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焰軍力戰大渝之功被搶,謝玉的彌天大謊爲何沒被拆穿?

《琅琊榜》有54集。

全劇下來,戳人的臺詞很多,但沒有一句,比“七萬赤焰軍冤喪梅嶺”來的讓人心顫。

小兮在前幾日,曾着重對這句話做過分析。

七萬赤焰軍之冤有三,分別是滿懷希望等支援卻被友軍所殺、被扣上亂臣賊子的罵名,累及族人、拼死驅逐敵軍卻被搶功。

被友軍所殺,被扣上罵名,這裏暫且不提,咱們只說說被搶功這事

七萬赤焰軍與敵軍廝殺,保住了大梁十三年的太平,不僅沒得到遠在金陵城的帝王的嘉獎,反倒死的不明不白,被搶佔了全部功勞。

這是劇中最大最沉的一個彌天大謊。

撒謊的人,是謝玉。

幫兇,有夏江,也有梁帝蕭選。

可謝玉帶着十萬西境大軍前往梅嶺,沒有殺一個敵軍,刀上染的卻全是赤焰軍的血,這麼大的謊,爲何沒有被拆穿?

反倒讓謝玉藉着這個莫須有的功勞,扶搖直上,成了一品軍侯?

原因,並不難想。

劇中也有一些劇情細節給足了我們推斷的空間。

不過,這事得從大梁內部和外部兩方面來說。

先說外部,即北境大渝方面:

大渝爲何不提是誰與他們對戰?

謝玉又爲何不擔心大渝方面會傳出關於這場戰役的相關消息?

其一,大渝輸的並不光彩。

十三年前,大渝舉兵侵犯大梁邊境,與守衛北境的赤焰軍短兵相接。

赤焰軍雖是大梁最強戰隊,但只有七萬人。

大渝來的,卻是他們的王牌皇屬大軍,足足有20萬人。

顯然,大渝來勢洶洶,大有將大梁北境拿下的自信和魄力,兩國最強戰隊,在梅嶺展開了慘烈的廝殺。

赤焰軍兵力不足,是事實。

以七萬對二十萬,這數字光想想就可怕,平均一個人要打三個人,這得多難?又對軍心造成多大的衝擊?

想要勝出,智取比直接的武力對抗要來的穩當些。

所以,赤焰軍採用的是油氈火攻之計。

經過一場血戰,赤焰軍將皇屬大軍斬落馬下,保住了大梁十三年的太平。

在我們的視角中,我們看到的是赤焰軍被搶佔功勞,赤焰軍建制被除,赤焰軍剩餘殘兵全都死在了梅嶺之上,孤魂難返。

那麼,在我們的視角之外的大渝呢?

皇屬大軍裏的殘兵敗將退回大渝之後,又是什麼光景?

且不說大渝內的君臣會如何處置,皇屬大軍們,雄赳赳,氣昂昂地出兵,卻被以少勝多,殺得片甲不留。

這對於剩餘的皇屬殘兵而言,簡直是誅心一般的打擊。

百姓懷疑的目光,大渝朝廷質疑的審視,更讓他們無暇他顧,哪兒還來那麼多的閒心去管大梁內部的事呢?

其二,大渝忙着休養生息,伺機而動

梅嶺那場血戰後,大渝元氣大傷,大梁也沒好到哪兒去。

前者是戰事頹敗,亟需重建軍心,重塑皇屬大軍。

後者,則是因爲謝玉夏江之流的陷害設計,皇室同室操戈,兄弟鬩牆,赤焰軍建制被除,亟需穩定內部局勢,安定民心。

簡而言之,此時的大渝與大梁,都各自忙着休養生息,沒空搭理對方。

《琅琊榜》開局的時候,言豫津與蕭景睿在廊洲的大街上,遇到過騎馬而來的大渝的使臣,他們也提到了這一點。

言豫津:“黑底銀龍王旗?景睿,那是大渝王族的戰旗吧?”

蕭景睿:“十二年前,自從咱們大梁和大渝在梅嶺打了那場血戰之後,兩國的交往甚少,他們這個時候派使臣來,到底想做什麼呢?”

往後看,我們就知道了,他們是爲霓凰郡主比武招親而來。

當然,這是明面上的理由。

結合後文,小兮更願意相信,大渝這一次出現,實際上不是爲郡主,而是爲大梁而來。

霓凰郡主是什麼人?

