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孔子選擇弟子南容當自己的侄女婿?

今天,很多人年輕人都在爲情所困,被迫成爲了剩男剩女。有些結了婚的人,也在苦苦掙扎,當初都是按照“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的信條來挑選的人,如今卻成了雞肋!究竟什麼樣的人可以託付終身呢?今天我就來聊聊孔子的擇偶觀!

在《論語》當中記載了這麼一件事,孔子的哥哥去世了,他的侄女兒就由他撫養長大。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老夫子非常疼愛自己的侄女,要給她找一個好丈夫,最後呢,孔子幾經輾轉,選中了自己的學生南容。通過這個選擇,我們可以看到孔子的一些擇偶標準和識人方略。首先,孔子選擇南容,肯定有一些“年貌相當”的因素在裏邊。大家不要小看這四個字,“年貌相當”這四個字避免了很多麻煩,減少了很多煩惱,這是選擇終生伴侶的一個重要基礎。那排除“年貌相當”的因素之外,孔子在選擇南容的時候,還考慮了以下五個因素,這五個因素的總結均來自於對《論語》原文的分析和推導。

首先,《論語》上說到了一件事說:南容三復白圭。這“白圭”是什麼呢?它是《詩經·大雅》當中的一首詩,南容經常誦讀這首詩,並且認真地去實踐去落實。這首詩的內容是: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蘭之玷,不可爲也。翻譯過來就是:美玉上的瑕疵是可以消除的,但是言語中的錯誤就沒有辦法收回了。他提醒人們說話的時候要小心謹慎、切不可信口開河、胡言亂語,南容很喜歡《詩經》上的這一句,奉爲座右銘和人生信條,不遺餘力地把它落實到自己的言行舉止之中,做到知行合一。

通過這個事情,我們可以總結南容的三個特點。

第一點,熱愛學習,興趣高雅。你看人一天到晚學《詩經》、讀《詩經》、背《詩經》。不讀詩,無以言。這些孔子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他很喜歡南容的學習精神和高尚志趣。

第二點,自愛自律,知行合一。知道做不到,等於不知道。南容呢,不當知識和信息的搬運工,他書上的知識落實到了行動當中,下沉到每天的日常小事之中。一邊學習知識、一邊改變自己的行爲,這個真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但南容卻可以做到。說明孔子對他就不光是喜歡了,還是有一點點佩服和敬仰!

第三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在跟人打交道的時候,南容能管住自己的嘴,你看《白圭》這一篇詩,它最核心的東西是說什麼呢?就是說,言語一定要謹慎,說話一定要小心!我們中國老百姓的俗話就是禍從口出,病從口入。管不住這嘴的進出,那遲早是要出大事的!南容作爲一個讀書人和知識分子,同時作爲孔子的弟子,肯定對身邊的、天邊的人、事都是有自己的觀點和思想的。一天到晚跟各種人接觸,誰都想聽聽他的想法,但是南容卻能謹言慎行,不隨便說話、不隨便發表觀點。即使在情緒波動的時候也不隨便表達和表態,時時刻刻按照《白圭》篇的智慧來提醒來要求自己,能管住自己的嘴,這個就挺厲害的。

除了這三個特點以外,《論語》當中還記載了南容的另一件事就是: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就說南容這人,他除了自我管理做得比較好,自我修養和學習做的比較好,在待人接物上,在職業發展上,他做的也很到位。條件具備的時候,他能夠去建功立業、發揮作用:條件不具備的時候,他能夠潔身自好,保全自己,等待時機。那麼,在這裏體現了南容的另外兩個特點:第一是才華和心態相匹配,既有做事業的能力,又有等待時機的從容心態。第二點,能識大局、會看形勢,同時適應能力、應變能力超強,在複雜變化的環境中能夠處理各種矛盾和挑戰。所以你看他邦無道,可以免於刑戮。直譯過來:當大環境不好了的時候,有小人、惡人來算計他了,來陷害他了,他能夠巧妙地應對,認真地化解,能夠保全自己,等待時機。這就是中國人常說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是非常高明的智慧。

至此,我們就可以總結一下,孔子通過選擇南容做自己侄女的終身伴侶,說明了孔子對待婚姻伴侶的選擇上有他的獨到之處和是非標準,這些標準依次爲:

第一、熱愛學習,興趣高雅。

第二、加強自我管理,知行合一。

第三、言語謹慎,與人交往管好自己的嘴。

第四、才華和心態相匹配。既有做事業的能力,又有等待時機的從容心態。

第五、適應環境的能力強以及應變、機動強。能夠根據環境變化去化解矛盾和危機。

如果你遇見了這樣的“五好學生”,不用懷疑,絕對可以託付終身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