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诗经之《鹿鸣》

《鹿鸣》是《诗经》中的首篇。这是一首古代贵族宴饮宾客的诗,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主要有主人宴宾,嘉宾懿德,以及尽享宴乐等内容。从内容上看正大平直,而风格上更是中和典雅,丰腴婉曲,一派祥和气象。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全诗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开篇,以比兴的手法,借野鹿啃食各种喜爱的植物来隐喻宴饮美食佳酿,营造出了诗歌和宴会宽松、和谐的总基调。接下来写了主人奏乐“鼓瑟吹笙”,宾客赠送礼物“承筐是将”,宾主互相交流“示我周行”及互相学习“是则是效”,最后在“鼓瑟鼓琴,和乐且湛”的尽兴和满足中结束。

据朱熹《诗集传》的说法,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的歌谣。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诗歌以此起兴,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使君臣之间那种存在于政治上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宽松了下来。君臣通过宴会交流讨论,沟通感情,其乐融融。大臣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君王也放低身份,近距离地倾听群臣的心里话。在此我们可以看出,宴会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只是大家相聚在一起简简单单的吃顿饭了,而是人们消除隔阂,拉近距离,沟通感情,互相交流学习的人文活动。

这首诗歌,后来成为周朝贵族宴会或举行乡饮酒礼、燕礼及飨礼等嘉礼之中普遍演奏的乐歌;周代之后,《鹿鸣》曲多为食举、朝会的雅乐;汉代更有在举行"养老礼"行礼时需演奏《鹿鸣》的传统习俗。而自唐代开始,所谓的“鹿鸣宴”延续了千年之久。而我们中国人喜欢宴请宾客,喜欢在吃饭时谈工作的“饭桌文化”、“酒局文化”,自此而始也。


                ————THE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