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11月28日 · 歸去來兮辭,田園何日歸?

1995年11月28日,陶淵明墓竣工慶典在九江縣舉行。

地點:

九江縣

類別:

人物

位於柴桑區的陶淵明墓 圖源:搜狗百科

1995 年 11 月 28 日,復修晉代田園詩人陶淵明墓竣工慶典在九江縣舉行。

陶淵明(約 365 - 427 年),名潛,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卒後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豐人 。東晉末到劉宋初傑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爲“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後一次出仕爲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爲“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資料來源:《九江市志》、百度百科

陶淵明墓的修復竣工儀式爲何選擇在 11 月 28 日?二十多年前的新聞已經找不到,筆者在《廬山歷史上的今天》一書中查到了緣由。據稱:晉安帝義熙元年(405)11 月 28 日,東晉大詩人陶淵明辭去彭澤縣令,回到了廬山腳下的家園,他撰寫的千古名篇《歸去來兮辭》。九江縣(今柴桑區)選擇 11 月 28 日作爲陶淵明墓的修復慶典,或與此有直接關係。這一慶典選擇陶淵明去世的日期最合適,但史界對他去世的年份仍有爭議,更遑論日期了。

位於柴桑區的陶淵明紀念館 圖源:攜程網

11 月 28 日從何而來?卻引起了筆者的好奇。《歸去來兮辭 · 序》是這麼寫的: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翻成白話文是這樣的:

“從秋季第二個月到冬天,在職共八十多天。因辭官而順遂了心願,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歸去來兮》。這時候正是乙巳年(晉安帝義熙元年)十一月。”

我們來算算大概的日期。“仲秋”即農曆八月,義熙元年八月對應的公曆是 405 年 9 月 10 日至 10 月 8 日,加上 80 爲 11 月 29 日到 12 月 27 日,因此,“仲秋”入職,“八十餘日”後離開,顯然不會在 11 月 28 日返回家鄉,既然是有“餘”,則可能在 405 年 12 月初到 406 年 1月初之間。

以上只是個大致範圍,如果有人認爲就是 11 月 28 日,似乎也很難被駁倒。有沒有更精確的日子?

以上引述的《歸去來兮辭》的那一段,前面還有關鍵的三句:“尋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翻成白話就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弔喪的心情像駿馬奔馳一樣急迫,自己請求免去官職。”

《歸去來兮辭》頁,明,文徵明書,紙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從這段文字可見,陶淵明辭職的理由是他同父異母的妹妹在武昌(今鄂州)去世,他以弔喪爲名辭去了他早就不想做的彭澤縣令。他離開彭澤後去了鄂州,而不是直接回到家鄉。

陶淵明的妹妹何時去世的?從他後來爲妹妹寫的那篇很感人的《祭程氏妹文》可以推算得出。詩文的第一句是:

“維晉義熙三年五月甲辰,程氏妹服制再周。”

所謂“服制再周”,即服喪的禮制過了兩個週期。已嫁姊妹,按服制應九個月。兩個週期即十八個月。“晉義熙三年五月甲辰”中的“甲辰”爲初六,轉成公曆是 407 年 6 月 26 日,往前推十八個月,按陰曆應爲義熙元年(乙巳)十一月癸末(初六),公曆爲 405 年 12 月 12 日。

以《祭程氏妹文》與《歸去來兮辭》最後一句寫的創作日期“乙巳歲十一月也”相對照,可以吻合。

因此可以將陶淵明彭澤縣令的日期範圍進一步縮小。鄂州雖然距離彭澤不太遠,陶淵明聽到妹妹的死訊也要過幾天,得到消息再掛冠而去,筆者估計大約在 12 月 20 日左右,不早於 12 月 15 日。

《陶淵明年譜 》鄧安生

假設陶淵明辭官後到了鄂州辦完葬禮再回到廬山腳下的家鄉,可能在 406 年 1 月初。換成農曆是義熙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前後。陶淵明辭官回家的日子,大概就是這麼來的。

