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厚江執教/徐傑點評:《貓》課堂實錄

黃厚江執教/徐傑點評:《貓》課堂實錄

原創 徐傑 傑哥的精緻語文 2020-12-04 00:00

教師與文本之間的共生共長

——品鑑黃厚江老師執教《貓》“文本研讀”的藝術


師:同學們,我們上課了。

生(齊):起立。

師:同學們好!

生(齊):老師好!

師:同學們辛苦了。

(生笑,沉默未語。)

師:你們怎麼不說話了呢?

生(齊):老師辛苦了!

師:非常好,謝謝同學們,請坐。

師:知道今天學什麼課文嗎?

生(齊):《貓》。

師: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讀一讀貓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讀一讀貓和人的故事。還記得課文裏有幾隻貓嗎?(師板書課題。)

生(齊):三隻。

師:三隻貓分別叫什麼名字?(學生沉默)先到家的叫什麼?

生(齊):大貓。

師:第二隻呢?

生(齊):二貓

師:很聰明。第三隻呢?

生(齊):三貓。(衆人笑。)

師:也可以叫小貓、幺貓。(衆人笑)但是作爲學語文的人,這樣的回答是不合格的,幼稚又簡單。如果我們家裏有三隻貓,我們一定要給這三隻貓取個很可愛很有特點的名字。哪位同學願意給我們家的三隻貓分別取個名字呢?

(評點:閱讀課,核心就是教師帶着學生讀文本。黃老師這裏的“帶”,小步輕邁,趣味盎然。他告訴我們,文本研讀初始,不能太“硬”。)

師:我們先來看大貓。大家一起跟老師先看看大貓的特點。主要是注意從色彩、形狀、性格的角度,看看它有什麼特點,然後給它取個名字。(師板書:色、形、性)

老師讀課文,學生不讀。

師:爲什麼不和老師一起讀課文呢?來,我們一起讀。

(師生一起讀課文第1段:“有一次……滾來滾去。”)

師:如果讓你給它取個名字叫什麼名字?

生:白球。

師:這個同學反應很快。(師板書:白球。)大家看看這隻貓的毛是不是真的很白?

生:“花白”。

師:花白,那我們給它取名字是“花”好還是“白”好?

生:“花”好。

師:當他顏色不是純白的時候,我們寧可叫它“花白”。(師板書:花球。)給大貓取名爲“球”好不好?

生:好。因爲課文裏有個詞“滾來滾去”。

師:這個“球”的背後能看出它什麼樣的性格特徵?

生:活潑。

師:大貓的名字比較好取,二貓的名字就比較頭疼。看哪位同學能給它取個好名字。寫二貓特點的句子在第幾段?

生:三段。

(師生一起讀課文第三段:“母親回來了……又在那裏曬太陽。”)

師:哪個同學給二貓取個名字?

生:黃飛飛。(衆人笑。)

師:這名字可不可以?

生:可以。首先它顏色是黃的,“飛飛”是指它活潑。

師:它會爬樹,跳過來跳過去的,是不是就叫“飛飛”呀?(衆人笑。)誰在“黃飛飛”基礎上加一下工?

生:黃跳跳。(改爲:衆人笑)

師:你剛纔看我的眼神有點特別啊!(衆人笑。師板書:黃跳跳。)

師:黃跳跳,跳來跳去,大貓活潑,二貓更活潑。還可以叫什麼名字呢?黃色的小狗人們常常叫它們————

生:阿黃。

師:是的。我們班級的同學就常常這麼叫我。(衆人笑。)

師:二貓很活潑,很調皮。還可以給它取個名字叫————

生:叫它“黃皮皮”吧。(師板書:黃皮皮。衆人笑。)

師:很不錯。我發現,我們還可以把語序調整一下——皮皮黃。你們看調整一下好不好?

生:好。

師:“皮皮黃”,爲什麼呢?

