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煙176-拍戲趣聞:祝賀陳劍瑩導演在戛納國際電影節獲獎

寫出這麼一個題目後,馬上想到,會不會有人覺得我是在借名人蹭熱度啊?必須趕緊聲明:我跟陳劍瑩導演不是熟人,也不是朋友,只是一起拍過戲而已,準確地說,我認識她,但她未必還記得我。

但我們畢竟在一起拍過幾天戲,有一段很愉快的記憶,後來在微博上也有過一些溝通,一直在關注她的藝術成就。前幾天在新聞節目裏看到,陳劍瑩導演在第75屆戛納電影節榮獲“最佳短片金棕櫚”大獎,成爲第三位獲此殊榮的華語電影人。確實從內心裏爲她感到由衷的高興,所以還是想寫幾句。

之所以如此高興,是因爲我見證了陳劍瑩導演從初出茅廬到榮獲國際大獎的這樣一個成長過程,感慨她的進步之快,成績之大!

2018年夏天,我有幸參與了陳劍瑩導演的一部過於父女關係的短片,海選演員,我和好幾位經常演老父親的演員都去面試了,很幸運,最後選中了我。

面試時我前面坐了很多人,我不知道誰是導演。進組後第一天,我們幾個演員在會議室等着和導演見面說戲。

一會兒進來三位年輕女孩,都是二十三、四歲的樣子,我們以爲是劇組的工作人員,就沒有理睬,繼續聊天,後來有人指着中間一位女孩介紹說:“這位是陳劍瑩導演。”我們都驚呆了,太年輕了,太漂亮了,太時尚了!與我們經常見到的那些沉着、老練、威嚴、氣場滿滿的男性導演差距太大了!後來悄悄打聽了一下,那年她才23歲。


我們以爲在一個“小姑娘導演”的劇組會過得很輕鬆,但是我們想錯了,平日文靜不大說話的陳劍瑩導演在拍攝現場是非常有主見、要求也是非常嚴格的。

記得有一天,拍我這個老父親被女兒呵斥的一場戲,從晚飯後一直拍到深夜,一遍又一遍,總是不滿意,不斷地提出修正的細節。最後收工時夜已深,已經沒有地鐵了。


陳劍瑩導演關心地問我要不要派個車送我回家,可我知道劇組只有兩輛車,怎麼可能送我一個人走呢。我說不用了,還有夜班車呢。那天晚上我一個人在北京郊外漆黑的路邊等待夜班車,很久很久纔來了一輛,我到家時已經是半夜一點鐘了,第二天還要起早繼續拍攝呢。但是我理解陳導,一部片子就必須這樣細細地摳,纔可能成功。

不過,有時候陳導也會表現出小姑娘的一面。

有一場戲需要在北京的一個著名的廣場拍攝,儘管那個廣場允許遊人拍照,但是對衆多人一起拍戲可能會有限制,陳導特意讓攝影師換了一臺微型攝像機,儘量不惹麻煩。

但是拍到一半時,可能是因爲我們這邊動靜太大,聚集人員較多,我們的拍攝還是被警衛發現了。

一位個頭很高、很威嚴的警衛來到我們身邊,嚴肅地警告我們不許拍攝,否則就如何如何。

我們趕緊點頭微笑,表示不拍了,警衛轉身離開。

回頭看看陳導,她竟然緊張得滿臉緋紅,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我們幾個年紀大的演員還去安慰她:沒事的,你看,遠處很多人在拍照呢。

陳導定了定神,對攝影師說:“趕緊把已經拍攝好的素材拷出來,單放一個地方,別被人家沒收了。”

等警衛走遠了,陳導小聲跟我們說好下一個鏡頭的走位和具體要求,約定不再發出任何口令,我們幾個開始像普通遊人一樣走動,談笑。攝影師和陳導坐在地上不動聲色地拍攝,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把後邊的幾個鏡頭順利拍完了。


那部片子播出之後,反應很好。

從那以後,我就沒有再見過陳導。

有一次我在她的微博上給她留了幾句問候的話。她還回復我說:“我也很懷念那次在北京拍戲的時光,您的老父親演得很棒,希望有機會再合作。”

儘管我知道,隨着陳劍瑩導演的事業蒸蒸日上,我這樣的業餘演員不可能再有機會拍她的戲。不過,有過這樣一次成功的合作足矣!


幾年的時間過去了,今天看到年輕有爲的陳劍瑩導演跨越東西方語境,站在戛納的頒獎臺上,領受着屬於她的榮耀,感受着全世界的祝福和掌聲,真心地爲她感到驕傲。

我相信,陳劍瑩導演在未來的導演生涯中一定能爲中國拍出更多更好的優秀影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