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雙飛三日遊(上)—貴州之旅(13)

        黎平縣屬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當年黨中央率紅一方面軍長征到此時,曾經在這裏召開會議,史稱“黎平會議”。黎平會議是後來遵義會議偉大轉折的起點。讀大學時,我學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對中共黨史有興趣,早就想去參觀;黎平米粉極有名,也想去品嚐。朋友小金給我發來信息,告之有黎平雙飛三日遊(2022年3月4-6日,299元,含3早3正餐),零自費、零會銷,所遊4個地方-隆裏古城、黎平會議會址、肇興侗寨、岜沙苗寨,我都沒去過,真是天上掉餡餅,趕快答應。經小金指導,我在手機上完成了繳費、籤合同等手續。3月4日一早在重慶江北機場T3航站樓集合。候機時才知,有團友費用還要低,這得益於國家出臺振興貴州旅遊業政策,讓旅行社有業務,企業產品有銷路,遊客成最大受益者的多方共贏局面。

         1、隆裏古城

         貴州四大古鎮之一的隆裏古城(與青巖古鎮齊名的古軍事屯堡),是一座有600多年曆史的漢文化古城,位於黔東南州錦屏縣。清順治年間(1658年),取“隆盛”之意,把“龍里”改爲“隆裏”。距黎平機場僅21公里的隆裏古城,成爲我們三日遊第一個目標。到達隆裏,聽說酒店老闆的父親對古城歷史很熟悉,我找到他請爲我講講古城。老人家名不虛傳,講得很好,我開玩笑說,您該去當導遊。據老人家介紹,明朝初年, 貴州各族民衆紛紛起義,明太祖朱元璋派出第六子楚王朱禎率兵到隆裏一帶鎮壓起義;同時在隆裏設千戶所(軍隊機構名稱),興建古城,佈局按南京城建造,被稱爲小南京。當時僅古城駐軍爲漢族,周邊全是少數民族,所以隆裏被稱爲“孤島”。1000名官兵留守隆裏屯墾戍邊,明朝軍隊允許帶家屬,軍屯爲三分戍守、七分屯田,實現自給自足,現隆里居民都是當時屯軍的後代。將士們主要來自安徽、江西,以江南文化最爲厚重。玩花臉龍、迎故事、唱漢戲是古鎮“三大瑰寶”。

       我們從東門(青陽門)進城自由參觀,一直走到西門(迎恩門)。

       城內住宅多爲明清時代建築,置身在青磚灰瓦飛檐凌空建築和縱橫交錯的街巷,浸潤着古城的歷史滄桑,似乎有一種穿越感。

       這是集幼兒園、小學、初中爲一體的隆裏學校。下午活動課,學生們在操場上玩耍,順便與孩子們合影留念。(圖1幼兒園、圖2長樓小學部、圖3操場正對着的初中部)。

        2、黎平會議會址

       游完隆裏古城,旅遊車載着大家向黎平縣城駛去。革命紀念地集中在古城翹街景區,我們首先來到黎平會議紀念館。館內面積大,館藏豐富,較多資料在黨史裏面都沒有見過,在此我大開眼界、大飽眼福。黎平曾駐紮過三支紅軍隊伍,在中央紅軍來之前,由鄧小平、張雲逸(開國大將)率領的紅七軍從廣西到贛南時經過這裏,肖克、王震(兩位開國上將)帶領的紅六軍團到過黎平,所以此地羣衆基礎好。

        黎平會議是1934年12月18日由周恩來主持召開的六屆中央政治局會議。會上,經過激烈爭論,在多數同志支持下,通過了毛澤東關於放棄到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原定計劃,改向黔北進軍,創建以遵義爲中心的川黔邊根據地的決定。會議還決定在適當時候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審查黎平會議決定,總結第五次反“圍剿”以及長征以來軍事指揮上的經驗教訓。在黎平,中央紅軍進行了長征以來的第一次休整改編,即黎平整編。黎平會議是湖南通道會議爭論的繼續,是長征以來具有決定意義戰略轉變的關鍵,改變了黨和紅軍的前途、命運,爲遵義會議召開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紀念館出來,抓緊時間來到黎平會議會址。此地原是胡家宅院,前店後居,商住兩用(圖1)。

        紅軍幹部休養連(含婦女班)住址:

        翹街景區其他紀念點:

        下午5·30分,我們準時上車,前往素有“侗鄉第一寨”美譽的肇興侗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