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我在恩施(一)

恩施的七月,骄阳似火,一年当中最热情的时候,也是我们工作最繁忙的时候。

很有意思,她的最冷与最热,我都有幸邂逅了。

第一次来恩施是前年为公司投标,做跑腿,因为“跑腿”,我常美其名曰自己是“使者”。大冬天怀揣使命身裹羽绒服乘坐高铁而来,一人、一手机、一揹包千里走单骑,出站时天阴雨,哈气成白雾,“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

招标公司设在《恩施日报社》楼上,网约车司机很热情地把我送到目的地,一口纯正的湖北话与小品演员林永健口音蛮相似,与他对话有一种参与演小品的感觉,真好。

朋友们都说遇事别慌,先拍张照片发朋友圈,站在报社楼前“咔嚓咔嚓”一顿狂拍,自身形象不重要,身后的建筑物才是重点。拍完发朋友圈输入一行字“社长说:桐城小油匠千里迢迢地来了,晚上喝一杯,去不去?”

朋友圈都很爱说笑,纷纷留言调侃“去,干嘛不去?”“去!得奖了回来喝酒!”呵呵,反响不错,身后高大上的日报社给了他们无限想象的空间,真以为我来报社是参与什么活动的。

哈哈,一时间,眼前的细雨也不那么烦,变得有诗意起来。

找到办事地点,寻个歇宿的旅馆,天未黑,时间尚早,要不出去走走?

度娘说恩施土家族为主,土家人“所居必择高岭”,往往同姓数十户或上百户集聚而成为一寨。土家人多聚居山内,客家人多居山外。土司时,只有土司、舍把、族长等土官以木架屋,雕梁画柱,而一般土民,多编竹为墙,茅草盖屋,若盖瓦房,则犯僭越之罪。

堂屋正面设有祖先神位,两旁侧室住人。侧房内靠前处设火坑,置三脚架,用来架锅做饭。侧房近屋顶处,编竹为楼;楼底悬一木架。竹楼及木架利用火坑中烧火的热气,烘粮食、肉、木柴等。现土家房舍,多建“吊脚楼”式木板瓦房,楼上住人,楼下养牲畜或堆放肥料柴草等。

苗家喜合族聚居,一姓一寨,或数姓一寨,居室形制有两种,一种是极为简陋的所谓三根柱子通天,“八”字木,上盖茅草的居室,另种是较好的即为吊脚楼。楼下养牲畜,楼上住人。堂屋一侧为火屋,置有火坑,坑内置三脚架用以煮饭或炒菜,火坑后方供奉的家神。火坑屋的套间即为该家长者居住。

苗人服饰多种多样,女装一般为上装无领斜襟、袖大而短、衣长至膝,即所为“前遮羞、后遮沟”、有颜色布作外托肩,袖口、襟边均为花边,下装有裤和裙两种,裤脚大而短,镶有花边,裙带子多为甚密的折裙,裙长至踝,内着长裤。

男装,老人无领,右斜襟,喜扎腰带,青年则多穿对襟,7扣或9扣,袖长而口小,男女多包头,老人喜青色,青年人喜白色。头巾较长,常包成大盘。男女均扎绑腿。女性更多戴金银手饰,项圈等。

看了这些,更想出门走走,窗外,天空云层低垂,细雨蒙蒙,不绝亦不缕,

问了前台服务生,他说最近的地方就属女儿城热闹,晚上有民族歌舞表演,要是幸运的话,还会赶上新人婚庆,只是雨天可能没有演出活动。

那没问题啊,能不能遇上都是缘份。

站路口看长街车水马龙,行人匆匆,雨天空车少,约摸等了十多分钟,雨停,天色微暗,终于拼上一车。

也就十多分钟光景,女儿城到了,震耳的音乐,靓丽的景观灯,此起彼伏,眼花缭乱。美食店,古玩店,土特产店一家连着一家,街上俊男靓女,络绎不绝,发色服饰与外人并无太多不同,光影里最喜欢看苗族姑娘了,艳丽的衣裙,银光闪闪的头饰,教人耳目一新,仿佛置身于影视剧中。

在女儿城门口,掏手机拍了一段视频发抖音留存,抖友们艳羡不已,直夸我的自由自在,他们哪里知道,我发的都是片刻的欢愉,其实大多时间我和他们都一样“在太阳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

果真被那服务生说中了,晚上细雨没有演出,偌大的舞台空空荡荡,但台上喜庆的背景设计倒让我脑海里过了一遍婚庆热闹模样。

一家很有民族特色的美食店在排练节目,十几位苗族女孩踩着乐点盛装出演,一遍又一遍,围观者众多,我也驻足良久。

在一家熏肉店前,诱人的熏肉香拉住我的脚步,发信息问我家二子,带点熏肉回去呗,二子觉得烟熏制品不利健康,不要,闻着香气我咽了咽口水,也只好作罢。

兜兜转转,啥也没买,就出了女儿城,回旅馆洗洗,一夜无梦,第二天办完事,踏上归途。

可惜我梦中的吊脚楼没见……

(待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