生:顯得更調皮。

師:是的,語言就是這麼神奇,調整一下語序效果明顯不一樣。三貓呢?寫三貓特點在那一段?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十五段。

(師生一起讀十五段:“冬天的早晨……好像是具着天生的憂鬱性似的”。)

師:大家用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抓住三貓色、形、性的特點,給它取個什麼名字比較好呢?

生:小可憐。(師板書:小可憐)

師:我覺得挺好的。表現了它的性格可憐兮兮的,這個“小”告訴我們它的體型比較瘦小。文中還有一個詞也寫它性格特點,是什麼詞?

生:小憂鬱。

師:不錯。(師板書:小憂鬱)還有嗎?

生:憂鬱貓。

師:可以。它是什麼顏色的?

生(齊):花白的。

師:能不能叫“白可憐”?

生(齊):不行,是花白的。

師:有進步。叫“花可憐”好嗎?(學生猶豫)注意,詞的感情色彩很重要,如果取“花可憐”,就會有一種覺得可愛的樣子,所以我們還是叫它“小可憐”吧,突出它的可憐。“小”還可以突出——

生:瘦小。

(評點:文本研讀的第一層面,是“內容理解”。給三隻貓取名,是對三隻貓外形和性格的理解。但這個環節“好看”的,不是學生給三隻貓取了好玩的名字,而是在取名的過程中,有對文本的進一步閱讀,更有“推敲詞語”的語言實踐,文本研讀,是“言”和“意”的相互融合。)

師:剛纔大家表現得很優秀,很快就抓住了三隻貓的特點給它們取了名字。如果你們家有寵物,一定要發揮你們的語文的天賦和能力,給它取個好名字。但我們今天不是養寵物的課。我們今天學的是一篇小說。(師板書:小說。)閱讀小說這種文體,就要特別注重人物之間的關係和故事。能夠從性格特點的角度,從故事的角度,讀出小說中故事之間的關係,這是讀小說比較高的要求。有沒有同學發現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哪個同學能發現三隻貓之間有什麼關係?

生:先後關係。

師:很好。三隻貓,按時間先後出現,串聯成一個整體的故事。(師板書:時間 串聯)其他同學呢?大貓活潑,二貓更活潑,這是什麼關係?

生:遞進。

師:可以。但這是從語法角度、語義角度看的。從小說寫作手法的角度看,叫襯托。通過襯托,就把二貓更活潑的特點表現出來了。(師板書:襯托)

師:三貓憂鬱,跟前兩隻貓有什麼關係?

生:反襯。

師:對的,但不準確,是對比關係。對比,肯定一個,否定一個。(師板書:對比)有沒有同學發現三隻貓之間更深刻的關係?

生:三隻貓的背景不同。

師:有發現。但我們現在討論的是關係,就是聯繫。“背景不同”,是區別。剛纔從它們的特點看它們的關係,現在從主人來看,主人最喜歡二貓,不喜歡三貓,這跟前兩隻貓有沒有關係?

生:有。前兩隻貓太活潑,第三隻貓很憂鬱,對比之下,所以主人不喜歡第三隻貓。

師:非常有道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之間有內在的因果關聯(師板書:因果)。小說啊,內容的關係越複雜越好。這篇小說寫貓也寫了人,文中寫了哪些人?

生(齊):我,三妹,妻子,張媽,李媽。(師一一板書。)

師:你們覺得誰最重要?

生:三妹。因爲她最喜歡貓,寫三妹與貓關係的文字最多。

師:有不同意見嗎?你覺得誰最重要?

生:張媽最重要。因爲她最喜歡三貓。

師:張媽最喜歡三貓嗎?

生(齊):不喜歡。

師:要在課文裏找到根據呢!不過說錯了也沒關係,畢竟課文那麼長。相比之下,誰更喜歡三貓?

生(齊):三妹。

師:還有不同意見嗎?

