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宝男妈宝女,在我看来我不愿意把它定义为极端

清明小长假,大家有去哪里踏青吗?


今日明月趁着阳光灿烂洗了几件衣服后便窝在房间的沙发看了电影与纪录片,看完又小睡了俩个小时。

感觉到很自由也很放松,在漫长的时光里有兴趣爱好陪伴也就不孤单。

在今日,明月想要跟大家一起探讨关于“妈宝男”“妈宝女”这个标签的看法。

为什么想要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前段时间与妹妹的一次聊天触发了我的灵感。



明月大学与工作都在广州度过,至今也一直都在广州努力生活,相比于追求慢节奏的妹妹,明月对于周遭的生活环境适应能力都会比较好一些。

妹妹跟我说起她恋家,说认为自己就是“妈宝女”。

我说为什么这么说?

妹妹也说不上缘由,但是却跟我说她就是个妈宝女。

我第一时间便是反驳她,否认她。


因为“妈宝女”在当代来说,已经是一个贬义的形容与贬义的标签化,而对于这种标签与贬义,取代的便是很普遍很广泛。


任由谁都可以轻易的说出一句他就是个妈宝男,妈宝女。

这种普遍与广泛对于明月来说,却稍稍有些不认同。

打开搜索引擎时,妈宝男的解释是这样的:

妈宝男指在妈妈的溺爱下长大的男人,即使成家了依然像没断奶似的。

妈宝男一般缺乏主见,没有自信。他们的人生线路,基本由妈妈设计,只要自己不自讨苦吃,那么通常不用吃太多苦,就能生活得不错。

同样的,妈宝女也是如此。


其实在明月看来,家人与亲情,尤其是父母,正常来说,都是我们此生最重要最宝贵的人,我们当然有义务有感情带着爱去爱他们去孝顺他们。

古人有云:不孝有三。

从古到今,孝字都是源远流长,贯穿了千年这条历史长河,直到今日,我们在选择另外一半时,都要知道他或她是否对家人对父母孝顺与“深爱”,如若无,便会在心里大大扣分,更严重者,便会直接失去了相亲市场。

而“妈宝男”与“妈宝女”却是另外一种极端。

我为什么说不愿意给一种感情随意贴上标签,就拿亲情里我们子女与父母的爱,这种爱本身就是无私且伟大的,并且是纯真与奉献还有浓厚的。


一旦被贴上标签,且会变质,解读它这个爱的途径便成为冷冰冰。

而我们天生就应该是爱父母的,而父母也是爱着我们的。

现如今,大家对妈宝的定义越来越不同。

明月最不愿意的就是动不动就听到别人随意评价他为妈宝男与妈宝女。

在明月看来,所谓的妈宝男妈宝女是作为一个成年人,没有实行自己应该实行的努力而啃噬妈妈的每一分钱每一分“溺爱”,啃噬的人有责任,而喜欢被啃噬的人也有不能躲避的责任。

这种责任是相互的,一个巴掌拍不响。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没有爸宝男,爸宝女这个说法呢?

因为我们来自母亲的子宫,出生降临都躲在圆圆的肚子里;

我们婴儿时期最熟悉最依赖母亲的味道与温度,我们天生就依赖与依靠自己的母亲,这是我们的天性,我们最初的最纯没有添加的天性。


明月记得我小时候读小学那个阶段,别人家孩子一放学可能就是找小伙伴一起玩,但是我一放学永远就是找妈妈。

我挨家挨户的找妈妈,去问大人时,大人们总会打趣的开玩笑说都这么大了还找妈妈啊。

可是我不理会,我只要看到妈妈牵起妈妈的手就觉得我的小手也一样温暖,我还喜欢拥抱妈妈,我从身后环抱着我的妈妈时,我觉得很舒服,直到现在,我还是一回到家就很喜欢从背后拥抱我的母亲。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不独立,因为我清醒的知道,这是我爱着我妈妈的方式,妈妈的独有的味道是我的温暖。

每一位妈妈都带着独有的“气味”吸引你的依赖与依靠。


母爱可真伟大,伟大到容易延伸出各种含义与标签,这不,“妈宝”便落在身上站稳了脚步。


明月更想要确认与讨论的是,母爱不应该轻易成为一种标签与伤害,因为任何一种爱都是双刃剑的。


或许,我们把妈宝调转过来成为“宝妈”会不会含义又不同了呢?


“宝妈男”、“宝妈女”,意指为孝顺自己的母亲,把母亲当成宝贝的人,因为小时候母亲也把自己当成宝贝。


当然,这是明月的延伸与“创造”。


明月认为这样子,便是一种更准确的爱。


而我们的爱与依赖,本身是要有限度的,并且是比较正确的。

而去爱我们的父母,这本身却是应该的。

究竟什么才叫“妈宝男”、“妈宝女”,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释。

但是这个解释在大家的心中的度量,应该是平衡的并且公平的。

但是明月可以非常确定的是,倘若我的另外一半或者身边的人是不爱自己的母亲不爱自己的父亲的人,那么明月会尽早的疏远她。

当然,这不包括非正常的父母子女关系。

我们尝试,把它调转过来,成为“宝妈”。


文/张扬明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