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刻反思了一下自己。

上個週末幸得空閒時間和愛人去圖書館學習看書,整理了一下思緒,回憶了一下這兩年自己的心態變化,成長經歷,學習狀態,時間管理等,於是乎我發現自己變懶了,趁着今天反思一下自己,也希望能給大家有一些警示所用吧。

狀態

隨着年齡的增長和周遭事物的快速變化以及自己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我發現自己很難再進入長時間的學習狀態。這種學習狀態也是我們經常說的心流,即長時間心無旁騖的專心看書,沒有頻繁的 CPU 線程切換,也不用保存上一秒的內存狀態。

由於年齡的不斷增大,我發現自己的記憶和理解能力確實在衰退,這種衰退的現象可能起源於不經常用腦導致的腦細胞組織衰減所致,腦細胞衰減就導致思考能力變弱,思考能力變弱就會導致越來越不願意動腦,這是一種負面循環,很可能會使老年癡呆提前到來。人最重要的是大腦,而我們對大腦的開發和利用卻少的可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歷過這樣一種情況,每天都很多人找你,你看似很匆忙,但是晚上回想一下自己一天的經過卻發現做的事情大多數重複性且可替代性很強的工作,而當你一天很快進入工作狀態卻沒人打斷你,你勤加動腦你會發現自己能解決很多難題,會有很多創造性的 idea 出現,會覺得自己非常有成就感,這就是一種心流狀態。

上面是兩種不同情況之間的差距,真實情況其實是第一種:每天有無數個毫無意義的會議和很多人來找你,你自己很難進入心流狀態。每天擔心自己的績效在這個季度會不會墊底,會不會存在被優化的風險,導致自己一天天的憂心忡忡,拒絕思考,喜歡做簡單且可替代性強的工作來爭取績效,從而產生工作中的內卷 ...... 陷入負面循環。

還有就是手機對我們的控制和喫瓜心態的優先級正在變的越來越高,不摸魚也不會喫瓜,不喫瓜也不會摸魚,這也是一種循環,你想摸魚你纔會喫瓜,你喫瓜的時候你肯定正在摸魚,這就是一種熱點效應,中國老百姓就是喜歡看熱鬧,無非就是形式變了,把現實中聚在一起看熱鬧搬到了網上變成大家圍觀喫瓜。所以爲啥每次微博只要一崩肯定就是 xx 明星又出軌了這種生活作風性質的爛批事兒,你除了向他鍵盤傷害之外,還能跟廣大的網友有啥關係?你愛看無非就是人性罷了,而進入心流狀態是一種逆人性的事情,但很可怕的是這種逆人性的事情在變得越來越少。

編碼是需要創造和思考的,而程序員的美好願景不就是 debug the world 嗎?我們不能陷入毫無意義只想划水喫瓜的獵奇怪圈中,我們需要及時跳出來,也許終究一生我們都只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普通人,但是我們寫過的代碼,帶過的人,都會是這個行業中濃墨重彩的一比,就像 GitHub 塵封在北極中的代碼是一樣的。

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要讓自己多多進入心流,減少外界事物對自己的干擾,進入心流狀態,讓自己靜下心來,思考問題的深度就會加深,會讓自己沉浸在一種狀態下,一種持續精進的狀態中。

怪圈

最近經常聽到一些讀者不經意間的討論,cxuan 最近更文的頻率慢了很多,我承認確實是這樣的。那麼爲什麼會這樣呢?其實這些話我很早講,但是奈何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時機,所以趁着今天,我也想說明一下。

其實我陷入了一種怪圈,一種我想寫出更優秀的作品,但是寫出這種作品需要以大量的基礎知識作爲鋪墊,所以我就想要吸收更多的知識,看更多的書,讀更多的文章,汲取大量的營養,但是誰也沒法保證在吸收這麼多知識後就一定能寫出優質的文章,有可能我寫的越來越屎。但是有一點確定的是,在吸收大量知識的同時,我是無法持續更文的,但是不寫文章就會變的焦慮,導致越來越沒信心吸收更多的知識。最終導致文章也斷更了,知識也沒學到多少。