生:“我”是最重要的。因爲“我”對三貓態度不好,很愧疚。

師:嗯,在整篇小說中“我”的態度很重要。“我”的態度對三貓有什麼影響?

生(部分):讓它死在鄰家屋脊上了。

生:是“我”用棍子把三貓趕出去了。

師:“我”粗暴的態度決定了三貓的命運,所以“我”很重要。(師板書:決定三貓的命運)後來,當“我”發現冤枉了三貓時很愧疚,大家從課文哪些句子看出“我”的愧疚?

生:三十段,“我心裏十分地難過”。

師:大家一起讀讀,讀出“難過”和“愧疚”。

(生齊讀三十——三十四段。)

師:哪些詞語最能表現難過和愧疚。

生:“我心裏十分的地難過,真的,我的良心受傷了”。

師:還有嗎?

生:“我對於它的亡失,比以前的兩隻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

師:的確很難過。還有一個比喻,寫出難過——

生:“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針,刺我良心的針!”

師:這裏有難過,還有——

生:還有自責。

師:是的,有難過,有自責。“我永無改正我的過失的機會了! ”“自此,我家永不養貓。”這些句子都是有難過、有自責。三貓死了,“我”比前兩隻貓亡失了更難過。“更”說明了什麼?

生:還說明前兩隻貓亡失了也難過。

師:大家能找出前兩隻貓亡了“我”的難過嗎?

生:第二段,“我心裏也感着一絲酸辛……”

師:哪個詞表現了難過?

生:酸辛。

師:還有“小侶”。把貓看出夥伴,很有感情。後面還用了一個感嘆號,更表現了他的難過。寫第二隻貓丟失後的難過在哪裏?

生:十四段,“自此,我們家好久不養貓”,側面表現了他內心的難過。

師:因爲他還念着前面那隻貓,所以“好久不養貓”。第二段、十四段,還有最後一段,在小說中還有什麼作用?

生:過渡。

師:非常好。是三隻貓的內容之間的過渡。“我很酸辛”到“好久不養貓”到最後“自此,我們家永不養貓”,這三個句子是前後兩部分內容的過渡。從全文整體上看還有什麼作用?

生:相互照應。

師:非常好,理解越來越深了。這是從前後內容和情節安排角度考慮,從全文結構上看還有什麼作用?

生:是線索。

師:“我”在文中太重要了,小結一下有以下幾點:第一,決定了三貓的命運;二,“我”內心難過、愧疚的感受是全文的線索;三,“我”的心態代表了很多人的心態。人是怎麼看貓的?是怎麼看人的?“我”具有代表性,我們生活裏很多人就是這麼看人的。到這裏,我們讀了全文的三隻貓和幾個人,主要讀了“我”這個人。其他的人也各有作用,大家回家讀讀小說好好想一想。

(評點:文本研讀要重視“過程”,也要重視“結論”。把零散的、感性的研讀體驗,上升到整合的、理性的研讀結論,這是很有必要的。)

師:下面,我們回過頭來看,這篇課文是小說,寫小說寫動物也都是爲了寫人。從文學的角度講,小說中的三隻貓,也都是很重要的人物。大家對照一下,你自己在生活中是哪隻貓?

生:二貓。

師:好忌妒。認爲自己是二貓的請舉手。(過半的同學舉手。)

師:我們班養了一羣二貓。都很受主人喜歡。有沒有認爲自己是三貓的?(一小部分同學舉手。)

師:你爲什麼認爲自己是三貓呢?

生:因爲成績不好,就像三貓長得醜。

師:我讀書時跟你差不多,成績不好,我也是三貓,我們是兄弟。不要緊,將來你也可以做語文教師。對不對?(衆人笑。)現在請同學們選擇一隻貓,以它的口氣跟主人說幾句話。

師:你選擇哪隻貓?

生:三貓。

師:對誰說?

