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換換環境,人生就能改變!竟然有這麼多的人還在做這樣的夢?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大部分人都有的錯覺:只要換換環境,人生就能改變!所以,失業去西藏、失戀去大理,才甚囂塵上!

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老布被關押了50年,幾乎在監獄裏耗盡了一生的光陰。當他獲知自己即將刑滿釋放時,不但沒有滿心歡喜,反而差點精神崩潰。因爲他已經熟悉監獄了,離不開監獄。爲此,老布不惜舉刀殺人,以求在監獄裏繼續服刑。再一次出獄的時候,他甚至選擇了自殺。都說換換環境,人生就能改變!但對於老布而言,監獄雖然不舒服,但它是老布的心理舒適區。

從老布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有時候,人們即使處於很痛苦、很艱難的環境中,仍然不願意改變,這也是一種心理舒適區,因爲人們熟悉它。

那麼,心理舒適區意味着熟悉的環境嗎?其實也不是。在生活中,有一些人,換個地方、換份工作,馬上就有脫胎換骨的變化。也有一些人,去過很多國家,在很多地方待過,卻一直沒什麼變化。比如在新聞中,看過很多大媽去外地旅遊,她們喫的是自己隨身攜帶的泡麪,而非當地的美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泡麪是她們自己所能控制的,而當地美食充滿未知。我們每個人都帶着自己長長的過去,這些長長的過去不在環境裏,而在我們的頭腦裏,在我們的所思所想中,在我們和環境的互動中。所以,真正的心理舒適區不是熟悉的環境,而是我們熟悉的應對環境的固有方式。走出熟悉的環境,並不意味着走出了心理舒適區,只有改變應對方式,纔是真正走出了心理舒適區。

那麼,什麼是應對方式呢?就是指我們怎麼處理生活中那些困難的事情。具體地說,就是對具體事情的反應。比如遇到危險時,選擇戰牛還楚逃跑;工作中遇到困難的任務時,選擇解決問題還是拖延…

最後,再講講心理舒適區到底有什麼好處,讓人慾罷不能,明明想要改變,卻總是改變不了呢?

在上文中也提到過,簡單來說,心理舒適區能帶來的最大好處是控制感。控制感是每個人的基本需要,也是安全感的來源。我們大部分的應對方式,最初都是用來應對焦慮情緒的。越是感受到威脅、焦慮,就越需要控制感,人就越容易抓着已有的應對方式不放。而走出心理舒適區意味着,我們放下了以前用來應對焦慮的武器!你看,很多軍人,退伍之後還是保持着軍人的作風--居住環境乾淨整潔、精神面貌昂揚向上。最大的原因就是她們認爲混亂、消極就意味着失控!

還有一點,就是心理舒適區最特別的地方:人不是根據現在的生活去選擇合適的應對方式,而會根據熟悉的應對方式來建構現在的生活。這就是所謂的“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改變之所以如此艱難,就是因爲心理舒適區,心理舒適區的本質是熟悉的應對方式帶來的控制感,是這個控制感讓我們難以改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