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裏的事(六)

學校裏的事(六)

      (四)

齊莊所處位置偏僻,道路曲折,但"村村通"所修的水泥路面寬又平,讓人走着也不生厭。

一路走都有一路的景,無論是朝陽,還是夕陽。望着空曠的田野,高邈的天空,頓覺心曠神怡。

和薰的風像一把柔韌的梳子,梳理着靜靜的田野村莊。

"若有一個院,種些菜,養些雞,院裏架葡萄,棚下煮沸茶,躺椅上微憩。再來老友相聚,世外桃源。"

陳老師說時,臉上顯着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神情。

我們不知不覺到了齊莊。

齊小波的家是三層小樓,但牆面未外粉,好像樓盤中的爛尾樓。院牆用磚頭簡單地壘砌,院裏亂七八糟堆些建築材料,四圍混着一些雞鵝,遠看像土豪,近瞧又像暮落的人家。

"小波總是拿別人的東西,怎麼養成的?″陳老師對着熱情又有些手腳慌亂的家長問。

"這,這孩子很小就上寄宿學校,被大孩教唆壞了,缺人問。給老師添麻煩了。"家長滿臉的歉意。

"他拿別人的東西跟見他媽有什麼關係呢?"陳老師追問一句。

"這……"家長吞吞吐吐的說。

"嗨,是這樣,也不算啥家醜。"他終於下定決心地說。

"小波上小學一年級時,我與他媽鬧離婚。那時期我在外地搞建築,長年不回家,小波就上寄宿學校。開始老師說他表現很好,還獲獎呢。後來不知怎麼變壞了,養成偷東西的習慣?"

"出了問題,你家誰去學校呢?"

"他媽。他媽在家裏,我在外地,回來不方便。"

"你,一年能看孩子幾回?"我問。

"兩三回吧。他幼兒時膽很小,應該學好,不會學壞的。"家長說。

"那麼小離開家,不想父母嗎?"陳老師可憐地插一句話。

"應該想吧。我記得當時一接通電話,他老是在電話裏哭鬧,我就吵他。當時我在工地上趕工期,忙得很,有點嫌他事多、嬌氣。自以爲小波慢慢地會習慣學校生活的。"家長愧疚地說。

"我明白了,他說拿了東西就可見媽媽這句話。"陳老師頓悟道。

不幸的孩子,膽小什麼都不敢做,只能犯小老鼠的錯。

想爸媽了怎麼辦?有了只有犯了錯,老師才叫家長來的認知,一切都自然了。

該來的會來的,行動在強化中成了習慣。

望着家長被歲月麻木的臉,我不知該說什麼。

多陪陪孩子吧。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