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不通的最高境界是三問三不知

有位看上去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坐在大廳裏發號,不斷地有人上前諮詢問題,發號員繃着臉只回答三個字:“不知道”,敷衍到連頭都不搖的程度。

我排隊的短暫時間內,連着三個人問了三個問題,只得到一個統一答覆“不知道”。

三問三不知,也算是業務不通的最高境界了吧。

我也不知道該到哪個窗口,取了號圍着大廳轉了一圈,發現要辦的業務窗口在轉角處非常隱蔽。在我前面取號的仁兄還在轉着四處問,本着日行一善的原則,我給他指了方向。小心翼翼的仁兄在前面辦理,我在後面學,聽到還需要複印的指令,我又回到發號機處複印。剛纔排隊的時候,我發現那裏擺着一臺先進的大型複印掃描機,還在納悶有什麼用。返回窗口時發現仁兄在四處找複印機,告訴他發號機邊上那臺設備就是。等那位仁兄返回窗口時,我已經辦理完畢。

後來我問了一下,才知道發號員竟然是事業編,站到機器邊上發號的資格也是大學畢業參加考試才能得到的。後來和同事們討論時,有人說可能是輪崗,也可能是替同事臨時值一下班,不可能大學畢業一直坐在那裏按鍵發號。

你看大家就是這麼善良,不願意看到一個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從事發號的簡單工作。

不管是哪一種,臉色和態度都有問題,註定不可能是好員工,不可能是好的服務人員。

以前有過一位全國聞名的全國勞模李素麗,是一位公交售票員,只要是乘客遇到的問題,與工作相關的不相關的,李素麗都管。我當年還在筆記本上摘抄過一段:“多說一句,多看一眼,多幫一把,多走一步;話到、眼到、手到、腿到、情到、神到。”這是李素麗對自己工作的要求。

情到了,一切就都到了。

很多時候,多說一句,多幫一把,於李素麗們可能只是舉手之勞的事情,但對受到幫助的人來說,可能是解決了困惑,也可能是解決了大難題,或者是節約了時間。相信這一點,我們都會深有體會。如果那位發號員肯指一下方向,多少人就不用環繞大廳尋找。我繞了一週半,那位仁兄估計得多繞幾周。在拐角處,真的不好找。

在佈施中方法中有一種叫“法佈施“,凡是別人想知道的、想學習的,只要我會、我能,就熱心的去教導他,這都是法佈施。李素麗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法佈施。

在發號員的崗位上可以比李素麗做更多的事情,還不用像李素麗那麼操心那麼累,不用夏天擠出一天汗,不用下雨爲乘客遮傘。熟悉業務大廳各個崗位負責的工作內容、工作時間、特點、要點,再進一步可以瞭解辦業務需要遞交哪些材料、哪些流程等等,不僅自己精神面貌會不一樣,職務晉升和榮譽一定會接踵而來。

沒有溫暖的心和樂於助人的性格,不要從事服務和銷售行業,做不好。保險行業難做吧,有人做得如魚得水。雖然圓滑心計這些成語比較貶義,但是得承認圓滑的人討喜,不會冷冰冰地拒絕別人。圓滑的人拒絕別人的方式也會比較柔和,以發號員爲例,如果是圓滑的人,人家會這麼說:“具體情況我不清楚,別誤導了您,建議去櫃檯去問一下。”雖然意思同樣是”不知道“,但是別人可以接受,不會感覺不舒服。

一副冷冰冰的臉色,坐在發號機器前只負責按號發號,只重複“不知道”三個字,還不如沉默的機器討喜呢。

再說了,現在人們基本可以自己按鍵取號,在發號機前再設一個專門按鍵取號的崗位,純屬多餘。後來說起這件事,有人說也可能是這位“三不知”老師做不了別的工作,純粹是因人設崗。也是一個說法。

細想一下,在有發號機的前提下再設置這麼一個崗位,目的應該是便民服務,畢竟很多人第一次辦都是一頭霧水,不知道怎麼辦理,還有一些老年人和文化水平比較低的人不會使用發號機。旁邊還擺了那麼大一臺複印機,雖然收一元錢,但是真的很方便。社會發展到今天,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崗位設置合理,但就讓這麼個人給攪黃了。

爲什麼說辦好爲人民服務的事,關鍵在人,這個例子教育我們用什麼樣的人很重要。

寫到這裏,又想起了某地撤銷高速公路收費站時那位哭訴“除了收費我什麼也不會”的女士,可悲嗎?可憐嗎?都不是,是不幸,年輕時不幸地遇到了一個沒有任何技能要求的職業,中年時又不幸地遇到了撤銷收費站這個時代產物。

所以,很多時候,很多事情,是個人的選擇,也是時代的產物。網上經常有“這些崗位收入高也不要做”“勸你不要讓孩子選擇這些崗位”等文章,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都應該讀一下,警醒一下已經快被溫水煮熟的心。

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發號員是沒有前途的,也是不受人歡迎的,不用問,與他的領導和同事合作關係也不會愉快。

多做點兒,多學習,多研究一下與業務相關的問題,力所能及地多幫助一下別人,多問一下,不會喫虧,怎麼也會比一問三不知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