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不期而遇

文/孑逸


那是一個煙雨朦朧的午後,我到達古鎮的時候是下午五點。雲霧繚繞的羣山環抱住一個寂靜的小山村,傳說有一千戶苗族人家。

無數次在網絡上被他們的生活習性和民族風情所吸引,也在很長時間的夢境裏去到過那裏。

那年的夏季,我實現了心中無數次憧憬的地方。

一路顛簸,難免不讓人不感到口乾舌燥、飢腸轆轆。從汽車站走出來,沿着河邊向東的方向走去,想找一個能歇腳的咖啡廳。恰巧在不遠處看到一個門頭名字非常吸引人——喜來君日。

頓時心生歡喜。疲倦的身軀得到了暫時的緩解,點了一杯不加糖的咖啡,味道雖然苦澀,卻也解渴。一個男孩走過來,客氣地問候——您好!您的咖啡好了,請慢用。

轉眼看到他的那一瞬間,彷彿是久未謀面的舊相識,覺得很是熟悉,又像在哪見過。心中的清醒勁兒在提醒我:明明是第一次來此地,怎會見過一個不曾謀面的人呢!這純屬於自我陶醉罷了。

“哦!好的,謝謝!”

回答完後,若無其事地一邊預定住宿一邊喝咖啡。不管怎麼假裝淡定,另一個我始終覺得這個男孩我好像在哪見過。

在我經過無數次打開記憶的盒子後,竟沒有找到一點和此人有關的記憶。後來才明白那是彼此的眼緣相投而已。

喝完我走到收銀臺去付款,看到桌面上一個帶有復古韻味的陶瓷罐裏插着乾枯的蓮蓬,在音樂高山流水的浸染下,顯得蓮蓬格外撩人,我禁不住問:“這蓮蓬是如何保存的,以至於不會讓裏面的蓮子壞掉?”

“這是朋友帶過來的,喜歡就送你一支吧!”他一邊回答一邊順手從陶瓷罐裏取出一支來。

“歡迎下次光臨,我是這個店的主人,有需要預定咖啡請打我這個電話。”

我接過他的名片,心中有種說不出來的情緒,是激動,還是欣喜?或許,都有。

第二天早晨,我路過花鳥市場,聞到清香的百合花香溢滿整條街道。順手買了一束。心裏盤算着接下來的工作。要拜訪一些匠人事蹟,尤其是手工做銀飾的工匠,一生致力於一件事,被這股執着的精神所吸引。

穿越過河道北岸的街道,擡頭一看,又再次來到“喜來君日”咖啡屋,裏面被許多外來的遊客拍照打卡充斥着,我也在這股洪流中再次走進去。

“給我來一杯檸檬茶。”看到陶瓷罐裏的蓮蓬依舊是那麼獨具一格,店面的主人,不急不躁,用心服務每一個遠道而來的客人。就像這蓮蓬,冷峻但又不失熱情,好客但又不獻媚討好。

心想——我只是隨口說說而已,昨天他爲何要送我如此別緻的蓮蓬呢?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我想,他或許是這樣的人。

然後我把百合花放在桌上,說:“感謝昨天您送的蓮蓬,這束花送給你們了,當做第二次見面的禮物。”

他和他身邊的一位男孩微笑後道謝。

我在一旁做下後,被一旁拍照打開的學生問候是否是本地人,我如實說了來此地的目的。

他過來說,我家就住在郊區外的銀匠村,我爺爺是第十三代打銀傳人,市面上很多雕花都是他設計出來的,若你不介意,可以隨我一同去拜訪。

心想:“我正擔心無法連接到這些匠人呢!”

我立馬就允諾了。也許當時他會爲我這毫不謙虛且不經思索就答應的行爲感到驚奇,但這也不足爲奇,畢竟,我最初的目的真的只是爲了拜訪完成公司安排的任務。

一路上,他給我介紹當地的民族文化及傳承事蹟,我爲他們的習俗感到幸福,大家時常歡聚一堂歌唱跳舞,熱情好客是他們的待客態度。去到銀匠村的第一印象是要喝一碗米酒。

採訪完畢,他爺爺送給了我一瓶米酒和一隻親手製作的銀飾。

迫於工作時間的緊張,道謝後離開。

回到古鎮的第三天,他建議我多走幾處匠人的居住地,便於更加了解其文化的脈絡。

我終究是離開了,臨走時他開車送我到火車站,把一盒雪花酥糖遞給我,說在車上充飢。

當我走進車站往回看,他一直在站臺外向我揮手。

火車行駛至一半,我打開盒子,上面附有一張紙條,上面寫作——願時光溫柔,你我皆安!祈求天賜良緣,我會一直在喜來君日等待你的到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