就比如我是 Java 程序員,也許我寫關於 Java 類型的文章會好很多,但是我偏偏想要寫操作系統、C/C++ 、計算機網絡、彙編等方面的文章,這就需要吸收大量的只是並揉碎了給大家講出來,不過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許單純的寫 Java 方向的文章會好很多,但是誰叫我願意呢?理論上我必須承受這些知識帶給我的壓力,我必須要擠出來更多的時間來接納,但是實際情況是我躺平了。

躺平的原因有很多種,但是我只接受一種:我變懶了。

我一直以爲工作不忙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的事情,但實際情況是工作不忙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划水摸魚,到點打卡下班。再加上結婚之後暫無要孩子的打算,於是自己心態變了。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屠龍少年,終成惡龍。

再加上我現在又有健身的興趣,但是我爲滿足我的興趣和工作以及學習的總時間並沒有變多,所以我的興趣就會擠佔其他項目的時間,導致我最近的時間管理這塊變得很糟糕。

希望我自己能及時調整心態,合理平衡興趣、工作和學習的時間,慢慢找回之前的狀態。人若無名便可專心練劍,時刻讓自己保持一種空杯心態。

寒潮

今年對互聯網行業最大的一個衝擊就是裁員潮和 HC 的鎖緊,隨着互聯網腳步放緩,很多畢業生畢業找不到工作,很多培訓班也爆雷。但是由於計算機這幾年鼓吹的太狠,所以畢業季有很多畢業生同時搶一個 offer,因此越來越內卷,所以現在的互聯網環境可以說是半死不活了。但是這種環境下,對真正優秀的畢業生來說還是影響不太大,還是有一些崗位在招人,不過對於大多數同學來講,能上岸就抓緊上岸,先活着再生活。考研的人數也是一年比一年多,現在大學生都不好意思跟人說自己是大學生了,因爲遍地都是研究生,甚至博士都已經見怪不怪了。

就拿石家莊某個高效來說,二本學校招聘教師 120 個崗位無一例外全是博士學歷起,令人捲到只想罵人。

我還依稀記得一年前互聯網在高位的時候,應屆畢業生年薪 package 50w 已經不算什麼大新聞了,再看看與現在的對比,令人唏噓,無非是在風口浪尖罷了,並不是真正的能力。

那麼如何破局呢?其實誰都無法給出準確的答案,我們能做的只是丈量好腳下的步數,不過還是有一些建議可以採取的。

精進基礎知識

再過多強調基礎知識都不爲過,但很多人依然認識不到其重要性,很多同學都以爲開發就是會寫代碼就完事兒了,玩玩框架做做增刪改查就是全部工作內容,只不過現實是不給你轉身的機會的,你看看現在的就業環境是隻會增刪改查就能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嗎?就拿面試來說,兩年前面試還是卷一些框架用法、瞭解基本原理即可,再看看這兩年面試直接卷深層次的內容和應用實現,底層原理等。

基礎知識是一通百通的,比如你瞭解計算機網絡的分層設計之後就知道網絡協議的每一層打包的目的是什麼,Socket 爲什麼是端口通信的大門?ping 的實現原理,爲什麼要發 ECHO_REQUEST 包?爲什麼有的電腦插入網線不用配置 IP 就能直接上網?點擊 www.google.com 背後的實現過程是怎樣的?操作系統爲什麼要分爲三大抽象?

再好比你在搞併發編程,你就得知道爲什麼讀寫要遵循 MESI 協議?Java 實現的各種併發工具類其實都是操作系統讀寫的幾種模型罷了,以及線程和進程的本質區別是啥,管程是啥?等等,要學的內容太多了。可以說這個行業你不得不隨時都準備學習,可以說是把終身學習理念貫徹最徹底的行業。

掌握核心技術

今年很多大廠對內都進行了人員優化,比如前段時間蝦皮裁員毀約鬧的挺大的,只不過裁掉和優化的都是邊緣部門和邊緣開發同學,也就是不賺錢沒有盈利前景的那些部門。核心崗位的核心開發還是公司的支柱,所以這裏建議大家還是要向公司的核心業務、核心部門靠攏,這纔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全部核心。也就是說要讓自己具有核心競爭力和不可替代性,也要有隨時離開的本領。

一言以蔽之,多看書,多實踐,向公司核心技術和核心業務靠攏,覆巢之下無完卵,大家加油。

原文鏈接:願內卷早日結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