量。

旅遊產品開發的策略

爲了最有效地利用旅遊資源和設施,最大限度地滿足旅遊者的消費需求,必須制定正確的旅遊產品開發策略,指導旅遊產品的合理開發。常用的旅遊產品開發策略有以下幾種:

(一)市場型組合策略

這種開發是針對某一特定的旅遊市場而提供其所需要的旅遊產品。如某旅行社專門以青年市場爲目標開發的新婚旅遊、探險旅遊、修學旅遊等多種旅遊產品。

市場型組合策略有利於旅遊企業集中力量對特定的目標市場進行調研,充分了解其各種旅遊需求,開發滿足這些旅遊需求的多樣化、多層次的旅遊產品。但是,由於市場型組合策略所選擇的目標市場單一,市場規模有限,會使旅遊企業的產品銷售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產品型組合策略

產品型組合策略是指以某一種類型的旅遊產品來滿足多個目標市場的同一類需求。如漂流旅遊公司主要開發漂流旅遊產品來滿足各種各樣的旅遊者。

採取這一策略,開發和經營的成本較少,利潤率較高且易於管理,並且可以集中旅遊企業的資金不斷完善旅遊產品,進行旅遊產品的深度加工,加強對旅遊產品的促銷宣傳,有利於樹立鮮明的旅遊企業形象。但是,產品型組合策略會使旅遊企業產品類型單一,增大了旅遊企業的經營風險。

(三)市場—產品型組合策略

市場—產品型組合策略是指旅遊企業或旅遊目的地開發和經營多種旅遊產品推向多個不同的旅遊客源市場。如某旅行社同時經營觀光旅遊、度假旅遊、購物旅遊、會議旅遊等多種產品,並以歐美市場、日本市場、東南亞市場等多個旅遊市場爲目標市場。採取市場—產品型組合策略,可以滿足不同遊客的需要,擴大旅遊企業或旅遊目的地的旅遊市場份額,減少產品經營風險。但是,由於同時開發和經營多種旅遊產品,會造成旅遊經營成本較高。因此,要求旅遊企業必須具備較強的實力,纔能有效地採用該策略。

旅遊產品生命週期

旅遊產品和其他產品類似,也有自己的生命週期。旅遊產品從進入市場開始,也會經歷一個從推出到發展、由盛而衰到最後退出市場的過程。所謂旅遊產品生命週期是指旅遊產品從進入市場到最後被淘汰而退出市場的過程。

巴特勒的旅遊地生命週期理論

旅遊生命週期理論最早是德國學者克里斯特勒(Christaller W.)於1963年在研究歐洲旅遊發展時提出來的。在此基礎上,巴特勒(Butler)於1980年提出了旅遊地生命週期理論,並被廣泛應用到旅遊產品生命週期的解釋中。巴特勒根據產品週期的概念,提出旅遊地的演化一般經過6個階段:探索階段、參與階段、發展階段、鞏固階段、停滯階段以及衰落或復興階段

他對旅遊地生命週期模型的描述是,

  1. 旅遊地的生命週期始於一小部分具有冒險精神、不喜歡商業化旅遊地的旅遊者的“早期探索”(exploration)
  2. 在“參與”(involvement)階段,由於當地人們積極參與向消費者提供休閒設施以及隨後的廣告宣傳,使旅遊者數量進一步增加
  3. 在“發展”(development)階段,旅遊者數量增加更快,而且對旅遊經營實施控制的權力也大部分從當地人手中轉到外來公司的手中
  4. 在“鞏固”(consolidation)階段,儘管旅遊者總人數仍在增長,但增長的速度已經放慢
  5. 在“停滯”(stagnation)階段,旅遊者人數已經達到高峯,旅遊地本身也不再讓旅遊者感到是一個特別時髦的去處了
  6. 在“衰落或復興”(decline)階段,因旅遊者被新的度假地所吸引,致使這一行將衰亡的旅遊地只有依賴短距離的一日旅遊者和週末旅遊者的造訪來維持其生存。

在衰落或復甦階段有可能發生四種情況:

  1. 深度開發卓有成效,可促使遊客再增加和市場擴大
  2. 較小規模的改造和調整,持續對資源吸引力的保護,遊客量可以較小幅度地增長
  3. 再調整滿足各種容量水平,可遏制遊客量下滑的趨勢,使之保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
  4. 戰爭、瘟疫或其他災難性事件的發生會導致遊客量急劇下降,這時要想遊客量再恢復到原有水平極其困難。如果衰落時間持續太久,旅遊地在難題解決之後對多數旅遊者都不會再有吸引力。各階段的特徵如表所示:

旅遊生命週期理論的其他形式

不同的旅遊地及旅遊景區,其生命週期的表現形式往往會有所不同,不同性質的旅遊目的地的生命週期往往在各階段的表現形式會有所差異。有的甚至還會有起伏的現象出現。在諸多的生命週期理論中,雙週期模型提出了長週期和短週期的概念,長週期是指旅遊地從起步到最終衰落及消亡的漫長的週期,短週期是指旅遊地在旅遊吸引力環境保持不變的一段時期內所歷經的週期。在短週期內,旅遊地的演進只表現爲旅遊接待狀況的變化。

雙週期模型的意義在於:短週期將告誡人們旅遊地若不作出復興努力,那麼它終將會“中途”衰落下去;長週期則是預示在未到最終衰落及消亡之前,旅遊地永遠存在着復興的可能性

旅遊商品

旅遊商品的概念

旅遊商品是旅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購物也是旅遊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目前,人們對旅遊商品概念存在着三個意義上的理解:

  • 一是泛義的理解。這種理解將旅遊商品等同於旅遊產品,認爲旅遊商品包含了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一切的有形物品和無形服務
  • 二是廣義的理解。認爲旅遊商品指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所購買的實物用品。目前,持這種觀點的研究者在數量上佔有優勢
  • 三是狹義的理解。認爲旅遊商品就是指旅遊紀念品。

一般認爲所謂的旅遊商品,是指那些主要基於滿足外來旅遊者的需要而開發、銷售並且主要爲旅遊者所購買的有形物品。它包括三點內涵:

  1. 旅遊商品是有形物品,這就將旅遊商品與旅遊服務區別開來
  2. 旅遊商品的開發和銷售主要是基於滿足外來旅遊者的需要
  3. 旅遊商品的購買主體是外來旅遊者

旅遊商品的特徵

旅遊商品的特徵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

  1. 本質屬性
  2. 外在特徵

本質屬性反映的是旅遊商品區別於其他商品和產品的內在屬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 一是其有形性。這是所有商品共同的特徵,使得其有別於服務
  • 二是其開發和銷售的價值取向性。旅遊商品開發和銷售的目的主要是基於滿足外來旅遊者的需要
  • 三是購買主體的特定性。購買旅遊商品的主體主要是外來旅遊者

外在特徵是指旅遊商品由於其服務於特殊的羣體而表現出來的外在表象。綜合來說,這些外在特徵主要包括:

  • 一是紀念性。旅遊商品往往可以作爲旅遊活動或者某種旅遊事件的見證和標誌
  • 二是地域性。很多旅遊商品由於具有強烈的當地文化和自然背景,而有着顯著的地域性,甚至成爲一個地域的標誌
  • 三是文化性。旅遊商品本身往往是某種特定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載體
  • 四是藝術性。是指旅遊商品本身所具有的藝術內涵,在藝術性旅遊商品中表現尤爲突出
  • 五是便攜性。旅遊商品往往小巧玲瓏,便於攜帶
  • 六是愉悅性。旅遊商品的愉悅性是指其能給旅遊者帶來愉悅的感受。如旅遊者消費當地的特色菜或風味小喫,就是爲了享受這種佳餚或小喫給他們帶來的感官愉悅
  • 七是廣告宣傳性。由於旅遊商品往往代表了旅遊地的地方特色,通過旅遊商品能使旅遊者和旅遊者的親人、朋友對旅遊地的某些特色有更加鮮明和生動的認識。旅遊商品所攜帶的信息使人們對旅遊目的地更加熟悉,並引起他們對旅遊目的地出遊的慾望,因此旅遊商品還充當着廣告宣傳的角色。

旅遊商品的分類

旅遊商品豐富多樣、種類繁多,不同的文獻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1. 文化藝術品。包括書畫、古玩、歷史文物、碑刻、拓片、仿古書畫、古董複製品、古籍影印本,以及文房四寶、樂器等。
  2. 工藝美術品。通常分爲兩類,即日用工藝品和陳設工藝品。前者是經過裝飾加工的生活實用品,後者是供欣賞的各類擺設。
  3. 風味土特產。包括各種有地方特色的名酒、名茶、風味小喫、藥材和其他農副產品。
  4. 名貴飾品。包括珠寶、金銀、玉石等首飾。
  5. 特色服裝。包括有地方特色的絲綢製品、棉毛製品、呢絨製品和皮革製品,旅遊接待地款式別緻的民族服裝和民族裝飾品,也包括滑冰、滑雪、登山、游泳等康體活動所需的服裝鞋帽。
  6. 旅遊紀念品。各種各樣的旅遊商品,凡標上產地地名,或用產地的人、地、事物特徵做商標的,都屬於有紀念性的商品。還包括專門爲紀念著名旅遊景點、文物或特定事件而生產的旅遊紀念品。
  7. 其他商品。如機場裏的免稅商店出售的來自世界各國特別是工業發達國家的特色商品,包括日本的家用電器,法國的名酒、香水、意大利的皮革製品等。

