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一种

今天利用碎片时间,阅读了余华的中篇小说《现实的一种》。

很久没读余华的作品了,今天读竟然有一种陌生的感觉。

这篇小说,给人一种荒诞离奇之感,但又在现实的掌控之中。主要人物内心的焦灼、无助、绝望,在现实中,在自我身上,都能找到清晰的影子。这或许就是余华现实主义作品的深厚功底吧。

这个故事人物清晰,脉络也清晰。

老奶奶,透着死亡的陈腐气息。她能真切感受到自己肠子腐烂了,死亡的痛苦笼罩着她,她无力关心除自己痛苦之外任何事情。哪怕自己孙子死去。

我不由地想到,对于一个人来说,在生死面前,是不是真的没有大事。

老奶奶被疼痛、被恐惧、被死亡笼罩时,连自己孙子死去都顾不上关心和伤心,更何况,其他任何事情呢?至少,从这个人物身上,我读懂了“除了自己,其他都不是你的”,也读懂了“万般带不去”的真相。

故事的发生,因为还未懂事的孙儿皮皮,他幼小无知,抱出摇篮里的堂弟,又无意识地放下他,导致婴儿坠地而亡。

这是事情的导火索,也是悲剧的开端。

于是婴儿的父亲山峰,在极度伤心极度绝望下,为儿子报仇让他失去了理智,他摔死了幼小无知的亲侄子皮皮。

皮皮的父亲——山峰的哥哥山岗,为了给自己儿子报仇,又用残酷的方式杀死了自己的亲弟弟山峰。

最后,山峰的妻子为了替自己丈夫报仇,冒充已执行死刑的山岗的妻子,要求捐献死囚全部的器官。

最终,山岗的遗体一一被瓦解,被移植到许多不同病患的身上,有的移植手术失败了,病人死亡,有的移植成功了,有的被永远存放在教研室里。

整个故事有简单且单调的对话,但我感觉是一部无声的电影。

小说里有火红的太阳,有鲜红的血液。但我感觉全程是灰白的。

疯狂,没有理智。压抑,又处处狂躁。绝望无助,让人踹不过气来。

如果往深度里想,是不是可以想做三个时代,陈腐的第一代,有了鲁莽的第二代,产生无知的第三代,而后毫无责任心地培育,导致希望(第三代)的灭亡后,第二代的倒塌,第一代的死无葬生之地。而第二代的存在毫无意义,灭亡却也许带来了些许意义,留下了其中的精华在其它“土地”上继续成长。当然这也许是一种制度的毁灭与换种形式的嫁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