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遊天下(572)張掖馬蹄寺


    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社會動盪,許多名士過起了隱居生活,像竹林七賢、陶淵明、謝靈運等,而西北地區也有位“大隱”,他就是郭瑀。郭瑀滿腹經綸,且精通佛學,著有《春秋墨說》《孝經綜緯》等鴻篇,還帶領千名弟子在甘肅張掖的馬蹄寺開鑿石窟。

      馬蹄寺位於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的臨松山峽谷中,因格薩爾王的坐騎在此留有蹄印而得名,馬蹄印也就成了鎮寺之寶。視之,果然十分形似,但多半是人們出於對格薩爾王的敬仰而賦予其神話傳說吧。蹄印堪稱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而寺內真正的寶貝非精美的石窟造像羣莫屬。

    馬蹄寺石窟羣始鑿於郭瑀及其弟子,後人又進行了多次的增補,形成綿延近30公里的龐大規模,其由勝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觀音洞、中觀音洞以及下觀音洞七處羣落組成,共有70餘處窟龕,其中最爲大氣磅礴的便是“三十三天”石窟。

    “三十三天”在佛教中指33座天城,用以形容最高的地方,以其命名的石窟也的確高大雄偉。整個洞窟分爲七層,鑿於百米高的丹崖之上,且逐層遞減,形似一座鑲嵌於懸崖上的寶塔。每個層級之間由岩石中的隧道相連,其是我國唯一一處棧道修築在山體內的石窟。這些石洞高不足兩米,窄處僅幾十釐米,而且極陡,有的地方近乎垂直,人們上下需手腳並用。

    洞壁上嵌有衆多線條流暢的浮雕,也不乏“到此一遊”的刻畫,令人無比痛惜。但當遊人進入洞窟中時,又被眼前的奇景所震撼。尤其是“站佛殿”更是叫人驚呼歎爲觀止。此洞爲全國單體面積最大的石窟,裏面矗立着一尊高8米的佛像,人們駐足其下,簡直就像在小人國裏遇到了格利佛一般,不由得有種自慚形“小”之感。站佛腹內還藏有白玉救護度母像,所以它又被稱作“藏佛”。

    站佛腹有度母氣自華,其神態自若,面容安祥,似是在悄然爲來此的遊客祈福納祥。馬蹄寺內還有無數精美絕倫的佛像,如千佛洞中栩栩如生的500神像,金塔寺裏飄飄欲仙的飛天像等等,它們生動傳神,呼之欲出,如此精湛的造像技藝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人們完全沉浸在佛國的祥和氛圍中,同時也能感受到超凡脫俗的隱逸之氣,這一體驗應該源自郭瑀的隱士風範。

    郭瑀雖然遠在深山修行,可他並非不食人間煙火,其重情重義,曾經爲師父守孝3年,最後於386年因爲保護好友未果而絕食身亡。這或許正是爲何馬蹄寺石窟羣能夠不斷擴展的一個原因,人們仰慕郭瑀的高風亮節,崇尚他的義薄雲天,便將內心中的美好夙願都鐫刻爲石雕畫像,用亙古不變的藝術作品抒發胸臆,讓後人能夠回味塑像背後的溫情故事,於潛移默化中自度,做心遠地不偏的隱者。

    2022.11.26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