以上分類沒有嚴格的界限,有的紀念品既是旅遊紀念品又是工藝品,如陝西的兵馬俑複製品。

旅遊商品的開發

(一)旅遊商品開發的意義

旅遊商品是旅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商品開發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旅遊產業經濟效益的大小。我國旅遊商品收入只佔到旅遊業總收入的25%左右,遠低於世界旅遊發達國家40%~60%的水平。因此,旅遊商品的開發對於我國旅遊業的發展來說意義重大。

(二)旅遊商品開發原則

目前,由於人們對旅遊商品概念及內涵的理解不統一,直接導致了人們對旅遊商品開發原則理解的混亂。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學者提出的旅遊商品開發原則多達幾十種,其中比較公認的開發原則主要包括:

  1. 地域性原則。首先,帶有濃厚地域色彩的旅遊商品以其特有的地域暗示,往往能夠勾起旅遊者對旅遊經歷的美好回憶,因而爲廣大旅遊者喜好。再則,地域性的旅遊商品往往具有地域壟斷的特點,如果錯過該地域而購買這種商品就會比較困難,在旅遊者特殊消費心理的作用下,旅遊者一般對這種旅遊商品具有濃厚的興趣。
  2. 文化性與藝術性原則。旅遊者消費羣體相對於普通居民而言,一般具有較好的經濟能力和較高的文化藝術品位。因此,具有較高文化和藝術含量的旅遊商品往往能夠引起他們更大的興趣。
  3. 便攜性原則。在一般情況下,旅遊者不可能也不太方便攜帶體積過大的旅遊商品。因此,便攜的旅遊商品會受到旅遊者的歡迎。
  4. 精品原則。精緻而富有藝術、生態、文化等內涵的旅遊商品,往往更容易爲旅遊者接受。
  5. 特色原則。特色旅遊商品可能由於其特有的地域、文化、生態、藝術等特色,能夠更好地滿足旅遊者某種特有的好奇心,因而廣泛受到旅遊者的歡迎。

 

三、旅遊需求與供給

旅遊需求

旅遊需求的概念及特點

(一)旅遊需求的概念

心理學和經濟學對需求的概念有兩種不同的解釋。

  1. 心理學意義上的需求是指人們在一定條件下對某一事物的慾望,是人類產生一切行爲的原動力。
  2. 經濟學意義上的需求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消費者願意而且能夠購買的產品或勞務的數量,這裏強調了願意而且能夠購買,即有效需求。這種解釋相對於心理學角度的需求來說更具有指導和實際意義。因此,我們一般傾向於從經濟學角度來理解需求。

當人們的有效需求爲旅遊產品時,這種需求便成爲旅遊需求,即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有一定支付能力和足夠閒暇時間的旅遊者願意而且能夠購買的旅遊產品的數量。

這個概念強調了旅遊者的購買意願、實際支付能力和擁有的閒暇時間三個要素,也體現了旅遊需求產生的約束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旅遊需求產生的基本前提是人們對旅遊產品的購買意願。旅遊需求作爲人們的一種主觀願望,是人們對旅遊活動渴求滿足的一種慾望和需要。人們對旅遊產品的購買慾望和需要,是激發人們的旅遊動機和旅遊行爲的內在根本動因,也是旅遊需求產生的主觀條件。但這並不是旅遊需求得以實現的決定性因素。它只反映了人們主觀上對旅遊產品的購買慾望大小或需求的強度,而這種購買慾望和需求能否有效實現,即轉化爲旅遊市場上的實際需求,則主要取決於人們的個人可支付能力大小和閒暇時間的多少,取決於旅遊經營者可能提供旅遊產品的數量和質量,以及其他可能影響旅遊需求變化的因素和條件等。
  2. 旅遊需求產生的經濟條件是人們的旅遊支付能力。旅遊支付能力是指在人們的全部收入中,扣除必須繳納的稅金和必需的生活及社會消費支出後的餘額中可能用於旅遊消費的貨幣量。旅遊產品作爲一種高層次的精神消費產品,其需求受到個人旅遊支付能力的影響。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個人的旅遊支付能力越強,人們對旅遊產品的需求就越大。因此,人們的旅遊支付能力不僅表現爲消費旅遊產品的能力和水平,也是人們的旅遊購買慾望轉化爲有效需求的重要經濟條件。
  3. 旅遊需求產生的支撐條件是人們的閒暇時間。旅遊活動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生產與消費的同一性,即消費空間的位移。這使得旅遊消費具有不同於一般產品的消費異地性和時限性,這些特點使得旅遊需求的實現除了要有旅遊動機和實際支付能力之外,還必須有足夠的閒暇時間作爲支撐。

旅遊需求表現爲旅遊市場中的一種有效需求。有效旅遊需求是指具有旅遊動機、足夠的閒暇時間和一定支付能力的需求,三者缺一不可。它反映了旅遊市場中的現實旅遊需求狀況,是分析和預測旅遊市場變化和發展趨勢的重要依據,也是旅遊經營者制定營銷策略的出發點。凡是缺乏三個要素中的任何一個都被稱爲潛在的旅遊需求。

(二)旅遊需求的特點

旅遊需求是人們消費需求中的一種特殊需求,具有區別於其他需求的重要特點。

  1. 旅遊需求具有綜合性。旅遊活動涉及旅遊者的食、住、行、遊、購、娛等各個方面,在整個旅遊過程中,每一項活動都是一次旅遊體驗,大多數旅遊者在決定旅遊時,不是僅僅考慮某一方面的旅遊產品或服務,而是將有關的產品或服務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考慮。因此,旅遊需求是一種綜合性的需求。這就需要對旅遊業進行科學規劃和宏觀調控,保證整個旅遊活動過程各環節的銜接和配合,才能給旅遊者留下美好的旅遊體驗。
  2. 旅遊需求具有多樣性。旅遊活動是人們爲了滿足需求,而暫時外出以改變日常生活方式和通常環境的一種形式。由於人們個性上的差異、生活環境的不同、經濟收入的差別、工作條件的差異,以及受所處社會環境不同的影響,都會使人們產生各種各樣的旅遊需求。如有的旅遊者爲了好奇、冒險而進行刺激、體驗式旅遊;有的旅遊者爲了放鬆、緩解工作壓力而進行休閒、療養度假、觀光型旅遊;有的旅遊者因公務、經商、洽談業務而進行文化型、考察學習型旅遊等等。過去,旅遊主要是對自然景觀和文物古蹟的觀光遊覽,旅遊目的地集中在一些大的風景名勝區;現代旅遊者除了對山水風光、文物古蹟感興趣外,對生態旅遊、鄉村旅遊、民族風情旅遊等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旅遊需求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
  3. 旅遊需求具有波動性。一方面,旅遊需求容易受到自然環境、社會政治狀況、社會時尚等的變化及偶然事件的發生而產生波動。如2008年我國四川發生的特大地震災害使得四川省的旅遊業遭到嚴重打擊;美國以及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使得我國的入境旅遊受到很大影響;而北京奧運會的舉辦卻給北京以及其他主辦城市的旅遊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等。另一方面,由於旅遊需求的需求彈性較大,因而旅遊產品的價格和人們可自由支配收入的變化都會引起旅遊需求量的波動。
  4. 旅遊需求具有季節性。旅遊需求具有較強的季節性。一方面由於旅遊目的地不同季節的氣候條件對旅遊環境的影響,在某些季節旅遊很舒適,而某些季節旅遊不舒適;另一方面由於假期分佈和人們外出旅遊的傳統習慣等因素的影響,使旅遊需求出現旺季和淡季。旺季時,旅遊產品供不應求,淡季時,供過於求。

旅遊需求的影響因素

旅遊需求的產生和發展,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總體上可以分爲兩個方面:

  • 一方面關係到旅遊客源地,包括客源地的人口特徵、經濟發展水平、政治制度以及旅遊者的個人收入、帶薪假期、文化教育水平、個人偏好等
  • 一方面關係到旅遊目的地的供給狀況,包括旅遊資源的吸引力、交通條件、旅遊價格、旅遊服務質量、接待設施條件、貨幣匯率等

其主要影響因素如下。

(一)客源地的人口特徵

人口的數量、素質、分佈及構成對旅遊需求有着重要的影響,從而形成不同的旅遊需求規模和結構。

從人口的數量和素質看,

  1. 一個國家人口數量大,則參與旅遊的人數就多,從而對旅遊產品的需求也相應增加。
  2. 人口素質即旅遊者的文化素養及受教育程度,也直接影響着旅遊需求的變化,通常受過教育而且文化素養較高的人,旅遊需求也較多。

從人口分佈的城鄉狀況來看,

  1. 由於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一般比鄉村居民要高,具有產生旅遊需求的經濟基礎,再加上城市發達的交通條件、靈敏的信息及其他條件,使得城市居民的出遊率通常要比農村高得多。

從人口的年齡看,

  1. 青年時期,對新地方和新體驗充滿好奇和憧憬,旅遊需求較多,但由於經濟上尚未獨立,靠家長給予,旅遊消費能力低。
  2. 婚後可分爲幾個階段,孩子出生之前的夫婦,收入高,限制因素少,旅遊需求多;孩子出生後,在時間和金錢上都受到限制,短途旅行是主要的出遊方式;當孩子長大成年獨立後,時間和金錢的限制降低,旅遊需求增多。退休之後,既有錢又有時間,只要身體適應旅遊,旅遊需求就會增多,因此,老年人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旅遊羣體。

從人口性別和職業構成來看,

  1. 由於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公務外出機會,因而男性旅遊者人數比女性旅遊者要多。
  2. 一般而言,金融家、企業主、高級職員以及律師、會計師、教師等職業產生旅遊的需求較多。

