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天:自诚明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

这句话讲述了以诚为本的重要性,由秉性真诚而明悟了天理,这叫作天性;由明白天理而内心真诚,这叫作教化。真诚就会明白天理,明白天理就会真诚。孔子在这里首先要强调的是一个人内心的“真诚”。

如果一个人的天性真诚,那么他就很容易明白世间万物的道理,做事情时就会“不思而得,从容中道”。由于天性是真诚的,他自然而然地会了解社会人生的常道,这就是“(本)性”。

这种人就是“自诚明”的人。可以说,他们是天生具有“诚”的慧根的人。因而,在为人处世时这种人总能够持中、稳健、理性、包容,符合中庸之道。这样的禀性使他们看待事物时不会偏颇,总能把握住事情诸多表象背后的本质。

而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才叫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

所以,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诚即是道,要把一个“人不知”的社会,改造成“人不愠”的社会。别人怎么看自己,我如何对待。当自己不被别人了解的时候,问题可能出在沟通不够。

“朝闻道夕死,可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