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傳》精讀13:變局

平定太平天國後,曾國藩敏銳地意識到中國還面對了一個比太平天國更危險的對手,也就是李鴻章說的“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什麼樣的對手呢?就是洋人。

在中國傳統的觀念裏,天朝就是高高在上的,所有的外夷都應該俯首稱臣。然而,兩次鴉片戰爭,讓曾國藩的傳統思想發生了根本變化:首先,雙方的武力差距極其選書,技術上的差距並非決心、勇氣和良將所能比的;其次,這些洋人與歷史上的蠻族完全不同,他們的行爲方式體現出的文明水平差異巨大,洋人並不想推翻清王朝,他們的志向在通商和平等外交,曾國藩意識到,這些洋人不但軍事強大,還有自己獨特的信仰、文化系統和做事原則。

爲此,在深入研究外情的基礎上,曾國藩不斷升級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路,試圖收集並探尋西方的軍事祕密,建立“安慶內軍械所”,集中中國當時最出色的科學技術人員,專門仿造西洋的槍炮彈藥,並把試製輪船作爲軍械所的一項重要任務。爲了更全面掌握西方技術,曾國藩和李鴻章等人又建設了一個更大的兵工廠——江南製造局,將製造輪船與“自強之道”聯繫起來。

曾國藩在爲官之路上一直都很謹慎,但在洋務運動上,卻絲毫不怕有越權的嫌疑,因爲在他看來,軍事工業的意義,在於這是中國自強之本,是開風氣,是源頭。在此,不得不佩服曾國藩與時俱進的戰略眼光和思維。

除了西方科技的重要性,曾國藩的外交觀念也發生了變化,通過第二次鴉片戰爭,曾國藩形成了三個在當時看來無比激進的外交觀念:

第一,對外國人要平等相待,把外國人當人。如之前所說,中國人的傳統狹隘觀念是隻有中國人是人,而其他族類都是介於人與獸之間,皇帝要求洋人見他的時候,必須三跪九叩,否則直接遣返,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後,廣州及清政府還掀起運動,不論如何也不讓外國人進城居住,也成爲英國發起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直接藉口之一。

第二,誠信外交,對外國人要講信用。當初清政府對外國人的方法是蠻夷不是我們的族類,因此和他們是不用講道理的,只能以權宜、權術的辦法來籠絡糊弄,而曾國藩在觀察了洋人的言行後認爲,在對外談判中,一定要像君子,首重信義。能答應的,大大方方答應,不能答應的,堅定不移。不能學市井商人的手段,讓人看不起。

第三,在對外交往中,不要爭面子,要爭裏子,不要爭小處,要爭大處。至於要不要洋人進城居住,見到皇帝要不要三叩九拜,都不是大問題,在和外國人談判時,要力爭商業利益,保護國民生計。

對比現在的國家外交的戰略思路和全球化的合作關係,不得不說,在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曾國藩還是有令人敬佩的獨到眼光的,並沒有拘泥於傳統的觀念,敢於突破,用於學習,與時俱進,實在厲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