(二)旅遊者的可支配收入和閒暇時間

旅遊者可支配收入狀況的變化是影響旅遊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來說,當人們的收入提高時,對任何商品都願意多消費一些,而當其收入下降時,則要緊縮其需求量。但是,由於各種商品的性質不同,對收入的反應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生活必需品對收入變化的反應不大,無論收入情況如何,人們總是首先保證對生活必需品的購買。收入提高時,人們不會大幅度增加生活必需品的消費,而會增加非商品性消費的支出。特別是對用於文化娛樂、旅遊休閒活動的支出比例增加的幅度更大。

除了可支配收入以外,旅遊活動的進行還必須花費一定的時間,沒有時間就不能產生旅遊行爲。隨着社會生產力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人們用於工作的時間相對減少,而用於閒暇的時間則不斷增多。特別是許多國家和企業推行“每週五日工作制”和“帶薪假日”,使人們的閒暇時間越來越多。有的國家和地區年休假日高達140天,佔全年三分之一的時間。閒暇時間的增多大大地推動了旅遊需求的產生。人們不但產生了短期休閒旅遊的需求,而且逐漸增加了遠程旅遊乃至國際旅遊,以便到世界各地去觀光、度假、遊覽等。因此,閒暇時間也是影響旅遊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旅遊產品的價格水平

價格是影響旅遊需求最重要、最靈敏的因素。旅遊產品價格變化不僅影響旅遊者的購買能力,產生收入效應,還會產生替代效應。通常情況下,旅遊需求量隨價格的變化而作相反方向的變化,即價格上漲,旅遊需求量就會減少;價格下降,旅遊需求量就會增加。因此,旅遊產品價格對旅遊需求量和需求結構產生直接的影響。

(四)目的地的旅遊資源和服務質量

旅遊資源是保證旅遊需求能夠得以實現的基礎。旅遊資源本身的特色對旅遊者具有獨特的吸引力,如果能夠充分挖掘其潛在價值,打造出有競爭力的旅遊產品,也會刺激旅遊者產生旅遊需求。因而,旅遊資源與旅遊需求是相輔相成的,旅遊資源刺激旅遊需求的產生,而旅遊需求則促使旅遊資源優勢轉換成經濟優勢,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此外,由於旅遊產品的核心是無形的服務,旅遊目的地提供的旅遊服務質量的高低也會影響旅遊者的旅遊需求。良好的旅遊服務會提高旅遊目的地的美譽度,進而對旅遊者形成吸引,刺激其產生旅遊需求,反之,低劣的旅遊服務不僅會破壞旅遊地的形象,更無法促使旅遊者產生旅遊需求。

(五)貨幣匯率

在國際旅遊中,匯率變化會影響旅遊客源地與目的地的相對價格,當旅遊目的地所在國家的貨幣升值時,實際價格上升,前往該國的旅遊者及其停留時間就減少;反之,當旅遊目的地所在國家的貨幣貶值時,實際價格下降,就會促使前往該國的旅遊需求增加。可見,匯率變化不一定會引起國際旅遊總量的增加或減少,但是會引起貨幣升值國家的旅遊需求減少,而貨幣貶值國家的旅遊需求增加。

旅遊需求規律

旅遊需求不僅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而且旅遊需求的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其規律性主要表現在影響旅遊需求的因素變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變化和需求水平的變化。

旅遊經濟學屬於經濟學的一個交叉分支領域,因此旅遊經濟學的規律和宏觀和微觀經濟學的底層原理是相通的。

旅遊需求的衡量

旅遊需求的變化狀況及水平,一般可以通過旅遊需求指標來反映和衡量。由於旅遊需求的多樣性和複雜性,需要運用一系列指標從不同的角度反映旅遊需求狀況,這些相互聯繫、相互補充的反映旅遊需求狀況的一整套指標構成旅遊需求指標體系。

一般來說,比較常用的旅遊需求指標體系主要由以下四類指標構成:

(一)旅遊者人數指標

旅遊者人數指標反映了旅遊目的國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接待國內外旅遊者的數量狀況,一般以旅遊者人次數來衡量。旅遊目的地國家或地區通常根據這一指標來了解客源市場對旅遊產品的需求數量和變化情況,同時,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旅遊發達程度的重要評價指標之一。

在我國,旅遊者人數指標主要有兩個:國內旅遊人次數和國際旅遊人次數。

  • 國內旅遊人次數,是指報告期內一國居民離開常住地在國內其他地方旅遊的人次數。旅遊者每出遊一次統計一人次。
  • 國際旅遊人次數又分爲入境旅遊者人次數和出境旅遊者人次數,前者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報告期內所接待的國外(境外)旅遊者人次數,而後者則是指報告期內一國(或一個地區)居民出國(出境)旅遊的人次數,旅遊者每出入境一次,統計一人次。入境旅遊人次數不包括外國在我國的常駐機構,如使領館、通訊社、企業辦事處的工作人員以及來我國常駐的外國專家、留學生以及在岸逗留不過夜人員。

(二)旅遊者停留時間指標

旅遊者停留時間指標有兩個:旅遊者停留天數和旅遊者人均停留天數。

  1. 旅遊者停留天數是指一定時期內旅遊者人次與人均停留天數的乘積,它從時間角度反映了旅遊者的需求狀況,同時也表現了旅遊產品吸引力的大小。將旅遊者停留時間和旅遊人次指標結合起來,能更全面衡量某一時期旅遊需求的基本狀況。用公式表示爲:旅遊者停留天數=旅遊人次×人均停留天數
  2. 旅遊者人均停留天數指標是指一定時期內旅遊者停留天數與旅遊者人次數之比。它從平均數的角度反映了旅遊需求的現實狀況,便於揭示不同時期旅遊需求的變化趨勢。

(三)旅遊者消費指標

旅遊者消費指標是以價值形態來衡量旅遊需求的一項綜合性指標。它分爲三個子指標:即旅遊者消費總額、旅遊者人均消費額、旅遊消費率。

  1. 旅遊者消費總額。這一指標是指一定時期內全部旅遊者在旅遊目的地國家或地區旅遊活動過程中所消費支出的貨幣總額。對於旅遊目的國家或地區來說,這一指標反映了該國或該地區的旅遊收入,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值得說明的是,國際旅遊者的消費總額不包括國際交通費,而國內旅遊者的交通費則計入旅遊消費總額之中。
  2. 旅遊者人均消費額。這一指標是指一定時期內旅遊者消費總額與旅遊人數之比,它以價值形態從平均數的角度反映了某一時期的旅遊需求狀況。我們可以通過該指標分析各客源市場的消費水平,瞭解旅遊者消費的變化情況,進而確定相應的目標市場和營銷策略。
  3. 旅遊消費率。這一指標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旅遊消費總額與該國或該地區的國民收入或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它反映了一定時期內某一國家或地區對旅遊需求的強度和旅遊消費的水平。

(四)旅遊出遊率與旅遊重遊率指標

  1. 旅遊出遊率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外出旅遊的人次數與其總人口的比率。該指標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產生外出旅遊需求的能力和水平,以此可作爲我們選擇客源市場的依據。
  2. 旅遊重遊率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外出旅遊人次與該國或該地區外出旅遊人數之比。該指標反映了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居民外出旅遊的頻率及旅遊需求的規模和能力,也是我們選擇客源市場的又一項參考指標。

旅遊供給

旅遊供給的概念及特點

(一)旅遊供給的概念

供給和需求是相互對應的一組概念。需求是對消費者而言,供給則是指生產者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在每一價格水平上願意並且能夠向市場提供的一定數量的某種產品或服務。

從旅遊經濟角度來看,旅遊供給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在每一價格水平上旅遊目的地(或經營者)願意而且能夠向旅遊市場提供的旅遊產品的數量。

1、旅遊供給必須以旅遊需求爲前提條件

旅遊需求是旅遊供給的基本前提條件,有旅遊需求才會有旅遊供給。

旅遊產品經營者,必須以旅遊消費者的需求爲導向,建立起一套適應旅遊活動需求的旅遊供給體系,才能保證旅遊活動需求的實現。

旅遊經營者在提供旅遊產品時,要對旅遊需求的內容、層次和變動趨勢進行必要的調查研究和預測,才能針對人們的需求制定旅遊供給計劃,科學地組織旅遊產品的生產,達到提供旅遊供給的目的。

2、旅遊供給必須是一種有效供給

所謂的有效供給是指旅遊經營者願意並且可以提供的旅遊產品。

旅遊經營者願意提供旅遊產品,

  • 一方面是相對於一定的旅遊產品價格而言,旅遊經營者願意提供一定的旅遊產品數量,並且隨着旅遊價格的增減變動而相應變動
  • 另一方面,從滿足旅遊需求的角度出發,旅遊供給還必須綜合反映旅遊產品的品種、規格和質量,重視提高旅遊服務質量和旅遊設施水平

旅遊經營者可以提供的旅遊產品包括兩大類,即:

