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下半壺水》讀後感

      《舍下半壺水》講了一個人到沙漠水喝光了,就在他要渴死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吸水器,他抽動吸水器,卻沒有水,這時他在旁邊發現半壺水,水壺旁邊有紙條,讓他把水壺中的水倒進吸水器,經過一番抉擇,他照辦了,得到一壺清水。

      這個人得到一整壺水,前提是他失去了半壺水,他要是不失去這半壺水,他就只有這半壺,但是他把這半壺水倒進了吸水器,卻得到了一整壺水。這個人拿到這半壺水已經快渴死了,他當場就要把水喝了,但是最終她還是按照紙條上寫的,倒進了吸水器,舍了半壺水,得了一整壺水,這也就是有舍纔有得。

      有一個詞,“捨得”,舍在前,得在後,舍和得是緊密相連的,只有捨去纔會得到新的。

      例如,劉備和曹操在漢中交戰,他渡過漢水,演了出“背水一戰”,實則派出立馬繞道漢中的後面,攻下了南鄭,他雖然得到了南鄭,但是也失去了一部分軍隊,這也是有舍纔有得。想要繞到後方,就必須派一支隊伍吸引敵方的注意力,這一支對於很容易犧牲,捨去了一些人馬,纔得到一座城池。

      在生活中,我們想要得到,也必須先要捨得失去什麼,正所謂有舍纔有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