生:三妹。

師:好的,我現在就是三妹,你對我說。

生:三妹啊,我雖然長得不好看,但還是很感謝你用你的一點點的同情心來關愛我。當大家都不喜歡我的時候,你還是和我一起玩耍。雖然最後你還是沒有爲了真相來保護我,但是因爲有了你的一點點關愛,使我的生活有了別樣的色彩。所以,我要謝謝你。(衆人鼓掌。)

師:多麼善良的三貓。它感激三妹帶給它的關愛。一個被冷落的人,對別人的一點點的關愛,都會充滿感激。還有嗎?

生:我選擇三貓,對作者說。

師:就是小說裏的“我”嗎?小說的“我”就是作者嗎?

生(一部分):不是。

師:對小說裏的人物都是虛構的,所以小說裏的“我”有作者的影子,但不等於是作者。黃老師的小說裏也有我的影子,但不全是我。你就對“我”說吧。

生:主人,謝謝你給我容身之處,雖然最後你沒有相信我,但是我很感謝你。

師:我們的孩子太善良了。你是一隻非常非常善良的三貓。最終被主人誤解了,趕走了,仍然感激主人給過他的溫暖。

生:我選二貓,對張媽說。張媽,我是特別可愛,我很感謝你們對我特別好,可是如果你們不讓我到處亂跑,我就不會被陌生人捉走,就不會離開這個溫馨的家。

師:說得真的很好。我們來想象一下二貓的命運。被人家捉走了,結果會是怎麼樣呢?是不是一定比三貓結果好?不知道。二貓這樣的命運與主人的寵溺有沒有關係?有關係。如果我是二貓皮皮黃,我也會對主人說:主人啊,你們對我很好,但是你們太寵我了,太放縱我了,所以我的性格越來越任性,所以我的命運也被改變了。你們或許不知道,我現在早已被人拋棄了。——大家讀小說,就是把自己帶進小說中,你就是那隻貓,你就是那個人,這樣對社會、對人情的瞭解會更豐富。

生:我選擇三貓,對“我”說。

師:我就是主人,你說吧。

生:你趕走了我,但我不怨恨你,可是你今後不能憑自己的想象冤枉別人。

師:多麼通情達理的三貓啊。被趕走了,還不恨主人,而且還未改爲“爲”其他的貓着想。黃老師就做不到這樣。如果主人“我”聽到了三貓這樣的話一定會——

生:很難過。

師:我也想一定會更加難過。主人趕走了三貓,後來知道自己冤枉了三貓,非常難過,非常自責。他是怎麼知道三貓是被冤枉的?

生(齊):黑貓。

師:黑貓?哪裏來的黑貓?

生:課文裏後來又來了一隻黑貓。

師:又來了一隻黑貓?這篇小說裏到底幾隻貓?

生(齊):四隻。

師:你們一開始不是都說三隻貓嗎?——請狠狠打一下自己的屁股。小說裏的黑貓重要嗎?

生(齊):重要。

師:爲什麼重要?

生:是黑貓出現揭示了真相,如果沒有黑貓出現,三貓會永遠被冤枉。

師:所以“黑貓”在情節發展中很重要。那麼,黑貓出現前,主人們是怎麼判定是三貓吃了芙蓉鳥的?

生(讀第十七段):“那隻花白貓對於這一對黃鳥,似乎也特別注意,常常跳到桌上,對鳥籠凝望着。”

師:哪個詞很關鍵?

生:“常常”,“凝望着”。

師:還有嗎?

生:(讀第二十七段)“它躺在露臺板上曬太陽,態度很安詳,嘴裏好像還在喫着什麼。”

師:哪個詞很關鍵?

生:好像。

生:(讀二十五段)“找了半天,卻沒有找到。真是‘畏罪潛逃’了。”

師:“畏罪潛逃”了。這些都是證據。在小說裏這就叫“伏筆”,所以大家讀起來才合理。前面寫二貓被別人捉走了,也有伏筆,大家回去自己找找。——大家注意,三貓“畏罪潛逃”,有個什麼標點符號?