  1. 基本旅遊供給
  2. 輔助旅遊供給

只有兩者相互配合,並在數量、結構等方面相適應,才能向旅遊者提供有效的旅遊供給,更好地滿足旅遊者的需求。

(二)旅遊供給的特點

旅遊供給是一種特殊的產品供給,這不僅是因爲旅遊產品的性質,還因爲其交付過程的特殊性。除了具有一般產品的供給特徵外,旅遊供給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旅遊供給的差異性。旅遊產品綜合性的特點決定了旅遊供給是由多種資源、設施與服務要素構成的,由於這些構成要素具有異質性的特點,因而旅遊供給不能用旅遊產品數量的累加來測度,必須通過一定時期、一定地區或部門接待的遊客人數(也稱爲旅遊容量)來計量。而且由於旅遊資源具有位置的特殊性和資源特色的唯一性,旅遊供給之間難以替代。
  2. 旅遊供給的多樣性。旅遊者對旅遊產品的需求既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而這種需求是千差萬別的,從而導致旅遊供給必然具有多樣性的特點,既要滿足多數旅遊者的共同需要,也要滿足個別旅遊者的特殊要求。因此,旅遊經營者在提供旅遊產品的過程中要注重開發多樣化的旅遊產品,如旅行社開發的旅遊產品既有團隊包價產品,又有小包價產品。飯店的客房既有標間,又有豪華套房、行政套房,還有商務套房等。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旅遊者多樣化的需求,提高旅遊經營效益。
  3. 旅遊供給的非儲存性。旅遊供給的非儲存性是由旅遊產品生產與消費的同一性所決定的。因爲旅遊產品不同於一般的工農業物質產品,它的生產、交換與消費具有同一性,旅遊產品的生產過程也就是消費過程,無法事先存儲,實際操作中有意義的只是旅遊供給能力的儲備,而並非旅遊產品供給的儲備。因此,在旅遊市場上只能通過控制旅遊需求容量或者提高旅遊產品的供給能力來調節旅遊產品的供求平衡。
  4. 旅遊供給的可持續性。對於旅遊供給來說,無論是旅遊景區景點的建設,還是賓館飯店的建設,一旦建成就能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保持持續的供給,有的甚至永續利用。而如果旅遊景區(點)或飯店遭到破壞,則可能使某種旅遊產品的供給能力受到影響,甚至永久喪失供給能力。因此,在旅遊產品的開發和經營中,必須要重視旅遊資源和環境的保護,以實現旅遊供給的可持續性。

旅遊供給的內容

旅遊供給主要體現爲各種旅遊產品,根據旅遊供給的特點以及旅遊目的地總體旅遊產品的構成情況,可以將旅遊供給分爲基本旅遊供給和輔助旅遊供給。

  1. 基本旅遊供給是指一切直接與旅遊者發生聯繫,主要根據旅遊者的需要而開發和提供的旅遊產品,包括旅遊資源、旅遊設施、旅遊服務等,是旅遊供給的核心部分。
  2. 輔助旅遊供給是指爲基本旅遊供給體系服務的其他設施。包括旅遊目的地的公用事業設施和其他滿足現代社會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服務設施,這些設施除了爲旅遊者提供服務外,還爲非旅遊者提供服務。

(一)基本旅遊供給

1、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凡是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爲旅遊業開發利用,並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

旅遊資源是旅遊目的地供給的首要內容,也是旅遊者選擇目的地的首要因素。一個國家或地區擁有的旅遊資源越豐富,越有特色,對旅遊者的吸引力就越強。因此,一個國家或地區旅遊業的成功發展,最基礎的條件在於它所擁有的旅遊資源的數量和質量。

旅遊資源具有多樣性的特點,按其形成原因和屬性,一般把旅遊資源分爲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兩大類。

  1. 自然旅遊資源主要包括各種對旅遊者具有吸引力的氣候條件、風光地貌、動植物資源和療養條件等。
  2. 人文旅遊資源主要包括歷史文物古蹟、民族文化、重大國際性體育、文化盛事和富有特色的當代人造旅遊吸引物、經濟發展和建設成就等等。

旅遊資源與其他資源相比較的最大差異就是對旅遊者具有吸引力,能夠激發旅遊者的旅遊動機,甚至促成旅遊行爲。根據不同旅遊資源的特點,通過合理地開發和組合可以爲旅遊者提供各種觀光遊覽、休閒度假、科學考察、探險尋覓、文化交流等旅遊活動,以滿足人們多方面的旅遊需求,併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促進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2、旅遊設施

旅遊設施是指爲直接開展旅遊經濟活動,滿足旅遊者行、遊、住、食、購、娛等諸方面需要所提供的設施。

旅遊設施是一國或地區旅遊供給的重要內容,一個國家或地區旅遊接待設施的完善程度、規模大小決定了其旅遊接待能力的大小。主要的旅遊設施包括以下內容:

  1. 旅遊交通運輸設施。旅遊交通運輸設施是指旅遊者賴以實現空間位移的客運設施和設備。旅遊者到達旅遊目的地以及旅遊目的地內不同地點間的移動不僅是空間問題,還涉及時間問題。若不能有效地提供便利的條件解決這一問題,可能導致旅遊者取消旅遊計劃。因此,旅遊交通設施是發展旅遊業的命脈。如果一國或一個地區能提供航空運輸、鐵路運輸、公路和水路運輸等多種運輸途徑,增強目的地的可進入性,將大大提高旅遊產品的競爭力。
  2. 食宿接待設施。食宿接待設施是爲旅遊者提供基本生活服務的設施,以現代飯店爲集中代表。旅遊食宿設施的舒適、衛生、安全和設備的齊全、便捷是滿足旅遊者基本食宿需求的基本要求。那些歷史悠久,具有地方特色的飯店或享有盛名的佳餚也能對遊客形成吸引。
  3. 遊覽娛樂設施。遊覽娛樂設施是指能爲旅遊者提供參觀、遊覽或娛樂活動的場所及其相關設備的總和,如具有特色的遊樂場所、博物館、歌舞廳、商店以及體育休閒場所等。遊覽設施可以豐富旅遊者的旅遊生活,也可以起到旅遊吸引物的作用。
  4. 旅遊購物設施。旅遊購物設施泛指可供旅遊者購物的場所及其相關設備。旅遊購物是遊客旅遊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由於旅遊者的購物範圍很廣,旅遊購物設施同一般設施並無原則性的不同。儘管有些旅遊目的地設有一些專供旅遊者購物的設施,但總體而言,凡是能夠滿足旅遊者購物需求的設施都可以作爲旅遊購物設施,而且這些購物設施的方便程度,特別是其中所提供商品的品種、特色、質量和價格,對旅遊者的購買興趣和購買數量有着重要的影響。

3、旅遊服務

旅遊服務是指旅遊從業人員通過一定的旅遊資源和旅遊娛樂設施爲旅遊者直接提供的勞務,包括商業性旅遊服務和非商業性旅遊服務。

旅遊服務貫穿於旅遊活動的全過程。主要包括:入境簽證服務、翻譯導遊服務、住宿服務、餐飲服務、交通運輸服務等方面。旅遊服務直接面對消費者,其質量如何直接影響旅遊者對它的評價。因此,熱情、友好、禮貌、周到和高效是旅遊服務的基本要求,也是旅遊業發展不可忽視的環節。

(二)輔助性旅遊供給

輔助性旅遊供給不是直接針對旅遊者而提供的,其數量和質量反映着一國或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狀況。它是在社會經濟發展中逐漸發展和完善起來的,併爲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這類設施分爲兩大類:

  • 一類是公用事業設施,如交通、通訊、供水、供電、供氣系統、污水處理系統、能源系統及城市公用設施等。
  • 一類是滿足現代社會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服務設施或條件,如金融機構、醫療服務機構、治安管理機構等。

旅遊基礎設施一般是由國家或旅遊系統之外的部門投資建設的,旅遊企業藉以利用或者由其他部門和旅遊企業共同投資興建的。其完善與否對旅遊活動起着促進或制約的作用,因此必然影響旅遊經濟活動的效果。

旅遊供給的影響因素

如上所述,旅遊產品的供給構成包括旅遊資源、旅遊設施、旅遊服務等要素,除了以上要素外,還有許多因素都會對旅遊供給產生重要的影響,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旅遊環境容量

旅遊供給的基本要素是旅遊資源,而旅遊資源是在特定的自然和社會條件下所形成的,是旅遊經營者不能任意改變的。旅遊經營者只能把旅遊資源優勢作爲旅遊供給和旅遊經濟增長的依託點,以市場爲導向,通過對旅遊資源的合理開發,向旅遊市場提供具有特色的旅遊對象物,實現旅遊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換。

但是,旅遊資源的開發不是無限的,而是受到旅遊環境容量的限制。因此,旅遊目的地環境容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和影響着旅遊供給的規模和數量。如果旅遊者超過了旅遊目的地的環境容量,不僅會造成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和污染,而且會引起當地居民的不滿,甚至產生一系列社會問題,這樣又會直接影響到旅遊產品對旅遊市場的吸引力。

(二)旅遊產品和相關產品的價格

旅遊供給量直接受到旅遊產品價格的影響。通常情況下,旅遊產品價格提高,旅遊經營者在同樣的成本投入中可獲得更多的利潤,因而會刺激旅遊經營者增加旅遊供給量;反之,旅遊產品價格下降,則會導致旅遊經營者的利潤減少,從而會減少旅遊產品的供給量。因此,旅遊供給的規模和數量直接受到旅遊產品價格變化的影響,並與旅遊價格呈正相關方向變化。

旅遊產品的供給量除了受自身價格變化的影響外,還會間接地受其他相關產品價格變化的影響。包括替代品和互補品的價格。例如,當交通費漲價時,而旅遊目的地的旅遊價格不變,則意味着旅遊產品的相對價格降低了,從而相對利潤也隨之減少,進一步引起旅遊供給的減少;反之,當交通費用降價時,會使旅遊目的地的旅遊產品價格相對提高,從而使旅遊目的地的相對利潤隨之增加,進一步引起旅遊供給增加。因此,無論旅遊相關產品的價格是增加還是減少,都必然引起社會要素資源的重新配置,進而影響到旅遊產品供給量的變化。

