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他說不清楚

樓下一老人去世,這兩天樓下電子嗩吶聲震天。各種熟悉的老歌,以歡快居多。

俺家來自蘇州的小客人——我十歲的侄孫,很不解地問:“姑奶奶,家人死了不該是很傷心的事嗎,這家人怎麼還這麼高興呢?”

我一時語塞,頓了下跟他說:“老人去世了,治喪吹嗩吶,這是我們國家從古代流傳下來的習俗。這種習俗,在一些大城市可能考慮到擾民已經沒有了,但小城市和農村依然存在。但這不能表明家人就是高興的情緒。”可看他的表情,依然一臉茫然。

昨天晚上,那家人又放了鞭炮和煙花,他扔下正在琢磨的象棋,激動地竄到陽臺上欣賞焰火。又大不解:“姑奶奶,你還說這家人不是高興的呢,那他家怎麼還放煙花了呢?!”

我一時無語。我女兒見狀,隨口給他說了一句:“死也未必就是一定要悲傷的事啊。”這下,這個正處於“打破砂鍋問到底”年齡的小男孩,更是糊塗了:“表姑,你說的這是啥呀,死亡爲啥不是悲哀的事啊?那肯定是世上最悲哀的事啊!”

我們都笑了。怎麼跟他解釋?

首先,我自己也不明白人們爲什麼要把葬禮搞得如此喧囂熱鬧。曾在一些老電影上看到葬禮上嗩吶班吹奏出的悽婉悲涼的樂聲,那真是能讓天地也爲之動容。而今,大多電子嗩吶聲,各種歌曲,多是八九十年代的流行音樂,且以歡快居多,感受不到悲哀,只有喧鬧。我想,人死了如果真的在天有靈,而逝者又是一個喜歡熱鬧的人,也許對這樣的送別場面是滿意的吧。

當然,傳統觀念中,子孫把葬禮辦得排場,把老人“花花堂堂捧下地”是後人的臉面,也是對逝者的敬重。我覺得只要不是對老人生前刻薄,這樣的面子可以要。

至於爲啥“死不一定就要悲傷”,這更難對一個小男孩說得清楚了。

在我們國家,有“喜喪”一說,那是指耄耋老人兒孫滿堂,最後壽終正寢,無疾而終。這是許多老人的夢想,算是可喜可賀的事。

那麼,除此之外,還怎麼解釋?

跟他說莊子“鼓盆而歌”的典故?跟他說人如果沒有尊嚴屈辱地活着、生不如死的時候,那麼死就是一種解脫,不僅無需悲傷,簡直是可樂的事?

那麼,十歲的小朋友能聽懂嗎?跟他說不清楚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