生(齊):引號。

師:這個引號起什麼作用呢?

生(部分):強調。

師:有沒有同學有不同意見?(生思考、沉默。)

師:前面有個詞“罪狀”,罪狀成立嗎?能不能根據前面三點判定三貓吃了鳥?

生(齊):不能。

師:有哪幾個詞告訴我們不能判定?

生:“似乎”“好像”都表明是不確定的。

師:大家把“似乎”“好像”打上點。對啊,看到的完全是表象。大家平時也要注意,不能“似乎”“好像”,不能根據表象就判定結果,小說給我們的啓發還是很豐富的。

可是大家想過沒有,三貓小可憐爲什麼要“常常跳到桌上,對鳥籠凝望”呢?

生:也想喫鳥。

師:有其他可能嗎?

生:想和小鳥玩。

師:有這種可能嗎?

生:有。

師:我也覺得有。三貓多可憐。多麼孤單啊。看到小鳥跳啊跳,完全有可能想,和小鳥一起玩玩,多好啊。——如果我們都這樣想別人,該多好!

師:最後三貓死在了鄰家屋脊上。可三貓爲什麼要死在了鄰家屋脊上呢?

生:被主人趕走了,到處流浪。

師:可它可以死在外面馬路上啊。什麼要死在鄰家屋脊上呢?

生:還想回家。

師:我想也是的。——如果你就是可憐的三貓小可憐,看着熟悉的院子,看着院子裏的主人,你心裏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寫幾句話,描寫一下三貓臨死之前的心理活動。

生:主人啊,你爲什麼打我呢?我並沒有做錯什麼,但是你打的那一棒子彷彿深深地打在了我的心上。我覺得非常難受。

師:寫得真好。在這個時候,還有哪些心理呢?這些是怨恨,還有愛嗎?

生:想家又不敢。

生:回家的渴望。

生:對家的依戀。

生:想和主人說清楚真相。

師:是的。看着眼前熟悉的院子,看着眼前熟悉的主人,三貓內心的感受一定很豐富很複雜,尤其是在它身體已經不行的、生命的最後時刻。

(評點:文本研讀,要努力想辦法讓學生“讀進去”。這裏,黃老師設計一個“說讀”活動,設身處地,很自然地就把學生引進去。不僅引進去,而且“讀出來”。小說的批判現實意義,就這樣不着痕跡地得到了深度研讀。)

師:現在沒有時間了,大家回家好好想一想寫一寫。課文裏還有一個內容,就是插圖。這插圖是哪隻貓呢?

生(齊):三貓。

師:是那隻又黑又瘦、懶懶的、小可憐、小憂鬱——三貓嗎?

師:圖上貓的眼睛閃動着靈動的光彩。是三貓嗎?

生(部分):不是。是黑貓。

生(部分):是二貓。

師:會不會是三貓?

生(部分):不會。

師:如果畫插圖,應該畫哪隻貓?

生(齊):三貓。

師:是二貓還是大貓,或者是黑貓,我不敢肯定。但這幅圖肯定不是三貓。爲什麼插圖的人不選三貓呢?因爲能看到的貓的照片,不是大貓就是二貓或者黑貓,都是那些活潑可愛的貓的照片。這就是生活和小說帶給我們的啓發:人們喜歡的都是活潑可愛的貓,而命運爲難人的地方是,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大貓,也不是二貓,而是三貓、四貓、五貓六貓。人人都喜歡白天鵝,而大多數人都是醜小鴨。

(評點:文本研讀的深度,固然不是越深越好,但如果能在學生閱讀體驗的基礎上,巧妙“搭梯子”,給抓手,讓學生能“踮起腳尖摘桃子”,走到文本研讀更高處,行到文本研讀更深處,這是教者的責任。)

