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江街巷》137:天祥寺與白骨塔

《老成都》(連載)

【文章:陳志強;圖片:陳志強】

        “天祥寺”位於錦江區的東風大橋西北側,據《成都志》記載,該寺建於宋代。傳說中該寺是爲紀念南宋忠臣文天祥的忠魂而築,在宋末元初,寺裏塑有文天祥的像,並存有文天祥衣冠之物。明、清時期該寺的香火一直很旺。因在老百姓心中,文天祥是忠孝禮義之氣節,孝廉仁厚之象徵,前來參拜的不僅有官員,也不少平民百姓。

        家住東安街的趙大爺說,天祥寺在國民時期有和尚百餘人,由於地處東門水碼頭,來往客商、進香居士住進該寺的人不少,因此天祥寺在東門,是很有名氣的,在市內東邊是僅次於大慈寺的廟宇。

        據國民志記載,天祥寺,在軍閥混戰中,有兩次險招兵火之災。聽老人說,民國初年,楊系軍閥有一個排曾駐於寺內。一兵痞夜來偷喫供果,將神燈闖倒,引燃圍布,幸好僧人即時相救,沒有形成大的火災,但也燒燬了不少文物、用品。還有一次,一兵痞在寺內吸菸,將一紙錢引燃,這次也幸得衆僧撲救即時,使該寺得到保全。後在衆僧人與軍方的交涉中,又由文殊院德高望衆的慈篤大師出面調停,該軍隊才撤出寺廟。

        傳說在民國十三年,該寺和尚發現一條巨大的白蛇,盤距在藏經樓下的水草中,寺裏僧人聞之不敢驚動它,便每日拋投食品餵它。一天,有幾個居民拿着刀槍、棍棒找到寺主,說這幾日他們家的雞、鴨走失了不少,認爲是寺內餵養的白蛇夜裏偷食了,要找這白蛇清帳。那寺裏主持怎敢讓這羣明火執仗的人打蛇。便說,阿彌陀佛,該蛇是寺之暫養之物,有神感之靈,平日怎可侵吞生靈?但衆人不聽,非要打蛇出氣。主持見衆怒難平,便請寺僧拿出銀兩賠了街坊居民,纔將這羣人的怒氣平了。後又有街鄰前來交涉,說張家、李家、謝家,也丟失了雞鴨,寺裏沒法,又出銀兩賠了了事。後主持想,應此已往,這不是長法,便和衆僧商量辦法。一知客僧提出用香火引走,一僧人提出引水放生,但這些方法都用了,該蛇還是穩居藏經樓外不走。衆僧無法,打不敢,引又引不走,家禽日日丟,四鄰受驚愁。最後,該主持便到文殊院請來當時德高望衆大法師慈篤,親自來寺裏。慈篤大師細觀此蛇,口中唸唸有詞,不想該蛇聞之,慢慢振動,旋即又不動了。是夜,大師在佛前焚香誦經,打坐默誦,只聽見藏經樓後一陣陣草響樹動;人人畏之大蛇不敢去視之。次日衆僧到藏經樓水池處看,那大蛇已不見蹤跡。三個月後一秋日,附近居民在城牆邊,發現白骨一堆,如蛇盤之狀;居民即報之寺內主持,主持聞之,連忙前去觀看,見一堆白骨如蛇盤之形。主持連忙使人用磚圍之,急去文殊院請來慈篤大師。慈篤大師聞之,很平靜地說,我以送蛇精西去。你們將它的遺骨造塔埋之,對寺裏有吉祥之氣。那主持不敢慢怠,連夜找來工匠,運磚堆沙,修成一座高5米的四方磚塔,周圍的居民都稱該塔爲“白骨塔”。從此,寺裏香火更旺,周圍居民雞犬也從無生病、丟失。“白骨塔”年年享受香火之祭,東門一帶從無水患與兵災,可畏白蛇之塔保了一方平安。

        由於城市修建需要,天祥寺白骨塔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拆除,但雄壯的方塔,在四周的老成都人心裏,還有深刻的印象。

    (下篇:《古蜀遺物天涯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