(三)旅遊生產要素的價格

生產要素價格的高低直接關係旅遊產品的成本高低。在旅遊產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若各種要素價格提高了,則必然使旅遊產品的成本增加而利潤減少,於是引起旅遊產品供給量也隨之減少。反之,若各種要素價格降低,則使旅遊產品成本降低而利潤增加,於是刺激旅遊產品供給量隨之增加。旅遊產品是一個包含食、住、行、遊、購、娛等多種要素在內的綜合性產品,各種要素價格的變化都會影響到旅遊產品供給的變化。

(四)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旅遊業是一個依存性很強的產業。旅遊業的健康發展需要在社會現有的經濟發展基礎上爲其提供必需的物質條件,才能形成旅遊的綜合接待能力,纔能有效地提供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旅遊產品。因此,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僅爲旅遊產品的供給提供各種物質基礎保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決定着旅遊供給的數量、質量和結構。

(五)科學技術發展水平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也對旅遊供給產生重大影響。科技進步可以爲旅遊資源的有效開發提供科學的手段,爲旅遊者提供具有現代化水平的完善的接待服務設施,也爲形成具有特色的旅遊產品提供科學方法,爲保護和實現旅遊資源的永續利用提供科學的依據,爲旅遊經濟發展提供科學的管理工具和手段。此外,科技進步也可以加速旅遊資金的週轉,提高旅遊業勞動效率,從而降低旅遊產品成本,使得同樣多的生產要素可以提供更多的旅遊產品。

(六)旅遊經濟方針和政策

旅遊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的各種旅遊經濟方針和政策也是影響旅遊供給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別是有關旅遊經濟發展的戰略與規劃,扶持和鼓勵旅遊經濟發展的各種稅收政策、投資政策、信貸政策、價格政策、社會文化政策等,不僅對旅遊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而且直接影響到旅遊供給的規模、數量、品種和質量。

(七)旅遊生產經營者的心理預期

除上述客觀因素外,旅遊生產經營者的心理預期對旅遊供給也有一定的影響。如果旅遊生產經營者對旅遊業的前景看好,他們就會增加旅遊供給,否則,他們就會減少旅遊供給。當然,旅遊生產經營者的心理預期等主觀因素歸根結底也是由客觀條件決定或制約的

旅遊供給的衡量

旅遊供給的衡量是十分複雜的,因爲旅遊產品和服務的構成要素較多,從而不能用單一的服務內容或指標來對旅遊供給進行衡量。因此,在實際中一般是通過分析旅遊地的承載力來確定旅遊地容量,即旅遊供給的最大潛力。

通常,對旅遊地的承載力主要是分析旅遊地的生態環境容量、旅遊資源容量、社會經濟容量和遊客心理容量等內容。

(一)生態環境容量測算

旅遊地的生態環境容量,是指旅遊目的地接待旅遊者或容納旅遊活動的數量極限,超過這一極限,旅遊活動將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利的影響。尤其是旅遊者進入任何一個旅遊地後,都會產生食、住、行、遊、購、娛等各種消費,這些消費必然直接或間接地產生一定的廢水、廢氣和固體垃圾,從而對環境造成污染或破壞。因此,通過測算旅遊者所產生的污染物、環境自淨能力和人工治理污染的能力,就可以大體測算出生態環境的容量。其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

  1. Ce是旅遊地生態環境容量
  2. Ni是旅遊地單位面積對i種污染物的日自淨能力
  3. S是旅遊地面積;
  4. Qi是旅遊地每天人工處理i種污染物的能力;
  5. Pi是平均每個旅遊者每天產生i種污染物的數量

(二)旅遊資源容量測算

旅遊地的旅遊資源容量,是指在保持旅遊活動質量的前提下,旅遊資源所能容納的最大旅遊者人數或旅遊活動量,也是旅遊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最大邊界。

對旅遊資源容量的測算,一般是對旅遊地已開發的旅遊景區的容量測算,其具體方法有面積法和線路法兩種。

1、面積法

是根據旅遊景區的空間面積或可供遊覽的規模、遊客週轉率和人均遊覽空間標準進行測算。

不同類型的旅遊地遊覽空間標準是不同的,可根據世界旅遊組織提供的標準進行計算。

面積法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

  • Cr1是旅遊景區日容量(面積法)
  • SA是旅遊景區遊覽規模(平方米)
  • SB是旅遊景區遊覽空間標準(平方米/人)
  • R是遊客週轉率(每天開放時間÷每個遊客滯留時間)

2、線路法

是根據旅遊景區的遊路長度、遊客週轉率和標準遊覽距離進行測算。其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

  • Cr2是旅遊景區日容量(線路法)
  • L是旅遊景區遊覽線路總長度(米)
  • I是旅遊景區遊覽線路間距標準(米/人)
  • R是遊客週轉率(每天開放時間÷每個遊客滯留時間)

3、社會經濟容量測算 

旅遊地的社會經濟容量,是指一定時期內旅遊地社會經濟發展程度所決定的,能夠接納的遊客人數和旅遊活動量。超過這個限量就會引起旅遊地居民對旅遊者的反感,並帶來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甚至出現旅遊地居民和旅遊者的對立和衝突等。

對旅遊地社會經濟容量的測算比較複雜,一般是通過測算住宿能力和食品供應能力來反映。其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

  • Ch是旅遊地社會經濟容量(日容量)
  • Fi是第i類食物或住宿設施的日供應能力
  • Di是每個旅遊者平均對i類食物或住宿設施的消費能力

4、旅遊者心理容量測算

旅遊者心理容量,是指保證旅遊者旅行和遊覽舒適滿意的極限遊客接待量,超過這個極限,旅遊者的舒適感和滿意程度就會下降。

對旅遊者心理容量的測算,一般是根據旅遊資源容量計算公式測算。因爲在計算旅遊資源容量時所採用的遊覽空間或間距標準,通常是按照最低極限來測算,但爲了保證遊客的舒適和滿意,應按照合理標準來測算,而這個合理標準通常可根據問卷測試或經驗估計而獲得。

 

四、旅遊消費

旅遊消費是一種高層次消費,是在人們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質生活需要得到滿足之後,伴隨着收入提高和閒暇時間增多而產生的精神消費。不斷改善和優化旅遊消費結構,實現旅遊消費的合理化發展,既是滿足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是不斷提高旅遊業經濟效益的客觀要求。

旅遊消費的特徵及作用

旅遊消費的概念

旅遊消費是指旅遊者在旅遊活動過程中,爲了滿足個人享受和發展的需要,通過消費一定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而引起的各種消費現象和消費關係的總和。

對於旅遊消費概念的界定,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正確把握:

  • 第一,旅遊消費是一種個體性消費,是否選擇旅遊活動、消費什麼旅遊產品、什麼時候進行消費等,都取決於旅遊者的旅遊消費意識、消費習慣、消費能力、消費水平及個體決策行爲等。
  • 第二,旅遊消費是一種高層次消費,是在滿足人們的基本生理需要的基礎上,爲進一步滿足人們的享受和發展需要而產生的高層次消費。
  • 第三,旅遊消費是一種精神性消費,是對以物質形態爲依託的精神產品和服務產品的消費。
  • 第四,旅遊消費是各種旅遊消費現象和消費關係的總和。旅遊消費是一種服務性消費,而服務性消費的實現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即人的參與。正是因爲人的參與才導致旅遊消費主體之間及旅遊消費主體與旅遊消費客體之間產生種種微妙、複雜的社會現象和關係。

旅遊消費的基本特徵

旅遊消費作爲人類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旅遊活動的廣泛性、旅遊產品的綜合性及旅遊消費內容的多樣性,決定了其具有與一般物質產品和服務產品消費的不同特徵,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旅遊消費的綜合性

旅遊者前往異地進行旅遊,旅遊目的地的遊覽和娛樂活動是旅遊者進行消費的根本動力所在,也是旅遊者最根本的需求。但是爲了實現其旅遊經歷,他需要進行各種不同的消費,其中包括對飲食、住宿、交通、購物、通訊等多種形式的產品和服務的綜合性消費。這些消費是相互聯繫、相互依託的,一般情況下,如果缺少任何一種形式的消費內容,旅遊者的旅遊活動就無法正常進行下去。如

  • 當交通消費達不到滿足時,旅遊者將無法進入或不能按時進入旅遊目的地
  • 當住宿消費、飲食消費得不到滿足時,旅遊者就無法使自己的體力得到及時的恢復和補充

這些都表明旅遊消費具有綜合性的特徵。

(二)旅遊消費的變動性

旅遊消費具有變動性特點,是由旅遊者的個體差異性及其他各種因素的影響所造成的,其變動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旅遊消費是彈性較大的消費。此處的彈性主要是需求價格彈性。旅遊消費是在基本需要得到滿足之後,爲了自身的發展和享受的需求而進行的一種消費形式。一般說來,滿足人們生存需要的彈性較小,受市場價格和收入的影響程度較小,即價格和收入的變化幅度再大,消費基本生活用品的數量和品種也不會有很大的變動。而旅遊消費則不然,除了受價格因素影響之外,收入的變化、社會政治狀況的變化、自然條件的變化等,都會對旅遊消費產生很大的影響,因而旅遊消費是極易產生波動的消費。
  2. 旅遊消費是無限性的消費。旅遊消費主要是滿足人們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需求,這種需求的滿足是無止境的,難以有數量上的限制。比如,旅遊者花費一定的支出,在購買了遊覽某一個旅遊景點之後,便可以盡情地享受美景,體會大自然給他帶來的樂趣。這種消費可完全融入自我,沒有人去阻止旅遊者享受或體驗。從這種意義上說,旅遊消費是一種無限性的消費。
  3. 旅遊消費是季節性的消費。旅遊消費的季節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某些旅遊地受季節的影響,只有在一定的季節裏,纔對旅遊者進行開放,比如滑雪度假區、海濱浴場等。另一方面是由於旅遊者閒暇時間的限制,總會選擇在某些季節外出旅遊。

