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勇氣哲理句子整理(一)

1.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即著名的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他從心理學的角度提出了幸福四要素,非常有趣。 第一個幸福要素是,我們總體的幸福感。 意思是對自己總體的生活狀態基本滿意,如沒病沒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找到了一段自己較爲滿意的親密關係。 這對大多數人來說,是較爲完滿的生活狀態。 第二個幸福要素是,性格必須是快樂的。 性格有跨情境和跨時間的一致性和穩定性。 如果一個人性格多變,或性格中呈現嚴重的雙面性,便要從自己的性格着手,改變自己。 因此,性格的一致性和穩定性跟幸福感有關。 幸福的人一般有快樂的性格,他們喜歡社會,喜歡他人,對未來充滿着嚮往和期待。 第三個幸福要素是,積極的情緒。 人生在世,我們總喜歡追求快樂,排斥負面情緒。 但生活中總避免不了負面情緒的到來。我們會發現,有些人即使在負面情緒下,還是有很多積極的情緒產生,能感到幸福,同時內心還有感恩、同情、敬畏等感受。 爲什麼幸福的人會這樣? 其實,這一切都建立在我們跟世界是怎樣的關係上。 有時,我們會覺得世界好像是危險的。當我們感到世界是危險的時,往往我們對待世界的態度也是抗拒的、敵對的、敏感的、想逃脫的。在這過程中,我們很難體會到跟這個世界的良性互動。 所以,情緒影響着我們的幸福。 第四個幸福要素是,愉悅的感覺。 當我們喜歡某件事情時,就去實現,自然而然會產生愉悅的感覺。 例如,當我們喫着自己喜愛的食物時,在沙灘上漫步時,見到了旅途中各種優美的風景時,聞到了沁人心脾的花香時,都能體會到愉悅的感覺。 但不管是哪種因素,幸福一定是諸多元素積累在一起的。 有些人總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幸的人,面對不幸,我們總會尋找各式各樣的理由阻礙成長。這時,我們的關注點都放在了這上面,對身邊所發生的一切視而不見,包括能產生幸福感的事件。 人類對於未知的事情,總是充滿好奇和恐懼。 如果我們能對世界或人際關係做出一個非常好的解釋,也許就能撥開雲霧見月明。尊重自己及世界的規律,這種規律也可以反過來保護我們。 面對真相,我們會害怕。 爲了避免害怕,我們產生了很多的迷思和幻想。 阿德勒的偉大在於,他是一個能讓我們看到人生真相的人。

2.她覺得自己不值得被別人很好地對待。於是,她用了一些方式,無意識地傷害了自己,傷害了他人,也傷害了關係。 所以,當她意識到自己做了一些事情,抗拒了本來可以獲得的美好感受時,她十分悲傷。 這種悲傷,也促使她跟原先的模式告別。

剛開始確認自己所有的東西,然後懷疑,漸漸地接近真相,最後忍不住悲傷。 當然,在悲傷的那一刻,改變也正在發生。

3.我經常會跟自己和身邊的人講,生命就是一個淡淡的悲傷的過程。 因爲我們要不斷地跟過去告別,跟親人告別,跟很多東西告別。但不管怎樣,即使我預見到了前路有許多悲傷,依然願意前行。這是一種勇氣,也是我們開始追尋幸福的勇氣。

4.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渴望有一片心靈淨土,好讓現代生活中疲憊的靈魂得到片刻的寧靜。然而,繁雜的人際關係常常令人們苦不堪言。特別是現代發達的信息技術,使得人們之間的信息透明度越來越高,這更是大大增加了人們內心的焦躁。人與人之間貌似隨時隨地處於“朋友圈”的聯繫之中,但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卻越拉越遠。如此,便產生了許許多多忙碌而又孤獨的現代人。

5.尊重就是實事求是地看待一個人並認識到其獨特個性的能力。尊重就是要努力地使對方能成長和發展自己。

6.我們一般認爲的共鳴,也就是想着“我也是一樣的心情”去同意對方的意見,其實這只不過是贊同而非共鳴。共鳴是接近他人時的技術和態度。

所以纔要去關心“他人興趣”。不可以僅僅是遠距離地觀望。必須親自投入其中。沒有投入其中的你只會高高在上地批評“那不合理”“這有毛病”。這種做法既沒有尊重也不可能有共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