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對生命意義的追尋

今天學習蘇軾的《赤壁賦》,不由我再次審視本篇文章的深刻思想。

月光下坐船和朋友隨意散心遊玩,對一般人來說,本是一件輕鬆愜意的事情,但對於蘇軾就不一樣了。

蘇軾經歷了朝堂上的人生巔峯,知道了什麼叫做成功榮耀,又經歷了階下囚,差一點命喪黃泉,如今被貶黃州,如同劫後餘生,不由不反思一下以往的人生,也爲自己的未來人生做籌劃。

在那個時代,一個讀書人所謂的成功就是,嶄露頭角,步入朝堂,接近君王。這是一般人的人生追求,蘇軾以前做到了,現在這條路已經斷絕。望美人兮天一方,君王已經距離自己十萬八千里,功名富貴已成過眼雲煙。蘇軾想到了曹操,赤壁之戰時,曹操號稱擁兵80萬,當時有吞併東吳,掃除劉備殘餘,一統天下的氣勢。當時曹操可以稱爲是一世英雄,可現在又在哪裏呢?人生的巔峯,何能持久?生命的短暫,個體的渺小,人生的無常,似乎讓人悲不勝悲。波浪起伏,盛衰轉變,也許纔是生命的常態。

以後的人生路該怎麼走呢?蘇軾苦苦思索,想從消極悲觀灰色中走出來。最後,他感悟大自然的水和月,終於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一個方面是變與不變的辯證關係。從不同的角度看,萬物就是這樣矛盾的統一體。個體的生命如流過的水,但代代相傳依舊是條河。一個人的人生有圓就有缺,有缺就有圓,又是遞進,又是循環。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叫智慧,有了智慧,再看人生,失敗和挫折算得了什麼?它們只不過是人生的必經階段,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是不以個人意志而轉移的,就如黑夜相對白天,就如夢醒相對睡着。難和易,大和小,遠與近,長與短,弱與強,無不如此,會的不難難的不會,小可以變成大大也可以變成小,近可以變成遠遠也可以變成近,長可以變成短短也可以變成長,弱可以變成強強也可以變成弱,關鍵是人爲。

另一個方面,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一個人不要有貪慾,要守定自我,做好自己,強過虛榮,強過攀比。

蘇軾就這樣想明白了,然後他就找到了自我,走向了一個心態平和,陽光向上的嶄新的自我,開創了豪放詞派,散文唐宋八大家成就最大,書法稱“蘇黃”,畫畫有“湖州一派”,政治上有“蘇堤”,生活上有“東坡肉”。他的生命如同沉默的煙花,爆出滿天燦爛的焰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