嵯峨山上生紅豆

每當傍晚時分,看着那一輪夕陽在醉染了西邊的晚霞後,依依不捨的落下了遠處的高山,知道那夕陽落下的地方叫嵯峨山。一直在想,這個太陽落下的山那邊到底有什麼?

清晨的白霧濃濃淡淡的在眼前的這座關中平原上拔地而起的高山上游弋着,此刻的嵯峨山是輕紗遮面,它像一個神祕的仙子在輕紗薄霧後面審視着整個關中大地,當然,還有我們這些陌生的朝山者。草尖上有晶瑩的露珠在搖搖欲墜,好像一個大喘氣它就能凋落。

一條山路在山脊中穿過,繁碩的栢子密密匝匝的垂掛在山間的柏樹上。頭頂的薄雲和山間的白霧竟然讓這個盛夏的清晨如此清涼。在清涼裏沿山而上。草木隨心所欲的生長着。松林裏陰涼蔽天,荒草藤蔓肆虐的侵佔着上山的小路,但只要有人在,路就一直會有。

越往山上走,就能看到整個山體都是石頭,只有一層薄薄黃土覆蓋在其表面。腳下的石頭階梯一直在延伸,戲謔的叫它嵯峨石。在一巨石聳立的懸崖邊,一蓬火紅的紅豆是那麼燦爛的映入了眼簾。從小就讀紅豆生南國,但一直沒見過南國的紅豆到底是什麼模樣,可這嵯峨山裏嵯峨石上生長的這一蓬蓬結着火紅色小豆的紅豆卻在這個白霧飄飄的清晨裏一下子走入了心頭眼底。碩大的灌木蓬棵,像厲刺樣堅硬的枝條,細圓又小的葉子,典型的耐寒耐旱的植物形狀。枝頭結滿了又圓又小的紅燦燦的果子。暫且叫它西北的紅豆吧。這個詩樣的名字的果實赤裸裸的生長在嵯峨山上,燦爛在朝山人的眼睛裏。

不知南國的紅豆到底是那種植物,據晉幹寶《搜神記》載,宋康花奪其舍人韓憑之妻何氏,夫妻皆自殺。兩冢相望,宿夕之間,冢頂各生大梓木,旬日長大盈抱,兩樹屈體相就,根交於下,枝錯於上,又有鴛鴦一對,恆棲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宋人哀之,因號其木爲相思樹,相思樹結的果子顏色爲鮮豔的血紅色,顏色殷紅而且具有光澤,種子的質地也十分堅硬,不腐不蛀,不易褪色,正好可以象徵堅貞的愛情,歷久彌堅。所以稱它爲相思豆。這也許就是王維筆下的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裏的紅豆原型吧。

但嵯峨山上的這些燦爛奪目的紅豆卻真的生長在這些嵯峨石上,它沒有溼潤的空氣,但這晨昏的青露和霧靄也能讓它顏色鮮豔奪目。盛夏的山間。綠色滿目,一蓬蓬火紅的紅豆比深秋裏的紅豆更是奪人眼球。

欣喜無比的站在紅豆蓬下,仔細的端詳着,又圓又小的紅豆,在薄霧裏燦爛奪目,像珊瑚,似瑪瑙。滿山蒼翠裏,碧綠的葉子襯托着火紅的果子,大有一樹紅花照碧海的感覺

據傳,當年這八百里一馬平川的秦川大地上,有兩個互相愛慕的青春男女,爲了逃避搶奪美麗女子的惡霸,兩個青春男女就相攜向北逃跑。可後面追趕的人,馬上就要追上他們了,就在這時,忽然眼前的平川上拔地而起一座高山,兩個人一下子就隱藏不見了。追趕的人忽然被眼前拔地而起的高山給嚇壞了。他們知道一定是菩薩顯靈了,遂趕緊下跪,祈求菩薩饒恕。上天有好生之德,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知過能改,菩薩也不責怪。於是兩個年青人就在這平原上的巍巍嵯峨山裏,男耕女織,濃情蜜意的生活着。輕輕摘下幾顆這北國的紅豆,不知它們爲誰相思,我想,這火紅的相思豆一定是見證了兩個人的濃情蜜意吧,要不它怎麼會如此火紅。如此繁盛。

一路在紅豆蓬棵中穿行,地上落滿了深紅的黃刺玫果,小時候,深紅的黃刺玫果子真裝飾美麗了我們的童年。紅豔豔的山丹丹,綻放在腳邊,各種顏色的絨花在雜草裏分外耀眼。淡淡的花香一直在腳邊縈繞着。當我們在碧海之中擡眼時,眼前二臺上的悟空塔在碧綠的羣山裏被薄霧輕繞着。似乎真有仙山寶剎的感覺,耳邊一直是佛音嫋嫋。忽然就感覺腳下清涼,仙風縷縷,禪樂飄飄。此刻這滿山的青霧,碧海里的紅豆,陰涼的雲天,成就了我們眼前的仙山寶剎。