是手握十萬南境大軍的守將。

即便她的弟弟已經承襲異姓王的爵位,但還沒接管南境大軍,霓凰郡主這十多年的戰功和名聲在那兒。

娶她,幾乎等同於拿到了南境十萬大軍的軍心。

她比武招親,本該是大梁內部的事。

即便大梁並未阻止各國派人蔘與比武,但大家心知肚明,霓凰郡主只能嫁給大梁內的人,不可能嫁入其他周邊國家。

那麼,他們爲什麼還要來這麼一趟?

自是爲了試探一下霓凰郡主與梁帝之間的君臣關係。

也探看探看大梁朝廷內外的情況,伺機而動。

當時,霓凰郡主比武招親過程中,太子和譽王相爭越發厲害。

以至於霓凰郡主受了害,越貴妃降了位。

即便梁帝封了口,但各國使臣還在大梁內,他們自然有自己的關係網可以探聽真相。

他們一邊親入大梁內部探聽,一邊重建皇屬大軍,這也是大渝後續能突然集結十萬兵力,越境突襲,拿下袞州的關鍵。

大渝突襲,不會是無緣無故的,他們對於大梁的處境,明顯一清二楚,所以纔會選在大梁最脆弱的時候,和其他小國一起試圖瓜分大梁。

其三,大渝需要自保,更樂見敵人自殘

大渝,素來以軍武立國,皇屬大軍是大渝安定的關鍵力量。

這股力量,不能有任何的閃失。

它內部的任何細節,都是機密,不容被四處散播。

與赤焰軍一戰,赤焰軍已被全數殲滅,謝玉帶的西境大軍是既得利益者,不會傻的自爆搶功,那麼,作爲知情的另一方,他們也自然不會主動提這些事。

皇屬大軍,是大渝強大的根源,但也是他們的軟肋。

十三年前的大渝朝廷內部如何劇中沒提,關於大渝的內容,僅有寥寥幾筆,但也不難窺見大渝當年戰敗後的處境並不好。

侵犯大梁北境戰敗雖是事實,但細節若是暴露出來,等於告訴天下人:以軍武立國的大渝所賴以生存的根基(最強的皇屬大軍),已經完了。

這事實一旦暴露,大渝不被周邊各國撕了纔怪。

所以,即便是爲了自保,大渝也不能說。

作爲敵方,大梁因爲赤焰軍之事,內部局勢膠着,騰不出手來處理與大渝的關係,沒有透露他們這個弱點,他們就該偷笑了,又怎麼可能自己去提?

除了自保,還有很重要的一點。

正因爲前邊說的,赤焰軍與謝玉帶的西境大軍如何,赤焰軍冤屈與否,又跟大渝有什麼關係呢?

從立場上看,大渝與大梁是敵人,與赤焰軍更是水火不容。

赤焰軍將大渝的最強戰隊打的死傷慘重,面子和裏子都沒了,有人收拾了赤焰軍,站在大渝的立場上,他們做夢都能笑醒了。

從國情上看,赤焰軍、林家、祁王乃至梁帝等人之間的那些事,都屬於大梁的內政。

一方面,他們管不着,不好管,不適合管,也不能管;

另一方面,赤焰軍乃至祁王與林家覆滅,對大梁不僅沒有好處,反而會加速大梁的內耗,當大梁內部奸臣當道,彼此爭奪,只會慢慢掏空蕭氏的江山。

原本,祁王乃至赤焰軍等,能壯大大梁的力量,但這事的發生,將扭轉天下的局勢,阻止大梁強勢發展的步子,他們若是說出真相,對他們有什麼好處?

爲赤焰軍,爲祁王林燮平反,說出真相,圖什麼?

大梁內部的爭鬥越嚴重,大渝的情報網獲取信息就越容易,對於赤焰軍與皇權之間的那些事,他們看到了也只會拍手叫好。

大梁沒了赤焰軍這些忠君愛國的臣民,反而多了更多的佞臣,蛀蟲,只會加快他們瓜分大梁的步子,又怎麼會好心提醒大梁的帝王:你被騙了?赤焰軍是無辜的?

爲赤焰軍伸冤,那是他們內部人的事,與他們何干呢?