(三)旅遊消費的情感性

旅遊消費以勞務性服務消費爲主,旅遊者對旅遊產品進行消費的過程就是旅遊從業人員爲其提供旅遊服務的過程;同時旅遊消費的過程又是一個旅遊者與旅遊服務人員互動的過程。旅遊服務人員的儀表儀容、服務技巧、服務技能以及服務態度都直接決定着服務質量的高低,並直接影響旅遊者消費的滿足程度。

旅遊者在消費過程中的滿足程度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雙方接觸中的情感因素。即便服務所憑藉的旅遊設備設施等有形產品的質量有時欠缺,但是通過服務人員真摯、熱情、友好、周到的服務,同樣可以使旅遊者的消費得到滿足;相反,如果服務人員不注重自身的舉止言談、儀表儀容,在提供服務時表情冷淡、消極怠慢、服務技能低下,即使擁有再完美的服務設施,消費者也不會感到滿意,這說明了在旅遊消費中,情感因素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四)旅遊消費的不可重複性

旅遊產品的不可轉移性和時間性強的特點,決定了旅遊者對旅遊產品的消費具有不可重複性。形成旅遊產品的旅遊吸引物、旅遊設施和設備,以及在整個旅遊過程中向旅遊者提供的各種服務,與其他物質產品不同,它不具有可轉移性,必須是旅遊者親自到旅遊景區進行消費。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購買旅遊產品並加以消費。旅遊者對旅遊產品在時間上只具有暫時的使用權,而無長期的所有權。旅遊活動結束之後,旅遊者對旅遊產品的使用權也就結束。

旅遊產品中所包含的無形部分,也就是旅遊者在旅遊活動過程中旅遊從業人員提供的服務,它的時間性更強,只有當旅遊者消費這些服務時,服務才構成產品。旅遊產品中的勞務和一般商品中的勞務不同,一般商品中的勞務是以物化形式存在於商品之中,可以儲存起來,其價值和使用價值不會消失,消費者可以重複利用。而旅遊產品中的服務是隨着旅遊產品的消費而發生的,旅遊活動一旦結束,旅遊消費就終止,旅遊服務也就終止。因此,旅遊消費具有不可重複性。

(五)旅遊消費的同步性

旅遊消費從本質上來講,就是爲了實現旅遊經歷而進行的消費。

因此,在旅遊消費中,旅遊服務的消費是其主要的部分。服務是以勞務的形式存在的,是滿足某種特殊需要的經濟活動。旅遊者在遊覽過程中,儘管其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但服務消費佔主導地位。旅遊服務消費不僅在量上佔有相當比重,而且貫穿整個旅遊活動的全過程,旅遊者不論是從常住地到旅遊地,還是在旅遊地的遊覽觀光過程中,都離不開旅遊服務、商業服務以及諮詢服務等。

以勞務形式存在的旅遊服務產品,只有在被消費時,它的價值才能實現,一旦旅遊活動結束,旅遊者不再享用,旅遊服務就不復存在。因此,服務消費同時就是服務產品生產的過程,沒有服務消費就沒有服務產品的生產,二者在實踐上是嚴格統一的。另外,由於旅遊消費的異地性,旅遊者的消費必須離開常住地,離開熟悉的基本生活環境,克服空間距離才能實現,爲此,旅遊服務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在空間上也是統一的。
旅遊消費與旅遊服務產品的生產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統一性,決定了旅遊消費的不可重複性。也就是說,旅遊服務產品的使用價值,對於消費者來說只有一次,一次生產只能是一次消費,一次消費的結束就是一次生產的完成,旅遊消費不可能像購買一般消費品那樣,購買後可以反覆地使用。對於旅遊服務產品效果的評價,一般難以確定一個統一的標準,由於這種服務產品的好壞及質量如何,往往是根據消費者的自我感受來判斷的,因此即使是同一服務員提供的服務產品,不同的消費者也會有不同的感受。

旅遊消費的作用

旅遊消費不僅是整個旅遊經濟活動中的重要環節,而且對於提高勞動力素質,促進人們的全面發展,提高勞動生產率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一)旅遊消費是旅遊經濟活動的重要環節

消費是促進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動力。在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四個再生產環節中,生產是起點,消費是終點,生產和消費相互依存,互爲前提。旅遊經濟活動也是一個週而復始的經濟循環過程,因此旅遊消費是第一次旅遊經濟活動過程的終點,又是第二次旅遊經濟活動過程的起點。

  1. 通過旅遊消費,滿足了旅遊者的旅遊需求,使旅遊產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得到實現,從而保證旅遊業的再生產能夠週而復始地進行。
  2. 通過旅遊消費,又對旅遊業再生產提出了新的要求,促進旅遊企業不斷對具有吸引力的旅遊資源進行開發,增加更多新穎健康的旅遊活動內容,合理組織食、住、行、遊、購、娛等旅遊生產要素,從而生產出更多符合人們需求的旅遊產品,既滿足了旅遊者不斷擴大的旅遊需求,又促進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旅遊消費是旅遊產品價值實現的重要條件

旅遊生產決定旅遊消費,旅遊消費引導旅遊生產。在旅遊經濟運行中,旅遊生產取決於旅遊需求,而旅遊需求的形成和發展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旅遊消費的發展。因此,旅遊需求的變化不僅決定了旅遊消費的數量和水平,而且通過旅遊消費決定旅遊生產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速度。同時,旅遊消費又是旅遊產品價值和使用價值得以實現的最後條件,如果沒有旅遊消費則旅遊產品賣不出去,旅遊產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就不能實現,旅遊經濟活動就難以順利進行。此外,旅遊消費還對旅遊產品的質量、結構、經濟效益進行最終檢查和評判,如果旅遊產品不能滿足旅遊者的需求,不能適應旅遊者的多樣性消費要求,則旅遊產品就會因滯銷而無法實現其價值,旅遊業的再生產也就無法順利進行。

(三)旅遊消費是提高勞動力素質的重要因素

在現代經濟中,勞動力再生產是社會再生產的重要條件,特別是現代化大生產需要社會提供與之相適應的高素質、高質量的勞動力,要求勞動者具有精湛的專業技能,廣博的文化知識,高度負責的責任心,積極主動地創造性,以及健康的體魄和飽滿的精力。爲此,不僅要改善勞動者的物質生活條件,滿足勞動者基本生存的需要;還要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勞動者的綜合素質及能力。

旅遊消費作爲一種高層次的消費方式,能夠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對人們進行思想品德及文化素質方面的教育培訓,使人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陶冶身心、增進健康,使勞動者的體力和智能得到發展,能夠激發勞動者的生產熱情並使其在工作崗位上全面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整個社會的勞動生產率水平。

(四)旅遊消費是豐富人們生活的重要手段

旅遊消費作爲一種享受性和發展性的高層次消費活動,能夠豐富人們的生活,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享受和發展的需求。因此,旅遊目的地國家或地區必須依託各種旅遊資源,憑藉各種基礎設施、接待設施等物質資料,爲旅遊者提供舒適、方便、衛生、安全的旅遊服務,使旅遊者獲得美好的消費體驗。

 

五、旅遊投資與決策

旅遊投資是旅遊經濟活動正常運行和發展必不可少的基本保障,通過旅遊投資,可以確保旅遊經濟活動具有足夠的固定資金和流動資金的投入,從而實現旅遊業的擴大再生產,不斷增加旅遊供給能力,並促進旅遊經濟的持續發展。同時,旅遊投資又是優化旅遊經濟存量結構,提供更多的旅遊產品和服務,進而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的重要經濟活動。

旅遊投資的特點與類型

旅遊投資的特點

旅遊投資,是指旅遊目的地政府或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根據旅遊市場需求及發展趨勢,將一定數量的資金投入到某一旅遊項目的開發建設,獲得比投入資金數量更大的產出,以促進旅遊業發展的經濟活動。旅遊投資作爲旅遊經濟的重要內容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於一般的農業投資和服務業投資,是一個涉及面廣且內容豐富的投資領域,既具有一般項目投資的客觀規律性,又具有與一般項目投資的不同特點,概括起來旅遊投資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旅遊投資的主要對象歸政府所有

旅遊投資的對象主要是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而這些資源已經全部納入了國家的法律保護,資產歸國家所有。更爲重要的是,在法律上,風景名勝資源和文物保護單位的經營權,是不可轉讓的。因此,旅遊資源中最重要的資源,不能進入市場流通,成爲旅遊產業投資的資源限制。

(二)投資領域的廣泛性和複雜性

旅遊業是一個涉及食、住、行、遊、購、娛等多方面的綜合性產業,因此旅遊投資具有廣泛性和複雜性的特點。

旅遊投資內容涉及與旅遊業相關的各行各業,如遊憩業、接待業、營銷業、交通業、建設業、生產業、商業等,還涉及旅遊智業(規劃、策劃、管理、投融資、景觀設計等諮詢行業)。

旅遊項目投資,已經脫離單一項目投資的時代,越來越多的投資商,着眼於區域整體投資,力求整合旅遊產業鏈,整合多元產業,尋求綜合收益的最大化。這是旅遊投資發展的趨勢,也正在成爲旅遊投資的特點。隨着旅遊產業鏈的延伸,旅遊與城市景觀、房地產、小城鎮、休閒娛樂等深度結合,產生了一個整體的、互動的龐大體系,我們稱之爲“泛旅遊產業”,其包含的投資內容就更加廣泛。

