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紅樓夢(十四)晴雯

  我心目中的紅樓夢(十四)晴雯

    我以爲,紅樓夢作者給予晴雯的筆墨並不多,但賦予她的情感卻是最多的,也是在寫丫鬟們中寫得最好的一個。不是嗎?水蛇腰,削肩膀,眉眼。作者把她的卓然芳姿,天生麗質,就這麼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就活龍活現地給呈現了出來。平日裏她與寶玉嘻笑自然,行動不避,親暱而不猥瑣,情切而不巴結,癡心而不傻意寫得那如雲流水。她的死是有冤無處申,有屈無可訴,死都不瞑目。所以作者給她的判詞是;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夫高,身爲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毀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就我們一般的讀者,看到她那如此鮮活的美麗活潑的生命,一朝被扼殺於那渾濁之地,也會禁不住地痛腕跺腳,橫豎都會找一個出口去釋放的。

    晴雯是寶玉貼身親近的丫鬟,有人曾評價她時說,賈母的丫鬟鴛鴦使人敬,熙鳳的丫鬟平兒使人愛,寶玉的丫鬟襲人使人憐,而對於晴雯這些美溢之辭是乎都用不上了。因爲她的性格,她的美貌,她的能力,偏偏就能喚起無數讀者的共鳴。你說她是一個丫鬟,可是她太驕傲了,指手畫腳,鶴立雞羣,根本就不把自己當作一個奴才。也許讀者會太計較她的成敗得失,喜怒哀笑,只是我們仔細去想想,她會在意襲人那溫柔和順的性格嗎?她會在意自己只能得到一個丫鬟的名聲嗎?不會的,因爲在她的身上,我們能被她那坦白無私的爽朗的情懷所吸引,能被她那熱情勇敢的憎惡的發泄所震撼,能被她那鄙視賈府的腐朽的規矩所感動。所以有人就說,黛玉之死是賈府一步一步走向枯萎,晴雯之死是賈府一步一步走向瓦解,而賈母之死是賈府一步一步走向滅亡。所以作者給予黛玉之死的標題是“苦絳珠魂歸離天恨”,而晴雯之死的標題卻是“俏丫鬟抱屈夭風流”。晴雯的死寶玉是那樣的痛心,是那樣的忿恨,卻又無法去挽救,又不肯去屈服,這就是晴雯真實的寫照。

    我以爲,晴雯病重補孔雀裘,晴雯被逐,寶玉探晴雯,晴雯之死,寶玉爲晴雯撰寫芙蓉誄,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爲歷代所傳誦的精彩情節。尤其是晴雯病危時咬下自己的指甲給寶玉留作紀念和二人交換上衣叫做襖兒的青春朦朧之舉,確實能讓人感天動地。其實很難說晴雯與寶玉有多少男女的愛情之情,只是這種情並沒有達到性吸引和性親近的程度。這種吸引,這種親近,最多屬於是打打鬧鬧,說說笑笑,兩小無猜,朦朧躁動。難怪晴雯兩次說到自己“既擔了虛名”與“也不枉擔了虛名”的由衷說到。寶玉對於晴雯的看重,是晴雯的照顧與體貼,是忠誠與奉獻,也是純潔與率真。想想也是,他們的慪氣與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有過那麼多的美好時光,這大概就是她與襲人之間的不同之處吧。

    當然也不能原諒她不僅懲罰了墜兒,還把她攆了出去。最可惡的是她用細長的簪子叫作“一丈青”往墜兒的手上亂戳時的狠勁和她的兇殘的歇斯底里的發泄。其實她處理這件事時未免也太急促,也欠考慮。因爲怡紅院的主官是襲人,她有着越位擅權之嫌,且手段也太殘忍了。不妨設想一下,假如有一天晴雯真成了主子,那她的潑辣,敢爲,決斷,發狠,甚至王熙鳳都比不上她吧。其實處事一定要公平,剛正,無私,而決不能像王熙鳳那樣自私,貪婪,枉法。如果說,性格決定命運,晴雯命運是乎也預示着她的結局。因爲她的直爽,潑辣,剛強,寧可得罪主子,也不討好主子。她疾惡如仇,身爲丫鬟,也決不奴顏婢膝,這大概就是她的命運所在吧。

    當然我們又能原諒她,因爲她對於偷盜的這種丫鬟而不爲丫鬟爭氣的同伴是深惡痛絕的。所以就她說,要這爪子做什麼?拈不得針,拿不動線,只會偷嘴喫,眼皮子又淺,爪子又輕,打嘴現世的,不如戳爛了。她主要認爲墜兒沒有骨氣,不爲丫鬟名聲爭氣,似乎有着更多的恨鐵不成鋼的冤家入宅的意思在裏面吧。

    我以爲,作者深刻之處在於他不僅塑造了像晴雯那樣一個具有反抗精神的不爲妥協的丫鬟形象,而且還並不掩飾她身上所有的缺失和弱點。使得晴雯作爲一個真實的而不是虛幻的,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完整的而不是畸形的一個能夠豎得起的藝術形象。所以有學者就評價作者時說,這個寓褒於貶,欲楊先抑的創作方法,既不味表彰,維護缺點和弱點,也不因其弱點而抹殺煞了性格的光輝。所以也有人說晴雯有着“千伶百俐嘴尖大,卻倒還不忘舊主”的評語。

  我也以爲,《芙蓉誄》寫得好,那是作者通過寶玉的手或是口來聲討封建家庭不平的檄文。可以想象作者在寫這部書時,他的內心一定是翻江倒海的五味雜陳的不平衡和不是滋味,只能是通過寶玉與晴雯親密的關係,通過他們的純潔與自由來達到作者的昇華,不是嗎?豈道紅俏帳裏,公子情深;始信黃土壟中,女兒命薄,寫出寶玉對晴雯的一往情深。不是嗎?其爲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爲體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爲神則星月,不足喻其精;其爲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把晴雯寫得如此的純潔而高貴。不是嗎?花原自怯,豈奈狂飆?柳本多愁,何禁驟雨?這是說晴雯的死,如同狂風驟雨,摧殘柔弱而又美麗的花朵一樣令人惋惜。不是嗎?高標見嫉,閨幃恨比長沙,直烈遭危,巾幗慘於羽野。就是說,晴雯像歷史上的賈誼和鯀直亡身一樣,遭遇了蒙冤不幸。不是嗎?昨承嚴命既趨東而遠涉芳園,今犯慈威,復柱杖而遞拋孤柩,及問榫棺被櫫慚違共穴之盟。石槨成災,愧迨同灰之誚。這裏所謂的“共穴之盟”和“同灰之誚”,只不過是寶玉和晴雯之間,平日裏所說過的那一些開玩的笑話。

    這篇很長很長的,拗口難懂的《芙蓉誄》,大概就是我前面所說的,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給予晴雯更多的情感傾瀉和寫得好的理由吧。我喜歡紅樓夢作者對晴雯這一人物的設計和描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