二臺上是振錫寺和悟空禪師塔。悟空塔建於公元860年,塔共五層,殘高爲13.3米,塔內底部埋有悟空法師靈骨。悟空塔下有一石鼓,上刻文字,記載悟空生平事蹟。悟空,又名車奉朝,出生於唐玄宗開元十八年(730),19歲入朝爲官,21歲出使罽賓等西域各國。年近六旬,徵得越魔三藏同意,帶回舍利佛骨1枚及3本11卷經書。公元790年,德宗李適詔見了他,賜法號爲“悟空”。唐憲宗永和七年(812)正月二十三日,圓寂於長安-寺,終年82歲。公元860年,唐懿宗李漼撥銀,命僧人主持,在悟空家鄉附近的嵯峨山上,爲悟空修建了振錫寺和悟空塔。相傳悟空禪師便是西遊記裏的孫悟空原型。

就在我們登上二臺悟空塔時,盤繞整個早晨的薄霧忽然就消失了,驕陽剎那間就熾熱的傾灑而下。大雄寶殿裏的佛祖蓮臺高座。他們坐在這高高的山顛,晝夜交替的照輔着腳下的土地和生活在這片土地的的百姓。傳遞着真善美,遏制着假惡醜。但願這世間永遠美麗,人們都能和平共處,沒有戰爭,沒有殺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草木茂盛,動物自由。

旁邊的偏殿裏有孫悟空的佛像。孫大聖手拿一書,莊嚴肅穆。滿山都是山桃樹,繁碩的山桃真的長了滿山。我想,一定是山神上供給孫大聖的貢品吧。路邊的山桃成熟了,大家分而食之,軟甜軟甜的。也許真和王母娘娘的蟠桃一樣香甜可口。要不,大聖怎麼會這麼乖巧的千年如一日的坐落在這嵯峨山顛。一路淡淡的花香和果香伴隨而行。

在林子裏穿行而過,依次去走三臺。不說野草沒過脖子,不說刺藤掛破手臂,只說這盛夏的太陽在努力的渾灑着它在盛夏的熱烈。汗水沒過眉毛,滴進了眼睛,眼睛酸澀的無法睜開,但那野草下的紅紅的鈣果卻是軟甜了舌尖,一邊用胳膊擦着流進眼裏的汗水,一邊口不拾閒的品嚐着鈣果帶給味蕾的酸甜。又是一上一下的攀爬後,在一棵山桃樹的陰涼下,上到了三臺

一個十來平方米的平臺,一個簡易的屋舍便是廟堂。廟堂裏高座的卻是民間流傳的忠烈楊家將。是的,任何時段的守家衛國的忠貞志士都不應該被忘記。都應該被後人朝拜。

望山跑斷腿。眼見得四臺就在對面,能隔岸對話,我們卻熱火朝天,汗流浹背的爬了一程又一程,最後,在一棵結滿山桃的山桃樹下,上到了四臺,十來平方米大的平臺上,有廟宇的殘痕,有斷碑,不知何年何月被毀壞了,但太陽能的發音器裏依然有佛音飄蕩。

站在四臺遠望五臺,熾熱的陽光下,它隔着兩個小小的山頭。滿目茂盛的草木,喬木少於灌木,向上攀爬的山坡上,都是赤裸裸的裸露在驕陽烈日之下。這關中平原上的北五臺呀,也是這麼的考驗人的毅力和執着。還是擡起了腳步,和烈日一起行走在嵯峨五臺的山路上。說不盡的汗水叫醒着內心的悶熱。越往上爬,感覺只要一伸手,就能摘到天空中的白雲一朵。彷彿人真的是往白雲深處行走。

汗水不知摔了多少個八瓣後,終於登上了第五臺。嵯峨山的最高峯。也是十幾平方米的平臺,正中間有一個天然的大石坑。深約4米左右的石坑,長方條形坑,不知它是何年何月如何形成。平臺上沒有廟堂,有的是茂密的連翹,繁碩的連翹果子立在枝頭,紅豔豔的紅豆果蓬蓬火紅在枝頭。彷彿它們距離太陽近,收穫的陽光足,所以它們紅的更是豔麗。兩面石牆彷彿古時的城堡。站在石牆上,蜿蜒曲折的山樑一道一道的彷彿是山的脊樑骨。山下,就是一馬平川的關中大地。八百里秦川此刻盡收眼底。田陌縱橫,道路連通,房田屋舍,錯落有致的排列着。遠處有白色煙霧升騰。道路上有南來北往的車輛,田陌裏有勞作的人們。一幅滾滾紅塵煙火圖就在眼底呈現着。

原來,每天黃昏,我看到的那輪墜入嵯峨山下的夕陽,就藏在了這裏!

夕陽燃燒着最後的輝煌。我們又按照原路依次返回。又一次的上四臺,過三臺,走二臺,下一臺。

一蓬蓬的紅豆在夕陽中更是嬌豔欲滴。像珊瑚,似瑪瑙,像寶石,它詮釋着山的忠貞。佛音依然嫋嫋飄過。

回頭,夕陽又燃燒着半天的晚霞,巍峨的北五臺在一臺一臺的接納着西落的太陽。


當我們走到山下,再回頭:太陽又墜入了嵯峨山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