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遊天下(561)天水李廣墓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唐朝邊塞詩人王昌齡的這首《出塞》詩提到的“飛將”,指的是西漢時期的名將李廣。他出生於甘肅天水,年輕時高大魁梧,膂力過人,20歲參軍,作戰勇猛,深得漢文帝的器重。漢景帝上臺後,派李廣鎮守北方邊關,抵禦遊牧民族的襲擾,他屢屢胖揍匈奴,令敵聞風喪膽,有“飛將軍”之雅號。然而到了武帝執政時,李廣的運氣極差,四度與匈奴交手,就有兩次因迷路未能取勝,還有一次當了俘虜,好在他憑藉機智勇敢,奪得一匹寶馬後逃回。

      公元前119年,60多歲的老將李廣跟隨大將軍衛青深入漠北,他負責領兵一部從側面包抄敵軍,可由於迷失方向貽誤戰機。衛青命人調查事情原委,李廣怕連累部下,便主動攬過,自刎謝罪。人們無不對他的死深感痛惜,並在其老家建起衣冠冢,即現在的天水“李廣墓”。陵園裏仍存有漢代的石馬,墓冢前的石碑上刻着蔣介石手書的“漢將軍李廣之墓”七個大字。

      李廣客死他鄉還只是李家悲慘運程的肇始。他的三子李敢認爲衛青害死了自己的父親,便一氣之下打傷了仇人,後來衛青的外甥霍去病替舅舅報仇,藉機射殺了李敢。李廣的長子長孫李陵也是位虎將,可在追擊匈奴時寡不敵衆,被俘投降。司馬遷因爲替李陵辯護,致使漢武帝盛怒,被施以宮刑。

    但李廣還是得到無數後人的仰慕,尤其是司馬遷對其推崇備至,他在《史記》裏單列“李將軍列傳”,其中記述了“李廣射虎”的故事。李廣任右北平太守期間,在一個傍晚外出打獵,影影綽綽中見遠處蹲伏着一隻斑斕猛虎,便挽弓搭箭猛射過去。第二天回去查看,原來是塊巨石,然而箭頭已深深地插入石頭中,足見其力道之大。唐朝詩人盧綸爲此讚道: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後世有關李廣的詩作非常多,比如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提到: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句話刺中了“飛將軍”的痛處,他一生雖歷經大大小小七十場戰鬥,卻終身沒能封侯拜相。究其原因,一是李廣站錯了隊。漢景帝時,李廣接受了有意爭奪皇位的梁王授予他的將軍印,犯了路線錯誤。二是他好逞匹夫之勇,不善統領大部隊作戰,多次殺敵一千,自損一千二。三是氣量狹小,睚眥必報,千方百計殺了冷落過他的軍官。

    李廣難封事出有因,且多是其自身缺陷所致,可爲何司馬遷、王勃、王昌齡等衆人仍對他大加頌揚呢?他們不過是在借李廣這一典型的悲情人物抒發自己的抑鬱不得志罷了。哪有什麼時運不濟,哪有什麼生不逢時,只要拼盡全力就會時來運轉,只要不懈怠、不折騰就一定能否極泰來。拋開自身的原因去疾呼命運多舛,純屬耍流氓。

      徜徉於蒼松翠柏掩映下的李廣墓景區中,目睹千年石馬,瞻仰飛將墳塋,遊人的內心或許會五味雜陳,既有對一代神勇猛將的敬佩之情,又有對一位悲劇人物的痛惜之感。在對標自己波折的命途間睹物抒懷,或長吁短嘆,或悲歌當哭,一番愁腸百結的釋放後,頓覺心頭輕鬆了許多,這也不失爲瞻仰將軍墓的一大收穫吧。

        2022.11.15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