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時花光所有錢——《Die With Zero》

1.

秋天來臨, 一羣螞蟻正忙着搬糧食回洞, 在路上遇見了一隻蚱蜢。蚱蜢說:“你們幹嗎呀?秋天的景色這麼好,先玩玩嘛 着什麼急呀?” 螞蟻說:“冬天快要來到了, 如果不加緊搬糧食儲藏的話,冬天就會被餓死的。”說完螞蟻又繼續搬糧食回洞。 

而蚱蜢卻仍然在樹梢上歌唱,嘲笑螞蟻不懂得享受生活。

冬天來了,雪花飄落, 蚱蜢頂着寒風去找食物, 卻什麼也找不到。螞蟻則在洞裏享受自己的勞動果實。最後,蚱蜢被餓死了。

《Die With Zero》開篇引用了上面螞蟻和蚱蜢的寓言故事,螞蟻勤勞,懂得積累和延遲滿足是世人所認可的美德,蚱蜢完全活在當下,沒有明天不值得學習。

但作者認爲,蚱蜢的行爲固然不值得稱道,但螞蟻也太過忙於積累,忽視了當前,兩者能夠平衡一下更好。

2.

作者主張在死時花光所有的錢,當然這只是說盡量少留錢,並非能精準完成這個目標,因爲沒有人知道自己具體哪一天會死。

死時花光的理由是,金錢是你的生命能量。比如,你每年掙10萬塊,如果你死後留下50萬沒花,那麼你就浪費了5年的生命能量,等於是白給老闆打工了。

有人會說,自己死後可以留給孩子,也不算浪費。

作者認爲,留給孩子的錢可以生前就逐步給,一是,如果人正常老死時,孩子也年紀不輕了,同樣的錢效用會降低。甚至,孩子可能都不需要這個錢了。二是,死後給孩子那不叫給,那是被迫留下的。

3.

死時花光不只是關於錢,更多的是提醒我們更多地去關注自己有限的時間,把你有限的生命能量利用好。

20-30歲的時候,我們有健康、有自由支配的時間,但沒錢。

30-60歲的時候,我們積累了一定的錢,健康雖有所下降,但還好,也有一定的自由時間。

61歲以上,我們積累的金錢達到了頂峯,時間也完全自由了,但健康卻大幅下降,沒有能力去做很多事了。

美好的人生需要三者的結合:健康、自由支配的時間和金錢

所以我們在每一個年齡段需要在自己缺乏的方面去調整,年輕時可以犧牲一些時間去掙錢,因爲來日方長。中年則需要在三者之間調整、平衡。老年後還努力存錢,意義真不大。

4.

作者認爲,人生不過是經歷的積累,各種經驗的總和。人從年輕開始就要多獲取各種經驗,積累人生體驗,這樣能夠創造"Memeroy Dividend" (記憶紅利),讓人生幸福指數最大化。

我非常認同作者的觀點——人生就是各種經驗的總和,金錢就應該花在體驗各種不同的事物上。平時我崇尚極簡主義生活,生活簡單,旅行開銷是我最大的奢侈。從國內到國外,去過的許多地方給自己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偶爾看到一個視頻、一張圖片都能勾起美好的記憶。或許,這就是記憶紅利的威力吧,經久不衰。

你的人生不是要追求財富最大化,而是要生活體驗最大化。

年輕時,我們固然需要積累財富,畢竟有些體驗還是需要花錢。比如,環遊世界,即便是窮遊,還是要花不少錢。但積累財富有個時間節點,通常是在45-60歲,超過60歲就不要再讓自己的財富繼續增長了,如果你打算死時花光所有錢的話。

5.

小結:死時花光只是一個目標,可以無限接近,但不必達到。

有了目標,起碼能讓你認識到自己的時間是有限的,不管你是年輕,還是年老,因爲沒有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

死時花光能讓你珍惜自己的生命能量,把金錢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人生就是各種經驗和經歷的總和。把錢花在增加各種經驗上,會讓你獲得記憶紅利,幸福指數最大化。

美好的人生,需要健康、自由支配的時間和金錢,三者結合。人生不同階段,需要在三者之間調整。

如果你認同以上觀點,不妨讀讀Bill Perkins的《Die With Zero》。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