再說內部,即大梁朝廷內。

赤焰軍的冤,就像蒙摯說過的那句:這錯太大了,陛下怎麼認啊?

是的,這個錯很大。

大到那些既得利益者,不但不會認錯,還會想盡辦法阻止別人爲這個錯發聲。

謝玉撒的這個彌天大謊,並不高明,卻能瞞着梁帝這麼多年,很關鍵的一個人,其實就是梁帝自己,是他從一開始就不打算給祁王和林燮活路。

所以纔給了謝玉和夏江全部的可操作空間。

大梁朝廷內是怎麼掩蓋這個謊言的呢?

其一,敢說的要麼死了,要麼走了

赤焰軍的冤,是建立在林家與祁王府的基礎上的。

林家和祁王,是赤焰軍覆滅的根源,赤焰軍忠君愛國,但蕭選對林燮,對祁王早已沒了信任,反而多了忌憚。

在他的眼裏,赤焰軍早已姓林,不姓蕭。

所以,不僅主帥祁王不能留,赤焰軍也不能留,這個錯,他更不能認。

當夏江拿着所謂的證據呈到梁帝面前的時候,他連進一步的取證調查都不曾,更不曾召林燮回來申辯,而是直接定了他的罪名。

總有人說,赤焰之罪,罪在將來。

不僅僅是因爲赤焰軍的實力,還因爲林燮與祁王並不滿意梁帝治理下的那個天下,他們有自己的抱負,有自己的追求。

而這個追求,與梁帝的天下相違背。

林燮曾經能夠站在蕭選的立場上,助他奪嫡,扶他上位,蕭選當然害怕有朝一日,林燮會因爲他要的天下,蕭選給不了而被拉下馬。

蕭選對祁王不滿、對林燮忌憚、對他們乃至他們背後的赤焰軍害怕,夏江和謝玉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們將這把鋒利的刀子,遞到了蕭選手裏。

這個案子,不管是真是假,總之,在蕭選這裏,必須是真的。

他下定決心要藉着這個案子,剷除祁王黨的人,所以,他連三司都略過,直接就“信了”夏江的“調查”,“信了”聶鋒那封“求救信”。

一封信,一些僞造的證據,三司碰的機會都沒有,全都交給了懸鏡司,連將林燮召回調查都不曾,就給他定了罪。

這一幕,就像衛崢被搶的案子一樣。

蕭選聽信了夏冬的“維護”以及一些莫須有的假象,曾經信任至極的夏江,也直接鎖拿下獄,連申辯的機會都沒有。

在赤焰逆案這事上,蕭選是真的狠。

狠到什麼地步呢?

赤焰軍冤喪梅嶺只是開端,金陵城那半朝文武大臣則是後續。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沈追是怎麼跟靖王說當年的?

他說:“十三年前,臣剛剛入仕,但祁王案發時的情形,倒還記得清楚……雖然都是逆案,但跟譽王的情形不同,當時的京城血流成河呀,祁王的聲望高,當時案發時,幾乎半朝的文武大臣都在爲他求情作保,但事情卻是越保越糟,人殺了一批又一批,好幾個府第都被殺絕了,主帥林燮的夫人晉陽長公主自刎於朝陽殿,榮寵一時的祁王母親,宸妃娘娘林樂瑤死的時候竟然是被一匹白綾裹着擡出去的,自那以後,這麼些年來,誰敢輕易提起祁王啊。”

祁王和林燮的追隨者,死了一批又一批,甚至都滅族了。

剩下的那些,比如黎崇老先生,出走京城再未回來;

比如,與林家有關聯的穆王府,老王爺早早故去,留下霓凰郡主帶着幼弟守南境,卻仍被猜疑;

比如,倔強的靖王戰功赫赫卻不被待見,31歲仍是一個受盡冷待的郡王,靜妃則入宮數十年仍是次嬪,兩母子像極了皇室的透明人。

比如,名重京城的言闕只一心修道,不再問政事,言家幾乎沒落了。

其二,言路封鎖,知情者被滅口

如果說,站隊祁王林燮的人爲他們說話,都被殺了,或者乾脆隱遁離開了,那麼,其他人呢?

赤焰軍功勞被搶這麼大的事,十萬西境大軍,就沒有一個正義之士爲他們喊冤,爲他們說出真相?