(三)旅遊投資週期的長期性

生產領域中的工業等部門,其產品體積一般都較小,生產活動中總是一邊投入和消耗資金,一邊推進生產過程,每小時、每日、每月或每季都能完成產品。旅遊投資活動則不是這樣。旅遊投資大多數用於形成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造型龐大、地點固定,又具有不可分割性,這些決定了投資建設的週期很長。在投資實施和資產形成時期,大量的一次性費用長時間內退出國民經濟的流通,並且在這一較長階段不能創造出任何有用成果,要到整個建設週期完結時才能形成資產產品。

從微觀經濟投資活動來說,一個旅遊項目的投資週期主要由投資決策期、投資建設期和投資回收期三個階段構成。一般情況下,

  • 投資決策期應予合理保證,以便對投資進行充分審慎的研究論證,避免倉促拍板上馬
  • 投資建設期要力爭縮短,以加快建設速度
  • 投資回收期則要快,以儘快收回投資,從而實現投資的良性循環

(四)旅遊投資實施的連續性和波動性

旅遊投資的實施,客觀上是一個不可間斷的過程。從事直接投資,在決策立項之後,投資項目一旦被批准動工建設,就必須不斷投入資金和其他資源,以保證連續施工和均衡施工的需要。投資實施的連續性遭到破壞和中斷,不僅不能按期形成新增固定資產,爲社會增加產品和積累,而且已投入的大量資金佔用和呆滯於沒有完工的工程,不能週轉,擴大了投資支出,失去了時間價值。對於已經建造起來的半截工程和已到貨的設備,如果保養維護不妥,會造成嚴重的損失和浪費。

在旅遊投資活動中還表現出波動性,投資支出具有高峯期的特點。通常在一個投資項目的投資週期中,實施期的投資支出要比決策期多,建築施工階段的投資支出要比建設準備階段大,到了建築施工中期,設備大多到貨,投資達到最高峯。這一特點要求規劃好項目進度和投資分佈,在安排宏觀、中觀投資計劃時,要正確處理好在建投資規模和投資總規模的關係。在一定年度裏,新開工的項目,大中型投資項目不宜過多。否則,到了一定年度,過多的項目同時處於投資高峯,資金和投資品如果都滿足不了需要,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五)旅遊投資收益的風險性

投資收益的風險性,是指投資實施的結果具有風險性或不確定性。即投入的資本可能不僅不能得到預期收益,甚至可能發生虧損或血本無歸的危險。

在經濟活動中,預期能獲取經濟收益是普遍的要求。旅遊投資一般都是在預測的期望值高於銀行信用利率的基礎上做出決策的。但是,實施投資的結果不能保值、增值,甚至發生虧損而不能收回投資的風險是存在的。形成旅遊投資收益風險性大的原因有:

  • 第一,旅遊投資預測和決策是立足於對已知的數據和信息做出判斷的,而未來的各種信息有不確定性,投資週期長的項目不確定性更多,這是造成投資收益不確定的重要原因。
  • 第二,管理因素對效益的形成與效益的大小影響很大。投資者即使擁有穩定的投資來源和足夠的投資品,也未必就能保證一定能夠實現期望值,因爲在週期很長的投資過程中,投資管理是否得力也會影響投資收益。
  • 第三,預測和決策本身也難免會有技術上的偏差和失誤,這是造成投資收益不確定的又一原因。

旅遊投資收益不確定性的特點促使投資者一方面要加強旅遊投資的可行性研究,進行科學的旅遊投資預測和分析,尤其是對旅遊投資前景預測和環境變化的分析,儘可能降低這種不確定性,提高預測的準確性和決策的科學性;另一方面,要加強旅遊投資的科學管理,建立健全旅遊投資責任制和管理運行機制,儘可能減少和避免旅遊投資的失誤,降低旅遊投資的風險性。

旅遊投資的類型

從不同的視角,旅遊投資可以劃分爲不同的類型。

(一)按旅遊投資時間劃分

總體來看,旅遊投資具有周期較長的特點,但根據旅遊投資的內容不同,其旅遊投資回收期的時間也不同,因此一般可將旅遊投資劃分爲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

  1. 長期旅遊投資。經濟學中所說的“長期”是指具有足夠的時間來改變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時期。長期投資大多數用於固定資產的投資,如對旅遊飯店、住宿等建築設施和設備、旅遊交通道路和運輸工具等基礎設施、旅遊景區景點開發和建設、旅遊娛樂項目等固定資產的投資,也包括對無形資產、長期有效證券等方面的投資。與短期投資相比,長期投資具有回收期長、發生作用的時間長、投資收益高和風險性大等特點。
  2. 短期旅遊投資。經濟學中的“短期”是指沒有足夠時間來改變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時期。短期投資主要用於日常旅遊經營活動必需的流動資產的投資,如購買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必要的倉庫存貨、代墊的客戶短期資金、短期有價證券以及現金、應收賬款等。短期投資的風險性較小,但其投資收益也比較低。

(二)按旅遊投資項目劃分

按旅遊投資項目的建設性質和開發程度可將旅遊投資劃分爲以下三種類型。

  1. 新建旅遊投資項目。新建旅遊投資項目指旅遊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爲了滿足旅遊者及旅遊市場多樣化的需要,以前尚未開發過而現在新開發的旅遊項目。如開發建設新的旅遊景區景點,新建賓館飯店、旅遊餐廳、娛樂設施等。
  2. 改造旅遊項目投資。改造旅遊項目投資是指在原有旅遊產品規模上,對不適應旅遊業發展需要的部分設施設備進行改造或增建的旅遊項目。如對旅遊飯店的客房和餐廳進行重新裝修和裝飾,對旅行社的預訂電腦系統進行更新和提高,增添商務、匯兌、保健等旅遊服務,增加部分旅遊娛樂設施設備等。改建項目投資的目的在於提高旅遊接待設施設備的檔次和旅遊服務質量,從而提高旅遊產品的綜合質量。
  3. 維護旅遊項目投資。指對原有旅遊產品進行恢復、保護的旅遊投資項目。如對旅遊景區的恢復和保護,對旅遊飯店客房、餐廳及旅遊娛樂設施的維修保養,對導遊及其他服務人員的培訓。其目的在於保持一定旅遊經營規模和服務水平,保持旅遊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的旅遊經濟效益。

(三)按投資領域劃分

按投資領域劃分,旅遊投資可分爲景區項目投資、飯店賓館投資、旅遊教育投資、旅遊交通投資、遊樂設施投資、旅遊商品開發投資以及其他投資。

這種劃分,要注意區分爲了其他目的的投資與爲了旅遊目的的投資。這種差別有時很難區別開。比如某地區投資改造一條道路,這條道路既可以服務於非旅遊部門,也可以服務於旅遊部門。在這種情況下,判斷該項投資是否是旅遊投資的標準主要是看在投資動機中是否兼有發展旅遊的目的。如果某項投資完全不考慮旅遊的目的,則雖然該項目建成後對旅遊發展有促進作用,也不能視爲旅遊投資。反之,某項投資雖然兼有其他社會文化活動的目的,但其投資具有發展旅遊的目的,能擴大旅遊者的流量,促進旅遊者擴大消費支出等,則可以定爲旅遊投資。

將旅遊投資按投資領域分類是最基本的投資分類方式,它具有針對性強、分類界限清晰、簡單等優點,在各種場所廣泛使用。

(四)按投資主體劃分

旅遊產業的綜合性特點決定了旅遊投資主體多樣性,一般根據旅遊投資主體的性質可以將其劃分爲政府投資、企業投資和個人投資。如果按照投資主體資金籌措方式的不同,可將旅遊投資劃分爲以下三種類型:

  1. 獨立投資。是指一個投資主體單獨對某一旅遊項目進行投入的形式,這個旅遊投資主體可以是國家,也可以是個人或者集體;可以是國內投資主體,也可以是國外投資主體。獨立投資的優點是對投資目的和決策容易形成統一意見,有利於較快的進行決策,並加強對工程建設的管理;不利之處在於資金籌措難度較大,旅遊風險也只由一個主體承擔。
  2. 合作投資。是指由多個投資主體共同對某一旅遊項目進行投資的形式,可以是多個企業聯合投資,也可以是企業和個人合作投資,或者國內和國外合作投資。合作投資的優點是可以集合衆多投資主體的資金和經驗,提高投資資金籌集能力,降低旅遊投資的風險性;不利之處是投資主體的協調性工作增加,決策難度加大,時間花費較多,有時甚至難以形成統一的意見。
  3. 股份投資。是指按照現代公司產權制度建立的旅遊投資形式,即由多個投資主體自願投資而組成旅遊股份公司,按照公司制度進行經營和管理。旅遊股份公司還可以根據國家規定,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過證券市場籌集資金。

(五)按投資目的劃分

按投資目的劃分,旅遊投資包括如下三種類型:

  • 一是爲獲取經濟效益進行的旅遊投資。如,旅遊飯店的建設,其主要目的是爲獲取超過投資成本的利潤。這類投資多屬於企業性投資決策。
  • 二是爲獲取旅遊綜合效益的投資。如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改善和提高灕江水位等,主要是爲了發展當地的拳頭旅遊產品,既有經濟效益,又有文化、環境和社會效益。這類投資多屬於國家或地區性投資決策。
  • 三是爲獲取特定效益的投資。如開設免稅品商店,以賺取外匯;再如旅遊院校、培訓設施、培訓基地的建設,以培養和訓練旅遊業發展所需要的各層次專業人才。這類投資也多屬於國家或地區性投資。

