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安靜 | 難得談曾經

似乎一直很安靜,從小到大都很安靜。

但這樣的一種安靜,並不是從孩童時期就喜歡的,成長階段有時會喜歡熱鬧,有時也期待參與和被關注。只是安靜成爲了成長的主調,這其中就包含了母親好人的因素。

成長記憶中對母親的印象並不是非常深刻,因爲多數時光都有父親的陪伴,但她的確扮演着一個成長教育中“完美主義者”的形象,有些苛刻的要求直到今日我依然會秉持曾經的做法。比如,喫飯時不準說話,用餐結束後飯碗裏不準剩一粒米,還有用餐周圍不許滴落一滴油漬,必須保持乾淨。還比如,雨天穿鞋必須要注意,不準踏髒褲腳,或者泥點迸濺到褲腿,在家要保持安靜,不準干擾她等等,形成了一套我不得不去接受的理論。

一旦我和老何沒有落實到位,或者做的不夠完美,她便會一直要求一直強調這些問題。所以幼時的我,對她並沒有特別的好感,甚至是有一絲厭惡。畢竟,管我學習的是老何,做飯的是老何,業餘陪伴我的是老何,在我眼裏什麼都是老何在親力親爲,而她什麼都沒有做好,飲食上還各種挑剔,老何掌勺燒菜,油多了不行,鹽多了也不行,給我的感覺就是這不行那不行,甚至還去要求我們必須要怎樣去做,至少這些細節在別人眼中都是非常苛刻的要求。所以幼時的很多記憶,對她表達更多的是我的不滿。

在成長記憶裏,那些爲數不多對母親教育的印象中,這一段記憶也許是對我安靜的性格塑造,佔有很大的組成部分。因爲僅僅是保持安靜,就可以爲我自己免去很多麻煩,僅僅是保持安靜,她就沒有太多意見,安靜的背後便是我對她的包容,甚至是容忍。

細碎的時光裏總是包含着各種各樣的生活瑣事,直到後來我長大了,偶爾會去朋友家裏做客,總會收穫家長們的表揚和鼓勵,他們總是會從一些細節進行對比,讓他們的孩子向我學習。這時我才反向發現,原來成長中經歷過這樣一種苛刻的要求,雖然只是我一個很平常的習慣,也會成爲別人眼中非常好的“教養”。

曾經的不滿,也就漸漸的被我放下了。

隨着成長,會遇見不同的人和事,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令人難以接受的,也有令人難以忘懷的。熱鬧的性格也許更能收穫關注,但低調行事總沒什麼錯,但安靜竟也成了我的一項優勢。安靜的我更能專注的去聽別人的表達,安靜狀態下的我可以平靜的去思考,安靜的我也不會被順勢捲入本不屬於我的紛爭。

也許是與同齡人的喜好各有不同,偶爾也會不合羣。因爲,酒吧迪吧慢搖吧,我從來都不去,KTV唱歌也是老黃曆。比起嘈雜吵鬧的環境,我更喜歡去圖書館和咖啡廳,能放下一身的疲憊融入到安靜的氛圍中去,一杯咖啡的時間,收穫的是一首美妙的鋼琴曲。

因爲喜歡安靜,所以我愛上了閱讀,喜歡琴棋書畫,能夠安靜的去欣賞一切美的東西。同頻相吸,我所吸引來的也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專注於自己的專注,努力用實力去裝點自己的人生,一直很安靜,也很享受這一份安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