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岳父是“土郎中"


                  龙柱深

        在我岳父家里,曾收藏一枚用了三代人的刮痧刀。这枚刮痧刀用马肋骨精制而成。由于经常使用,刀的表面光滑油亮,刀锋有点钝,刀把已留有手印痕。据我岳母所说,这刮痧刀也不知为多少人刮过痧,恐怕超过数千人了。一代人用几十年,三代人共用一百多年。每年起码有几十人用过吧,计起来人数应有数千不假。

      这个“数千"应该还是一个保守的数字。据我所知,岳父的左邻右舍,远亲近邻,每年起码都有几十人找他治病,图的就是他的“免费诊治,送医赠药",而且他的医术精湛,远近闻名,外地慕名而来的不在少数。

      他是自学成才的土郎中,没有文凭,没有医生资格证,行医不是他的职业。他是村里的干部,参加过土改,多年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后来调到公社(镇)里工作,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可谓融入到骨子里。对于骨折病人,他的手在患处细心触摸,摸到骨折处,稍用内力一按,就把断骨接上了。接着用自制的跌打酒擦一会儿,再开一些跌打散瘀方给病人自己抓药,基本上就搞掂了,不用夹板固定,不用绑扎。他说绑扎会阻碍血液循环,影响伤口愈合。病人给诊金他不要,说自己没有付出什么。自己是干部,为大家服务是应该的。前几天,仍有一位退休干部在朋友圈中说:“我在吕田镇政府工作骨折,就是桥叔免费医好的。感恩!"

      以前土郎中在农村行诊,只要能医好病,谁也不会计较他(她)的文凭和资格。中国数千年的中医传统,讲的是师徒传承,发扬光大,各门各派也不会发文凭给徒弟。我岳父除了医治跌打刀伤,刮痧、拔罐和生草药等也运用得不错。“刮痧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中有一种叫‘五井排毒法'。两手掌两脚掌共为‘四井’,加上头部,可算作‘五井’。五井排毒很简单,用刮痧刀与相关穴位皮肤摩擦产生热量,带出体内毒素,简单易学",我岳父如是说。他用的就是那把马骨刮痧刀。“随时随地,自己操作,十分方便,效果很好"。他把所学知识,耐心地教给想学习的村民。曾有一位村民搬到街口居住之后,曾在某楼下拉起横幅:“祖传秘方,专医跌打损伤"等,干起私人疹所。他所用的处方就是我岳父给他看病时写给他的处方。开张了很长时间,不知是否合法经营。

        吕田是个山区。由于交通不便,村民缺医少药,生了普通的病,大多是用土办法来医治的。村里也有土郎中,医学知识大多是祖传的。有人善用独味单方,有人百家杂陈。他们大多自采中草药,自己浸泡各种药酒,在家里给病人看病。医德好和医术好的土郎中,是挺受大家欢迎的。我岳母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位郎中。我岳父年轻时得到老丈人的指点,对农村常见病有所的研究。他擅长跌打刀伤,也擅长伤风感冒和无名中毒等等。他很善于利用村前村后,山上山下的中草药。伤风感冒,大病大患,大多可用中草药解决。小孩子发烧,老人家到田边地头采一些驳节草和其他杂草茶叶,加水放在一起煲滚,待稍凉之后,给小孩子洗澡,一般洗二至三次就痊愈了。有些病用中草药解决不了,还可以用拔罐和刮痧等等辅助。

      他是党培养出来的干部,思想也与时俱进。在工作之余,他常与吕田卫生院的院长和医生合作,共同研究,共商病例,利用医院的仪器检查医疗效果,协助医生做-些手术等等。

      他不为名,不为利的为民服务精神,直接影响一家人。每到假日,家里常亲朋盈门,大锅饭常煮不停,碰杯声此起彼落,十分热闹。作为山村干部,他也喜欢打猎。以前的野猪常危害庄稼,上面有规定是可以猎杀的。我岳父每打猎一头山猪,都会把猪肉分给附近村民。他用猪骨头猪杂等,加一些黑豆和自己锄回来的药材,放在大铁煲上煲汤,然后通知村里男女老少都过来喝猪骨汤。

        有一次,在海南岛海军医院工作的大哥回来探家,更是惊动整个水埔古村。来问候的乡亲络绎不绝,大饭桌上酒菜不断更换,坐在条橙上的乡亲换了一批又一批。菜园里的青菜几乎割光了,供销社可食用的商品也买光了。邻近村民知道了,又会告诉远一点的村民。屋内屋外全是热情的村民。大哥是医学专家,部队的高级军官,围在他身边的都是要他看病的叔嫂伯公等,他只好一一为他们解惑释难。有位外地干部见此情景,动情地说:“桥叔为人真好!"乡亲不论贫富,一齐吃饭,一齐饮酒,大家其乐融融,村民们已习以为常了!

      其实,看病这门学问,更注重的是情感因素。岳父虽然是位乡镇干部,认识的字并不多,许多知识靠博闻强记,靠勤劳实践。他的善良和热情,得到村民们的信任和热爱。这就是常说的医缘。同样的病,同样的药,为什么有些医生可以医得好,有些医生却医不好,就是“医缘"在起作用。

      生病就一个字:堵;健康就一个字:通。人要健康,需要三通 :血管通、经络通、肠道通!排寒湿、通经络。经络通即血液和肠道也通畅。大道理许多人都懂得,运用起来因人而异。我岳父善于交流,善于疏导,有亲和力,使病人心情舒畅,减少压力,医效自然会事半功倍,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我岳父现已向百年冲刺,很久不做郎中了。他的子女事业有成,分散住在广州、海南、东莞和街口等地。两位老人家从吕田搬到街口后,老家已无人管理,全靠左邻右舍帮助看护。每年的中秋春节等,居住在各地的晚辈(值班的除外),都会赶回来与他们共度节日。听到大厅里的歌声和欢笑声,两位老人家是最开心的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