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他说不清楚

楼下一老人去世,这两天楼下电子唢呐声震天。各种熟悉的老歌,以欢快居多。

俺家来自苏州的小客人——我十岁的侄孙,很不解地问:“姑奶奶,家人死了不该是很伤心的事吗,这家人怎么还这么高兴呢?”

我一时语塞,顿了下跟他说:“老人去世了,治丧吹唢呐,这是我们国家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习俗。这种习俗,在一些大城市可能考虑到扰民已经没有了,但小城市和农村依然存在。但这不能表明家人就是高兴的情绪。”可看他的表情,依然一脸茫然。

昨天晚上,那家人又放了鞭炮和烟花,他扔下正在琢磨的象棋,激动地窜到阳台上欣赏焰火。又大不解:“姑奶奶,你还说这家人不是高兴的呢,那他家怎么还放烟花了呢?!”

我一时无语。我女儿见状,随口给他说了一句:“死也未必就是一定要悲伤的事啊。”这下,这个正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年龄的小男孩,更是糊涂了:“表姑,你说的这是啥呀,死亡为啥不是悲哀的事啊?那肯定是世上最悲哀的事啊!”

我们都笑了。怎么跟他解释?

首先,我自己也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把葬礼搞得如此喧嚣热闹。曾在一些老电影上看到葬礼上唢呐班吹奏出的凄婉悲凉的乐声,那真是能让天地也为之动容。而今,大多电子唢呐声,各种歌曲,多是八九十年代的流行音乐,且以欢快居多,感受不到悲哀,只有喧闹。我想,人死了如果真的在天有灵,而逝者又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也许对这样的送别场面是满意的吧。

当然,传统观念中,子孙把葬礼办得排场,把老人“花花堂堂捧下地”是后人的脸面,也是对逝者的敬重。我觉得只要不是对老人生前刻薄,这样的面子可以要。

至于为啥“死不一定就要悲伤”,这更难对一个小男孩说得清楚了。

在我们国家,有“喜丧”一说,那是指耄耋老人儿孙满堂,最后寿终正寝,无疾而终。这是许多老人的梦想,算是可喜可贺的事。

那么,除此之外,还怎么解释?

跟他说庄子“鼓盆而歌”的典故?跟他说人如果没有尊严屈辱地活着、生不如死的时候,那么死就是一种解脱,不仅无需悲伤,简直是可乐的事?

那么,十岁的小朋友能听懂吗?跟他说不清楚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