然而,十一月二十八日是傳統農曆,對應公曆的日期是 406 年 1 月 3 日。在 1995 年 11 月 28 日搞慶典,顯然是將陰陽曆弄錯了。

經過現代編撰的歷史資料,常常犯這種錯誤。因此筆者在撰寫本系列時,很少使用傳統年號,年份日期都轉了公曆,並全部使用阿拉伯數字,避免中文數字,就是怕誤導了讀者。

綜上,筆者估算陶淵明在 405 年 9 月 10 日到十月初之間就任彭澤縣令,在 405 年 12 月 15 日以後辭官,不會超過次年 1 月初,否則就超出了“在官八十餘日”的範圍。至於他從鄂州奔喪後回到家裏是哪一天,並無考證的必要,因爲沒有證據。他也有可能先回家,再去鄂州,本就是順路的。十一月二十八日(406 年 1 月 3 日)返家是個不靠譜的推測,歷史不能想當然。

柴桑區陶淵明紀念館內的歸來亭 圖源:新華網

以上囉囉嗦嗦地考證了陶淵明辭去彭澤縣令的日期,可能有讀者會說,查查《陶淵明年譜》不就行了?筆者當然查過,沒覺得年譜將此事表述清楚了。即便是官方的年譜也未必可靠,就如《毛澤東年譜》中記錄他第一次上廬山的日期就是錯的,這纔過去多少年?還有那麼多當事人在場呢。

本篇想寫寫陶淵明墓,但那是個大坑,可不能往裏面跳。他的住宅到底在哪兒?是九江縣(今柴桑區)還是星子縣(今廬山市)人?他真正的墓地在何處?這些問題碰不得。只要你支持了一方,一定會受到另外幾方的攻訐。

稍有點歷史常識就應該知道,陶淵明因爲追求隱逸的生活不肯做官,在廬山腳下過着普通農家的生活,雖然算不上窮困潦倒,但也絲毫不爲時人所看重,他的詩歌在晉代時被認爲辭藻不華麗,文采平平,他死後才漸漸被推崇,唐宋時期達到了絕高的地位。一位出生地不確定,去世年份一直有爭議的 1600 年前的平民,需要多高的認知水平才能相信他的墓地被保存至今?

陶淵明的家在哪兒一點都不重要,他是九江人,這就夠了。他留下的中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詩文,纔是最重要的。

民國時期陶淵明墓舊照 圖源:《中國歷史辭典 · 第二冊》

寫到這裏,還是聊幾句陶淵明吧,不然不甘心。

筆者在年輕的時候就堅信,陶淵明不僅是九江歷史上第一名人,他更是中國歷史上最值得崇敬的文學家,無人能與之比肩。他的文學成就是否第一或可商榷,但他有超越所有人之處。

“學而優則仕”,每個有才智的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社會的承認,承認的途徑當然是成名、成家,藉此而做高官,發大財。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韓愈、蘇東坡,甚至包括屈原等人,他們的一生,都是在官宦中奔波,在名利中煎熬。別看他們詩文寫得多麼超然,做人可並不灑脫。

人生最難之處不是挑戰,而是放棄。我們隨時可以撒手,但沒人會主動撒手。當了縣委書記,你會辭職麼?有辭職做生意的,從來沒有辭職當農民的。

這個世界當然有很多隱逸者,但不客氣地說,絕大多數隱士都是飯桶,而有才智的人貪慾更盛。

“星子交警”陶淵明 筆者攝於2022年2月

陶淵明纔有資格對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韓愈、蘇東坡等人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庸人。

你可以不喜歡陶淵明的詩文,但沒人敢不尊重他,他做到的,我們誰都做不到。

有絕高才華而清心寡慾者,古往今來,唯靖節先生一人耳。

他當然是九江歷史第一人。

本系列一直想寫寫陶淵明的故事,但筆者沒這個能力。寫一篇沒多大意義的《歸去來兮辭》的日期考證,也算是鞠個躬吧。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是介紹本地歷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選取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發生在當日或當月的一個事件,配以相關的照片、新聞圖片和文獻書籍等影像資料,並對事件緣由及產生的影響作出適當的評述。由於筆者水平有限,資料殘缺,必有謬誤及取捨失當之處,誠請批評指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