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溪村到大庆油田:用画笔讴歌民族风采,以刻刀雕塑时代精神

在我小时候,村子里不少人家的墙壁上就有“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标语,甚至语文课本上也有这样的口号,有一篇课文是讲了铁人王进喜和铁人精神的,有一篇课文是节选自作家周立波长篇小说《山乡巨变》的。

在我的记忆中,正是大庆油田的成功开采,一举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的代表王进喜,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山乡巨变》中的邓秀梅、刘雨生、李月辉、“亭面糊”、王菊生、张桂秋各具个性特点,王进喜在我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形象,刘雨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领导,但也有不少缺点。

所以,当我得知长沙美仑美术馆正在举办《时代精神:从清溪村到大庆油田——美仑美术馆藏李桦作品展》时,就赶紧抽时间去参观一番。

李桦(1907-1994),任过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版画系主任、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怒吼吧,中国!》、组画《怒潮》、《山乡巨变》插图等。

李桦为周立波先生所著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创作的系列版画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新时期、新中国、新面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巨变。20世纪70年代中期,李桦又创作了展现那个大建设年代激情燃烧的《大庆油田》系列写生作品,从清溪村到大庆油田,一南一北形成呼应,为观者打开了一扇了解油田人生活和工作的大窗户,使得大家得以窥见李桦对时代及生活的认知与解读。

走进展厅,套色木刻作品《转战新油田》的生动画面扑面而来,这幅经典作品重点表现了保障后勤的运输队伍。车队如一条往前游动的巨龙,车辆首尾相接,车上遍插红旗,井架、钻井机、打井机按一定的距离排列在大地上,繁忙的生产场景呈现在眼前。

李桦的数十幅纸本《大庆油田写生》作品,让观众仿佛走回到油田昔日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岁月,感受到万人会战的热火朝天的情景。吊车、推土机、马拉车,高高的井架、庞大的油罐、低矮的工棚、又粗又长的输油管、呼啸而过的运油列车、结构复杂的炼油厂等,无不是那些年拓荒施工、打井、钻油、运油的场景,画面无声,却仿佛有工地和油厂的喧嚣、工人作业的号子一声声传来。

周立波的小说《山乡巨变》是继其《暴风骤雨》后的又一长篇力作,艺术地现再现了解放初期合作化运动前后,中国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时的精神风貌和新农村的社会面貌。为了创作好该书的插图,李桦曾深入《山乡巨变》的故事发生地,即小说中清溪乡的原型湖南益阳县桃花仑乡,与小说主人公的原型曾五喜同吃同住,体验生活,融入当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对当地的文化传统、风俗民情、生活习惯及人际交往等有了深刻的认识,继而艺术地表现了出来。

我们来看看李桦的几幅套色木刻代表作品吧:

《支书》插图中,邓秀梅在乡支书李月辉的办公室,向李月辉了解农业合作化的具体情况,李支书左手拿着烟杆,右手比划着向邓秀梅介绍乡里情况,邓秀梅右手拿着笔,像小学生听课一样边听边记,真是聚精会神。从画面中可以看出李桦对人物和故事细节的准确把握。

《申请》插图中,盛佑亭与盛佐亭两兄弟到乡政府时,大门口好多人,像办喜事一样热闹,他们手拿红帖子或土地证,都是办理农业合作化入社申请的,还有好多人三三两两、扶老携幼地往乡政府赶去。从画面可以看出农业合作化是当时的大势所趋,响应国家号召的还是绝大多数人。

《追牛》这幅插图很生动,秋丝瓜挥动鞭子狠狠地抽了牛几下,黄牯牛被打得性起,大发牛脾气,一下子凶猛地冲向人群,关键时刻,亭面糊从人群中闪出来,用他特有的方式逗牛,很快就让牛老实了。下旬月挂在天空,树林间月光如银,手执刀枪棍棒的干部民兵正从四面八方赶来,画面上,亭面糊与牛仿佛转圈一样,月光映照下,牛和人的圆弧型投影很清晰。这幅图与小说的该章节故事情节结合得很亲密,把月夜中人和牛的动作表现得十分到位。

笔者从小在农村长大,很熟悉乡下的环境和生活细节。在《成立》这幅插图中,亭面糊与陈先晋两位会作田的老人边走边议论,亭面糊说:“我们两个把牛工包下,耕得深,耙得平,包管我们常青社,不到两年,就做到亩亩千斤。”画中两位老农民的着装打扮如包的头巾、腰扎围裙、脚着布鞋或草鞋,手拿烟杆的动作,都十分切合农村的环境氛围和人物本身。

来看看《竞赛》这幅作品,没有入社的菊咬筋一家与常青社展开了一场竞赛,一盏马灯挂在树枝上,人们在挑灯夜战,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十分感人,箩筐、扁担、铁铲、挑着担的人、扛着材料往冲前的人们、奋力铲土、互相打招呼的动作等,无不刻画得惟妙惟肖。李桦通过对农村生产劳动中一个横断面的截取,让观众见微知著,看到那个年代声势浩大的集体劳动与个别家庭搞单干形成鲜明的对比。

再如《分歧》这幅插图作品,表现社委扩大会因茶油分配问题出现分歧的景情,上村的李永和与下村的谢庆元单挑,前倾的身形、长伸着指向对方的手,一副咄咄逼人的状态,谢庆元两手叉腰,眼中一副不屑,看得出其绝不让步、不甘示弱,画面很有生活气息,可见李桦观察生活之仔细,艺术手法之娴熟。

至于那些黑白木刻作品,无论是鸡、鸭、鹅、牛、猪,还是树林花草,无论是田园房舍家具用品,还是人的劳作、争吵、负柴禾、牵水牛等,都是乡村风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农民生活的生动再现。

此次展出的作品,有不少是李桦的代表作品,不仅浸透了他对时代和现实生活的敏锐感知,充溢着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更重要的是,饱含着艺术家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和深挚感情。这些作品,传神地再现了一个时代的人物群像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见证了社会的变迁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展示了民族坚韧顽强的精神力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