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路

上個世紀,結婚的情形很多,對這類事情,還是很熟悉的。特別是農村人結婚大喜之日,都是一路步行,當時還沒有婚車這一說法。

結婚之日,孃家送路的人都穿着一新。特別是新嫁娘今日的穿着特別的出衆,紅上衣,紅下衣。從上到下,一律是喜慶的紅色。那個時候還沒有白色的婚紗。讓人單是從衣着上一眼就能看得出來,哪個是新娘子。三四十人的送路人隊伍聲勢浩大,氣勢壯觀。送路的人,今天雖然也換上了新衣服,但他們都是新娘子的親戚,親人,姪子姪女,長輩,閨蜜等,既不顯得太寒了,又不會穿得過於出衆。他們能拿捏住分寸,決不會做喧賓奪主的事。

結婚時,孃家人要做到心中有數,大概要去几席的人。~這都是有計劃的,既不顯得人員過於稀少,人氣不旺。又不會使人數太多,過於礙眼。好像他們八輩子沒喫過席面似的。

送路的不說去了幾十個人,而是說去了多少席人。一席八個人,提前給婆婆家報個數目。我們準備去十席,八席,或是五席六席。婆婆家好作個準備。

結婚這天,新嫁娘在送路上的簇擁下,款款而行。忸忸捏捏,欲走不走的,似乎捨不得與閨蜜分別一樣,一種難分難解的狀態盡顯出來。

新郎在介紹人的陪同下走在最前面。新郎戴着帽子,胸前佩戴着一朵大紅花。邊走邊不時回頭看看新娘和送路的人。不致使他們之間拉開大的距離。不時地停下腳步,等等新娘子他們。

其實,新娘子他們早就都知道新娘子進門的時間。送路人的坐席時間。如果過了中午的一點,路途又比較遙遠,他們就不敢這樣耽擱下去了。步子便放快了一些。

一點半左右,新媳婦到家,與新郎行過大禮之後,然後就是入席。

坐頭一波席的是送路的人,也就是新親。送路的人內中,有一個男子人年齡最長。他是新娘子的長輩,今天坐的是主席,靠背椅子是專爲他設置的。他當仁不讓地坐到主席的位置上。~這是今天唯一一個上席位置。所有坐席的人都看着主席人。主席人不動筷子,其它人紋絲不動。主席人一動開筷子,其他人都開始動筷子。

喫的席面一般是五葷四瘦。五個葷菜,另加四個不見葷腥的瘦菜。八大碗,十全,十二件子,酥肉,丸子,燒肉肘子甜盤子。席面罷了,送路的人,有好事的年輕人,臨走時偷偷拿走席上的酒鍾,酒杯,作一次小偷小摸的賊。但人們對這種賊,見怪不怪。

送路人(新親)坐罷了席,後過就是很長一陣子的議論。無非就是今天的席面好不好?菜炒得有沒味道?蛋蛋饃白不白?今天吃了幾天蛋蛋饃?

第二天,就到了回門日。新女婿,新娘子照理雙方回門去。偷走酒器的,見到了新女婿,一陣子調笑後,便不打自招地拿了出偷來的寶貝,討要喜糖來作爲交換的條件。新女婿也知道在當地有這個風俗,她們會來這一招,早就在衣服兜裏預備好了喜糖。最後,年輕的送路人,討要到了喜糖,甜在嘴裏,喜在心頭。偷去的酒器,不用討要,一件不差地回來了。

第二波席,才輪到親戚坐,新郎引着新娘逐一向長輩敬酒。這個酒可不是白敬的。長輩喝了酒,一杯給新媳婦十元錢。那時的十元,相當於現在的千元。

送路的人坐畢了席,到新娘子的閨房看一看,說些寬慰的話,然後便走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