師:同學們,好好讀小說,好好學習語言,好好品味生活,理解人生。好的,下課,謝謝同學們。

生(齊):謝謝老師。


總評:

黃厚江老師提出的“共生教學”已被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認同和踐行,在語文課堂上,他們努力追求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主體與內容、內容與形式、文意與語言、閱讀與寫作等關係之間的和諧共生效應,取得了斐然的成績。

我以爲,在衆多的共生關係中,教師與文本之間的共生共長,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關注。所謂教師與文本之間的共生,就是教師與文本之間,因爲教學的需要而相互作用,從而生出新的教學資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研讀文本有了新的體驗和發現,教者的閱讀眼光得到了提升;文本被重新開掘而有了更豐富的意蘊和內涵,文本的教學價值得到了更高層次的開發。

      品鑑黃老師執教《貓》的課堂實錄,我受益匪淺。

備課研讀:教師與文本共生的解讀智慧

關於《貓》的文體,一直是有爭議的,有人說是散文,有人認爲是小說。我曾經就這個問題專門請教過黃老師,黃老師說,如果你認爲是散文,就當散文來教;如果你認爲是小說,就當小說來教。黃老師把《貓》當小說來教,是因爲“當小說教,《貓》的文本解讀空間更大。”(黃老師語)

《貓》作爲小說怎麼讀?有些老師囿於自己的閱讀侷限,有些老師迷信教參結論,把文中的“貓”只當作貓來讀;還有些老師習慣用小說“三要素”去套用,結果發現這三次養貓的經歷,並不是完整的故事情節,僅僅是三個橫截面而已。

從課堂實錄看黃老師在備課階段的文本解讀,是獨具匠心的,也是與衆不同的。分別讀三隻貓,這是第一層次;釐清三隻貓之間的聯繫,這是第二層次;細讀人對貓的不同態度,不同的人對貓的不同態度,這是第三層次;讀貓就是讀人,就是讀人性,這是第四層次。最令人耳目一新的,就是黃老師對這篇小說主題的新解讀:“這就是生活和小說帶給我們的啓發:人們喜歡的都是活潑可愛的貓,而命運爲難人的地方是,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大貓,也不是二貓,而是三貓、四貓、五貓六貓。人人都喜歡白天鵝,而大多數人都是醜小鴨。”

由此可見,教師擦亮眼睛,努力讀出文本新的意味,並且用好這新的教學資源,往往能在課堂實踐中賦予文本以新的生命,學生從而有新的收穫。當然,這裏的“新”並不是刻意求新,而是相對於師生以住的認知水平或生命狀態有所突破、有所改變。文本教學價值對於“新”的要求,反過來又作用於教者,不斷激勵和磨練教師的研讀文本功力,不斷提升和開闊教師研讀文本的眼光,這樣,在教師與文本之間就達到了共同生長的狀態。

活動設計:教師與文本共生的轉化意識

如果說教師在備課階段與文本的直接對話屬於單向度的交流,那麼在課堂中教師、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就屬於多向度的交流。在師與生、生與生、師與文本、生與文本等多向度的對話交流中,文本的內涵會被進一步挖掘,教師對文本也會有新的發現。

在課堂教學中,活動設計是至關重要的。它能爲師生走進文本、獲得發現提供合適的路徑。教師要善於將自己備教時的閱讀發現轉化爲有效的課堂活動,並藉助活動的展開進一步豐富自己對文本的認識。

黃老師這節課的活動設計,既爲課堂現場的文本解讀預留了足夠的生長空間,更是直接推動了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生成。這節課,有幾個活動是特別“好玩”的:給三隻貓起一個名字;對照一下,自己是哪隻貓;用某隻貓的口吻跟主人說幾句話;如果畫插圖,應該畫哪隻貓。這幾個活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特別高,師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也特別豐富,我感覺這些活動的大體方向與黃老師的預設是一致的,是符合黃老師的教學預期的。

