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省会——福州

作为一个习惯单身生活的人,还没有独自去一个城市旅游的经验,在跨年前一晚突然心血来潮,订好了车票和住处元旦出发。不过,对于青旅这种方式,我还是不太敢尝试。

来福州的原因是它作为旅行目的地挺冷门的,另一个(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是临时订票没有特价机票,只能选附近的5-6小时以内高铁可达的地方。考虑到冬天和住宿热门程度,太北或者过于网红的城市就被一一排除了。

深圳到福州大概5个小时的高铁,进了福建省内停了不少城市,理论上是可以一次去几个城市的,可惜没做功课。看到红房子开始出现,就知道进入闽界了,20年初去厦门的记忆跟着涌现出来,那还是最后一回不用戴口罩的日子。

这次来福州游玩我并没有很明确的计划,到了福州发现是可以分类游玩的,比如以书院——福州有进士4100多名,唐代至清代共有二十多所书院;宗教——道教、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都有相应的建筑保留,当然,少不了饮食这条线。

出行

福州地铁的标志是一颗榕树,甚至在一个道路的十字路口,就有一颗榕树,榕城之名恰如其分。

福州几乎城市的主要道路都有宽敞的非机动车道,不用跟深圳一样,经常出现单车和行人抢本来就不大的道。甚至是一些本可以做成双行道的路,福州铺成了单行道加双向非机动车道,真的对自行车很友好!

出了福州高铁,就可以直接转地铁到市中心,深圳的地铁卡可以刷也不用费劲开二维码,不过当地的八闽健康码还是得打开。截止2021,福州开通的地铁是两条,但是主要热门景点都在一号线上。

如果是一两天的短途旅行,基本可以地铁加单车、步行搞定。但是!我还是高估了福州冬天的温度,穿着毛衣加卫衣骑车会吹得脑壳疼,强烈建议加顶帽子。

食物

食物讯息基本上是从小红薯、公众号还有B站获取的,闽菜和粤菜一样注重鲜味,就我吃的几样东西来说,感觉闽菜还是偏清淡,食物和潮汕有不少共性,给我惊艳的时刻不多。

肉燕和扁食给人的感觉都是皮非常薄的馄饨,肉燕的馅是猪肉(准确地说应该是肉滑?)扁食我吃的是虾仁馅,因为皮很薄,吃起来会觉得非常顺滑,这两者我分不清除了馅有啥区别。

有一点是别去三坊七巷景区买,虽然都是差不多10到13块一碗,但分量差很多,还要排队。

肉滑是很多攻略提到的,我也试了一下,吃了猪肉滑和牛肉滑之后,我觉得这个就是我妈去市场买的肉酱,这个肉酱当然不是那种杂酱面用的杂酱,是肉和淀粉搅拌加调料制成的。除了类似潮汕的牛肉丸清汤,这里还有拌肉滑,一些店家会加上酸菜解腻。肉滑大概是15,牛肉滑则要30,如果吃过潮汕的牛肉丸汤可能会觉得不值。

福州的早餐有不少店全天供应,例如油条、锅边、烧饼和水煎包等,煎包大概是1.5到3元一个,锅边4块一碗,海鲜锅边是12-15左右,在某公众号安利的早餐店吃了烧饼、春卷和锅边,花了7块钱,还算实惠。

锅边很像潮汕的粿汁,不过粿汁一般粿皮是提前制好的,锅边则是现泼的。粿汁的汤偏浓稠,揭阳的粿汁一般是加卤的猪杂、小油条、卤蛋,再淋上一份卤汁。锅边的汤有点像洪阳粿汁偏鲜甜,不加卤汁,4元一份的锅边会加上紫菜和一点虾干、蛏干等,还是值得一试的。

至于春卷,我吃到的是纯素的包菜加胡萝卜丝的,有些甜口。潮汕这边还有绿豆板栗加肉的咸口春卷。

甜食有几样菜也是比较出名,比如花生汤、芋泥、元宵。在找牛肉店的时候,意外看到一家叫耳聋伯的店,听起来就很当地,到的时候确实看到不少本地(老年)人也在光顾,因为不是空腹状态,点了一份咸口的元宵和一份芝麻时(应该是米字旁),19块。

咸口的元宵包的是猪肉馅的,有鸡汤的鲜味。芝麻时吃起来糯糯的,很像是潮汕的“胶罗钱”,但是它的表面是金黄色的,也没有覆盖花生,不需要蘸糖。我不太喜欢甜食,芝麻时说实话不是特别甜,但是吃了两三个之后还是会觉得腻,如果有两三个人一起旅行,的确可以尝到更多东西。

达道站附近有不少本地经营的老店,离开福州当天的早餐,我又吃了附近一家鱼丸汤,鱼丸很大,一碗5粒12块,咬开后发现中间包的和元宵似乎是一样的,可能海鲜只是外表,猪肉才是真的福州人民的心头好吧(狗头)


