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活得舒服,你需要邊界感

3月的一個週日下午,上完高三的數學輔導課,有位學生叫住我:老師,能不能和你聊一會?

好呀!

老師,最近這一週我在學校過得極度苦悶!

哦?什麼情況?

我物理一直不好,你之前給過我很多學習物理的建議,我一直照着做,現在物理感覺越來越好了,上週月考,物理雖然還不是特別理想,但是自我感覺快到突破的臨界點。

我點頭說到:那挺好啊,我之前說過,物理這種完全靠自我思考修正的學科,上再多課,都不如自己實踐思考一次。

是呀,我一直記得呢,所以我沒有補習物理,但是每次考完試,我會去找我們物理老師聊,分析試卷,他也給過我接下來複習策略的一些建議,我有一些思考卡點偶爾也會去問他,這種與物理老師的關係其實挺輕鬆的,我自己掌握着交流的主動權,這一週,物理老師突然要我每天下午去找他,要給我講一個小時題。

我撇嘴一笑:哈哈,來自東方的神祕力量在起作用。

我知道,是我爸媽看到我物理成績上不去,就跳過我,直接去和物理老師商量,要求給我加餐。你知道嗎?下午上一個小時的課,首先上課也就是把他發給我們做的試卷,快速的過一遍,我思考物理問題需要細嚼慢嚥,仔細琢磨,現在這種講題方式對我幾乎無效,其次下午上完課,沒時間喫完飯,沒時間洗澡,晚自習的效率也低了下來。


唉!我嘆了口氣,你爸找了我幾次,要求我給你補習物理,我都說你不用補習,自己能搞定!我瞭解你爸的請求方式,很少有人能做到像我這樣,總是毫無商量餘地的拒絕。

嗯嗯,之前,跟物理老師交流的節奏挺好的,被他們這麼一整,搞得我非常鬱悶,可是無論是老師還是爸媽,他們都是好心,我兩頭都不好明說,只好硬挺着,可這一週我真的挺得好辛苦,學習節奏完全被打亂,實在挺不下去了,可是我又沒有信心跟爸媽說,我自己學物理,一定可以學好的,你們不用擔心。

你最瞭解我的學習情況和家裏的情況,所以想問問你,這種情況我該怎麼處理?

我看着孩子泛紅的眼眶中,閃着希翼的淚光,心想:18歲的孩子,在自我意識充分覺醒的年紀,卻被父母“以愛之名”越界了。

《界限:通往個人自由的實踐指南》一書的作者,14年人際關係心理治療師塔瓦布說:“沒有人會主動揣測你的委屈,當原則不斷被人打破,你需要克服內疚,設定界限,明確且不帶歉意地表達你的訴求,才能在人際關係中獲得安全感和幸福感。”


我的學生就是自己的界限被父母打破了,委屈自己受着,憋着,卻不敢開口表達自己的訴求,學習節奏全亂,一週的時間就不堪重負。

界限,又稱邊界,界線,維基百科上的解釋是個人空間的限制線,包括身體、情感、認知和人際關係領域,它能將一個人從他人、羣體和周邊環境中分離出來。

健康的界限設定,能清晰定義自己在他人或者羣體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定義他人在自己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沒有界限意識,不會設定健康界限的人,就會缺乏邊界感。

劉潤在《底線邏輯》裏說:邊界感的本質,是對所有權的認知。你要知道,什麼是你的,什麼是他人的。你在你的範圍內做事,他也在他的範圍內做事。

學生的父母就是對孩子“學習時間和學習節奏”的所有權沒有正確的認知,在未經孩子同意的情況下,跑到孩子的邊界裏,去幹預孩子的“學習所有權”,這就是“越界”。

建立自己的邊界感,在人際關係中即讓自己舒服,也讓他人舒服,就需要有意識地給自己和他人設定界限。

那麼在什麼情況下,表明人需要設定界限呢?

哪些跡象表明你需要心理界限?

·感覺不堪重負

·對向你求助的人產生抗拒

·拒絕和你認爲可能有求與你的人交流

·發出過“常常幫助別人卻從未得到回報”的感嘆

·感到精疲力盡

·常常幻想自己能拋開一切一走了之

·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感覺不堪重負”最爲常見,內心憋屈卻無處傾訴,我的學生就是這種情況

回想一下,我們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接到某項任務或事項時,尤其是不屬於自己權利和義務範疇的事情,心生抗拒卻不知如何拒絕,只好硬着頭皮接受?

每天都有各種事,工作的事,家裏的事,孩子的事,老人的事,時間屬於所有人,唯獨沒屬於你自己?

花了大力氣幫助了別人,感覺既沒得到實惠和好處,也沒得到期待中的感激,反而被別人認爲理所當然?

又或者你發現身邊有這樣的人,你抗拒或不想與之交流,尤其是他向你求助時?

又或者你不再想分享自己的真實感受和心思給某人,因爲你發現同TA分享特別心累,要麼就是不在線,毫無反饋,或反應敷衍,要麼就是特在線,幫你做了好多多餘的事情,讓你對分享心事這種情感交流“精疲力盡”?

這些都意味着,你需要爲自己或者對方設定界限了。


我的學生爲什麼不直接和父母去交流?爲什麼學生的父母跳過她直接去和老師提要求?

之前她告訴過我,高三以來,有時一週住校回家,都會和父母聊一些學校的事情,比如哪個同學對她幫助很大,哪個老師對她很好,和他交流學習很愉快等等,聊完之後,父母就會去請那個同學喫飯,就會要求那個老師給她補課等等,搞得她特別尷尬,跟同學和老師相處也特別彆扭。於是,再後來回家就啥也不說了。

因爲精疲力盡,所以選擇了沉默,因爲沉默,父母只能再次越界。

其實在第一次出現此類事情的時候,就應該把自己的界限準確無誤地表達給父母,那麼愛她的父母一定會接受的。

那天我就問她:爲什麼不跟父母直接說你的感受?

我也說過,可能是我表達得有問題,他們不覺得這是問題,這一次物理老師找我上課,我是沒有底氣和自信去告訴他們:我自己可以的。

之前是因爲你表達界限的態度不夠鮮明,沒有讓他們意識到很多事情已經超出你的接受程度,而這次,你不敢說“不”,在於你對自己沒有信心。

首先我問一下,對於拒絕老師上課和拒絕父母的好心,你覺得哪個更能讓你回到原有的節奏?你先要確定好你需要設定界限的事情

她想了想,回答到:拒絕老師。

那好,你直接告訴老師,你對於學習物理的節奏和想法,以及下午補習物理課給你帶來的困擾,直接說就好,其實你大可不必內疚或者慚愧,覺得老師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給你加餐你還拒絕人家的好心,如果我是你們物理老師,我也不想上這種課,全世界人民都知道,黃昏誰都不想幹活。

她終於笑了:好的,謝謝老師,我去試試。

我告訴她的就是設定界限的方法:

定位:先確定在哪些方面需要設定界限

告知:清晰無誤地表達你的界限,明確告知對方你的感受和引起這些感受的原因,但注意聲調和語氣

需求:務必要說明自己需要什麼或者想要什麼

寬心:消除內心因爲拒絕而產生的不良情緒,內疚、擔心、懊悔、尷尬等情緒

過了一週,我再給她上課時,問她:上週那事解決了吧?

解決了,非常順利呢。她笑嘻嘻地對我說

是吧,學會什麼時候,用什麼方式說不,是個人成長的標誌之一

《道德經》說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知止,就是知道自己的界限, 也知道他人的界限,即有智慧堅守自己的界限,又有智慧不越他人的界,這樣的人際關係才能長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