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召喚——讀《從老牛灣出發》隨想

老牛灣是黃河第一灣,追根溯源,它是母親河的源頭。

當黃河在老牛灣出發,延綿迴轉,交付了華夏大地無盡的愛,備足了對山川生生不息的情。

老牛灣用一灣逝水把坎坎坷坷的命運捂熱,把一代又一代的傳承

裹挾,山川依舊,洗盡了鉛華,生活是新的,她也是新的。

她那樣靜靜地流淌,讓心靈收到了啓發和洗滌,讓人有煥然一新的,重新領悟生活的感覺,歲月不能遮蔽她的情感。

壁立千仞,母親河飽經滄桑,容顏不改。

在老牛灣,似乎聽到了她深情的呼喚,一切故事都在這裏生根發源……

從老牛灣出發……


1.從文學角度出發


《從老牛灣出發》是一部詩體小說,這種文體,是有詩的特點的小說。

當然,這種解釋看起來好像言之無物,說是詩,比較長,說是小說,又與小說不同。是詩歌和小說的結合。

結合這個詞很有意思了,基因相同的結合,一定是相近或相似了,基因不同,那肯定就有差異了,而讓很多人也想一窺究竟的,定是這種另類的結合。

說是另類,實質是這種文體很早就有,只不過相比普適的文體要少很多,也正如我這樣的人,感覺少見多怪了。

外國文學中的詩體小說要多一些,我國的主流文學裏,似乎就少了很多。而《從老牛灣出發》這樣一部詩小說,更像是一種清流,看起來小衆,不合羣,實質上這是一種超越,這種超越不是人人都能駕馭的,而在一個作家意識裏,就另當別論了。

初看,很多人都能懂一二,不懂八九。看不懂的人就要多讀幾遍,當然,這樣也不一定能全都懂。

懂這個詞,只有同頻才能匹配,如果不能共振,似乎也差了那麼一丟丟。

當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各抒己見,允許質疑,我筆述我心,也就更能體現出思想上的碰撞和融合。

如果說《從老牛灣出發》是一種超越,那麼這種超越體現在寫作表達上。

因爲整部作品採用的是意識流寫法,這既是作品的魅力,更是作者的高超技藝。

意識流寫法,這個詞知道人或許多一些,而百度百科上更有特別明確的解析。

“意識流”概念,強調了思維的不間斷性,即沒有“空白”,始終在“流動”;也強調其超時間性和超空間性,即不受時間和空間的束縛,也不受客觀現實制約的純主觀的東西。

這是精神上的探求,一種修心的境界。心之所向,隨外向內迸發,隨意識而來,隨筆端觸點昇華。

這既是某種藝術效果的技法,又是由心而作爲導向而產生的外部表現。

像是真實的,也是虛幻的,讓人感受到了某種力量的牽引,又似掙脫了捆綁的束縛。

這種意識流思維,是不斷流動着的。它像是一個夢魘,也像一個附了體的異形人,在控制你的思考和行爲舉止。

日常多數人都不常有,而用於創作手法,就更是鳳毛麟角了。


二、從故事角度出發


薄迦丘說:正的愛情能夠鼓舞人,喚醒內心沉睡的力量和潛藏的才能。

《從老牛灣出發》描寫的是愛情。

這裏的愛情卻與你想的愛情不同。

這愛是渺小的,也是磅礴的。

看起來很矛盾,但是卻真實。說渺小,是因爲這世上有着千千萬萬相愛的人,都因爲愛情而找到了相同的路徑。說磅礴,這愛又超出情感裏的界限,有着不同尋常的含義。

這愛從黃河的源頭出發,《從老牛灣出發》,從那隻皮筏子上漂盪,從那隻金翅簪引發,它更似一個定情信物。也是一種對愛情的隱喻表達。   

“我摸一摸,硬硬的,還在,金翅簪,戴上她的髮髻,這一遭啊,沒有白來。”

如果與那個真正相愛的人,白首不相離,“這一遭啊,沒有白來”。

“怎見得,前身隱兒輕駕蘭州,划船蕩漿又似聶家子孫天梓,對,做了天梓隱兒雌雄共體。”好一個雌雄共體!

如果愛情層層躍遷,雌雄共體,應該是這世上最美好的樣子吧!

是的,《從老牛灣出發》的作者劉景俠,她的愛情,就像薄迦丘所說的那樣,“喚醒內心沉睡的力量和潛藏的才能”。

煙火生活,淡然寧靜,從她的言語間,表情裏,都透着對愛情最好的詮釋。

從文字的表達裏,註定了緣份,從那一封封舊日的情書裏,締結了今天的伉儷夫妻,“雌雄共體”。那情書,就是金翅簪吧?

實際上,還可以有一個更好的詞來形容她的愛情,那就是靈魂伴侶。

沒錯,《從老牛灣出發》,找到了靈魂的依託,精神的同頻共振。

三、從心理學角度出發


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認爲,一個人的心中有一個“真我”與一個“自我”在爭鬥,這也是爲什麼人在選擇的時候會矛盾,會有各種不同的表現。

“自我”是馬斯洛需求的基礎階段,也是最基本的人類社會屬性,遵循生存和現實原則,受外界客觀因素驅使,追求生存、金錢、權勢、名望。

“真我”是馬斯洛需求的尊重和自我實現,是人的精神屬性,遵循心靈的召喚,受精神世界的驅使,追求精神、認同感、靈魂。

《從老牛灣出發》,是一種心靈的召喚,屬於後一種。

心靈的召喚,它會促使一個人迸發出無限潛能,讓自我精神意識越來越清晰。

那麼,到底是先有語言再有想法,還是先有想法再有語言呢?

《從老牛灣出發》是先有想法,這種想法更像是一種潛意識的不斷加持。

而後,語言又呈現想法,這不同於作家創作時的靈感,它高於靈感之上。

那種無需指引,就能找到路徑的力量,讓作家筆下的文字跳躍着,奔放暢達,讓作品多了幾分神密色彩。細細品讀,像是杜撰,又似真身乍現。

《從老牛灣出發》,從心理學角度體悟,是作家的一種使命。正是心靈的召喚,讓這部作品問世,有了現在的模樣。

是誰藉由作家的靈魂,來抒寫了一部從黃河源頭直上而下的九曲迴腸的故事?是誰藉由作家的筆鋒,刻畫了那流動不息的生命輪迴,是老牛灣的前世,老牛灣的今生,老牛灣蘊含的一切。

這裏有源頭,有使命,也一定有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