教師讀出文本的特別的味道,是第一步;把自己的獨特解讀轉化爲學生的發現之旅,這就需要巧妙的課堂活動。有了好的活動,學生品讀文本就更爲深入了,文本因此而生長出新的閱讀魅力,學生、教師因此而享受到閱讀的成就感,這是閱讀對話的“雙贏”。

捕捉契機:教師與文本共生的臨場機智

課堂教學中,學生積極參與,與文本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對話。在此過程中,教師作爲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參與者,與文本之間就存在一個二次對話問題。因爲這個二次對話,又是在學生、文本、教師三者之間展開,所以執教者必須在教學現場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對活動信息迅速進行判斷、梳理、篩選、整合,以形成新的活動資源,在此過程中,如果能有效捕捉活動契機,擴大戰果,對於發現文本解讀新維度,將有很大的幫助。

在這節課上,隨處可見黃老師的臨場機智。筆者試舉一例。

在討論“三隻貓的關係”這個話題的時候,學生回答了“先後”、“遞進”和“對比”,然後一個學生回答了“背景”,這跟話題有點偏離,我們看黃老師是怎麼處理的。

師:有發現。但我們現在討論的是關係,就是聯繫。“背景不同”,是區別。剛纔從它們的特點看它們的關係,現在從主人來看,主人最喜歡二貓,不喜歡三貓,這跟前兩隻貓有沒有關係?

生:有。前兩隻貓太活潑,第三隻貓很憂鬱,對比之下,所以主人不喜歡第三隻貓。

師:非常有道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之間有內在的因果關聯(師板書:因果)。小說啊,內容的關係越複雜越好。

如果對黃老師的這兩段話進行微觀分析,不難發現,黃老師對於學生的“偏讀”所採取的臨場措施是非常有智慧的。先予以肯定“有發現”;再指出問題,“背景不同”是區別,不是關係;接着給出思考方向,主人最喜歡二貓,不喜歡三貓,跟前兩隻貓有沒有關係;最後順着學生的話,輕輕一點“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從而水到渠成地得到結論“這之間有內在的因果關聯。”

我在品鑑這個課例的時候,常做這樣的猜想,在備課階段的文本研讀時,黃老師有沒有讀到三隻貓之間的“因果”關聯呢?如果讀到了,但學生並沒有出現那麼巧合的“失誤”,黃老師又會怎樣引導?如果備課時,黃老師也沒有讀到三隻貓的“因果”關聯,那麼在課堂上他又是怎麼靈光突現,發現了這一層關係,並順勢而爲,啓發引導的?

捕捉到課堂活動的契機,可以使師生重新走進文本、提高認識、豐厚文本,這個過程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共同作用而產生的,這需要教師超越自己對文本的原有認知,並能接受來自學生和文本的挑戰,對文本進行解構和重新建構,發現文本解讀的新維度。

回過頭來再看黃老師執教的《貓》,我們可以從中學習黃老師“文本研讀”的教學藝術。在這節課裏,我感覺黃老師的“文本研讀”的藝術,有三個層面的內容。一是備課階段教師對文本的獨到發現;二是組織巧妙的課堂活動,師生在文本中“來來回回地行走”;三是教師抓住課堂契機,在文本研讀的動態調整中,開掘文本的新的解讀空間。

文本是常讀常新的,文本也是常教常新的。黃老師給我們奉獻了不少的好課,在他的課堂裏,文本因其新內容而更爲吸引師生研讀,更不斷激勵着教者去主動發現和培育文本新的生長點,這樣,教師與文本之間就形成了良性的互動和共生關係。

只要我們教師不帶着陳見去研讀文本,不帶着結論去組織教學,我們跟文本之間,保持着一種平等互動、共生共長的關係,我們就能發現文本中更有意味的地方,我們的教學也會因源源不斷的共生資源而顯得更豐厚、更有魅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