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眼中的屋顶

张爱玲去寻找胡兰成的途中,心情是惶惶然的,然而这并不妨碍她的创作。

大师和普通人的区别在于:哪怕环境再简陋,衣食再简朴,甚至心情不美丽……这些都不耽误人家搞创作。

来看看她在《异乡记》中是如何观察屋顶的:

意想不到地,他们的屋顶上却有一些奇特的装饰品。乌鳞细瓦的尽头拦着三级白粉矮墙,不知为什么;每一级上面还搭着个小屋顶,玲珑得像玉器。每一级粉墙上绘着一幅小小的墨笔画。一幅扇面形的,画着琴囊宝剑,一幅长方的,画着兰花。都是些离他们的生活很远的东西,像天堂一样远。最上面的一幅,作六角形,风吹雨打,看不清楚了,轻淡极了,如同天边的微月。

别看只有一段话,却显示出了作家的功力。

张爱玲先注意到屋顶上有“三级白粉矮墙”,她观察到了:数量(三级)、颜色(白)、材质(粉),写出了具体名称(矮墙),这是一个整体观察。然后,她进行了局部观察,在每一级粉墙上都观察到了相同点:每一级上面还搭着个小屋顶,玲珑得像玉器。每一级粉墙上绘着一幅小小的墨笔画。一幅扇面形的,画着琴囊宝剑,一幅长方的,画着兰花。

同时,她不止是直白地观察,她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方便我们进一步想象那个画面:小屋顶玲珑得像玉器。

粉墙上的墨笔画,张爱玲也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什么样的形状(扇面形和长方形),都画着什么(琴囊宝剑和兰花)。

最后,还来了个升华:都是些离他们的生活很远的东西,像天堂一样远。最上面的一幅,作六角形,风吹雨打,看不清楚了,轻淡极了,如同天边的微月。(诗意的比喻)

这样的观察,需要一定的专注力,你还得知道你所观察的事物名字叫什么,还得知道如何写出它的形状、颜色、材质,还得运用修辞手法让事物活起来。所以,短短一段话,就能看到作家的功力所在。

有人会说:二美你不要瞧不起人,光观察谁不会啊,我也长有眼睛,可我不知道我观察的东西叫啥名字,形状和颜色我也写不出来,修辞手法我也不会用,怎么办?……

二美回答:这个不难。你不是有手机吗,可以上网搜索啊,可以去请教专业人士啊。多问多请教,自然就会得越来越多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