旅遊投資決策

決策是指從多個可以達到統一目標並可相互替代的行動方案中選擇最優方案的過程。決策貫穿於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領域,大至國家大政方針,小至個人生活、工作的決策,尤其是經濟部門和企業,在經濟活動中更是面臨大量的決策問題。旅遊業也不例外,沒有旅遊投資決策,就沒有旅遊項目的建設和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旅遊投資決策的類型

旅遊投資決策是爲達到一定的旅遊投資目標,對有關投資項目在資金投入上的多個方案比較,選擇並確定一個最優方案的過程。投資者往往受限於資金風險、社會環境等因素而做現實的選擇,因此必須瞭解和掌握在不同的條件和環境下旅遊投資決策的方法和特點,才能更正確地做好旅遊投資決策。一般而言,旅遊投資決策有三種類型:

(一)確定型決策

確定型決策方法是指對自然狀態發生的已知情況下進行的決策。應用確定型決策方法需要三個條件:

  1. 可供選擇的行動方案有若干個
  2. 未來經濟事件的自然狀態是完全確定的
  3. 每個方案的結果是唯一的,並可計量

在滿足這三個條件的情況下,進行方案的對比,可直觀地得出優化的決策結論。例如,旅遊企業有一筆資金,可以用來購買利率爲8%的五年期國庫券,也可以用來購買某公司利率爲10%的三年期企業債券。這兩種利率都是確定的,旅遊企業購買它們均不存在任何風險。但是二者利率不同,還本付息也不同,因而,旅遊企業必須根據自己的目標,從中選擇最優的方案,這就是確定型決策。

(二)非確定型決策

投資或建設方案的收益值在不同的自然狀態下可以估算,但各方案出現的概率則難以預計。所以在旅遊投資決策時,先做出各種可行方案,然後對各種可行方案按照一定的原則進行比較,從中選擇最優的投資方案。在這種情況下進行的決策稱爲非確定型決策。非確定型決策的選擇方案有大中取大法、小中取大法和後悔值決策法等。

  1. 大中取大法。即決策者持樂觀進取的態度,在幾種不確定的隨機事件中,選擇當市場需求量較大時收益值最大的方案作爲最優方案的決策方法。具體方法是,首先計算各種旅遊投資方案的最大收益值,然後比較各種旅遊投資方案的最大收益值,最後選擇收益值最大的旅遊投資方案作爲最優方案。
  2. 小中取大法。即決策者持穩重、審慎的態度,在幾種不確定的隨機事件中,選擇當市場需求量較小時收益值最大的方案作爲最優方案的決策方法。具體方法是,首先計算各種旅遊投資方案的最小收益,然後比較各種旅遊投資方案的最小收益,最後選擇最小收益值最大的旅遊投資方案爲最優方案。
  3. 後悔值決策法。是指決策者在進行旅遊投資決策時,由於難於掌握不確定的決策條件和環境影響因素,通過比較各種旅遊投資方案的損益後悔值,並選擇損益後悔值最小的方案作爲最優旅遊投資方案。具體方法是,首先計算各種旅遊投資方案的損益後悔值,即各種方案的最大損益值減去其他方案的損益值,得到各方案的損益後悔值,然後比較各種方案的最大損益後悔值,最後選擇損益後悔值最小的方案作爲最優旅遊投資方案。

(三)風險型決策

風險性決策也叫統計型決策或隨機型決策,它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決策要素:

  1. 決策者試圖達到一個明確的決策目標
  2. 決策者具有可供選擇的兩個以上的可行方案
  3. 有兩個以上不確定的決策條件及影響因素
  4. 不同方案在不同條件及因素作用下的損益值可計算出來
  5. 決策者可以對各種條件及因素作用的概率進行估計、

風險型決策的過程一般是根據預測概率和收益值計算出各方案的期望收益值,其中期望收益值最大的即爲最優方案。這類決策一旦失誤,會給企業和投資者帶來損失。

旅遊投資決策的程序

旅遊投資決策的程序,是指投資項目決策過程中各工作環節應遵循的符合其自身運動規律的先後順序。旅遊投資項目的決策程序不是人爲確定的,而是人們在長期的投資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符合規律性的程序。遵守科學的決策程序,項目投資就可能會產生較好的效益。反之,投資就可能失敗。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我國旅遊大中型投資項目決策程序主要按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 確定旅遊投資決策目標。首先,要調查和分析旅遊投資條件和環境,包括旅遊投資項目的資源條件、生產經營環境、旅遊市場競爭狀況和旅遊市場發展趨勢等,在此基礎上,明確旅遊投資項目的優勢和劣勢、機遇和挑戰;其次,對旅遊投資項目進行初步的機會研究,明確旅遊投資的預期目標和重點;再次,根據旅遊投資市場需求預測,制定旅遊投資的定性目標和定量目標;最後,在前述基礎上,確定旅遊投資項目的評價和考覈的指標體系。
  2. 提出旅遊投資項目建議書。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的長遠發展規劃、旅遊行業規劃和地區規劃,以及技術經濟政策和建設任務的要求,在機會研究的基礎上,由旅遊項目主管單位提出項目建議書。項目建議書是項目主管單位對擬建項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提出的輪廓設想,是向國家提出申請建設某個旅遊項目的建議。
  3. 進行旅遊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項目建議書經國家有關部門評估和批准後,由項目主管單位委託諮詢機構對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
  4. 對旅遊投資項目進行評估。項目評估是由投資決策部門組織或授權建設銀行、投資銀行、工程諮詢公司或有關專家,代表國家對上報的旅遊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全面審覈和再評價工作。其主要任務是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提出評價意見,最終決策該投資項目是否可行,確定最佳投資方案。
  5. 旅遊投資項目建設的審批。對已完成了項目評估的投資項目,決策部門再對可行性研究報告及項目評估報告等文件進一步加以審覈,如果項目是可行的,即可批准投資建設。

需要說明的是,投資決策程序的結束並不意味着投資決策的結束。要全程跟蹤,隨時監控。當一項投資方案被批准執行後,管理人員應繼續審查原投資決策的正確性。如果在方案執行過程中,由於企業內、外部條件發生變化而使原有決策不再可行時,就應該做出中止該方案執行的決策,以避免更大的投資損失。

旅遊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的內容

根據國家規定,一般工業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應包括10項主要內容。旅遊投資項目屬於非工業項目,其可行性研究需要結合旅遊行業的特點,參照工業項目的要求,進行適當調整。通常旅遊可行性研究的內容主要有:

  1. 總論。總論的主要內容包括:項目名稱、主辦單位及負責人,承擔可行性研究的單位,研究工作的主要依據、工作範圍和要求,項目提出的背景、投資建設的必要性和經濟意義,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結論、存在的問題與建議、項目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2. 旅遊資源的評價。旅遊投資和開發最重要的是看旅遊資源是否有開發的價值。評價旅遊資源的指標包括:旅遊資源的丰度、品級、特色,以及旅遊資源的核心競爭力等。
  3. 旅遊市場需求調查和預測。旅遊市場需求是一切旅遊企業經濟活動的起點。在對旅遊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時,首先要進行旅遊市場需求調查和預測,即調查旅遊者的消費特點,預測國內外旅遊消費者對其產品或服務的需求量,以此調查爲基礎,預測項目投入後未來發展的前景,從而確定旅遊投資項目的建設規模和產品,以及應採用何種服務方式和水平等。
  4. 旅遊市場區域特點和選址方案。旅遊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離不開對本地區或鄰近地區市場區域特點和經濟情況的分析。要對建址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質、水文條件、交通運輸和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等市政公用設施條件,以及當地或鄰近地區的社會經濟狀況進行分析,以確定旅遊投資項目建設的可行性。
  5. 旅遊投資項目工程方案研究。主要研究旅遊投資項目建設的工期安排、進展速度、建設內容、建設標準和要求、建設目標及主要設施佈局、主要設備的選型及所能達到的技術經濟指標等,以確定旅遊投資項目所提供的旅遊產品或服務的規格和要求。
  6. 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供應。主要研究旅遊投資項目建成後原材料、動力、燃料等供應渠道、價格變動、使用情況和維修條件等,以保證項目建成後的正常運轉,確保旅遊產品和服務的提供。
  7. 勞動力的需求和供應。主要研究旅遊投資項目建設時和完成後的勞動力使用、來源、培訓補充計劃以及人員組織結構等方案,以確保投資項目建成後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和正常運行。
  8. 投資額及資金籌措。主要研究爲保證旅遊投資項目順利完成所必需的投資總額數目、外匯數額、投資結構、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的需要量、資金來源結構、資金籌措方式及資金成本等,從資金上保證旅遊投資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
  9. 綜合效益評價。從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三方面研究旅遊投資項目建成後對周圍環境和社區所帶來的影響和作用。對其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要做出預測性分析,並採取相應措施,盡力減少和避免其不利影響,確保旅遊投資項目在獲得較佳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能帶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宏觀的國民經濟評價是項目經濟評價的核心部分,它從國家整體角度考察項目的效益和費用,它是考慮項目或方案取捨的主要依據。
  10. 結論與建議。運用各項數據,從技術、經濟、社會及項目財務等方面論述投資項目的可行性;推薦一個以上的可行性方案,提出決策參考;指出項目存在的問題、改進建議及結論性意見。

可行性分析在以資產爲基礎的投資方面的分析,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如新酒店、汽車旅館或度假勝地的投資。可行性分析通常與具體的商業發展相關聯,這需要比一般性投資潛力評估更爲詳細的分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