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現在人越來越焦慮?

今天看了一本書叫《我們時代的神經症人格。》

這本書裏講,焦慮啊,是種神經症的動力中心,我們要區分一下,焦慮和恐懼,雖然都是對危險作出的情緒反應,可能都伴隨着生理感覺,顫抖出汗,劇烈的心跳,但還是有區別的。

恐懼是一個人面對必須面臨的危險時做出的一種恰當反應,而焦慮則是對危險情境作出的不恰當的反應,是對想象中的危險作出的反應。

比方說原始人在森林裏迷路了,他很害怕,這表現來的就是恐懼。

現代人不會因爲迷路而恐懼,他會找個導航軟件,找個打車軟件就找到了回家的路,但是由於現在社會問題越來越複雜,面臨的情境越來越讓你捉摸不透,你可能在這個鋼鐵城市裏,在你的內心迷路了,而且你對想象中的危險沒有良好判斷,這就是焦慮。

所以說恐懼的因素是明顯的、客觀的,而焦慮因素是隱藏的,主觀的。

焦慮的強度與當下情境對人的影響是成正比的,而至於爲什麼如此焦慮,他自己並不知道。

所以當下人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就導致人們可能對於想象中的危險會有更誇大的反應,甚至是情緒上的起伏。

甚至是周圍人的眼光都會讓他產生更強烈的焦慮,所以我們有的時候會羨慕一原始人類,他們內心沒有焦慮,只有恐懼。

在我們的文化中主要有4種擺脫焦慮的方法,一是把焦慮合理化,二是否認焦慮,三是麻痹自己,四是迴避一切可能導致焦慮的思想情緒衝動和情境。

其實有的時候我們因爲事情而變得焦慮,有的時候我們厭惡事情,厭惡焦慮,也會避免一些事情,這是一個很奇怪的方式。

通過對於焦慮和恐懼的理解,焦慮可能由敵意引起,甚至會導致敵意,我想了一下我過去戀情的防禦機制。

在結束一段戀情關係的時候,我就會變得很焦慮,甚至會去主動聯繫前女友。姑且這麼說吧,可能有的時候戀愛還沒開始就結束了,我只是一廂情願地這麼理解。

當焦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這種焦慮心情就會變成一種防禦機制,我就開始產生敵意,是她們不對,是她們離開了我,我並沒有做錯什麼,我只是不夠好。

這種敵意會加強我聯繫對方。直到對方一直不理不睬我才主動放棄,而且又變回原來的焦慮。

這是不對的,因爲不適合,或者自己不夠好,但是我的防禦機制跟我的想法永遠是背道而馳的,這有點可怕,我相信我有一點神經症人格,但大家也不用爲我擔心,我的行爲在可控範圍之內,我也不會做出一些超乎常理的事,我也沒有那麼衝動,至少還沒有衝動到敢去付諸行動。

理智是協調人格最高的解藥。

知道了自己的矯情模式挺好的,理智出來,焦慮滾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