一定有很多人有這個疑問。

這麼大的事,十萬友軍對赤焰軍下手,這是實實在在的事實。

謝玉和夏江是怎麼攔住的呢?

這並不難想。

首先,西境十萬大軍不一定知道真相。

就好像九安山兵變一樣,徐安謨和譽王利益勾連,合謀兵攻九安山,知道內情的,只有譽王以及慶曆軍的幾個將官。

而他們甚至是在譽王和徐安謨的威逼利誘下做出了選擇。

那麼,同樣的情境,放到當年的十萬西境大軍身上呢?又是如何?

謝玉是帶着聖旨去的。

也許,出發的時候,士兵們還以爲自己是去支援梅嶺的,可在那一路上,謝玉又是怎麼跟西境大軍的將官說的?

那些將官,又會怎麼跟他們手底下的士兵說?

他們會跟那十萬人說清楚,他們此行的真實目的是來滅了赤焰軍,佔據他們的功勞的嗎?

不會。

充其量,這十萬人只知道自己是來支援赤焰軍打大渝皇屬大軍的。

“聽命行事”在某些時候,算不得好的詞。

有時候能理解爲忠誠,但更多時候,卻是沒有自我的代名詞。

在西境大軍的那些將官喊出:“赤焰軍叛國,殺……”的時候,他們來不及思考這事該不該做,也不會思考這事要不要做,而是照實做。

事後再想,這事已經是定局了。

將官是既得利益者,又是同流合污者,沒有理由自己暴露。

小士兵即便有心說點什麼,有點血性想告狀:

一來,他們沒有證據,大概率也不知道具體真相。

就像那些赤焰軍人,直到死都不知道怎麼回事,他們也一樣的;

二來,他們的話傳不到皇帝耳朵裏。

赤焰軍的事,是夏江“調查”出來的。

彼時的夏江,擁有梁帝的“全部信任”,後續的全部事,都是懸鏡司在主導,他們又怎麼會讓懷疑的聲音,質疑的訊號,出現在梁帝耳朵裏?

死人永遠比活人能保守祕密。

就算不是小士兵,而是那些將官,也不是絕對保密的。

所以,夏江和謝玉根本不會給他們說出事情,向外人透露什麼風聲的機會。

比如,夏冬在聽過謝玉在監牢裏說的事情後,去找當年的相關人士調查,那些人卻提前被夏江滅口了一樣。

梁帝身在宮城之中,懸鏡司就是他對外的一把刀,也是他獲取外邊訊息的通道。

但懸鏡司在這事上有意爲之,梁帝的訊息通道就被掩蓋上了,沒了真實的消息來源,這謊言,也就成了“事實”。

結尾

真的,謝玉撒的這個謊,並不高明。

但他撒的這個謊言,卻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有了梁帝對赤焰軍的忌憚,有了梁帝對懸鏡司的充分信任,有了謝玉上位的野心和對林燮祁王的嫉妒,這一切,就好像順理成章似的。

大渝不說,西境大軍不知道要說什麼,梁帝即便猜疑也不會說,夏江之流是主謀者,絕不會讓別人說。

這謊言,不需要其他的謊言掩蓋,就這麼成了天下人人都以爲的事實。

就算是靖王,也沒懷疑過這個。

所以,當衛崢站在靖王面前的時候,靖王纔會說出那些話。

靖王:“那麼,梅嶺怎麼會打成這樣,林帥帶領的赤焰軍,是大梁國最強的戰隊,單憑謝玉和夏江從西境調來的十萬兵馬,怎麼可能打成這樣?”

衛崢:“難道連殿下也以爲,我們是跟謝玉廝殺成這樣的嗎?以林帥的性格,我們是不會坐以待斃的,只是當謝玉的屠刀舉起來的時候,我們剛剛經歷了一場惡戰,已經沒有力氣了。”

靖王:“惡戰?難道當年謝玉所報的,擊退大渝二十萬大軍,力保北境防線不失,其實是你們的功勞?”

衛崢:“大渝以軍武立國,如果不是我們赤焰軍,拼盡最後一絲力氣,滅掉他們最引以爲傲的皇屬大軍,大梁的北境怎麼會有這十三年的太平?”

這個謊,就連最親近赤焰軍,最清楚赤焰軍戰力的靖王都信了,更何況是其他人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