在B站搜索视频的时候,意外看到弹幕中因为奶茶吵了起来,说福州的红瓶和另一个奶茶哪个才是当地的茶颜悦色,达道站附近刚好也有一家,来福州的第二天早晚各点了一杯,一杯是木梨馥,另一杯是桂花酿,一杯是16块,第一次点还可以减5块。

冬天有一点点烫口的茶沫入口很清爽,半糖也不会太腻,木梨馥会有入口挺浓的茉莉花香味,如果变成常温会迅速降低奶茶的风味,不太适合远距离外送。奇怪的是,虽然弹幕吵得这么凶,但好像排队买奈雪和蜜雪冰城的才是大头。


景观

三坊七巷

达道站往前两个站就到了三坊七巷,澳门路直走经过古朴招牌的麦当劳就到了,建议是走旁边另一条通湖路进入,人流量会少很多。

北京的南锣鼓巷除了建筑、历史景观,人文景观也是让它名声远扬的原因——常常有单口喜剧、相声专场在里面演出,三坊七巷要弱很多,不过中间可以寻到不少名人的故居,比如冰心、严复、林觉明。

福州的茶文化也很浓厚,三坊七巷茶馆的密度一点不比咖啡店低,高低端的茶馆都有。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很普通的商铺,特色不是很明显。相比厦门曾厝垵比较好的一点是,卖的大部分食物至少是当地的,不是那种全国统一的美食节食物。

三坊七巷比较网红的景点反而是这颗爱心树,这不仅让我又想起那句话,越大众的越简单,爱心树的门槛肯定要比博物馆低。

离三坊七巷很近的一处旧居民楼,房价大概是2w8一平,住了很多老人,从楼梯口往外望,可以看到整个三坊七巷,奇怪的是,第二天我准备拍它的白天景色却始终找不到入口。


再往前,就是福州的西湖,福州博物院就紧挨在湖边,个人觉得还是很值得一逛的,除了主馆,旁边还有一个美术馆。

福州历史悠久,有不少文物在此出土,从商朝的青铜礼器一直到清朝的彩绘陶瓷都有。虽然是元旦假期,逛博物院的人还挺少的,和广州的省博物馆排队的情况大相径庭。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没有看到讲解员给访客讲解,也没有看到提供付费服务的标识,挺遗憾的,毕竟博物馆是一个有门槛的地方,没有讲解就只能靠自己单薄的美学知识欣赏了。

出了博物院,看到了几株还没掉光叶子的银杏,很惊喜。在一些地方还看到了枫叶。这说明福州的天气的确要比珠三角冷。

西禅寺

几乎每到一座城市,我都会去当地的大学,但现在被疫情阻拦住了。福州大学和厦门大学一样离禅寺很近,福大的旁边是西禅佛寺,佛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外地游客是20元的门票,看着本地有不少信众过来上香,不知道用不用花钱进来。

寺庙的屋檐雕饰和潮汕的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别,潮汕的一些寺庙会用嵌瓷装饰,这里四会更多是彩绘。福州 CBD 靠江,城市天际线也不高,站在西禅寺的罗汉寺5楼,也不会看到很明显突出的建筑物,旁边的塔正在修缮,可能那里可以俯瞰大半个福州吧。


梁厝

离高铁两站的梁厝。海峡文化中心也在这里。这座建筑是由芬兰的 PES 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俯瞰是福州市市花茉莉花,建筑的立面用了陶瓷百叶做装饰,据称细看还有3D打印的茉莉花图纹。

高规格的建筑,与之对应的是相对空闲的档期,反而旁边正在比赛的小朋友们、打野羽毛球的居民们,给这个空旷的建筑带来一丝生气。

来福州的晚上,特地查了一下,当地的电影院数量并不是很多,没有像百老汇这样播放非常规院线片的影院,厦门有金鸡影展、两岸青年影展、短片节,福州似乎没有沾到它的光。

可能密室逃脱、剧本杀这种社交属性强的更有市场吧。但是海峡文化中心却设立在这里,难道只是省会加成吗?


最后一站是梁厝,梁厝还处在开发中的状态,很多建筑未开放也没有看到任何的信息牌,建筑的风格有些像唐宋,旁边有一块草地,搭着一些帐篷,附近停放着好几辆房车,一阵富贵的气息向我袭来。

景区内有小朋友在写生,与此同时有另外的小朋友在喂兔子和猪(?),一些小朋友为了让兔子吃它的萝卜直接一把揪起了耳朵提过去,一度看得我头皮发麻。

在这样一个以古代文化为特色的景区,喂兔子居然是最火的项目,甚至在路上不止一次听到有游客问路。出了景区看到梁厝旁边待修复的老厝,墙体斑驳破碎,门匾上的文字已然模糊不清。

如果没有喂兔子这样的活动引流,这里的建筑会不会早就消失在你我的视野,但是,这里古厝的修复砌上新砖、刷上白墙之后,好像也没人记得它的记忆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